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2)
2023(11589)
2022(9670)
2021(8960)
2020(7412)
2019(17105)
2018(17256)
2017(33043)
2016(18326)
2015(20596)
2014(20770)
2013(20287)
2012(18264)
2011(16171)
2010(15892)
2009(14370)
2008(13795)
2007(11907)
2006(10370)
2005(8972)
作者
(53893)
(44549)
(44240)
(42175)
(28253)
(21483)
(20044)
(17757)
(16938)
(15717)
(15243)
(14969)
(14074)
(13990)
(13756)
(13662)
(13524)
(13341)
(12639)
(12625)
(11305)
(10865)
(10843)
(9998)
(9969)
(9921)
(9819)
(9813)
(8972)
(8873)
学科
(69857)
经济(69780)
管理(50109)
(48134)
(39734)
企业(39734)
方法(31928)
数学(27355)
数学方法(27062)
(19925)
中国(19412)
(17697)
业经(17018)
(16087)
地方(14959)
农业(13380)
理论(12177)
(11733)
(11633)
(11540)
贸易(11534)
(11171)
技术(11161)
环境(11124)
(10478)
财务(10411)
财务管理(10394)
教育(9930)
企业财务(9857)
(9745)
机构
大学(256174)
学院(254678)
管理(101519)
(94439)
经济(92263)
理学(88578)
理学院(87602)
管理学(85987)
管理学院(85561)
研究(85483)
中国(60929)
科学(57148)
(55175)
(45779)
(43475)
业大(42464)
(41378)
研究所(40222)
中心(37733)
农业(36178)
(35885)
北京(34682)
(34105)
财经(33965)
师范(33742)
(30980)
(30887)
(29886)
技术(27952)
师范大学(27346)
基金
项目(182751)
科学(142201)
基金(131213)
研究(131210)
(115720)
国家(114758)
科学基金(97658)
社会(80039)
社会科(75651)
社会科学(75631)
(71810)
基金项目(70622)
自然(65437)
自然科(63845)
自然科学(63829)
自然科学基金(62644)
(60996)
教育(59378)
编号(53934)
资助(53082)
成果(43143)
重点(41048)
(39025)
(38947)
(37868)
课题(36938)
创新(35311)
科研(35140)
计划(34052)
大学(33489)
期刊
(101178)
经济(101178)
研究(71740)
学报(45900)
中国(45239)
(42295)
科学(41038)
管理(36325)
大学(33710)
学学(31743)
农业(29860)
(29664)
教育(28955)
技术(21459)
(18153)
金融(18153)
业经(17392)
(16078)
经济研究(15696)
财经(15577)
图书(14992)
科技(13834)
问题(13677)
(13106)
理论(12823)
(12618)
业大(12359)
实践(12010)
(12010)
现代(11803)
共检索到357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小红,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刘立新  
采用树脂芯方法于2004年雨季期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土壤的净氮矿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雨季期间田间培养时间长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实验方法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干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量为4.44KgN.ha-1,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12KgN.ha-1.d-1;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净氮矿化率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净氮矿化率与水分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67,P=0.22);雨季期间,培养时间的长度对净氮矿化测定影响较大,连续培养37天土壤净氮矿化量测定值明显偏高;树脂芯方法对实验土壤干扰较小,是田间条件下研究温带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的有效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浩  胡中民  郭群  李胜功  李凌浩  白文明  
论文以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降雨强度的等量增雨和氮添加实验,研究温带草原土壤氮矿化潜力对不同增雨模式的响应以及氮添加对这种响应的影响。两个增雨处理分别是在6月和7月共增加60 mm降水和自然降雨。增雨方式是单次降雨强度分别为每次2、5、10、20、30 mm,对应的频率分别为每隔2、5、10、20和30 d一次。两个氮添加处理分别是10 g N·m(-1)·a(-1)和无氮添加。处理2 a后于8月采集各处理原状土样,在20℃和60%田间持水量下进行4周的室内培养实验,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丽荣  仝宗永  李振松  李硕  苗丽宏  何峰  万里强  李向林  
针对天然羊草草原退化打草场问题,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对照组为不施肥处理组(CK);3个蚯蚓粪处理组分别为45(QYh)、30(QYm)和15 t/hm~2(QYl);3个菌渣处理组分别为45(JZh)、30(JZm)和15 t/hm~2(JZl)。结果表明:1)0~10 cm土层中QYh处理下的土壤pH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JZh处理下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10~20 cm土层中在QYh处理下速效氮、速效钾和全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其余处理间土壤养分不显著;2)土壤脲酶活性各处理间变化不显著;蔗糖酶活性在QYm处理下较对照显著降低24.35%;在QYh和JZh处理的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增加。3)表层土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20~3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土壤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综上,蚯蚓粪和菌渣对羊草草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有积极影响,蚯蚓粪和菌渣高施肥量处理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海霞  齐莎  赵小蓉  李贵桐  Klbl Angelika  林启美  
【目的】颗粒状土壤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是土壤有机质比较活跃的成分,受施肥、耕作及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连续5年施用氮肥和羊粪对内蒙古草原围栏封育的表层土壤颗粒状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化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物理分组法获得游离态颗粒状有机质(FPOM)和包被态颗粒状有机质(OPOM),并用13C核磁共振法测定其化学结构。【结果】施用氮肥的土壤pH值降低了0.25~0.78个单位,微生物量碳降低了13%~27%,POM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施用羊粪的土壤pH提高了0.47~0.59个单位,微生物量碳提高了19%,POM大幅度提高,特别是FPOM...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建伟  郝百惠  刘新民  马文红  李永宏  
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元素,氮输入的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过程。目前有关氮添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而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设计了氮素添加试验,研究了在4个氮添加[对照(N0)、低氮(N2.5)、中氮(N5)、高氮(N10)]水平下草原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主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氮和中氮添加显著促进土壤动物的多度,而高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P<0.05)。土壤动物的不同功能群对氮输入增加的响应不同,捕食性和腐食性功能群多度在高氮处理下显著减少(P0.05)。冗余分析(RDA)显示,中气门亚目若螨(Mesostigmata nymphs)和厉螨科(Laelapidae)等类群的多度与氮添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等节跳科(Isotomidae)和长角跳科(Entomobryidae)等类群的多度变化主要受氮添加引起植物物种丰富度、土壤SOC和凋落物pH改变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氮添加可增加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多度,但较高的氮供应[10g·(m2·a)-1]则降低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基于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对土壤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斑块尺度上,灌丛斑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54倍和1.16倍;灌丛斑块平均沙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是草地斑块的0.87倍、1.34倍和1.35倍;灌丛斑块土壤容重是草地斑块的0.97倍;灌丛斑块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是草地斑块的1.27倍。