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7)
2023(2512)
2022(2253)
2021(2144)
2020(1815)
2019(3933)
2018(4027)
2017(7185)
2016(4535)
2015(5246)
2014(5485)
2013(5215)
2012(5261)
2011(4788)
2010(4894)
2009(4644)
2008(4878)
2007(4711)
2006(4172)
2005(3697)
作者
(16291)
(13842)
(13751)
(12967)
(8246)
(6843)
(5969)
(5589)
(5019)
(4915)
(4617)
(4615)
(4453)
(4368)
(4281)
(4264)
(4130)
(4099)
(3957)
(3833)
(3654)
(3480)
(3449)
(3247)
(3139)
(3078)
(2992)
(2954)
(2881)
(2880)
学科
(16929)
经济(16907)
管理(11416)
(9851)
(8138)
企业(8138)
(6936)
方法(6920)
数学(5666)
数学方法(5483)
(5166)
中国(4371)
地方(4210)
(4066)
(3754)
土壤(3741)
理论(3574)
(3535)
业经(3367)
农业(3299)
教育(3119)
(2763)
(2729)
贸易(2726)
(2637)
环境(2608)
(2591)
(2547)
(2529)
(2506)
机构
学院(68530)
大学(68422)
研究(27253)
(21144)
科学(20754)
中国(20527)
管理(20456)
经济(20446)
(18325)
理学(16771)
理学院(16499)
(16243)
(15998)
管理学(15897)
管理学院(15802)
研究所(14983)
农业(14868)
业大(13873)
中心(12152)
(11308)
(10897)
(10676)
北京(10433)
(10059)
师范(9898)
科学院(9636)
农业大学(9534)
(9430)
(9274)
技术(9020)
基金
项目(44462)
科学(33024)
基金(30127)
(28764)
国家(28529)
研究(28328)
科学基金(22320)
(18191)
自然(16329)
(16180)
自然科(15889)
自然科学(15883)
基金项目(15566)
自然科学基金(15527)
社会(15324)
社会科(14303)
社会科学(14299)
资助(13252)
教育(12815)
重点(11095)
编号(11020)
计划(10703)
科技(10344)
(9911)
成果(9853)
课题(8897)
(8739)
科研(8610)
(8257)
创新(7844)
期刊
(27151)
经济(27151)
研究(19646)
学报(18502)
(17453)
中国(17336)
科学(14201)
大学(12813)
学学(12113)
农业(11952)
教育(9322)
(8753)
管理(7984)
(6940)
技术(5934)
(5530)
金融(5530)
业大(5444)
(5140)
资源(4968)
农业大学(4433)
统计(4133)
财经(4083)
经济研究(3979)
图书(3942)
科技(3788)
林业(3747)
业经(3728)
自然(3635)
(3587)
共检索到109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志祥  樊润威  张三粉  郜翻身  董进亚  
采用砂滤管法和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测定了7种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分解量以及土壤有机质矿化率。提出了中、低产田在各保持两个量级有机质平衡对,每年应投入各有机物料的数量。研究结果为河套灌区中、低产田的改土培肥,以及指导合理施肥提供了量化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维理  KOLBE H  张认连  冀宏杰  
现代土壤肥料研究推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主要作物对氮、磷、钾等矿质养分需求量的推荐指标,这些量化指标成为科学施肥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和环境安全。土壤培肥是发展农业的基础。有机肥、绿肥、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的主要措施,尽管已有研究证实,过量施用有机肥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浪费,还会产生农田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迄今为止,在国际范围,对农田培肥尚无量化推荐指标。近年由德国科学家建立并尝试采用的农田有机质平衡算法及推荐指标将可能打破这一僵局。本文择要介绍这一方法原理、应用范围和示例,以期为我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有机质平衡算法的科学基础是通过多点长期定位试验,获得作物和有机肥料的土壤有机质碳当量值,前者用以度量不同作物在其典型种植方式下,引起土壤有机质碳量变化的趋势,后者用于表征不同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产生的有机质量。通过有机质碳当量值,可以对作物在典型种植方式下引起土壤有机质的亏缺量或盈余量、秸秆还田或施用有机肥引起土壤有机质的增加量统一在一个量纲基准上进行分析和计算。该方法作为官方推荐方法,自2004年始在德国多个州和奥地利推广采用,既适用于综合农业,也适用于有机农业。在不允许使用矿质氮肥的有机农业上,该法兼作农田氮素养分管理方法。多点大田校验试验显示,采用此方法,农田土壤有机质供应水平从"低"提高至"平衡"等级时,产量增加幅度可达到50%—150%。有机质平衡算法作为专为农民研制的分区、分类、量化技术指标,延续德国为农民定制的其他技术指标风格,采用了五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架构。五等级的各分级名、分级释义充分汇总各地长期试验和大量农户调查与验证结果,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等级释义,保证了指标体系架构的稳定性,既便于各地农民记忆和长期推广,也便于与国家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关联,是有机质平衡算法的前台指标。而与5个分级对应的农田有机质碳当量值范围、作物与肥料有机质碳当量作为支持前台指标的专业指标,允许各地农业科研机构根据本地条件,在保证前台指标释义不变前提下进行相应调整,从而保证了整个指标体系的可扩展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促进了其在各地的广泛推广,切实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与耕地保育技术水平,推动了农田精准化、标准化管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效率,这一做法也值得我国借鉴。在中国应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研制适合各主要农区作物和有机肥料的有机质碳当量值。鉴于目前我国长期定位试验数量有限,可借鉴德国相关研究基础,采用长期与中、短期定位试验结合,大田定位试验与模拟试验、校验试验及农田定位调查相结合方式,边试验、边研制、边校验改进、边推广,逐步完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生  刘高焕  刘庆生  黄翀  张韵婕  管续栋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表征要素,其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蒙古高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常年遭受风蚀等灾害影响,再加上人为活动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生态状况堪忧。