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8)
- 2023(10268)
- 2022(9001)
- 2021(8558)
- 2020(7125)
- 2019(16639)
- 2018(16799)
- 2017(32178)
- 2016(17498)
- 2015(19734)
- 2014(19791)
- 2013(19530)
- 2012(17719)
- 2011(15868)
- 2010(15776)
- 2009(14147)
- 2008(13863)
- 2007(12115)
- 2006(10520)
- 2005(8672)
- 学科
- 济(66299)
- 经济(66232)
- 管理(51505)
- 业(45415)
- 企(38357)
- 企业(38357)
- 方法(31371)
- 数学(26800)
- 数学方法(26506)
- 农(18479)
- 中国(17523)
- 财(16240)
- 学(15957)
- 地方(15664)
- 业经(15484)
- 环境(14265)
- 和(12582)
- 农业(12341)
- 理论(12160)
- 务(10702)
- 制(10694)
- 技术(10645)
- 财务(10633)
- 财务管理(10616)
- 贸(10510)
- 贸易(10504)
- 划(10503)
- 教育(10254)
- 易(10173)
- 企业财务(10087)
- 机构
- 大学(240974)
- 学院(240066)
- 管理(99236)
- 济(88776)
- 经济(86588)
- 理学(85991)
- 理学院(85037)
- 管理学(83539)
- 管理学院(83125)
- 研究(77797)
- 中国(57195)
- 京(52285)
- 科学(50681)
- 财(40294)
- 所(38337)
- 农(37530)
- 业大(37373)
- 中心(35601)
- 研究所(35154)
- 江(34348)
- 北京(33278)
- 范(32797)
- 师范(32516)
- 财经(32450)
- 经(29456)
- 农业(29158)
- 院(28998)
- 州(28574)
- 师范大学(26296)
- 技术(26231)
- 基金
- 项目(170724)
- 科学(133251)
- 研究(126513)
- 基金(121720)
- 家(105648)
- 国家(104737)
- 科学基金(90072)
- 社会(76823)
- 社会科(72603)
- 社会科学(72581)
- 省(67384)
- 基金项目(65969)
- 自然(59565)
- 自然科(58005)
- 自然科学(57993)
- 教育(57726)
- 自然科学基金(56916)
- 划(56699)
- 编号(53010)
- 资助(49519)
- 成果(42423)
- 重点(37949)
- 部(36854)
- 课题(36214)
- 发(36121)
- 创(35297)
- 创新(32790)
- 科研(32583)
- 项目编号(32447)
- 大学(31723)
共检索到343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淑英 陈云浩 李晓兵 潘耀忠 李京 史培军
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总和,对生态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是政府宏观决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该文提出了基于遥感定量测量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数据和其它辅助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陆地生态资产的定量测量。定量测量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资产存量为3913 7×108元,其中草地对区域生态价值的贡献最大,占研究区总生态资产存量的50 2%,但森林对区域生态价值的贡献率最高,达到2144元 hm2,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生态系统。通过对研究区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及结构分析,发现该区域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东北部到西南部以近似几何级数的方式急剧递减,广大...
