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6)
- 2023(13113)
- 2022(11476)
- 2021(10816)
- 2020(8843)
- 2019(20568)
- 2018(20600)
- 2017(39379)
- 2016(21598)
- 2015(24382)
- 2014(24606)
- 2013(24526)
- 2012(22931)
- 2011(20749)
- 2010(20992)
- 2009(19118)
- 2008(18687)
- 2007(16542)
- 2006(14962)
- 2005(13544)
- 学科
- 济(92074)
- 经济(91973)
- 管理(59929)
- 业(58488)
- 企(46541)
- 企业(46541)
- 方法(35941)
- 数学(30464)
- 数学方法(30067)
- 中国(27528)
- 农(26564)
- 地方(26041)
- 业经(21406)
- 财(20622)
- 学(19839)
- 农业(18194)
- 制(16546)
- 贸(16256)
- 贸易(16242)
- 易(15638)
- 银(15038)
- 银行(14999)
- 环境(14925)
- 和(14794)
- 理论(14504)
- 行(14402)
- 技术(14382)
- 融(14356)
- 金融(14354)
- 地方经济(14091)
- 机构
- 学院(307422)
- 大学(307394)
- 管理(120844)
- 济(120607)
- 经济(117734)
- 研究(108548)
- 理学(103040)
- 理学院(101799)
- 管理学(100061)
- 管理学院(99515)
- 中国(81950)
- 科学(68316)
- 京(68211)
- 所(56031)
- 财(55383)
- 农(51197)
- 研究所(50551)
- 中心(48721)
- 江(46652)
- 业大(45749)
- 北京(44348)
- 范(43676)
- 师范(43305)
- 财经(43197)
- 农业(39555)
- 院(39356)
- 经(39054)
- 州(38764)
- 师范大学(34929)
- 经济学(34464)
- 基金
- 项目(204785)
- 科学(159932)
- 研究(152127)
- 基金(145481)
- 家(126498)
- 国家(125365)
- 科学基金(106791)
- 社会(93187)
- 社会科(88080)
- 社会科学(88055)
- 省(80797)
- 基金项目(77831)
- 自然(69186)
- 教育(69125)
- 划(68135)
- 自然科(67498)
- 自然科学(67484)
- 自然科学基金(66234)
- 编号(63563)
- 资助(59972)
- 成果(52469)
- 发(47712)
- 重点(45881)
- 课题(44335)
- 部(44309)
- 创(42120)
- 创新(39187)
- 科研(38600)
- 项目编号(38520)
- 发展(38122)
- 期刊
- 济(142961)
- 经济(142961)
- 研究(96378)
- 中国(63965)
- 农(48004)
- 学报(47776)
- 管理(45492)
- 科学(44976)
- 财(40402)
- 教育(39400)
- 大学(35741)
- 农业(33390)
- 学学(33223)
- 融(29527)
- 金融(29527)
- 技术(27093)
- 业经(24732)
- 经济研究(21487)
- 财经(20451)
- 问题(18805)
- 图书(18773)
- 经(17367)
- 业(16746)
- 理论(15894)
- 科技(15384)
- 技术经济(14958)
- 实践(14571)
- 践(14571)
- 资源(14532)
- 现代(14294)
共检索到472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海山 阿拉腾图雅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建立健全机制为主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子义 郑海春 郜翻身 樊明寿
为了解决内蒙古阴山北麓区旱作马铃薯施肥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于2006-2008年在该地区进行了198个"3414"试验,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将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土壤全氮划分为极低(2.64 g/kg)5个等级,对应的推荐施氮量分别为>8.0、8.0~6.5、6.5~4.3、4.3~3.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珍 段玉 赵润喜 李文华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冷凉地区对胡萝卜施用化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种植胡萝卜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增产20%以上,增收3300 元/hm~2以上)。每kg N平均增产胡萝卜38.5kg,每 kg P_2O_5增产胡萝卜173.8kg,每 kg K_2O增产胡萝卜117.2kg。磷肥效果>钾肥效果>氮肥效果。该地区获最高产量为72.2t/hm~2。获最大施肥效益的施 N 量为251.7kg/hm~2,施 P_2O_5量为64.3kg/hm~2,施 K_2O 量为172.3kg/hm~2。在该地区最佳经济施肥量下的产量为71.8t/hm~2。N...
关键词:
胡萝卜 化肥肥效 吸肥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海山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海山(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呼和浩特010000)1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北部牧业带与南部农业带之间,是一条由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向东延伸至大兴安岭北端东南侧的狭长地带,地形结构以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亚玲 潘志华 范锦龙 郑大玮
阴山北麓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及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监测其植被覆盖变化是研究该地区以及农牧交错带对全球变化响应问题的基础与切入点。本文基于1998年~2003年该地区SPOT-4/VEGETATION的S10数据集,通过分析年均NDVI、年最大NDVI、NDVI变化值、NDVI变化率等指标,得出:①全区年最大NDVI与全区年均NDVI具有可替代性;②1999年~2001年的全区年最大NDVI连续减少,而后两年连续增加,2003年情况与1998年基本持平;③林地、草地和耕地的年最大NDVI和年内变化幅度都是耕地>林地>草地,而6年间年最大NDVI变化幅度是林地>耕地>草地。2003年林地和耕...
关键词:
阴山北麓 NDVI 植被覆盖 动态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桂军 齐义军
内蒙古作为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民族地区的一员,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一位。但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煤炭资源种类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生态破坏、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强化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增加碳汇容量,逐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制度创新规避"资源诅咒"。
关键词:
煤炭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白玉刚
文章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迅速反映出来,需要以区域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区域 协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初春霞 孟慧君
生态移民是把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口居住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入手,系统阐述了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揭示了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内蒙古生态移民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对策思路。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扶贫攻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包利民 杜富林 原英
近年来 ,内蒙草地退化严重 ,直接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也对内蒙经济及广大牧民的生活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探讨今后内蒙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 ,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经营方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给古勒其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界定及战略地位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作用机制,并对其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环境污染关系模型。最后,依据人地关系的恢复性、可调控性等特征,提出其协调发展的原则与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柯俊 何秀萍
通过对能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创建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对内蒙古和中国的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和比对,指出内蒙古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而且从总体上来说比全国更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 评价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达丽 田新茹
内蒙古自治区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近中国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横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以高平原为主,有68万平方公里的可利用开然草场,18.7万平方公里森林,是中国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在这里有着独特的优势,是自治区的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桩
<正>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牧区、半农半牧区(以下简称农村牧区)均属于农村范畴,包括我国13个省(区)的268个牧业及半农半牧业县(旗、市),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2%,多分布在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董孝斌 严茂超 董云 杨凌志 张玉芳 张新时
内蒙古是我国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牧业结构调整、民族团结稳定的重要区域。本文主要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其主要资源的贮存价值、总能值用量、能值的流入流出情况、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人口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其他国家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总能值用量的98.11%来自于区内,其中74.26%为不可更新资源。提出内蒙古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获得更多的外部高品质的能值反馈;加快软硬件的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内蒙古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