本研究即是以蒙古高原中北部为研究区,对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做空间化扩展研究,通过选取与有机质相关的环境要素,包括高程、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插值模型,获取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北部山地区域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最高约为43.35%,而在南部戈壁和荒漠区有机质含量相当低,接近于0,气候和地形是影响其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班松涛  常庆瑞  赵业婷  姜悦  
【目的】研究汉中盆地耕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根据地貌特征,以位于汉中盆地中部的平坝区作为研究区,于2010-2011年共采集土样3 568个,测定土样有机质含量,对获得的有机质含量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地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汉中盆地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特征。【结果】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20~38.00g/kg,平均值为21.53g/kg,变异系数为24.48%,属中等强度变异;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为空间聚集式分布,呈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尺度为4.70km;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块金系数为0.55,表现为中等强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建容  莫太相  李孝东  张庆玉  张冀  田丽  杨玉敏  唐莲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29个乡镇500个土样的有机质和全氮的检测发现,川中丘陵区有机质含量为7.48~43.05 g/kg,平均为18.53 g/kg,主要处于Ⅱ级丰富水平和Ⅲ级中等水平,Ⅱ级和Ⅲ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3.4%和27.4%。全氮含量为0.55~2.55g/kg,平均为1.27 g/kg,含量主要处于Ⅱ、Ⅲ和Ⅳ级,各级所占比例分别为49.8%、21.6%和22.4%。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9,线性回归方程为TN=0.053OM+0.29,换算系数0.046~0.103,平均0.07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耿暖  唐玉霞  王慧敏  段冰冰  
为了便捷、安全、准确地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河北省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品和国标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以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NY/T1121.6-2006,即油浴加热法)为标准方法,对其中的油浴加热条件进行了改进即烘箱加热法。同时对烘箱恒温180℃测定土壤有机质的保温时间、加热器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标准差为0.040.11 g/kg,变异系数为0.32%0.55%;而油浴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标准差为0.060.25 g/kg,变异系数为0.77%1.46%。烘箱加热法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晓辉  卢芳  张兴昌  
 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年限、不同植被立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发现,刺槐、苜蓿、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且呈线性相关;安塞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植被逐渐乔木化而增大;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坡面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布曲线类似于一个周期的"正弦曲线"或"反弦曲线",但植被生长较好的坡面例外;土壤有机质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随纬度的北移而减小,其顺序为:富县>宜川>安塞>神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蔡荣荣  黄芳  孙达  秦华  杨芳  庄舜尧  周国模  曹志洪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强度集约经营是大量施用肥料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使竹笋早出高产,给竹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的管理栽培技术。在雷竹主产区浙江临安三口镇,采集种植时间分别为1,5,10,15 a的雷竹林土壤以及水田土壤(该区雷竹林主要是在这些水田上改制发展的)作为雷竹林的起始土壤(0 a),各4次重复,旨在分析雷竹林土壤有机质随雷竹种植时间和土壤剖面深度空间的变化情况,为雷竹林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依据。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种植时间先略微下降,再稳步上升。0,1,5,10和15 a的0~10 cm表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0.96,25.55,2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范曼曼  吴鹏豹  张欢  魏晓  陈富荣  高超  
确定合理的采样密度以便更有效地揭示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是提高土壤质量评价工作准确性的前提。本文以合肥市北部地区为例,从5 207个土壤采样点(采样密度为1个/km2)中重复20次随机抽取不同采样密度的六个样本子集(对应采样密度分别是0.8个/km2、0.56个/km2、0.39个/km2、0.28个/km2、0.19个/km2、0.13个/km2),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采样密度对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变异解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不同采样密度下,有机质含量的均值差异不显著,各样本对总体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土壤有机质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采样密度为0.28个/k...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鲍丽然  周皎  李瑜  贾中民  
