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1)
2023(6388)
2022(5716)
2021(5255)
2020(4737)
2019(11168)
2018(11000)
2017(20926)
2016(11991)
2015(13613)
2014(13912)
2013(13956)
2012(13223)
2011(12134)
2010(12266)
2009(11375)
2008(11656)
2007(10613)
2006(9052)
2005(7998)
作者
(39648)
(33338)
(33147)
(31800)
(20931)
(16266)
(15119)
(13258)
(12356)
(11814)
(11391)
(10990)
(10691)
(10668)
(10645)
(10583)
(10568)
(9844)
(9609)
(9596)
(8742)
(8208)
(8123)
(7687)
(7464)
(7456)
(7451)
(7441)
(6889)
(6816)
学科
(50184)
经济(50147)
管理(30253)
(27923)
方法(24816)
数学(22328)
数学方法(22106)
(21153)
企业(21153)
(14685)
(14648)
地方(12791)
环境(11603)
(11579)
中国(11160)
农业(9728)
(9712)
贸易(9707)
(9370)
业经(9056)
(8716)
(7695)
生态(7558)
(7232)
(7067)
财务(7052)
财务管理(7029)
资源(6745)
地方经济(6704)
(6624)
机构
学院(178376)
大学(178237)
(68211)
研究(66660)
经济(66648)
管理(62821)
理学(54148)
理学院(53415)
管理学(52195)
管理学院(51888)
中国(47727)
科学(47331)
(42441)
(38542)
(37099)
研究所(34538)
业大(34240)
农业(33963)
中心(30130)
(29586)
(27610)
北京(24374)
(24187)
财经(23941)
(23919)
师范(23558)
(22210)
农业大学(22117)
(21920)
科学院(21567)
基金
项目(124031)
科学(93859)
基金(87291)
研究(82608)
(80479)
国家(79878)
科学基金(64484)
(49776)
社会(49363)
基金项目(47006)
社会科(46691)
社会科学(46669)
自然(44629)
自然科(43356)
自然科学(43337)
(43175)
自然科学基金(42503)
教育(36796)
资助(36269)
编号(32572)
重点(29603)
(27942)
计划(26881)
(26284)
成果(26017)
科技(25241)
科研(24908)
(24853)
创新(23467)
课题(23234)
期刊
(73754)
经济(73754)
研究(45635)
学报(38739)
(36964)
科学(32080)
中国(31666)
大学(26529)
学学(25520)
农业(24672)
(22995)
管理(18768)
(14342)
教育(13926)
技术(13382)
(12678)
金融(12678)
业经(12366)
财经(11377)
经济研究(11143)
资源(11080)
(10577)
问题(10469)
业大(9898)
林业(9898)
(9711)
科技(9364)
统计(8652)
技术经济(8644)
理论(7930)
共检索到253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孟和  姜真杰  张国盛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 vulgaris生长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天然分布区内臭柏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内蒙古不同天然分布区内,臭柏可在年平均气温为-5.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4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38.6℃以下,年平均降水量180 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各地区新梢平均年生长量为7.7~14.6 cm;②根据关联分析,各个生态因子对臭柏生长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大小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10℃积温、年降水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蒸发量、海拔高度和年平均气温。因此,在干旱区造林生产实践及臭柏引种推广过程中,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旭  高永  魏宝成  杨光  党晓宏  任昱  梁超  
了解火灾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是深入研究火灾空间分布格局、火灾风险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MOD14A1/MYD14A1热异常产品数据集提取内蒙古2000—2015年的火点信息,结合研究区DEM数据,提取相关地形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尺度背景下的地形因子与火灾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内蒙古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为0.52 km2;2)火灾分布在地形因子的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地形梯度性。火点个数随高程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火点个数随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增大呈现逐渐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因刚  柳新红  赵勋  徐梁  黄勇  杨成华  杨治国  
2009年8—9月在福建南平芒荡山(Ⅰ)、贵州从江瑶人山(Ⅱ)、广西金秀大瑶山(Ⅲ)、云南屏边大围山(Ⅳ)和西双版纳南糯山(Ⅴ)等5个不同类型的分布区内设置样地,对越南安息香群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5个分布区的越南安息香群落均含有相对较少的物种数,越南安息香在各群落多与壳斗科、松科、杉科、桦木科、金缕梅科和山茶科等物种共优组成乔木层,或是壳斗科、杉科和漆树科的伴生物种;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数量也较少,灌木层和草本层间还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Dma)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较小,变化趋势为Ⅴ>Ⅱ>Ⅳ>Ⅰ>Ⅲ。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永忠  廖声熙  李昆  
采集了云南省10个翠柏主要分布区的土壤样品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翠柏分布区土壤以红壤为主,酸度从极酸到偏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全N稍缺,全K普遍缺乏,全P和速效P严重缺乏,碱解N较丰富,速效K部分地区丰富,部分地区缺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变化大,有的地区缺乏,有的地区丰富,有效B处于正常,阳离子交换量大多数地区是较差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与土壤速效N、速效P、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P和全N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汝丹  何健  刘慧杰  姚敏  程瑾  谢磊  
【目的】羽叶铁线莲为直立半灌木或藤本植物,是分布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及辽宁一带的特有种。由于羽叶铁线莲在形态上与其他同域分布的铁线莲属植物易发生混淆,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往往被人忽视,因而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方法】本研究在前期分类学修订和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方法对该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和适宜等级进行了预测。我们通过大量标本研究和考证,确定了羽叶铁线莲22个标本分布点,并明确了黑龙江没有羽叶铁线莲标本记录。【结果】在准确统计分布记录基础上,生态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羽叶铁线莲最适生地区集中在北京、河北北部、天津北部和辽宁西南部地区,且最适生地区面积非常狭小(36 137. 62 km2)。山西省目前虽然没有羽叶铁线莲分布记录,但是存在着较大面积的适生分布区。ROC曲线的AUC=0. 995,表明本研究结果预测可信度非常高。影响羽叶铁线莲分布区的影响因子主要有降水季节性(贡献率为39. 6%)、平均年温差(14. 5%)、海拔(14. 4%)、最暖季节降水量(11. 3%)、降水最少季节降水量(9. 5%)等。羽叶铁线莲的最适区的环境参数为:降水季节性变异126. 78,平均年温差42. 41℃,海拔372. 04 m,最暖季节降水量436. 67 mm,降水最少季节降水量11. 59 mm。【结论】羽叶铁线莲属于狭域分布种,主要受到降水季节性、平均年温差、海拔、最暖季节降水量、降水最少季节降水量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根据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标准,属于易危等级,应该加以栽培和迁地保护。此外我们认为用于生态位模型分析的分布点记录应经过严格的分类学鉴定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姜汇  高凯  周立业  田迅  
为调查科尔沁沙地草原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特征,以反映该地区环境变化和植物生态适应性。本研究于2013年8月选取科尔沁沙地共56个样地,对样地植物按典型的科、属、种分类系统和株生长型、根生长型、Raunkiaer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及分布区型进行调查和分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具有典型的地面芽植物气候、中旱生生境条件、植物分布区系结构复杂的特征,共发现121种植物,隶属于31个科,6个株生长型,5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和13个分布区型。其中,禾本科最多,占23.1%;菊科和豆科分别占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宛涛  蔡萍  张辰波  伊卫东  李方祯  张洪波  
