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4)
- 2023(7611)
- 2022(6630)
- 2021(6066)
- 2020(5347)
- 2019(12430)
- 2018(12300)
- 2017(23462)
- 2016(13104)
- 2015(14929)
- 2014(15272)
- 2013(15125)
- 2012(14178)
- 2011(13023)
- 2010(13219)
- 2009(12382)
- 2008(12437)
- 2007(11332)
- 2006(9813)
- 2005(8799)
- 学科
- 济(55651)
- 经济(55608)
- 管理(34405)
- 业(32619)
- 方法(26401)
- 企(23799)
- 企业(23799)
- 数学(23346)
- 数学方法(23125)
- 农(17898)
- 学(15613)
- 地方(13878)
- 中国(13783)
- 财(12583)
- 环境(12482)
- 农业(12378)
- 业经(10597)
- 贸(10434)
- 贸易(10427)
- 易(10070)
- 和(9481)
- 制(8937)
- 划(7947)
- 资源(7918)
- 银(7831)
- 银行(7800)
- 生态(7751)
- 理论(7619)
- 融(7599)
- 金融(7596)
- 机构
- 大学(195311)
- 学院(195179)
- 济(76415)
- 经济(74642)
- 管理(71863)
- 研究(70485)
- 理学(61653)
- 理学院(60852)
- 管理学(59565)
- 管理学院(59225)
- 中国(52327)
- 科学(48050)
- 京(42533)
- 农(40902)
- 所(37701)
- 研究所(34856)
- 业大(34536)
- 财(33731)
- 中心(33032)
- 农业(32442)
- 江(30128)
- 财经(27138)
- 北京(26854)
- 范(26844)
- 师范(26536)
- 院(25522)
- 经(24410)
- 州(23901)
- 经济学(23284)
- 科学院(22215)
- 基金
- 项目(134172)
- 科学(103929)
- 基金(96469)
- 研究(92784)
- 家(86809)
- 国家(86170)
- 科学基金(71600)
- 社会(56925)
- 社会科(53866)
- 社会科学(53847)
- 省(52617)
- 基金项目(52244)
- 自然(48463)
- 自然科(47118)
- 自然科学(47102)
- 自然科学基金(46208)
- 划(45457)
- 教育(41590)
- 资助(39064)
- 编号(37224)
- 重点(31483)
- 发(29842)
- 成果(29659)
- 部(28856)
- 计划(26922)
- 创(26902)
- 科研(26353)
- 课题(25822)
- 创新(25350)
- 科技(24205)
共检索到281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包翠荣
[目的]分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内蒙古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环境因子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将所调查的影响因子划分为自然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两类,并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标准,从景观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环境指标、人为干扰指标和威胁指标等5个方面,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评价体系;筛选出天然湿地率、湿地斑块密度、湿地利用状况、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及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等1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分级,并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对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质级别、单位面积物种多度、植被覆盖度、威胁程度、富营养化程度及威胁因子数量,且景观指标中的景观多样性、湿地斑块密度及景观均匀度对湿地生态格局影响较小。[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湿地生态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天祥 马胜男 李镇清 陈泗清 田永中
本文回顾了生态多样性空间尺度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相互关系研究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白音锡勒草地生态系统为例,运用多尺度多样性模型、香侬模型和辛普森模型对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尺度上对生态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尺度多样性模型模拟得到的景观元多样性严格地随着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说明多尺度多样性模型更适于在多个空间尺度上的运用;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对生态多样性与草地最大地上生物量和荒漠化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非线性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在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条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加速了荒漠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伊金霍洛旗的荒漠化发展得非常严重。自1976年以来,通过生态退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放牧为圈养,增加灌溉、化肥等农业投入等,抑制了荒漠化,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恢复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半干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而在人口超过农业所能够支撑的能力时,必须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谋生,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才可能实现生态退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伊金霍洛旗正是因为由煤炭开采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行生态退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紧跟国家职教改革步伐,建体制、转格局、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政策供给、铺就职教发展平台,用实策实干,推进职业教育从“加快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区职教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亮点内蒙古自治区职教在强基础、提内涵、促改革、扩影响、强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促进技能内蒙古建设,扎实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自治区人社厅等18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技能内蒙古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关于加强全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通知》,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促进与保障了自治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世忠 侯林秀 费陶 陆学岩 哈斯娜 温璐 王立新
