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
- 2023(1301)
- 2022(1074)
- 2021(946)
- 2020(862)
- 2019(1846)
- 2018(1817)
- 2017(3042)
- 2016(1745)
- 2015(2073)
- 2014(1955)
- 2013(1998)
- 2012(2044)
- 2011(1903)
- 2010(1925)
- 2009(1710)
- 2008(1709)
- 2007(1587)
- 2006(1375)
- 2005(1249)
- 学科
- 济(5857)
- 经济(5851)
- 学(4076)
- 业(3130)
- 管理(2710)
- 企(2242)
- 企业(2242)
- 农(2014)
- 草(1881)
- 方法(1878)
- 贸(1750)
- 贸易(1749)
- 易(1703)
- 中国(1628)
- 和(1554)
- 地方(1520)
- 业经(1449)
- 农业(1346)
- 数学(1285)
- 数学方法(1268)
- 制(1252)
- 生态(1243)
- 融(1229)
- 金融(1228)
- 银(1161)
- 银行(1155)
- 行(1131)
- 环境(1094)
- 及其(1074)
- 物(1060)
- 机构
- 学院(26784)
- 大学(26444)
- 研究(14888)
- 科学(11319)
- 中国(10505)
- 农(10411)
- 济(9374)
- 所(9277)
- 经济(9176)
- 研究所(8648)
- 农业(8484)
- 业大(6921)
- 管理(6859)
- 京(6523)
- 中心(6246)
- 理学(5527)
- 室(5497)
- 科学院(5491)
- 理学院(5397)
- 省(5393)
- 院(5358)
- 管理学(5229)
- 管理学院(5182)
- 农业大学(5143)
- 业(5138)
- 实验(5079)
- 实验室(4878)
- 部(4606)
- 重点(4603)
- 江(4393)
共检索到44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钦普 林振山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地区1981-1994年14年的温度观测和植被调查数据的逐年滑动平均处理,分析该地区气候和植被的相互关系以及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羊草草原地区的气温在研究期内具有冬、夏半年高低温变化不一致的特点:冬半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平均温度升高明显;夏半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反而有某种程度的下降,平均温度升高不明显;全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平均温度升高明显。全年平均温度的升高主要是冬半年温度升高所致。羊草群落的前6种优势植物种对气温变化有不同的响应:第1、3、5优势种羊草(最优建群种)、寸草苔、变蒿的重要值和地上初级生产力随着最低温度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第2、4、6优势种大针茅(次优建群种)、西伯利亚羽茅、冰草的重要值和地上初级生产力由于种间互补作用而略有升高。这种由于竞争能力相近物种对环境变化的不同适应以及种间竞争排斥和共生互补关系,增加了植物群落种群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因此,在研究与模拟羊草草原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机理时,不仅要考虑不同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还要考虑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健飞 刘振宇
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羊草(Leymus chinensis)、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土壤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全氮、有机碳、净氮矿化速率和pH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土壤pH值和全N含量3个取样期均以羊草最高,其次为星毛委陵菜,小叶锦鸡儿种群最低。除冷蒿与木地肤种群间外,其他种群间土壤pH值和全N含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羊草种群土壤无机N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冷蒿种群、小叶锦鸡儿种群、木地肤...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植物种群 土壤 化学元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小红,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刘立新
采用树脂芯方法于2004年雨季期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土壤的净氮矿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雨季期间田间培养时间长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实验方法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干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量为4.44KgN.ha-1,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12KgN.ha-1.d-1;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净氮矿化率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净氮矿化率与水分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67,P=0.22);雨季期间,培养时间的长度对净氮矿化测定影响较大,连续培养37天土壤净氮矿化量测定值明显偏高;树脂芯方法对实验土壤干扰较小,是田间条件下研究温带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净氮矿化 树脂芯方法 田间培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建飞 秦文利
在内蒙古草原对天然羊尿尿斑土壤氮素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羊尿的施入,土壤NH4+-N浓度显著升高(p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羊尿斑块 土壤氮素 放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永信 郝敦元 马克健
文章用细胞自动机研究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从1983年围封内蒙古典型草原后连续11年定位监测的数据,建立了一个描述在过大牧压下退化的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封育后恢复演替的模型。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的结果符合实测群落恢复演替的动态趋势,从而验证了建模时所提出假设的正确性。进而用这一模型模拟草原的退化过程,深化对草原退化和恢复演替的机理的认识。
关键词:
