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0)
- 2023(11508)
- 2022(9981)
- 2021(9577)
- 2020(8103)
- 2019(19004)
- 2018(19106)
- 2017(37230)
- 2016(20297)
- 2015(23163)
- 2014(23385)
- 2013(22914)
- 2012(20805)
- 2011(18588)
- 2010(18560)
- 2009(16867)
- 2008(16203)
- 2007(14020)
- 2006(11904)
- 2005(10290)
- 学科
- 济(78814)
- 经济(78731)
- 管理(57442)
- 业(52673)
- 企(45584)
- 企业(45584)
- 方法(41362)
- 数学(35562)
- 数学方法(34867)
- 农(19687)
- 中国(19288)
- 学(18210)
- 业经(17773)
- 财(17755)
- 理论(15987)
- 地方(15119)
- 和(13945)
- 贸(13244)
- 贸易(13238)
- 农业(13093)
- 易(12844)
- 技术(12612)
- 制(12219)
- 环境(12109)
- 教育(11678)
- 务(11549)
- 财务(11476)
- 财务管理(11454)
- 划(11067)
- 企业财务(10769)
- 机构
- 大学(285219)
- 学院(284548)
- 管理(115008)
- 济(104047)
- 经济(101582)
- 理学(100554)
- 理学院(99464)
- 管理学(97335)
- 管理学院(96847)
- 研究(89695)
- 中国(65258)
- 京(60696)
- 科学(59300)
- 财(46315)
- 所(45206)
- 农(45092)
- 业大(44521)
- 研究所(41533)
- 中心(40571)
- 江(39950)
- 北京(38344)
- 范(38127)
- 财经(38028)
- 师范(37787)
- 农业(35483)
- 经(34550)
- 州(33211)
- 院(32976)
- 技术(31404)
- 师范大学(30437)
- 基金
- 项目(200777)
- 科学(156407)
- 研究(145190)
- 基金(143842)
- 家(125585)
- 国家(124542)
- 科学基金(106765)
- 社会(88435)
- 社会科(83730)
- 社会科学(83706)
- 省(79265)
- 基金项目(76394)
- 自然(71658)
- 自然科(69947)
- 自然科学(69930)
- 自然科学基金(68629)
- 教育(67548)
- 划(66834)
- 资助(60721)
- 编号(60410)
- 成果(48608)
- 重点(44473)
- 部(43278)
- 发(41474)
- 创(41437)
- 课题(41356)
- 科研(38503)
- 创新(38497)
- 项目编号(37495)
- 大学(37325)
- 期刊
- 济(109543)
- 经济(109543)
- 研究(78735)
- 中国(50615)
- 学报(47365)
- 科学(42843)
- 管理(41538)
- 农(40675)
- 大学(35426)
- 教育(34945)
- 财(33685)
- 学学(33285)
- 农业(28774)
- 技术(25973)
- 融(19651)
- 金融(19651)
- 业经(18983)
- 财经(17564)
- 经济研究(17100)
- 图书(16978)
- 业(15025)
- 经(14793)
- 科技(14644)
- 问题(14166)
- 理论(13971)
- 技术经济(13658)
- 版(13577)
- 实践(13097)
- 践(13097)
- 统计(12801)
共检索到397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娜仁图雅
内蒙古东部地区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在于确立科学的保护模式和落实有力的保护措施,通过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传承等措施,尊重历史的原汁原味生态环境及技能的价值;通过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举措,重塑当代人的行为,建构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模式。我们应以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和社会保护的系统工程,确立完整、规范的法律保护体系,特别是注意运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权,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在建设和振兴中国东北的过程中为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当代人的努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帆 谭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展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对地方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非遗项目开发的商业化、传承人缺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困境。文章在梳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究依托立法,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关键词:
赫哲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长期性、集体性、无形性等特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辽宁省虽然颁布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但是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本文结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省市的立法经验,尝试构建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以利于促进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娟 朱练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保护与传承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使命,本文特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雷蓉 胡北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内涵、承载形式的不同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遗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模式 分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梅 苏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复杂的法律特征,应从其特点和难点出发,探索一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保护与权利主体民间保护相结合的新思路,充分调动权利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立法上宜采取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相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方法上应实施登记式版权保护。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李金玉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正处在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青少年缺乏传承激情和动力、部分项目教育传承功能萎缩、传承场地建设面临困难等困境中。要打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现实困境,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的法律保护,在教育传承立法体系与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法律法规制度创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兴帜 周灵颖
以名录制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实践体系,对非遗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非遗名录制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遗产保护碎片化,遗产持有者弱化,遗产生活性式微等系列问题。文章从村落场所、原生主体、日常生活生产等阐述非遗与村落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村落既是非遗存续的空间也是非遗实践的外化形态,村民既是非遗的创造者也是非遗的使用者,日常生活既是非遗的表达内容也是非遗本体,村落空间、村民共同体、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村落有机体的不同向度,以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单位,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存续形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制 保护 村落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萨如拉 谢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过度商品化和产业化,而忽视对其知识属性的考察,同时也存在过度保守化,忽视对其所蕴含知识潜力挖掘的问题。文章在知识审计视域下构建非遗知识审计模型,从知识拥有量、生存环境、历史沿革及市场需求等层面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丹寨县古法造纸技艺开展知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保护中缺少技术设备支持、资料记录;其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环境、市场需求大小、现代科技的影响;产品创新可以提升其经济价值;生产性保护基地和研习所的设立行之有效等。提升生产性保护效能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资料记录、加强物质保障、提升经济价值和扩大需求信息供给。为此,知识审计也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能提升的有效工具。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黄体杨
在现代化冲击之下,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笔者调查发现众多的白族非遗项目正在丧失其数百上千年奠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份额,并直接导致了传承人收益和社会地位的下降,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相继谢世,传承人面临着断代乃至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传承人档案能够原真地记录传承人所承载的非遗信息与文化,将活态的非遗"物化"留存下来,为后世提供无穷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管理和保护传承人档案的建档保护方式,与延续传承人传承生命、培养新的传承人的动态保护方式同等重要。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为传承人建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级非物
关键词:
传承人 白族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清霞
我国历经五千余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着极高的艺术、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给予高度关注。不过在实践中,商标保护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为此,文章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对常见的商标保护模式以及暴露出的缺陷进行深刻研究,从商标申请绿色通道建立、商标注册制度完善、申请人机制的完善、组合商标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完善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蓉莉 王海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将审计引入文化领域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审计实践分析,指出缺乏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是非遗保护绩效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以传统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非遗保护绩效审计的基础性问题,探究审计机制构建,完善审计框架研究,旨在为非遗保护绩效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鹏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关键词:
蒙古族体育 非遗资源 保护和利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集合了作者苑利与顾军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非遗以及如何保护非遗。该书包括5编、48篇文章,内容主要有:"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非遗"存在的问题;传承人:中华文明的"二传手";政府在"非遗"中的定位;遗产活用:见人、见物、见生活。该书针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明确了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高科技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VR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仿真技术十分适合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 V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