为探究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关系,基于1998—2019年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面板数据,通过计算生态福利绩效(Eco-welfare performance,EWP),将其分解为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率2个驱动效应,并采用弹性系数脱钩指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对影响各盟市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内蒙古各盟市的人类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且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向西上升的趋势,EWP总体上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内蒙古地区各盟市人类福祉增长与经济增长总体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不同程度提高,但后者一直低于前者,表明研究区经济增长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所消耗生态资本量的影响;此外,分析TFP和GTFP各分项指数时发现,技术进步指数在各分项指数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表明影响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为技术进步。本研究可为内蒙古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君 汪宇明 刘丽梅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旅游价值评估 剩余价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文宗川 郝晓燕
本文认为,内蒙古作为西部12省(市、区)之一和五大民族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全国经济发展乃至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区域资源大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投资迅速增长,现已成为西部发展的新亮点。文章建立了地区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综合评价函数对西部地区进行地区经济实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在全社会经济效益赢利方面处于西部省(市、区)中游偏上位置;城镇居民收支情况相对稳定,城镇居民生活相对比较舒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生活比较富足。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评价指标 经济实力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天舒
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性特点的基础上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社会流动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拥有49个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为期3个月的实地调查个月的实地调查,从代际差异的视角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代际差异的视角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代际流动存在着:两代劳动力职业分布由传统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集中三产业集中,两代劳动力职业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等特点。文章同时分析了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影响、就业质量等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量等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畅通少数民族劳动力职业流动渠道、建立健全就业机制等合理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伟 杨改河 陈勇
对内蒙古自治区1949~2005年和未来25年(2005~2030年)的人口、耕地面积和耕地生产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5年,在现有耕地面积(549万hm2)和生产率(2 287.4 kg/hm2)不变的情况下,全区可养活比预测还多26.0~39.7万人;当粮食需求量为400~500 kg/(人·a)时,可退耕57.0~182.0 hm2的耕地。由此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人口承载能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切实可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君 陈田 刘丽梅
旅游发展有时会给目的地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诊断其整体发展水平,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来分析区域旅游生态系统的安全状态。从旅游生态环境压力、旅游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及建设能力3个方面来考虑,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23个指标。经过对评价指标不安全指数值的计算和标准值的确定以及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再利用各指标的不安全度公式和总体生态系统不安全度公式计算出旅游生态系统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并讨论了甄别各因子对生态系统的限制程度的方法,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生态系统安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秀丽 李旺平 周立华
采用1991、2001和2011年的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NDVI像元二分模型,对生态政策实施前(1991-2001年)与实施后(2001-2011年)杭锦旗的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研究区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历程对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生态政策实施后,杭锦旗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平均增长速度约为实施前的10倍;植被覆盖状况显著好转,年净好转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8.83%。生态政策是驱动2001-2011年间杭锦旗植被覆盖好转的主要因素,降水和气温等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崔更发 陈世杰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运行中存在项目设立程序不够规范、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改革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本课题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做法,并从健全监管制度、注重绩效评价等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制度 专项转移支付 清理整合规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战略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论文选择旅游业日益发展的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结合内蒙古各盟市旅游现状,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近三年旅游相关数据,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综合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综合重叠度,并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内蒙古各盟市进行等级分类,进一步研究比较各盟市的旅游状况,提出与各盟市相对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白慧君 李高峰
本文系统梳理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耕地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就建立耕地保护奖励、统筹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和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合理确定耕地进出平衡核算规则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实践与思考 内蒙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