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2)
2023(13736)
2022(11995)
2021(11491)
2020(9545)
2019(22225)
2018(22431)
2017(42778)
2016(23770)
2015(27068)
2014(27220)
2013(26735)
2012(24169)
2011(21760)
2010(22244)
2009(20131)
2008(19479)
2007(17314)
2006(15125)
2005(13003)
作者
(69327)
(58371)
(57459)
(54675)
(36131)
(27875)
(25844)
(23033)
(21827)
(20499)
(19497)
(19382)
(18226)
(18080)
(17622)
(17620)
(17610)
(17043)
(16400)
(16308)
(14672)
(14307)
(14165)
(13255)
(13177)
(13092)
(12747)
(12741)
(11884)
(11591)
学科
(93870)
经济(93775)
(68621)
管理(61594)
(48459)
(47335)
企业(47335)
方法(43164)
数学(38412)
数学方法(37487)
农业(32258)
业经(23958)
中国(23406)
地方(19924)
(19801)
(19652)
理论(16922)
(16773)
(15489)
贸易(15481)
(15074)
技术(14707)
环境(13821)
(13570)
(13548)
(13217)
教育(13077)
(12419)
(12417)
银行(12366)
机构
学院(334125)
大学(328479)
管理(132372)
(126159)
经济(123225)
理学(115528)
理学院(114303)
管理学(111825)
管理学院(111281)
研究(109303)
中国(80441)
(75615)
科学(71992)
(69731)
业大(59722)
农业(58454)
(55990)
(53771)
研究所(51363)
中心(50604)
(48855)
(44377)
师范(43975)
北京(43629)
财经(43217)
(40106)
(39345)
(38465)
技术(37847)
农业大学(37161)
基金
项目(232704)
科学(181260)
研究(169457)
基金(165339)
(145312)
国家(144041)
科学基金(122726)
社会(102567)
社会科(96760)
社会科学(96727)
(94556)
基金项目(88157)
自然(81845)
自然科(79908)
自然科学(79890)
(78648)
教育(78488)
自然科学基金(78395)
编号(72055)
资助(68794)
成果(57205)
重点(52359)
(50305)
(50247)
课题(49399)
(48349)
创新(44946)
科研(44229)
计划(43143)
大学(42809)
期刊
(140584)
经济(140584)
研究(91244)
(76697)
中国(67127)
学报(57666)
农业(52188)
科学(51616)
管理(44909)
大学(43339)
教育(42336)
学学(41114)
(38221)
技术(31715)
业经(28691)
(26890)
金融(26890)
(25728)
经济研究(19676)
财经(19287)
问题(19190)
(18330)
科技(17517)
业大(16905)
技术经济(16510)
图书(16509)
(16299)
资源(16136)
理论(15316)
现代(14874)
共检索到480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玉麟  李彦  杜刚强  郑文哲  张玉贵  马忠林  周鸿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优化分析与数学模拟,确定了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为亩播量18~23kg,施N20~23kg,施P_2O_510~13kg。同时还明确了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亩产量与氮磷和播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在增施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密度呈下降的趋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登社  郭振国  牛丽娟  
以中早熟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坝薯9号”为试验材料,在水浇条件下对马铃薯高额丰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数学摸型,并在生产实际中证实了该模型的实际效果.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和方法以“坝薯9号”脱毒原原种50g~100g整薯作种,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1/2实施,共32个小区.全部试验一字排列,每隔9~10小区增设一个常规播种的对照.试验地地力均匀一致,前茬为莜麦,0~30cm土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771%,全N0.107%,全P_2O_50.150%,全K_2O1.976%,速N115×10~(-6),速P_2O_510.0×10~(-6),有效K_...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春莲  帅稼夫  卢建华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小麦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MET、481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氮肥、调节剂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各因素影响产量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寻优找出产量6375kg/ha以上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化控综合措施为每公顷基本苗224.5~259.5万株,每公顷施氮156~165kg,并配合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花期喷施油菜素内酯,每公顷药液用量1500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辉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 ,研究了豫东平原麦套棉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中等以上肥力麦套棉产量形成的反应模型及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方案 ,明确了 5项栽培措施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与各项栽培措施间的相互作用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桂兰  孙克刚  李贵宝  王英  吕爱英  乔文学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对豫南砂姜黑土区影响小麦高产的氮、磷、有机肥的用量进行两年定位试验,建立了小麦产量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确定了每公顷产量>6000kg、>6750kg、>7500kg及最大经济效益的施肥组合方案;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氮>有机肥>磷肥)和高产与施肥的关系,以及各肥料产量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段晓男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王若愚  
