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7)
- 2023(8901)
- 2022(7317)
- 2021(6769)
- 2020(5482)
- 2019(11962)
- 2018(11735)
- 2017(22272)
- 2016(12309)
- 2015(13121)
- 2014(12697)
- 2013(12650)
- 2012(11698)
- 2011(10618)
- 2010(10632)
- 2009(9693)
- 2008(9493)
- 2007(8668)
- 2006(7765)
- 2005(6480)
- 学科
- 济(50873)
- 经济(50817)
- 农(45360)
- 业(41179)
- 管理(31007)
- 农业(30087)
- 企(19162)
- 企业(19162)
- 方法(18476)
- 数学(16884)
- 数学方法(16777)
- 业经(16105)
- 环境(12685)
- 中国(12213)
- 学(10924)
- 贸(10859)
- 贸易(10858)
- 地方(10700)
- 易(10658)
- 发(10540)
- 农业经济(10151)
- 财(10104)
- 制(9914)
- 村(9063)
- 农村(9054)
- 技术(8505)
- 发展(8354)
- 展(8350)
- 划(7891)
- 土地(7883)
- 机构
- 学院(177322)
- 大学(171156)
- 济(75550)
- 经济(74243)
- 管理(67885)
- 研究(62010)
- 农(60668)
- 理学(59690)
- 理学院(59064)
- 管理学(58110)
- 管理学院(57846)
- 中国(47721)
- 农业(46919)
- 科学(41368)
- 业大(40334)
- 京(34949)
- 所(32566)
- 研究所(30115)
- 农业大学(29662)
- 中心(29408)
- 财(28473)
- 江(26071)
- 业(23359)
- 财经(23302)
- 经济管理(22688)
- 省(22635)
- 经济学(21876)
- 科学院(21811)
- 经(21401)
- 院(21314)
- 基金
- 项目(128454)
- 科学(100163)
- 基金(93732)
- 研究(88977)
- 家(85104)
- 国家(84294)
- 科学基金(70640)
- 社会(58887)
- 社会科(55483)
- 社会科学(55467)
- 省(51944)
- 基金项目(50934)
- 自然(46393)
- 自然科(45140)
- 自然科学(45122)
- 自然科学基金(44317)
- 划(42719)
- 教育(37413)
- 资助(35751)
- 编号(34903)
- 农(33993)
- 发(29496)
- 重点(28871)
- 部(27797)
- 创(27037)
- 业(26457)
- 创新(25314)
- 计划(25237)
- 国家社会(25096)
- 成果(24956)
- 期刊
- 济(88963)
- 经济(88963)
- 农(64585)
- 农业(43832)
- 研究(42720)
- 学报(36071)
- 中国(33746)
- 科学(31695)
- 大学(26960)
- 学学(26386)
- 业经(22564)
- 业(21226)
- 财(18641)
- 管理(18226)
- 融(16405)
- 金融(16405)
- 农业经济(13623)
- 农村(13417)
- 村(13417)
- 问题(13252)
- 版(12261)
- 技术(12088)
- 业大(11880)
- 资源(11458)
- 经济研究(11304)
- 世界(10710)
- 财经(10406)
- 农业大学(10391)
- 科技(9893)
- 经济问题(9665)
共检索到252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睿子 甄霖 杜秉贞 胡云峰 闫慧敏 曹晓昌 龙鑫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
关键词:
生态保护工程 农牧民 生产生活 内蒙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丽 夏建新
能源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牧民生活能源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当地能源利用现状,发现了农牧民生活用能的4个特点:①严重依靠秸秆和畜粪等低级传统生物质能源,大部分地区此类能源的消费量达70%以上;②能源消费水平低,调查各地的人均能源消费量都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09t标准煤;③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多使用传统的土炕和火灶,燃烧效率低下,只有6%~10%,造成严重浪费;④环境污染严重,直接燃烧秸秆、薪柴和煤炭产生CO、SO2、PM10/25、NH3等并使氮、磷等元素流失致使土地土壤肥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生活用能现状的3个驱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乌云花 永梅 温青超 许黎莉 冯静蕾
提升农牧民的金融素养可以降低农牧户家庭非理性投资的概率,能更好发挥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农村牧区的作用,促进农村牧区金融环境的融资主体不断实现自我优化,最终推动农牧户的持续增收和农村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农村牧区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金融知识、金融能力和金融态度三个方面测评了农牧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均值是66.5分。从分组情况看,29.4%的农牧户金融素养得分小于60分,只有21.4%的农牧户金融素养得分大于80分。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资本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牧民金融素养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牧民所在村的贷款违约现象和户主年龄等对农牧民金融素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针对农牧民金融素养偏低的现实,通过加强对农牧民的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至关重要。此外,拓宽村级信息交流渠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村民的社交范围,发挥好社会资本在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艳丽 赵益平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总结其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应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规范合作社产权制度,坚持社员民主控制,规范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盈利空间,规范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建立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完善扶持政策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满喜 王桂霞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过程,研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产值的关系,认为农业产值增长缓慢是制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人均纯收入 统计分析 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龙 林海英 金桩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居民福利具有重要影响,但居民对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如何这一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本可利用度概念,并基于农牧户视角构建了社会资本可利用度的测度体系,实际测算了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不同生产方式的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确实存在显著差异,民俗文化、中心城镇可达性和居住集聚性对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发现还意味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高度关注提升居民个体的社会资本可利用度,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曲建升 王琴 曾静静 李燕 张志强 张丽华