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形成土壤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坡面尺度上,灌丛和草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基于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对土壤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斑块尺度上,灌丛斑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54倍和1.16倍;灌丛斑块平均沙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是草地斑块的0.87倍、1.34倍和1.35倍;灌丛斑块土壤容重是草地斑块的0.97倍;灌丛斑块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是草地斑块的1.27倍。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形成土壤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坡面尺度上,灌丛和草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土壤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呈自坡顶向坡下方向增加的趋势。染色示踪实验表明,灌丛斑块土壤剖面湿润锋和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36倍和5.16倍,草地斑块0~10cm土层对水分的响应较敏感,而灌丛斑块25 cm以下土层对水分的响应较敏感。研究认为,灌丛化过程增强了土壤空间异质性,灌丛斑块能将土壤水分快速输送并存储于深层土壤中,灌丛斑块是土壤养分和水分富集区,灌木植物的定居和发展过程与土壤形态之间形成了正反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钦普  林振山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地区1981-1994年14年的温度观测和植被调查数据的逐年滑动平均处理,分析该地区气候和植被的相互关系以及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羊草草原地区的气温在研究期内具有冬、夏半年高低温变化不一致的特点:冬半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平均温度升高明显;夏半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反而有某种程度的下降,平均温度升高不明显;全年最低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温度升高较为明显,平均温度升高明显。全年平均温度的升高主要是冬半年温度升高所致。羊草群落的前6种优势植物种对气温变化有不同的响应:第1、3、5优势种羊草(最优建群种)、寸草苔、变蒿的重要值和地上初级生产力随着最低温度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第2、4、6优势种大针茅(次优建群种)、西伯利亚羽茅、冰草的重要值和地上初级生产力由于种间互补作用而略有升高。这种由于竞争能力相近物种对环境变化的不同适应以及种间竞争排斥和共生互补关系,增加了植物群落种群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因此,在研究与模拟羊草草原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机理时,不仅要考虑不同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还要考虑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建飞  秦文利  
在内蒙古草原对天然羊尿尿斑土壤氮素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羊尿的施入,土壤NH4+-N浓度显著升高(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素英  李晓兵  刘忠龄  王丹丹  龙惠灵  梁存柱  王炜  
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地上生物量与气候的相关性已经有很多研究,多数注意到草原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但尚未分析典型草原系统又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力机制,而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本研究根据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羊草大针茅草原24年的定点监测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引起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其波动幅度不如降水量波动幅度大,说明群落生物量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为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24年样方中出现77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有31种植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可能在这些种对之间存在着生物量的补偿性。通过分析这些种对间的补偿性,可以看出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优势种与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佳芯   李邵宇   韩国栋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和长期不合理人为干扰,导致荒漠草原退化严重。微生物熵是反映微生物利用碳氮磷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动力,在土壤养分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各生态系统关于在不同放牧梯度下微生物熵和土壤酶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熵进行分析。为探究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碳氮磷获取酶、土壤微生物熵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2)土壤碳氮磷获取酶与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熵磷、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微生物熵碳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驱动因子。本研究为探索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养分循环机理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健飞  刘振宇  
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羊草(Leymus chinensis)、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土壤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全氮、有机碳、净氮矿化速率和pH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土壤pH值和全N含量3个取样期均以羊草最高,其次为星毛委陵菜,小叶锦鸡儿种群最低。除冷蒿与木地肤种群间外,其他种群间土壤pH值和全N含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羊草种群土壤无机N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冷蒿种群、小叶锦鸡儿种群、木地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迁  莫兴国  王永芬  林忠辉  
根据内蒙古典型羊草草原碳通量和生物量观测数据,验证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es)模型,并模拟分析1958—2007年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VIP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地上生物量(R2=0.70)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R2=0.57)的变化趋势。羊草草原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在1958—1973年间下降,1973—1993年间增长,1993年后又出现下降的趋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GPP、NPP和Re随CO2和降水的增多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和降水的减少而降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娜  白可喻  杨云卉  张睿洋  韩国栋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试验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且生长旺季(8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比禁牧分别降低了7.47%、41.96%和51.75%;草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无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宝音陶格涛  刘美玲  
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浅耕翻后17年的群落生物量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耕翻处理后地上生物量增长与恢复年限呈单峰型曲线,且在演替的前期和中期,群落生产力与降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生物量的高低主要受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群落地上生物量组成中禾本科占主导地位,藜科、菊科和蔷薇科在恢复前期和中后期比例增加,且与禾本科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从生活型组成来看,根茎禾草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以上,群落初级生产力及其年度动态与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2个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就群落生物量植物水分生态类型组成来看,中旱生、旱生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群落地上生物量与中旱生植物、旱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