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2)
2023(5501)
2022(4538)
2021(4159)
2020(3486)
2019(7819)
2018(7502)
2017(13910)
2016(7641)
2015(8419)
2014(8137)
2013(8055)
2012(7322)
2011(6746)
2010(6918)
2009(6157)
2008(6313)
2007(5506)
2006(4945)
2005(4269)
作者
(23654)
(20025)
(20006)
(18985)
(12743)
(9578)
(8841)
(7593)
(7560)
(7001)
(6982)
(6688)
(6511)
(6397)
(6249)
(6092)
(5823)
(5770)
(5738)
(5632)
(5038)
(4823)
(4815)
(4645)
(4501)
(4459)
(4457)
(4137)
(4039)
(4014)
学科
(34163)
经济(34114)
管理(25017)
(20947)
(17406)
企业(17406)
方法(15284)
数学(13349)
数学方法(13184)
环境(10745)
(9531)
(9052)
地方(8435)
(7874)
(7411)
业经(7383)
中国(6772)
生态(6465)
农业(6293)
技术(5808)
(5559)
(5501)
贸易(5497)
资源(5329)
(5299)
(5016)
(4581)
(4547)
财务(4540)
财务管理(4531)
机构
大学(115039)
学院(114238)
(46255)
经济(45404)
管理(44182)
研究(41379)
理学(39265)
理学院(38737)
管理学(37879)
管理学院(37679)
中国(29030)
科学(28261)
(24130)
(21581)
(21417)
(20529)
研究所(20108)
业大(19175)
中心(18245)
财经(17050)
农业(16881)
(16438)
(16043)
师范(15881)
(15560)
(15489)
北京(14866)
经济学(14399)
经济学院(13223)
科学院(13150)
基金
项目(85730)
科学(68766)
基金(64807)
(58756)
国家(58380)
研究(58343)
科学基金(49711)
社会(39007)
社会科(37101)
社会科学(37089)
基金项目(34870)
自然(33590)
自然科(32702)
自然科学(32689)
(32537)
自然科学基金(32089)
(28607)
资助(25708)
教育(25685)
编号(20872)
重点(20098)
(18774)
(18748)
(18123)
国家社会(17198)
创新(17052)
科研(16724)
计划(16723)
成果(15715)
教育部(15701)
期刊
(47927)
经济(47927)
研究(30373)
学报(21123)
科学(20278)
中国(18979)
(18153)
大学(15324)
(14815)
学学(14752)
管理(14438)
农业(12599)
资源(8987)
业经(7829)
教育(7786)
财经(7746)
经济研究(7593)
(7360)
(7306)
金融(7306)
技术(7301)
(6690)
科技(6411)
问题(6240)
(6162)
统计(6108)
(5793)
林业(5726)
业大(5532)
技术经济(5372)
共检索到156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世忠  侯林秀  费陶  陆学岩  哈斯娜  温璐  王立新  
为探究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关系,基于1998—2019年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面板数据,通过计算生态福利绩效(Eco-welfare performance,EWP),将其分解为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率2个驱动效应,并采用弹性系数脱钩指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对影响各盟市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内蒙古各盟市的人类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且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向西上升的趋势,EWP总体上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内蒙古地区各盟市人类福祉增长与经济增长总体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不同程度提高,但后者一直低于前者,表明研究区经济增长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所消耗生态资本量的影响;此外,分析TFP和GTFP各分项指数时发现,技术进步指数在各分项指数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表明影响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为技术进步。本研究可为内蒙古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紧跟国家职教改革步伐,建体制、转格局、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政策供给、铺就职教发展平台,用实策实干,推进职业教育从“加快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区职教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亮点内蒙古自治区职教在强基础、提内涵、促改革、扩影响、强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促进技能内蒙古建设,扎实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自治区人社厅等18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技能内蒙古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关于加强全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通知》,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促进与保障了自治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秀丽  李旺平  周立华  
采用1991、2001和2011年的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NDVI像元二分模型,对生态政策实施前(1991-2001年)与实施后(2001-2011年)杭锦旗的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历程对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生态政策实施后,杭锦旗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平均增长速度约为实施前的10倍;植被覆盖状况显著好转,年净好转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8.83%。生态政策是驱动2001-2011年间杭锦旗植被覆盖好转的主要因素,降水和气温等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包翠荣  
[目的]分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内蒙古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环境因子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将所调查的影响因子划分为自然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两类,并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标准,从景观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环境指标、人为干扰指标和威胁指标等5个方面,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评价体系;筛选出天然湿地率、湿地斑块密度、湿地利用状况、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及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等1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分级,并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对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质级别、单位面积物种多度、植被覆盖度、威胁程度、富营养化程度及威胁因子数量,且景观指标中的景观多样性、湿地斑块密度及景观均匀度对湿地生态格局影响较小。[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湿地生态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璐  邱思静  彭建  胡熠娜  贾靖雷  毛祺  
沙漠化敏感性是测度区域沙漠化可能性的关键指标。鉴于沙漠化敏感性研究"重评价、缺框架"、"重格局、轻变化"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分析框架,构建了"气候条件—地表覆盖—植被恢复"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2000、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除流动沙地(丘)外)沙漠化敏感性,结合县域人口密度开展了区域沙漠化防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研究区以中度敏感区为主(27.04%),其次为轻度敏感区(25.53%)、不敏感区(22.96%)和高度敏感区(20.82%),极敏感区占比最小(3.65%),沙漠化敏感性呈现出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2000-2015年间,内蒙古自治区9.20%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等级降低,24.83%则趋于增强。研究区可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沙化治理区、综合发展区和生态移民区四大沙漠化防治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崔更发  陈世杰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运行中存在项目设立程序不够规范、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改革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本课题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做法,并从健全监管制度、注重绩效评价等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蓉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战略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论文选择旅游业日益发展的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结合内蒙古各盟市旅游现状,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近三年旅游相关数据,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综合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综合重叠度,并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内蒙古各盟市进行等级分类,进一步研究比较各盟市的旅游状况,提出与各盟市相对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白慧君  李高峰  
本文系统梳理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耕地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就建立耕地保护奖励、统筹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和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合理确定耕地进出平衡核算规则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乔志明  蔡文军  
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有关资料,对资源型地区的税收分配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资源富集地区存在税收分配不合理、税收转移规模大和财力不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君  汪宇明  刘丽梅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窦建华  
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古国边境贸易在中蒙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入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应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人文优势及产品优势,进一步发展对蒙古国边境贸易,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全  徐艳红  范海娇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和龙首山为骨架构成了全区的"生态脊梁",几大山脉对保护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阻挡沙漠东侵南移、降低沙尘暴危害意义重大。全区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其中,森林、草原、荒漠、湿地4个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关键。内蒙古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区域内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郝春虹  
内生增长理论暗含着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不可或缺作用。最优政府规模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率最大的政府规模,实质上是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对于理解和评价财政分权制度、政府财政税收政策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发展中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的关系,说明存在最优的政府规模(本文的经验分析为18.08%)。(2)中央政府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财政援助形式,应该选择转移支付还是选择税收优惠政策要考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规模大小因素。(3)内生增长理论、凯恩斯理论及瓦格纳假说的有效性均在内蒙古自治区得到验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永军  
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内蒙古生态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实现了整体遏制和治理区明显好转,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但仍存在草原面积大,投资少,工程建设内容单一;多数农牧民生产条件较差,对草地依赖程度高,转移人口面临巨大压力;补助年限较短、标准低等突出问题。今后需要在兼顾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兼顾生态保护和牧民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生态资金,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和补偿标准,在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赋予农牧民发展的主动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