【目的】阐明内蒙古冷蒿居群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居群遗传学方法及RAPD技术,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个冷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1个引物对14个冷蒿居群总DNA共扩增出93条带,其中77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标记所占的比例为82.8%,冷蒿居群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构建的14个冷蒿居群的遗传关系聚类图显示,扎尼河冷蒿居群与扎兰屯冷蒿居群的遗传距离最小,其次为卓伦高勒冷蒿居群与蔡木山冷蒿居群,贺兰山和吉兰泰冷蒿居群与其他冷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均较大。【结论】RAPD技术适用于冷蒿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冷蒿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蓉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惠智新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人口聚居地区。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全区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48个,总计415807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38%。其中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满、回、达斡尔、鄂温克、朝鲜族等六个,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9.6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树华  毛汝兵  唐维  马丹炜  
在《中国杂草志》记载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种子植物杂草科和属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种子植物杂草有90科571属1412种。其中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1411种,隶属于89科570属。科的分布区类型分属6个类型4个变型,以热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属的分布区类型隶属于15个类型17个变型,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比例大致相等,体现了本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世界分布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科属构成了中国种子植物杂草的主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飞龙  徐刚标  卢孟柱  孟艺宏  袁承志  郭恺琦  
【目的】胡杨是干旱区的主要建群种,对维持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胡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可为胡杨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球胡杨226个现有居群分布地理信息以及4类综合环境变量(气候、地形、土壤、水文),采用MaxEnt模型,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综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刀切法、环境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分析MaxEnt模型可信度,比较采用单一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制约胡杨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显示,基于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的MaxEnt模型训练集分别为0. 983±0. 002、0. 982±0. 001,验证集分别为0. 980±0. 006、0. 967±0. 009,表明2种不同变量参数的数据集对AUC值影响较小,模拟效果好,可信度高。2)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以及刀切法检验的结果,采用4类综合环境变量进行MaxEnt模型模拟,可挖掘影响胡杨分布的更多有效环境变量,胡杨地理分布主要受最干月份降水量、最热季节降水量、10~40 cm土壤含水量、根部土壤湿度、土壤水分蒸发量等4类综合环境变量影响; 3)基于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是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4. 33倍,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能够体现胡杨沿河岸分布的细节特征。4)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远大于胡杨的实际分布面积,暗示着胡杨人工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胡杨地理分布受多种环境变量影响,仅以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与实际分布范围存在较大偏差。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结果,更能反映胡杨现实居群的分布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退化的胡杨林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常宽  骆有庆  李镇宇  荆玉栋  马超德  徐双民  
利用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对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南部和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北部、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辽宁省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部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部分地区是该害虫的适生区,这一地区正是中国沙棘人工林分布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在综合分析沙棘灌丛林自然分布、沙棘人工林栽培状况、沙棘木蠹蛾危害状况以及生态气候指数EI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沙棘木蠹蛾是中国“三北”地区的本地害虫,沙棘木蠹蛾的种群爆发是本地害虫危害引入树种的典型例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钧  张敏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内蒙古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变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产业国际分工的必要措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然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和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东道主国环境的一般关系及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并提出了合理解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保护内蒙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琦  王道龙  唐华俊  杨强  
林西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治理任重道远。该文在分析林西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林西县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畜牧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剖析了该县退耕还草工程生态治理的技术途径与效果。实践证明,退耕还草,可有效地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畜草平衡,有利于转变当地畜牧业增长方式,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林西县的退耕还草工程生态治理,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地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一个典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姜洪涛  牛帅  
以内蒙古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其空间分析和数学模型剖析了生态用地的时空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生态用地面积在数量上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净减少了5 611.23 km2;该区生态用地总面积动态度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但生态用地内部变化较为剧烈,各类生态用地动态变化的相对值依次为耕地>草地>其他用地>林地>水域;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大部地区呈现负增长趋势,东部与中部地区尤为明显,全区仅有巴彦淖尔市的生态用地数量呈正增长趋势。同时该研究对推动生态用地演变的驱动力因素做了宏观性分析,可为今后内蒙古有效利用生态用地提供方向,进而可以合理有序地编制该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