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1)
- 2023(6684)
- 2022(5698)
- 2021(5573)
- 2020(4554)
- 2019(10499)
- 2018(10002)
- 2017(17941)
- 2016(9763)
- 2015(10916)
- 2014(10726)
- 2013(10786)
- 2012(9934)
- 2011(9219)
- 2010(9201)
- 2009(8463)
- 2008(8673)
- 2007(7116)
- 2006(6244)
- 2005(5765)
- 学科
- 济(37333)
- 经济(37301)
- 管理(32722)
- 业(27921)
- 企(24135)
- 企业(24135)
- 方法(17121)
- 数学(14653)
- 数学方法(14475)
- 学(11932)
- 环境(11302)
- 财(11129)
- 中国(10210)
- 农(8917)
- 划(8725)
- 和(7950)
- 制(7690)
- 业经(7547)
- 资源(7430)
- 务(7326)
- 财务(7315)
- 财务管理(7301)
- 企业财务(7066)
- 技术(6965)
- 地方(6843)
- 银(5979)
- 银行(5965)
- 农业(5911)
- 贸(5894)
- 贸易(5891)
- 机构
- 大学(140810)
- 学院(138417)
- 济(54636)
- 经济(53444)
- 管理(53026)
- 研究(52452)
- 理学(46150)
- 理学院(45548)
- 管理学(44673)
- 管理学院(44407)
- 中国(39879)
- 科学(35063)
- 京(30108)
- 所(27725)
- 财(26235)
- 农(26082)
- 研究所(25675)
- 中心(24292)
- 业大(21978)
- 财经(20739)
- 农业(20693)
- 江(20274)
- 院(19281)
- 范(19199)
- 经(19018)
- 师范(18982)
- 北京(18709)
- 州(16416)
- 经济学(16239)
- 科学院(16140)
- 基金
- 项目(100084)
- 科学(79583)
- 基金(75183)
- 家(68166)
- 研究(67753)
- 国家(67671)
- 科学基金(57419)
- 社会(44172)
- 社会科(41952)
- 社会科学(41940)
- 基金项目(40112)
- 自然(39304)
- 自然科(38239)
- 自然科学(38227)
- 省(37632)
- 自然科学基金(37580)
- 划(33006)
- 教育(30400)
- 资助(30156)
- 编号(25260)
- 重点(23605)
- 部(22341)
- 发(21120)
- 创(20614)
- 成果(20195)
- 科研(19977)
- 计划(19573)
- 创新(19377)
- 国家社会(19192)
- 教育部(18577)
共检索到209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智颖飙 王再岚 张荷亮 李红丽 崔艳 红鸽 姚一萍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升资源环境绩效是生物修复的与保育的关键。利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的内蒙古近12a来的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年综合绩效指数从2000年的63.9上升为2011年的183.6,但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在全国的第23位左右徘徊。②近12a中用水绩效及其指数提升明显,建设用地绩效指数呈现"N"型不稳定变动态势;COD排放绩效指数和工业固定废物排放绩效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但SO2排放绩效指数呈现线性增加趋势,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与态势没有根本转变。③2010年内蒙古综合现代化水平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晓华 陈廷芝 韩晶霞
利用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台站逐月观测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和季平均气温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处于波动式下降阶段,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存在明显的突变。在突变前,出现了异常冷和严重偏冷阶段;在突变后,出现了异常暖和严重偏暖阶段。这种异常气候特征与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和欧亚环流指数有着良好的统计相关关系。当欧亚大陆经向环流占优势时,北半球极涡面积较大,位置偏东半球,则内蒙古地区气温较低;反之当欧亚大陆纬向环流占优势时,北半球极涡面积较小,位置偏西半球,则内蒙古地区气温较高。
关键词:
气温突变 信噪比 异常年 显著性检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静 盖志毅
为探讨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对近70年的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重点对1993—2015年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演进相对滞后,牧区产业政策是影响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力量。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第一产业结构素质较低,第二产业原有竞争优势减弱,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第一产业超出了产业所需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很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鉴于独一无二的草原生态经济价值和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从"二三一"模式调整为"三一二"模式。政府作为牧区政策的强力引导者,需要制定符合草原牧区特殊性和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的产业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涛,王浩,丁士明,薛金凤,蔡春霞,张秀梅
