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2)
2023(2750)
2022(2403)
2021(2316)
2020(2061)
2019(4920)
2018(4776)
2017(9023)
2016(5183)
2015(6141)
2014(6200)
2013(6543)
2012(5823)
2011(4897)
2010(5102)
2009(4964)
2008(5457)
2007(5163)
2006(4807)
2005(4405)
作者
(14515)
(11903)
(11796)
(11271)
(7887)
(5565)
(5529)
(4633)
(4423)
(4383)
(4126)
(4089)
(3896)
(3769)
(3720)
(3603)
(3586)
(3531)
(3487)
(3430)
(3023)
(3009)
(2962)
(2904)
(2796)
(2633)
(2631)
(2566)
(2380)
(2321)
学科
管理(30019)
(25256)
(24482)
企业(24482)
(16782)
经济(16767)
(12420)
(10539)
财务(10516)
财务管理(10499)
企业财务(10068)
方法(7973)
(6482)
数学(5760)
数学方法(5720)
(5393)
(5139)
(4852)
银行(4851)
经营(4824)
业经(4642)
(4306)
决策(4301)
计划(4271)
人事(4101)
人事管理(4100)
理论(4063)
(3944)
中国(3768)
(3722)
机构
大学(71199)
学院(70737)
管理(32261)
(26853)
经济(26013)
理学(25330)
理学院(25074)
管理学(24887)
管理学院(24702)
中国(19804)
研究(19257)
(18306)
(15743)
财经(12826)
(12486)
(11547)
科学(10391)
中心(10355)
(10258)
北京(9960)
(9837)
财经大学(9559)
公司(9441)
商学(8730)
商学院(8652)
(8522)
(8449)
研究所(8201)
业大(8127)
(7448)
基金
项目(38027)
科学(29639)
研究(28777)
基金(27369)
(22991)
国家(22768)
科学基金(20189)
社会(17337)
社会科(16410)
社会科学(16404)
(14482)
基金项目(14303)
教育(13782)
自然(13533)
自然科(13216)
自然科学(13214)
自然科学基金(13008)
编号(12106)
资助(12056)
(12004)
成果(10884)
(8807)
重点(8331)
课题(8296)
(8149)
项目编号(7930)
教育部(7806)
人文(7727)
(7596)
(7552)
期刊
(35164)
经济(35164)
研究(21883)
(19624)
中国(19375)
管理(16280)
(9822)
金融(9822)
科学(8650)
学报(8291)
会计(7484)
财会(7339)
(7019)
技术(6918)
财经(6898)
教育(6890)
大学(6844)
学学(6270)
(5954)
通讯(5255)
会通(5231)
业经(4871)
(4450)
经济研究(4410)
(4298)
农业(4090)
问题(4064)
现代(4022)
图书(3890)
技术经济(3849)
共检索到124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培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内部人交易是如何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对后续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人交易前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卖股票前可能会进行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负向的真实盈余管理,买股票前则正好相反。内部人交易前期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对后续业绩造成影响,其中真实盈余管理对后续业绩的负面作用更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培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内部人交易是如何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对后续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人交易前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卖股票前可能会进行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负向的真实盈余管理,买股票前则正好相反。内部人交易前期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对后续业绩造成影响,其中真实盈余管理对后续业绩的负面作用更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选择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基于GLM方差分析法和传统最小二乘法的检验表明,内部控制可以显著地抑制应计项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更倾向通过改变现金流支出和酌量性支出来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用2SLS方法校正内生性问题后,主要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武聪  张俊生  
本文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内部人交易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度量盈余管理时,本文不仅使用了传统的超常应计法,而且使用了经济盈余管理法(也被称作真实盈余管理法)。本文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内部人交易与超常应计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经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相关性。具体而言,内部人买入本公司股票的行为更多地发生在以调整异常支出为手段的正向盈余管理之前,而卖出行为则更多地发生在负向盈余管理之前。这意味着操纵经营已经成为内部人交易时调控企业盈余的一种方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卉  
基于2014~2018年我国A股企业样本,探讨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函企业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问询函引发的市场反应越差,企业越有可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问询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对于民营企业、信息环境较好的企业以及多次收函企业更为显著。拓展性检验证实:相比未收函的情况,企业收函之后进行的应计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无明显区别,但收函之后的真实盈余管理对绩效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玮倩  方军雄  
通过手工搜集2003—2014年我国各省份腐败案件的立案数据,考察了地区腐败对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影响,发现地区腐败越严重,该地区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就越高,且相较于应计制盈余管理,腐败严重地区的企业更可能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这在业绩较差和业绩不及预期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结果为研究政府官员腐败如何影响企业日常管理活动提供了证据,厘清了腐败影响盈余管理的方式,也为政府部门监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玮倩  方军雄  