【目的】深入认识重庆西北部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机质空间变异和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修正的空间插值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6 g/kg,属中等偏下水平;变异系数为33.8%,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合川区整体偏低。【结论】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性受结构因素(地形坡度、土壤类型)和随机因素(土地利用类型、耕作措施等)影响,土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军亮  蒋建军  周生路  徐军  蔡海良  张春耀  
目的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有机质光谱规律及对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为土壤肥力测定和评价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SD FieldSpec Pro地物光谱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测量。通过对获取的土壤样品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倒数、导数、对数和标准化比值变换,运用统计单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511 nm波长为诊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波段,采用450~750 nm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均值对507~516 nm敏感范围反射率均值进行标准化比值处理后获得的有机质诊断指数(OII)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算精度较高,它们存在着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有机质诊断指数(OII)...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段晓男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王若愚  
灌溉农业是世界上常见的生产活动之一,但失衡的农业生产会造成周边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本文通过建立农田生产和湿地保护综合模型,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的变化规律,以寻求实现农业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的措施。以2002年的数据作为基准,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模型分析得到当施肥量为252.3 kg N/hm2时,系统的总价值量达到最大,为24.40×108元。此外,湿地子系统价值和河套灌区的引水量成正比,和农田灌溉配额成反比。将农田灌溉配额减少60%,系统总价值将增加70%。因此,在目前灌区可供水量有限的情况下,控制农田施肥量和降低灌溉配额是保持河套灌区农业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彪  刘荣乐  郑海春  李书田  郜翻身  刘继培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1、9.9 kg.kg-1、6.7 kg.kg-1,肥料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河套灌区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锡梅  兰安军  易兴松  张吟  李洋  秦志佳  
【目的】利用高光谱数据定量反演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喀斯特地区快速、大范围、实时地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方法】利用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和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分别获取土壤光谱数据,基于原始光谱反射率和不同光谱变换数据,分析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2种数据源都可以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其中,基于ASD光谱一阶微分变换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验证集决定系数(Rv~2)为0.910,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68;基于GS光谱二阶微分变换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验证集Rv~2为0.772,RPD为1.49。【结论】ASD光谱与GS光谱建模预测精度相差较大,ASD光谱客观条件影响较小、光谱波段更宽、光谱分辨率更高,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低空无人机获取的GS光谱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方敏  艾天成  饶联鹏  
采用定点调查和大田采样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渍害程度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与土壤主要农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活性有机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肥力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且比土壤有机质与其对应肥力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要大,比有机质更能反映出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2)从通径分析结果看出:碱解氮对活性有机质的直接效应要小于速效磷对活性有机质的直接效应,前者为27.3%,后者为46.1%。渍害土壤中与活性有机质关系最密切的土壤肥力指标是速效磷和碱解氮。(3)初步认为用有机质氧化稳定性(Kos值)比用有机质含量或活性有机质含量能够更好地作为渍害土壤判断渍害程度的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