基于过去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官厅水库近三十年来的水质演变过程,分阶段探讨了官厅水库水污染的来源和特征。与此同时,从污染物的角度探讨了官厅水库典型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的水质演变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为1972~1975年以有机毒物和重金属污染为特征的水体污染,1981~1992年以有机污染为主体的水体再污染,1992~1995年增加了大肠杆菌污染的水体复合污染,以及1996年至今以氮磷污染为明显特征的水体有机复合污染。从主要污染物的时间变化上看,库区COD和主要重金属含量均在缓慢上升,挥发酚的含量呈现波动趋势,氨氮和总磷的含量持续大幅度上升。污染物在库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入库处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出库处的污染物浓度。
关键词:
官厅水库 水质污染 演变过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旭东 黄登仕
会计稳健性(accountingconservatism)是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惯例。稳健原则的贯彻实施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接轨的突出特征。为分析中国的会计稳健性在实证上的特征,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3~2003年的数据,运用basu(1997)模型,计算了上市公司分年度的会计稳健性以及行业特征。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脱钩改制,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后逐渐增强,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的会计具有稳健性,会计稳健性具有行业特征,在制造业尤其明显。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万忠 魏靖宇 孟佳颖 高英霞
运用历史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及小波分析法等方法,探讨了1912—2016年内蒙古雪灾的等级、时空变化特征、周期规律及其与ENSO的关系。研究表明:1912—2016年内蒙古共发生雪灾179次,其中轻灾29次、中灾66次、重灾58次、特大灾26次;雪灾分为4个阶段,1912—1951年为第1阶段,1952—1986年为第2阶段,1987—2006年为第3阶段,2007—2016年为第4阶段,其中第2,4阶段为雪灾的多发期且灾害强度较大;雪灾的主要周期有4个,分别是53 a左右、36 a左右、9 a左右、22 a左右; La-Nina年发生雪灾的县(旗)数多于常年,内蒙古雪灾与La-Nina显著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扬 李宁 吉中会 顾孝天 范碧航
依据内蒙古地区47个地面观测站1981—2010年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年度和四季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年度、秋季和冬季干旱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春、夏季干旱强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近30 a来年尺度上干旱强度表现为轻度干旱,四季干旱强度以轻度干旱为主;年、季尺度上干旱发生的覆盖范围为局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是年度干旱、中旱、重旱与特旱发生频率最高地区,而西部阿拉善盟地区干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内蒙古全区春、冬季干旱(含中、重和特旱)发生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志华 贺光明 杨海平
本文运用对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主要物价指标的统计特征,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考察了内蒙古主要物价指标之间及不同地区同一物价指标间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主要物价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尝试建立主要物价指数之间的正负反馈模型。
关键词:
物价指数 聚类分析 正负反馈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洪革 曹博 赵文铖
文章利用环境生产技术思想构建了全要素视角下的农业碳排放绩效衡量指标,进一步引入考虑群组异质性的非径向Malmquist动态指数与空间收敛检验方法,测度分析了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的时序演进与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平均值由2000年的0.29提升至2018年的0.57,成效显著。(2)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均呈现波动递增的时序演进特征。(3)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属于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双重作用的“双驱”增长模式;西部地区属于技术主导型的“单驱”增长模式;中部地区属于效率改善型的“单驱”增长模式。(4)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因此,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低碳减排方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针政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庆辉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可以合法进出国境、关境的地方,是国际物流、客流的必经通道,是国界和不同关税区边界上的门户。因而口岸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源和各地客商的投资热点,它对形成口岸经济、带动口岸城市发展、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交往意义重大。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口岸发展到18个,形成了以口岸为依托的沿边开放带,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主要口岸经济带。本文首先介绍了内蒙古现有的口岸经济地理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各口岸所对应的口岸腹地经济资源优势,指出这些经济资源优势是形成内蒙古口岸经济带的基础,最后展望内蒙古口岸经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内蒙古 口岸经济 地理特征 资源优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师长兴 邵文伟 范小黎 周园园 贺莉
