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
2023(717)
2022(580)
2021(533)
2020(465)
2019(966)
2018(856)
2017(1381)
2016(829)
2015(993)
2014(974)
2013(956)
2012(932)
2011(806)
2010(847)
2009(736)
2008(727)
2007(619)
2006(546)
2005(523)
作者
(3237)
(2965)
(2828)
(2740)
(1964)
(1521)
(1208)
(1153)
(1139)
(1098)
(1090)
(1086)
(1082)
(1011)
(951)
(876)
(875)
(862)
(810)
(809)
(766)
(761)
(761)
(715)
(707)
(677)
(669)
(668)
(659)
(610)
学科
(2959)
经济(2957)
(2065)
(1944)
地方(1723)
(1272)
管理(1209)
农业(1104)
业经(957)
生态(936)
环境(826)
方法(730)
地方经济(706)
资源(702)
(677)
森林(677)
中国(676)
(661)
数学(652)
数学方法(640)
水产(627)
产业(576)
动物(564)
(550)
企业(550)
(536)
生态学(529)
土地(482)
农业经济(470)
信息(460)
机构
学院(12314)
大学(12159)
研究(6092)
科学(5116)
(4982)
(4637)
中国(4388)
农业(3841)
(3704)
业大(3697)
管理(3627)
研究所(3543)
(3349)
(3319)
经济(3224)
理学(3062)
理学院(2976)
管理学(2836)
管理学院(2819)
(2763)
农业大学(2735)
中心(2615)
(2603)
湖南(2575)
(2550)
(2505)
实验(2417)
实验室(2256)
(2174)
研究院(2142)
基金
项目(10096)
科学(7261)
(6960)
国家(6877)
基金(6829)
研究(5883)
科学基金(5270)
(4316)
自然(3990)
自然科(3868)
自然科学(3865)
自然科学基金(3789)
基金项目(3733)
(3441)
社会(2975)
科技(2811)
资助(2797)
重点(2771)
社会科(2760)
社会科学(2757)
(2682)
计划(2589)
教育(2432)
(2350)
编号(2117)
(2109)
专项(2093)
科研(2062)
(1875)
课题(1798)
期刊
学报(4369)
(3933)
经济(3933)
(3879)
科学(3422)
大学(3360)
学学(3288)
中国(2954)
农业(2814)
研究(2528)
林业(1920)
资源(1866)
业大(1634)
(1395)
农业大学(1288)
科技(1277)
(1250)
(1148)
(1053)
(975)
环境(950)
自然(935)
教育(921)
长江(871)
(869)
科技大(866)
科技大学(866)
管理(838)
江流(836)
流域(836)
共检索到19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恩  
内蒙达里湖人工产卵场的建造周恩(内蒙古赤峰市水电水产局)达里湖是内蒙主要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35万亩,属内陆高原、半咸水、封闭型湖泊,有大小四条河流注入,以盛产高背银鲫和瓦氏雅罗鱼而闻名。达里湖湖周开阔平坦,南边是绵延百里的丘岭,西、北和东面是平坦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倪勇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塜本胜已助教授在1991年7月26日发表报告说,1991年6月下旬~7月22日该研究所调查研究船《白凤丸》在菲律宾东侧海沟附近34个地点,成功地采集到孵化2周、体长10毫米的日本鳗鲡幼体991尾。从鳗鲡幼体分布状况和海流等来看,日本鳗鲡的产卵场在北纬1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彦锋  吕大伟  葛优  王晨赫  刘剑羽  张丽  尤洋  
为了对淀山湖河蚬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翘嘴鲌禁渔期、禁渔区域的设定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资料。2016年5~8月,对此湖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即产卵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共采集到鱼卵4 463粒,仔稚鱼43 012尾,分属6目9科19属21种,采集到的鱼卵、仔稚鱼中翘嘴鲌C. alburnus个体数分别占比为4. 16%、3. 98%。产卵初始时间为6月13日,捕获截止日期为8月17日。翘嘴鲌密度的相对比例在7月中下旬及8月初出现峰值。调查期间,产卵水温均在25. 9℃以上,其中产卵盛期水温在29. 3~34. 3℃。翘嘴鲌产卵易发生在暴雨初晴的夜晚,水位上涨的过程,当水位达2 m,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大量产卵。翘嘴鲌产卵密度与水温、水位关系密切(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耿智  张涛  杨刚  赵峰  庄平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行为特征出发,侧重于繁殖表现特征并结合数量分布特征作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评价依据。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分析以及评价规则的确立等步骤构建了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HQI)。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选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对繁殖力和肝胰腺指数为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了解环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权重分析的主要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各调查站点的HQI。结果显示,构建的HQI对生境特征的解释率达到94.9% (F=12.0, P=0.038),具有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明显优势。各调查站点的HQI介于0.33~0.84之间,47%站点的生境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在“中等”及以上。整体上,横沙北岸水域的生境质量水平高于深水航道水域。其中,溶氧、盐度和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行为及产卵场生境质量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为工具,进一步从生境功能的角度探究了长江口水域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以期为中华绒螯蟹河口产卵生境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德高  柯福恩  张国良  罗俊德  龚明华  