典型草原 退化群落 恢复演替 计算机仿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出现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荒漠的过渡。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对草原类型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湿润度几乎没有变化。近几年来草原退化、沙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草原开垦,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1999-2001年连续高温干旱加剧了草原退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原退化的趋势和格局。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生态环境 气候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草畜平衡主要是指按照草原的产草量等确定其载畜量,是草与畜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与"五畜平衡""轮牧"等有机结合的草畜平衡,将是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及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该文在草原第一性生产力及载畜量变化与草畜结构、畜种结构变化的前提下,分析内蒙古草畜平衡的状况及面临的困难,探讨"五畜平衡"思想等在现代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草畜平衡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草畜平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草畜平衡主要是指按照草原的产草量等确定其载畜量,是草与畜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与"五畜平衡""轮牧"等有机结合的草畜平衡,将是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及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该文在草原第一性生产力及载畜量变化与草畜结构、畜种结构变化的前提下,分析内蒙古草畜平衡的状况及面临的困难,探讨"五畜平衡"思想等在现代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草畜平衡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草畜平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云霞 曹建民
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但面临着逐年退化、面积日益缩小的危机,其中草原过度放牧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内蒙古草原面积过百万(公顷)的31个旗县的数据测算了全区草原过牧的程度,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过牧率高居70%左右,而且过牧程度由轻度转向中度。最后本文对内蒙古草原过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草原退化 过度放牧 草原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中 贾玉山
实现草原的永续利用,可以有效增加草产品、畜产品供给和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同时,对国家的生态安全、边疆稳定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发达国家草原持续利用经验,提出了内蒙古温性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持续利用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
草原持续利用 经营模式 内蒙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素华 宫春宁
气候作为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演化常常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至阿拉善盟两部的气候变化特点,指出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各个气候带都形成了一套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表现为土壤、动物和植物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气候 生态系统 自然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惠惠 徐云虎 曹广春 格希格都仁 刘朝阳 贺兵 额尔登巴图 王广君 张泽华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构成与蝗虫群落构成的生态关系。【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由植物特征参数变化导致的蝗虫特征参数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类型中,羊草生物量损失率与草原蝗虫群落丰富度指数负相关,与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相对多度正相关。在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类型和克氏针茅富含杂类草的草原中,克氏针茅生物量损失率与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相对多度呈正相关。【结论】植物群落结构所构成的栖境条件影响蝗...
关键词:
植被类型 蝗虫群落 生态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素英 李晓兵 刘忠龄 王丹丹 龙惠灵 梁存柱 王炜
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地上生物量与气候的相关性已经有很多研究,多数注意到草原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但尚未分析典型草原系统又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力机制,而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本研究根据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羊草大针茅草原24年的定点监测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引起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其波动幅度不如降水量波动幅度大,说明群落生物量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为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24年样方中出现77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有31种植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可能在这些种对之间存在着生物量的补偿性。通过分析这些种对间的补偿性,可以看出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优势种与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尹燕亭 王婷婷 侯向阳 李西良 郭丰辉
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原生产力和草地载畜率的关键自然因子,牧户作为畜牧业生产的直接决策主体,对降水年型的判断是其草畜平衡决策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典型县(旗)为研究区域,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象数据、统计资料等为基础资料,分析了1980-2015年牧户自我降水年型判断行为及特征,及牧户依据该自我判断年型进行的草畜平衡决策。结果表明,草甸草原与荒漠草原中下年型出现次数最多,典型草原则以平年出现次数最多,但从整体上看,3个类型区丰水年型均比欠水年型出现频率略高;牧户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闫伟兄 陈素华 乌兰巴特尔 魏玉蓉 杨丽萍
研究植被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论文利用近45 a内蒙古典型草原区55个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的气候指标和NPP区域估算模型,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0—2004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域内,发生了以生物温度升高和湿润度降低为代表的生物气候明显变化;典型草原区年NPP和春、夏、秋3个季节的NPP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夏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增加量最大的季节;在区域上,年NPP呈现由东北至西南的递减态势,不同区域年NPP均有增加趋势,其中以中部区最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