本文通过黄河头道拐站1950-2009年水沙年系列进行突变点分析,识别出1969年、1986年、1996年3个突变点,将黄河内蒙古段水文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利用内蒙古段6个水文站长系列日流量、日含沙量及泥沙组成数据,划分了各站的夏汛洪峰,并统计分析了分期洪峰的水沙分布特征和洪峰水沙关系,揭示出夏汛洪峰流量和输沙率逐渐减少的规律:1996-2006年与1954-1968年相比,夏汛洪峰水沙量占全年水沙的比例都减少了约一半,流量级频率与输沙率乘积的峰值对应的流量也降低了约一半。分析认为,黄河内蒙古段夏汛洪峰特征阶段性变化既有大型水库的影响,又有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且后者的作用越来越大。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只是改变了内蒙古段来沙中粗颗粒泥沙的水沙关系,显示出大流量输送粗颗粒泥沙能力相对增强的趋向;进入内蒙段后,通过泥沙冲淤调整,分粒径组泥沙水沙关系变化比较复杂。近期在水沙条件巨大变化下,河流的输沙特性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无论全沙还是分组沙,水沙关系曲线变陡,大流量输送泥沙能力相对增强。
关键词:
黄河 洪峰 水沙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刚 辛晓平 范闻捷 王道龙 杨桂霞 张宏斌 周磊 陈宝瑞
地球表面的瞬时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和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许多集中于生物圈和大气之间交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量。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是APAR和PAR的比值,是许多气候模型及生产力模型的基本特征参量。因此,研究PAR/APAR/FPAR的时空变化规律,对准确估算草地NPP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梅青,邬翊光
内蒙古“金三角”资源富集,产业匹配条件优良,是我国具有大规模开发前景的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制约着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开发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晨曦 孟凡浩 罗敏 王媛媛 萨楚拉 包玉海
[目的]明晰干旱半干旱区耕地水资源短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前提,对保障区域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内蒙古为典型研究区,以水足迹理论为依据,通过构建耕地水资源短缺指数(Arable Land Water Scarcity Index,AWSI),分析2000—2018年内蒙古AWSI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揭示研究区内气候、植被、地形、人口密度等11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水资源短缺时空变化的影响差异。[结果]结果表明:①内蒙古AWSI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西部耕地缺水压力较大。2000—2018年间内蒙古AWSI呈增加趋势,增加区域占总面积82%以上,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②自然因素主要决定内蒙古耕地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其影响明显大于社会经济因素,但是2000—2018年间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力在呈增大趋势。③自然因素中以蒸发量、年均温、降水量为主的气候因子在生态探测中共有19组显著差异,占据了影响因子中的主导地位。而在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影响力呈现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论]由于农业水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及供需矛盾加剧,亟需增加节水设施和调整种植结构成为内蒙古未来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问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武 管立娟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目的】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死亡梯度林下植物组成进行调查,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北段不同死亡梯度下样地植物有45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5种,草本31种,样地内的植物物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样地、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不同样地内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林分、重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轻度死亡样地内的群落差异最大。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SI)在55%~61%范围内,不同死亡梯度林分内共有种为13种,乔木层和灌木层对SI的差异影响并不大,草本多样性的降低效益明显,导致不同死亡梯度林分SI差异变大。总体而言,随着山杨死亡程度的增加植被组成差异性也不断增加。【结论】森林死亡导致植物多样性总体趋于降低,森林大量死亡抑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但是促进了乔木和灌木的更新。研究区山杨优势度出现衰退,林内更新能否形成混交林有待进一步研究。图4表3参2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