通过手工搜集2003—2014年我国各省份腐败案件的立案数据,考察了地区腐败对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影响,发现地区腐败越严重,该地区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就越高,且相较于应计制盈余管理,腐败严重地区的企业更可能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这在业绩较差和业绩不及预期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结果为研究政府官员腐败如何影响企业日常管理活动提供了证据,厘清了腐败影响盈余管理的方式,也为政府部门监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晓红  唐祖薇  柳雅君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009年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盈余管理成本影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泽南  马永强  
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5~2011年数据,考察了市场化进程对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并首次检验了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是否会诱发高管实施应计制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与薪酬差距正相关,但国有企业较强的行政干预削弱了市场化进程与薪酬差距的正效应;薪酬差距会诱发高管实施盈余管理,尤其是应计制盈余管理,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实施幅度要弱于非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的强弱也将导致不同产权性质公司薪酬差距诱发高管实施盈余管理的异质性,促使其在应计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间进行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岩  
以2000年4月至2012年间的中国A股市场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IPO耗时对选择两种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PO程序启动之后,公司操纵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而操纵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IPO耗时较长的公司首日抑价率相对较高,上市后的经营绩效表现相对更差。本文研究结论为优化调整IPO发行制度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乐  田高良  何畅  
本文以2004—2016年我国A股上市的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关联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特别处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对ST公司"摘帽"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显著增强,支持了制度引导假设;政治关联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降低了制度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显示,对于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三类不同所有权性质的ST公司,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其"摘帽"均有显著影响,但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监管部门规范盈余管理治理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ST公司、审计师、中小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资本市场也有所裨益。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亮  郭树龙  俞静  
以基准日为2014年第三季度的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季度数据研究大股东操控下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权衡选择。为了克服定向增发类型的自选择和样本偏误问题,采用了倾向得分与双倍差分法构造反事实,从而在拟实验环境下分析大股东操控下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基准日前上市公司同时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操纵盈余,向大股东增发实现向下操纵,向机构投资者增发实现向上操纵;在基准日之后上市公司通过真实的盈余管理方式向上操纵盈余。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证券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认识,加强公司治理、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玉华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盈余管理的程度差别很大。审计师会依据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意见。此外,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并不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判断。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尹明  李春艳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经济后果。已有研究表明,盈余管理行为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企业业绩、投资效率和交易成本等。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盈余管理的两种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EAl ActivitiEs EArnings MAnAgEMEnt),但鲜有文献考察盈余管理方式的权衡问题。针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使用范围、操作方式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智章  黄兴孪  
本文以2002—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在IPO前后等五个重要阶段风险投资支持公司经理人盈余操纵方式的选择策略,同时分析公司盈余管理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IPO当期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其他各阶段;风险投资支持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IPO前后阶段的动态变化更为显著,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风险投资完全退出后大幅下降,显著低于解禁退出前阶段,成功IPO以及配合股份减持等多重动机促使风险投资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水平发生波动;公司经理人对风险投资应计盈余管理监督水平调整的敏感度小于对风险投资真实盈余管理监督水平调整的敏感度,公司经理人的盈余操纵方式在各阶段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交替和并存,但更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