灌溉农业是世界上常见的生产活动之一,但失衡的农业生产会造成周边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本文通过建立农田生产和湿地保护综合模型,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的变化规律,以寻求实现农业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的措施。以2002年的数据作为基准,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模型分析得到当施肥量为252.3 kg N/hm2时,系统的总价值量达到最大,为24.40×108元。此外,湿地子系统价值和河套灌区的引水量成正比,和农田灌溉配额成反比。将农田灌溉配额减少60%,系统总价值将增加70%。因此,在目前灌区可供水量有限的情况下,控制农田施肥量和降低灌溉配额是保持河套灌区农业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银辉  罗毅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DEHYDROS进行了河套灌区的水文学过程模拟研究。结合灌区渠系分布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状况,将灌区划分为11个子流域。应用1986年、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1991年~2000年间的数据系列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1980年~1990年的数据系列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选取的参数是可以接受的。根据模型多年模拟的平均结果,蒸散量多年均值为39.0×108m3,渗漏量多年均值为13.0×108m3,系统排水量为77.8×108m3,降水产生径流微弱;灌区多年平均引水量为51.4×108m3,引水通过灌溉渠系和灌溉的方式大量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蒸发与基流在地下水排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池宝亮  高柱平  郑普山  王刚  
应用二次旋转设计,研究了大同盆地盐碱地甜菜覆膜和露地栽培中的5项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影响甜菜产量的因素重要性顺序为,施氮量>施磷量>密度>微肥用量>追肥比例.②密度与施氮量,施氮量与施磷量的因素配合对甜菜产量有明显的正的交互作用.③覆膜甜菜产量高于露地甜菜产量,但增加投肥量可部分地补偿两者的差异.④试验得到的产量函数模型、平均优化方案及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方案可在类似生产条件下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克明  张喜文  宋殿珍  刘源湘  
1987~1988年在山西省屯留试点进行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谷子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氮、磷和农家肥五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应以及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互作效应.优化方案经1988和1989年的示范对比和小面积推广,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桂平  官春云  肖芬  
以栽培密度、基肥、苗肥、腊肥、薹肥等为参试因子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对双低优质油菜湘油 1 3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各因子对产量增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腊肥、苗肥、基肥、薹肥、密度 ;平均变幅值大小依次为 ,基肥、腊肥、苗肥、密度、薹肥 .(2 )经计算机模拟寻优 ,在高产优化农艺方案中 ,每公顷栽培密度要求 1 8~ 2 2 .5万株 ,基肥要求 30 0~ 45 0 kg,腊肥要求 6 0~ 75 kg,占总追肥的 6 0 %左右 ,为苗肥的 2倍 ,薹肥的 3倍多 ,目标产量要求愈高 ,优化方案中要求的薹肥量就愈少 .(3)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岗栓  邹超煜  杜社妮  张俊生  任志宏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学勋  孙笑梅  孙利华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计算机对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籽棉产量、亩成铃数学模型。筛选出麦套夏棉高产优质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8340~8650株/亩,单株留果枝6个,亩喷施缩节安4.34~4.96g,亩施纯氮8.03~9.00kg、纯磷2.68~3.01kg。四因子对籽棉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留果枝数>种植密度>喷施缩节安量>施氮、磷肥量;影响的效应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互作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根据亩成铃模型解析:种植密度和单株留枝数对亩成铃的效应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喷施缩节安和施氮、磷肥对亩成铃的效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四项栽培措施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爱梅  雷红霞  秦云霞  肖召杰  雷书声  郭素云  
采用5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5因素对豫薯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产量对5因素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5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欲达到18万kg/hm2以上的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23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75.0975kg/hm2,钾肥249384kg/hm2,密度为4929059145株/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灿  阮仁武  袁晓辉  王诗雪  李蔓  易泽林  
为探讨‘酉苦1号’在重庆地区秋播的高产栽培措施,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x1)、尿素(x2)、过磷酸钙(x3)、硫酸钾(x4)4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荞麦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386.13+210.44x1+70.94x2+102.56x4-110.08x12-64.52x32+71.91x1x2+84.28x1x3+71.34x1x4-107.53 x2x4;各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为播种量>硫酸钾>尿素>过磷酸钙;不同因素间互作表现为尿素硫酸钾互作>播种量过磷酸钙互作>播种量尿素互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文铸  张彪  唐海涛  陈洁  谭君  康继伟  冷益丰  何明乾  杨俊品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施钾肥与玉米新品种东315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寻优得出639.1 kg/667 m2以上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要获得高产,保证玉米新品种东315的密度是关键,注重施氮肥,配合施钾肥可以达到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