本文对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的地点、范围、成熟比例、产卵量、敌害鱼类危害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并作出了初步评价,同时为拯救中华鲟资源提出具体意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利用2016年4—5月在东海中南部海域的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鱼卵仔鱼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产卵场的划分展开讨论及提出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结果显示:4月,日本鲭鱼卵仔鱼主要出现在台湾海峡和东海南部海域,出现率均大于25%,但仔鱼在东海南部外海的出现率和丰度均较低,分别为5.00%和0.01个·100m~(-3)。5月,日本鲭鱼卵仔鱼在台湾海峡的出现率和丰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至5.88%和0.22个·100m~(-3);东海南部外海日本鲭鱼卵仔鱼的出现率和丰度则均显著升高,分别升至50%和36.48个·100m~(-3),其中鱼卵集中出现在南部外海,出现率和丰度分别达到了40%和36.46个·100m~(-3);东海中部外海从5月开始出现日本鲭鱼卵和仔鱼。结合历史资料,可以判断东海中南部日本鲭产卵场主要有台湾海峡、东海中南部近海、东海南部外海、东海中部外海等4个。日本鲭鱼卵丰度与表层水温呈显著相关关系(R=0.37,P0.05);仔鱼丰度与表层水温及表层盐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水温对日本鲭的产卵活动影响较大,随着水温的逐步升高,性腺发育速度加快,开始产卵的亲体数量也大量增加,这从鱼卵仔鱼的数量大量增加得以体现;而盐度变化对日本鲭的产卵活动影响相对较小。针对日本鲭不同的产卵场,建议制定差异化的繁殖亲体和幼鱼保护措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紫薇  蒋日进  张洪亮  陈峰  印瑞  张琳琳  梁君  
为了解岱衢洋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团队分别在2010年5月—2012年2月春、夏、秋和冬季,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在此海域开展了8个航次调查。共采集到鱼卵1 042粒,仔稚鱼2 055尾,隶属于10目19科37种。鱼卵优势种为扁舵鲣和小带鱼等;仔稚鱼的优势种为鰉、鳀和中华小公鱼等。调查海域鱼卵的平均密度是8.40粒/100 m3,仔稚鱼的平均密度是14.85尾/100 m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1年春、夏季4个季节之间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鱼卵、仔稚鱼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匀,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得出,与鱼卵、仔稚鱼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温度、盐度和海水悬浮物。研究表明,春、夏季是岱衢洋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该海域是鳀、扁舵鲣、中华小公鱼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育幼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显森  赵宪勇  李凡  李富国  戴芳群  朱建成  
根据2000~2004年在山东半岛南部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多学科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1991年等相关历史资料,从体长组成、集群特征、年龄结构、性腺成熟度、性成熟系数、性比、摄食强度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鳀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鳀鱼生殖群体全长组成范围为6~16cm,优势长度9~12cm,长度组成年代际变化明显,生殖群体组成趋向小型化;(2)生殖群体由1~4龄鱼组成,与1991年相比1龄鱼比例增加,生殖群体的平均年龄减小;(3)6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鳀鱼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以IV期、VA期占优势,6月下旬IV期和VA期比例减少,VB期和VI-IV期...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孟田湘  
通过日轮分析 ,研究了 2 0 0 1年 6月山东半岛南部水域 (35 °0 0′N、12 1°0 0′E附近 )鱼 (En graulisjaponicus)幼体的日生长和日轮组成。鱼幼体的日轮数 (I)和体长的关系式为 :SL =3 4 5 +0 32I。鱼幼体体长的日生长率为 0 32mm/d。山东半岛南部水域 2 0 0 1年 6月份的鱼幼体主要由 4日龄 (孵化后的天数 )和 15~ 18日龄的幼体组成。体长日生长率相对小于产卵场在浙江和福建沿海 ,4月份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北部和台湾东北部黑潮流域的鱼幼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尚玉  廖文根  陈大庆  段辛斌  彭期冬  王珂  李翀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但近几年其资源量急剧下降,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及河道整治是导致其资源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确定四大家鱼产卵、繁殖同水文情势的关系,为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提供依据,研究选取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期的9项相关生态水文指标,分析其在四大家鱼产卵场及非产卵场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9项生态水文指标在产卵场断面和非产卵场断面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只是刺激四大家鱼产卵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同时,选取葛洲坝下典型产卵场江口断面,对比分析该断面在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前后四大家鱼产卵期内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结果表明,所选取的9项生态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云雷  孙霄  刘晓慧  崔晏华  简盈  薛莹  
