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0)
- 2023(12415)
- 2022(10966)
- 2021(10193)
- 2020(8574)
- 2019(19858)
- 2018(19832)
- 2017(38411)
- 2016(21102)
- 2015(23854)
- 2014(23995)
- 2013(23461)
- 2012(21362)
- 2011(19166)
- 2010(19148)
- 2009(17585)
- 2008(17138)
- 2007(15031)
- 2006(13214)
- 2005(11781)
- 学科
- 济(80333)
- 经济(80208)
- 管理(65121)
- 业(61157)
- 企(50748)
- 企业(50748)
- 方法(36293)
- 数学(31130)
- 数学方法(30789)
- 财(24115)
- 中国(22852)
- 农(22812)
- 制(18870)
- 业经(18760)
- 学(17690)
- 地方(17228)
- 农业(15655)
- 务(15294)
- 财务(15224)
- 财务管理(15195)
- 企业财务(14474)
- 贸(14197)
- 贸易(14188)
- 易(13776)
- 理论(13681)
- 环境(13547)
- 和(13413)
- 体(12985)
- 技术(12959)
- 银(12417)
- 机构
- 大学(298663)
- 学院(296369)
- 管理(119353)
- 济(116534)
- 经济(113935)
- 理学(103637)
- 理学院(102499)
- 管理学(100833)
- 管理学院(100286)
- 研究(97941)
- 中国(71497)
- 京(63528)
- 科学(60605)
- 财(55681)
- 所(48642)
- 农(45552)
- 财经(44356)
- 研究所(44213)
- 业大(44082)
- 中心(43701)
- 江(42747)
- 北京(40257)
- 经(40235)
- 范(38904)
- 师范(38583)
- 院(35807)
- 农业(35417)
- 经济学(34738)
- 州(34673)
- 财经大学(33050)
- 基金
- 项目(205718)
- 科学(161977)
- 研究(151738)
- 基金(149507)
- 家(129686)
- 国家(128621)
- 科学基金(110829)
- 社会(95223)
- 社会科(90144)
- 社会科学(90123)
- 基金项目(80197)
- 省(79431)
- 自然(72209)
- 自然科(70433)
- 自然科学(70416)
- 教育(69189)
- 自然科学基金(69117)
- 划(67269)
- 编号(62331)
- 资助(60960)
- 成果(51036)
- 重点(45638)
- 部(45420)
- 发(43031)
- 创(42662)
- 课题(42489)
- 制(40646)
- 创新(39788)
- 教育部(39170)
- 科研(38915)
- 期刊
- 济(127916)
- 经济(127916)
- 研究(87860)
- 中国(58245)
- 学报(46253)
- 管理(43757)
- 科学(43181)
- 财(42875)
- 农(41707)
- 大学(35424)
- 教育(33515)
- 学学(33303)
- 农业(28678)
- 技术(24752)
- 融(23563)
- 金融(23563)
- 财经(21716)
- 业经(20413)
- 经济研究(19378)
- 经(18412)
- 问题(16799)
- 图书(15104)
- 理论(14985)
- 科技(14645)
- 业(14307)
- 实践(13753)
- 践(13753)
- 现代(13586)
- 版(13543)
- 技术经济(13475)
共检索到430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路冠军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牧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广泛实施,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牧民主体视角基础上的转移就业引导机制研究。本文在明晰转移就业引导机制实施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资本引导、社会引导、市场引导、制度引导四个方面,阐述了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机制的具体内容。最后,针对转移就业引导机制实施的多维主体、客观对象、外部环境,系统论述了牧区转移就业引导机制实施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
内蒙古 牧区 转移就业 引导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冬梅 豆志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进行,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蒙古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既为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又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有效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内蒙古是一个地处祖国北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爱玲 白媛媛 马艳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而对于经济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作用,国内外的研究比较少,内蒙古的相关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得出了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增长都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较小的结论,并探讨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占峰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思想并不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专利。在《资本论》中有许多马克思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重要论述,将这些思想按照逻辑一致和马克思的研究传统组织起来,可以建立一个马克思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研究的初步理论体系。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体系,既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有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中指导性地位的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转移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劳动力的产业和空间上的转移,使得劳力资源得以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东宁 王晨阳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矛盾 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传义
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和劳动力市场客观孕育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探讨如何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地位、作用和发展条件,克服市场发育中的弱点和障碍,促进新的就业机制的形成,以适应城乡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迎
站在理论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化解这些矛盾,是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构建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培安 李玉江
本文在定性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因子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基础上 ,对我国省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定量计算和探讨 ,评价了各因子作用强度。
关键词:
区域非均衡性 机制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娟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农村人口数量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农村城镇化建设,新生代劳动观念的转变,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等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主要原因。通过涉农职业院校培训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就业,通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迁移,发挥企业培训优势,进行对口培训,实现职业迁移等途径,解决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 职业教育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