关键词:
生态服务 生态资产 遥感 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林 盖玉妍
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是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分析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内蒙古生态屏障的概念 ,构建了以区域建设战略重点为核心轴、八类生态建设区为外延面、十大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点。轴面结合、工程支撑 ,以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为突破口 ,向外分期逐步扩大生态建设的区域范围 ,保证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 ,从而构建成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思路。并从政策、法律、管理、技术、资金、监测系统等几个方面分别对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保障条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生态屏障 建设思路 保障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红
内蒙古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然而,近十几年其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分析,发现(1)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主要作用。移动份额法分解显示,2004-201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2.42%,与单产贡献率基本持平。分粮食品种来估算,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和7.55%。(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维护内蒙古草原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内蒙古牧草地转耕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内蒙古应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粮食生产服务于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的建设。调整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提高还林还草补贴,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生态屏障建设方面的主导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红
内蒙古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然而,近十几年其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分析,发现(1)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主要作用。移动份额法分解显示,2004-201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2.42%,与单产贡献率基本持平。分粮食品种来估算,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和7.55%。(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维护内蒙古草原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内蒙古牧草地转耕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敏
城市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对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内文化资源的稀缺性、独特性以及不可模仿性赋予城市品牌活的灵魂,是城市品牌资产生成的核心要素。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域和核心承载区,草原文化蕴含了绿色、天然、生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其已然成为内蒙古塑造城市品牌的内生动力。文章以草原文化为视角,从城市品牌资产的内生机制出发,分析草原文化与内蒙古城市品牌资产生成的关系,将草原文化生态理念植入内蒙古城市品牌建设中,循序渐进地实现内蒙古城市品牌的设计、建设和传播,进而提升城市品牌资产价值。
关键词:
生态理念 草原文化 城市品牌 资产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敏
城市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对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内文化资源的稀缺性、独特性以及不可模仿性赋予城市品牌活的灵魂,是城市品牌资产生成的核心要素。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域和核心承载区,草原文化蕴含了绿色、天然、生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其已然成为内蒙古塑造城市品牌的内生动力。文章以草原文化为视角,从城市品牌资产的内生机制出发,分析草原文化与内蒙古城市品牌资产生成的关系,将草原文化生态理念植入内蒙古城市品牌建设中,循序渐进地实现内蒙古城市品牌的设计、建设和传播,进而提升城市
关键词:
生态理念 草原文化 城市品牌 资产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靳晓雯 高和平 张宇
未利用地开发情况概述内蒙古自治区未利用地资源相对较多,据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区未利用地总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80%,主要类型为荒草地、盐碱地与沙地等,主要分布在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布齐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乌珠穆沁、呼伦贝尔五大沙地。这些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多为重点开发区域、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恩和
今日的内蒙古草原能承载3244万人口,比1947年的561万人口更显著地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经济财富,并实现了一定的社会资本积累。但是在这些社会资本积累的分配上,当更多的社会财富投入到治理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时,就有了从"末端治理"到"根源治理"的观点转变的必要性,即重新研究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就有了重要意义。为此,本论文从"根源治理先要找出根本问题"的研究角度对内蒙古"过度放牧"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基于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威胁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浪费更多的社会财富的实际,本论文着重以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内容,以改善自然生态循环和人类经济循环的共存条件为目的,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斌
文章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状况,明晰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需求。在总结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辨识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草原生态补偿责权认定、范围界定、标准确定、方式选择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并提出新时期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草原保护 奖补政策 内蒙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琰玮 甄江红
[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亟需优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价1990—2018年流域生境质量变化;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两个角度划定流域生态保护红线,提取生态源地;建立生态源地扩展阻力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分级后与“三生用地”相叠加,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从“点—线—面”架构生态网络,优化流域生态空间。[结果]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生境质量呈“U”形变化趋势,生境质量水平整体偏低;其空间演变表现为低水平生境面积不断扩大,高水平生境范围不断萎缩。流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10.7万km~(2),与实际生态用地的空间叠置率为69.01%。流域共提取9个生态源地,识别一级生态廊道9条,生态绿心40个,组合各地理要素提出“一楔两屏三带四区多中心”的生态空间规划建议。[结论]生态安全格局利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可在此基础上控制流域草原畜牧区载畜量,巩固流域农牧区产能优势,提高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农牧空间管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琦 唐华俊 王道龙 杨强
内蒙古林西县是典型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直接威胁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古林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及其成因。在分析林西县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林西县区域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生态脆弱度较低,微度和低度脆弱区共占55%以上,极度脆弱区仅占5%左右。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林西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发生机制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的重点方向,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蒙古 生态脆弱性 农牧交错带 生态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巩芳 王芳 长青 刘鑫
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是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理论上补偿意愿包括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内蒙古地区居民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23.10元/hm2.年;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的受偿意愿是1 944.75/hm2.年。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即学历水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家庭人口;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牲畜饲养方式和牧民居住地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的距离。
关键词:
草原生态 补偿意愿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战略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论文选择旅游业日益发展的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结合内蒙古各盟市旅游现状,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近三年旅游相关数据,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综合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综合重叠度,并利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内蒙古各盟市进行等级分类,进一步研究比较各盟市的旅游状况,提出与各盟市相对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智勇
依托草原、沙漠、森林、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内蒙古生态旅游获得快速的发展。文章在调查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区域划分,从区位优势和产业规模方面对内蒙古生态旅游进行剖析,从劣势和胁迫2个方面分析内蒙古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最后分别对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和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