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6)
2023(11193)
2022(9661)
2021(9141)
2020(7555)
2019(17507)
2018(17612)
2017(33517)
2016(18435)
2015(20890)
2014(20868)
2013(20633)
2012(18866)
2011(17025)
2010(16751)
2009(15086)
2008(14651)
2007(12823)
2006(11262)
2005(9314)
作者
(53255)
(44121)
(43713)
(41603)
(27785)
(21100)
(19879)
(17315)
(16688)
(15661)
(15154)
(14654)
(13886)
(13735)
(13547)
(13404)
(13045)
(12961)
(12560)
(12295)
(10958)
(10716)
(10649)
(9982)
(9847)
(9821)
(9761)
(9733)
(8839)
(8681)
学科
(70902)
经济(70753)
管理(53375)
(47672)
(38283)
企业(38283)
方法(33074)
数学(28432)
数学方法(28123)
(22328)
中国(18820)
(16778)
业经(16741)
地方(16382)
(15848)
环境(14890)
农业(14547)
(12925)
理论(12412)
(11555)
贸易(11549)
技术(11316)
(11200)
(11169)
(10976)
教育(10601)
(9767)
财务(9678)
财务管理(9659)
(9515)
机构
大学(256029)
学院(255589)
管理(104642)
(96888)
经济(94606)
理学(91031)
理学院(90029)
管理学(88438)
管理学院(88006)
研究(85255)
中国(62092)
(55694)
科学(55330)
(44415)
(42376)
(42042)
业大(41579)
研究所(39007)
中心(38941)
(36673)
北京(35058)
(34883)
农业(34739)
师范(34574)
财经(34060)
(31447)
(31034)
(30134)
师范大学(27970)
技术(27764)
基金
项目(182738)
科学(142691)
研究(134892)
基金(130619)
(114147)
国家(113184)
科学基金(96777)
社会(82760)
社会科(78154)
社会科学(78133)
(71862)
基金项目(70356)
自然(63533)
自然科(61905)
自然科学(61894)
教育(61153)
自然科学基金(60749)
(60379)
编号(56303)
资助(53114)
成果(44835)
重点(40745)
(39628)
(38966)
课题(38301)
(37670)
创新(35090)
科研(34771)
项目编号(33913)
大学(33638)
期刊
(106052)
经济(106052)
研究(72028)
中国(49554)
学报(41482)
(40643)
科学(37976)
管理(37032)
教育(31784)
大学(31125)
(29456)
农业(29408)
学学(28957)
技术(23427)
业经(18523)
(17385)
金融(17385)
图书(16732)
经济研究(15294)
财经(15241)
(15197)
问题(13861)
科技(13418)
资源(13226)
理论(13192)
(12878)
实践(12404)
(12404)
技术经济(12392)
(11876)
共检索到365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红  
内蒙古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然而,近十几年其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分析,发现(1)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主要作用。移动份额法分解显示,2004-201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2.42%,与单产贡献率基本持平。分粮食品种来估算,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和7.55%。(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维护内蒙古草原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内蒙古牧草地转耕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内蒙古应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粮食生产服务于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的建设。调整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提高还林还草补贴,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生态屏障建设方面的主导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红  
内蒙古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然而,近十几年其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分析,发现(1)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主要作用。移动份额法分解显示,2004-201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2.42%,与单产贡献率基本持平。分粮食品种来估算,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和7.55%。(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维护内蒙古草原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内蒙古牧草地转耕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林  盖玉妍  
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是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分析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内蒙古生态屏障的概念 ,构建了以区域建设战略重点为核心轴、八类生态建设区为外延面、十大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点。轴面结合、工程支撑 ,以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为突破口 ,向外分期逐步扩大生态建设的区域范围 ,保证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 ,从而构建成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思路。并从政策、法律、管理、技术、资金、监测系统等几个方面分别对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保障条件进行了阐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丽慧  赵先贵  赵达伟  杨斐  张玲  
本文根据内蒙古1951-2007年粮食生产统计资料及相关调查,运用动态与静态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种植结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呈明显的波浪式变化,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粮食单产也有所增加,且单产的变化趋势与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播种面积的变化不大。粮食安全总体上处于绝对安全状态,但在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以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安全标准,依据自然分类法,内蒙古的粮食安全可以划分为5个等级:极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较安全区,安全区和极安全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安和平  陈爱平  