围绕碳排放权开展的气候谈判愈来愈关注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一方面由于受制于其薄弱的社会经济水平,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在气候变化实践中表现出更高的脆弱性,另一方面则因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行动而造成的贫困人口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下降。然而,对这些地区和人口的排放权判断主要基于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宏观数据的分析,其结果掩盖了国家和地区内部不同社会经济水平下的人口排放差异,不能准确揭示贫困人口和脆弱群体的低碳排放事实。本文基于国际碳排放评估对人口生活排放的需求,结合IPCC参考方法,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构建了人口生活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于对甘肃、青海和宁夏干旱-高寒地区农牧民生活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云平 李靖靖 冯玉龙
一、问题的提出"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0年全区人均GDP6502元,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91.8%,到2005年全区人均GDP达到16331元,已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2倍,全区人均GDP五年平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李巍 杨培涛 刘霜
甘南高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农牧民采取的不合理生计活动已成为该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目前亟需塑建可持续生计方式。本文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高原115户农牧民家庭进行了调查,基于农户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高原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生计活动特点,阐释了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纯牧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总值最高、半农半牧区次之、农区最低,且纯牧区农户缺乏金融资本、半农半牧区农户缺乏物质资本、农区农户缺乏自然资本;②农区农户的生计活动多样化指数最高、半农半牧区次之、纯牧区最低,农区外出打工和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户比例远高于半农半牧区和纯牧区;③农户的生计资本影...
关键词:
农牧民 生计资本 生计活动 甘南高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剑雄 陈少强
分析中央财政政策对改善西藏自治区(西藏)农牧民生活的影响应当结合西藏的实际。西藏农牧民有"重存栏头数"和"重农牧轻商"的传统,牲畜出栏率和粮食出售率很低,牲畜和粮食的增产对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影响有限,不宜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反映农牧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而将"农牧民对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作为解释性指标更为合理。本文通过对西藏19个县149个农牧户的3年生产和生活数据共计447个完全对称样本的分析,指出中央财政扶持政策对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在有些领域上的作用尚未充分反映,这为今后改善中央对西藏的财政政策有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晓毅
2000~2010年是中国北方草原快速转型的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草原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干旱和相关草原保护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了牧区社会转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牧区社会原有的互助传统逐渐消失,互惠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弱。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原3个纯牧业、半农半牧村庄长达5年的调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在这十年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牧区牲畜数量和牧民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牧区社会转型给牧民生计带来了新的脆弱性,表现为牧区自然资源持续退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牧民债务增加。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及其影响对国家后续的牧区政策产生了重大影...
关键词:
脆弱性 市场化 社会转型 北方牧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林芝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江永坦克 王建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艳芝
七月的赤峰正值酷暑时节。在这块广袤土地上一片片玉米地青翠挺拔,鼓鼓囊囊的果实昭示着丰收的希望。顶着炎炎赤日,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张岩松一行带着对全国人大代表、赤峰市市长包满达提出的7367号建议——《关于在农牧交错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建议》的答复专程赶赴赤峰开展调研座谈。喜:节水农业快发展赤峰市属于严重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年年春旱,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抗灾减灾能力较低。据包满达代表介绍,2011年,赤峰市从促进经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朝阳 骆勇
近年来,西部边疆地区开始实施以定居兴牧和安居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使农牧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致富增收途径增多。作为深入民心的惠民工程,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计划衔接不够。由于西部边疆各受援地与对口支援地计划安排编制时间不一,确定年度计划时援受双方未能充分衔接,以及受各对口支援省市援助资金预算投入总量限制等多种因素,致使各对口支援省市安排的安居工程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村 新居 新生活——财政支持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
社会资本与农牧户生活满意度——来自内蒙古农牧户调查
生计资本对农牧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牧户调查数据
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影响及适应性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生态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与发展路径——基于内蒙古自治区201户农牧民的调查思考
牧民生计资本对旱灾应对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农牧户羊毛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内蒙古、新疆等5省份农牧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农牧交错区农牧民生计策略选择及影响因素——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