气候变化会引起海洋中的环境因子发生变动,进而会影响鱼类产卵场的适宜性。为全面了解气候变化下黄海中南部近海海域斑鰶的产卵场适宜性变动规律,为黄海中南部产卵场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2014—2018年5—7月黄海中南部产卵场调查数据,并结合FVCOM(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型提取的表层水温、表层盐度、水深、离岸距离、海表流速以及NOAA数据中心的叶绿素a浓度6种环境因子,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构建黄海中南部斑鰶产卵场适宜性的分布模型,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预测该鱼种产卵场在未来的潜在分布。结果显示,不同月份中影响斑鰶鱼卵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主要因子在5—7月分别为水深、叶素素a和表层水温,其偏差贡献率分别为24.49%、28.08%、26.26%。。在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下,斑鰶的适宜产卵场将向北迁移。此外,黄海中南部北部沿岸海域及南部远岸深水区的栖息地适宜性明显增加。因此,未来在产卵场保护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应当充分考虑这一变动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超伦  王荣  孙松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产卵场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ind·m-3。中华哲水蚤的肠道色素含量平均为1.19ng·ind-1(0.21~4.14ng·ind-1),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最大浓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中华哲水蚤种群具有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夜间的肠道色素含量明显高于白天。在A和B站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76.9ng·ind-1·d-1和39.6ng·ind-1·d-1,分别相当于体碳含量的7.5%和3.9%。除了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向平  彭云鑫  方弟安  徐东坡  王小豪  任可成  
为揭示苏通江段刀鲚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本实验于2018—2020年每年5~8月对该江段累计进行84 d的早期资源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刀鲚受精卵646枚,其中2019年采集到328枚,占总数的50.77%;其中在4月没有采集到刀鲚受精卵,5和6月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采集月份,各年采集到刀鲚受精卵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15日(4.96枚/100 m~3),6月16日(26.48枚/100 m~3),5月24日(26.11枚/100 m~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采样断面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丰度分布江左岸(1.42枚/100 m~3)>江右岸(0.87枚/100 m~3)>江心(0.69枚/100 m~3);苏通江段下游S1(崇明岛绿华镇水域)和S2(海门市新通海沙水域)、中游S5(南通港闸区水域)和上游S8(如皋长青沙典园水域)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和频次均显著高于其他采集断面;环境因子分析显示,刀鲚受精卵丰度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水温21.1~25.3°C、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丰度较高。结果表明,5和6月为长江苏通江段刀鲚产卵高峰期,在水温21.1~25.3°C、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适宜刀鲚产卵,推测崇明岛绿华镇、海门市新通海沙、南通港闸区和如皋长青沙典园附近水域为刀鲚的潜在产卵场。本研究调查数据为开展刀鲚资源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雨轩  卞晓东  单秀娟  王惠宾  
利用2020年4-9月在该海域开展逐月调查获取的鲐(Scomber japonicus)卵、0龄幼鱼及环境数据,建立基于Tweedie类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Tweedie-GAM,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分析鲐卵丰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采用克里金插值绘制的鲐卵与主要生境因子时空分布图,阐释该海域鲐产卵适宜生境;同时分析了该海域鲐0龄幼鱼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获取了该海域鲐早期生活史参数。结果显示,烟威近岸鲐产卵期为4-7月,主要产卵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主要产卵场分布在121°30′~122°15′E、37°30′~38°00′N的烟台牟平–威海刘公岛北部海域;产卵场海表水温、鳀(Engraulis japonicus)卵丰度、海水流速和海表层盐度对鲐卵丰度有显著影响,其偏差解释率分别为54.6%、17.8%、4.0%和1.7%;烟威近岸鲐更适宜在海表水温16.3~21.8℃、海表盐度32.1~32.9、低海水流速和高鳀卵丰度的海水中产卵。当前烟威近岸海域仍然是我国黄、东海鲐种群重要的产卵场之一,其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甜  王玉蓉  徐爽  
流量变化与栖息地环境响应关系研究可以为河流生态建设及河流健康评价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通常是将加权可利用面积(WUA)作为栖息地环境的主要评判依据,据此判断最适宜的生态流量,而影响栖息地优劣的因素除了考虑有效栖息地面积外,还应包括栖息地的大小、形状、适应性、连通性及破碎性等指标。以大渡河金川坝址下游的复兴村及李家河坝产卵场为例,以山区河流较具有代表性的优势种群齐口裂腹鱼为研究对象,基于IFIM法对研究河段进行栖息地二维计算,分析不同流量下齐口裂腹鱼产卵场栖息地的适应性指数、破碎性指数、连通性指数,研究发现随流量增大三个产卵场生境指标均呈现出先增大至某一峰值然后逐渐减小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