本文针对毕节试验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需要,分析表明:毕节试验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投资与管理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国家投入不足,配套资金难落实;按基建程序管理与不按基建标准投资的矛盾;国家投资计划下达晚,影响当年计划实施和工程质量;生态环境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实施项目存在措施重叠现象;生态工程重建设、轻管理;地方环境保护投入能力弱,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投资需求大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编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规划,集聚资源加快推进;增加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投入,提高单位面积投入标准;切实化解地方配套资金难问题;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工程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占熺  苏德伟  林辉  林兴生  林冬梅  郑丹  蔡杨星  余世葵  罗宗志  
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问题,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后,植被恢复快.巨菌草生长92 d,鲜草产量达到178.05 t·hm~(-2),鲜根重31.35 t·hm~(-2);洪积扇扇缘鲜草产量达到162.45 t·hm~(-2),鲜根重26.85 t·hm~(-2),洪积扇区域地表水的流失量比对照(CK)下降97.45%;流动沙地菌草生态治理后,巨菌草生长55 d,即可有效重建沙地植被,其根系形成网络状,防风阻沙固沙效果显著.巨菌草作为饲用作物栽培,鲜草产量达183.45 t·hm~(-2).砒砂岩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巨菌草成苗率分别为98.8%、93.5%,显著高于沙棘、杨柳、杨树.巨菌草植被恢复效果最好,鲜草产量达到62.25 t·hm~(-2),鲜根重13.05 t·hm~(-2),有效减缓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沟头发育.黄土高原黄土阶地区河滩地水土流失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种植2 a后,越冬成活率达到98%,株高616.73 cm,平均分蘖44.35个,鲜草产量173.1 t·hm~(-2),能发挥长效的保水固土作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菌草改良盐碱地效果明显,pH降低,有机质、全氮、全磷、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含量升高,河滩地菌草植被恢复效果好,菌草生长121 d,收割2茬,鲜草产量达269.25 t·hm~(-2).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在黄河沿岸建设菌草生态屏障技术切实可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穆玉军  
食品质量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负责的系统工程,政府督导、部门监管、企业自律、消费者监督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麟  曹巍  徐新良  樊江文  王军邦  
西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江河源区与生物物种基因库,为了保障其生态功能的持续有效发挥,2008年开始实施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论文基于工程规划目标,通过对比监测2000—2008年与2008—2015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及其关键服务的时空变化,科学地评估西藏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后8 a相比,1)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稳定少动,生态系统宏观状况趋向良性发展。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荒漠面积显著减少,水体与湿地面积从减少转变为增加。2)草地退化趋势明显减弱、草地恢复态势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来拴  孟军  
文章用内蒙古1988~2006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通过逐步回归、自回归与异方差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内蒙粮食生产函数。分析发现:土地利化肥施则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利化肥施用达到极限时,技术进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新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师学萍  曹志翔  
尼洋河流域属于藏东南和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区,其农户生计包括传统生计和现代生计,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农户传统生计方式影响着生态安全。文章通过对尼洋河流域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分析农户生计方式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农户生计方式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农户生计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协调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文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之一,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牵头部门主责,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首次全面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在"世界屋脊"筑起绿色高地初秋的阿里高原,大地已披上金黄色的长袍。经过了夏季风雨的洗礼,玛旁雍错变得更加澄澈、清透,映衬着纳木那尼雪山,壮阔而瑰丽。被当地人称为"鬼湖"的拉昂错,依旧宁静而肃杀,幽深的湖水似乎要把几只正小心翼翼走向湖边的藏野驴吞没。"神山"冈仁波齐脚下,三三两两的藏族群众正在进行"转山"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秋季雨水变少,正是最适合转山的季节。气质恢宏的札达土林,宛如一条土色巨蟒,带着被大自然和岁月雕刻过的清晰纹理,沿着象泉河谷绵延百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爱东  姚凌云  唐静  
能源发展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海拔高、气候复杂、生态脆弱的自然地理状况等原因,西藏潜在的能源资源优势不但没有充分发挥,而且还制约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剧了生态恶化。文章通过分析西藏的能源消费状况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在生态安全屏障前提下的能源开发战略,形成既能有效发挥潜在能源资源优势,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同时又能使生态影响最小化的可能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分行课题组  
<正>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粮食安全纳入五年规划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内蒙古自治区为切入点,探索粮食安全的根本解决路径,提出包括金融支持在内的系统化建议,多层次入手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关键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