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5)
- 2023(6174)
- 2022(5097)
- 2021(4543)
- 2020(3734)
- 2019(8192)
- 2018(7727)
- 2017(14275)
- 2016(7956)
- 2015(8400)
- 2014(7868)
- 2013(7751)
- 2012(7011)
- 2011(6208)
- 2010(5933)
- 2009(5392)
- 2008(5264)
- 2007(4463)
- 2006(3762)
- 2005(3093)
- 学科
- 济(31039)
- 经济(31009)
- 业(23720)
- 管理(22554)
- 企(17680)
- 企业(17680)
- 方法(15618)
- 数学(14101)
- 数学方法(14023)
- 农(9825)
- 贸(8293)
- 贸易(8288)
- 易(8117)
- 财(7762)
- 业经(7617)
- 学(7374)
- 中国(7362)
- 农业(6937)
- 环境(5932)
- 技术(5512)
- 地方(5273)
- 制(4860)
- 划(4833)
- 务(4753)
- 财务(4752)
- 财务管理(4748)
- 产业(4675)
- 出(4506)
- 企业财务(4493)
- 银(4088)
- 机构
- 学院(113411)
- 大学(113288)
- 济(48018)
- 经济(47354)
- 管理(43634)
- 研究(40375)
- 理学(39355)
- 理学院(38901)
- 管理学(38205)
- 管理学院(38038)
- 农(31350)
- 中国(28748)
- 科学(28407)
- 农业(25433)
- 业大(25011)
- 京(22963)
- 所(21626)
- 研究所(20441)
- 财(18450)
- 中心(17907)
- 农业大学(17372)
- 财经(15688)
- 江(15276)
- 经济学(15042)
- 经(14521)
- 院(14165)
- 经济学院(13886)
- 科学院(13863)
- 北京(13665)
- 经济管理(13443)
- 基金
- 项目(87795)
- 科学(68512)
- 基金(65679)
- 家(61751)
- 国家(61268)
- 研究(54677)
- 科学基金(51184)
- 社会(36939)
- 自然(35980)
- 基金项目(35553)
- 自然科(35215)
- 社会科(35206)
- 自然科学(35201)
- 社会科学(35196)
- 自然科学基金(34622)
- 省(34003)
- 划(29632)
- 资助(25608)
- 教育(23840)
- 重点(20157)
- 计划(19279)
- 编号(18976)
- 创(18857)
- 发(18830)
- 部(18623)
- 业(17908)
- 创新(17714)
- 科研(17706)
- 科技(17271)
- 国家社会(16392)
共检索到149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素丽 佟宝全 郝晶晶
以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为例,采用历史文献资料及《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锡林郭勒盟分册》中聚落相关数据,建立了研究区聚落名称、建村时间、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等主要聚落指标为基础数据源,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解读从聚落形成伊始到1983年期间研究区聚落的形成、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上看,研究区聚落以宋朝的黑城子为主要起点进行发展演变。从不同时期的聚落数量变化趋势图上看,可把聚落增长变化趋势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55年前缓慢增长、1955—1965年高速增长及1965—1983年为负增长阶段,其中1955—1965年建村速度最快,新增加166个聚落。(2)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聚落在各个时期密度最大的区域均位于胡鲁斯台乡、哈毕日嘎乡和阿日呼布乡的东部,也是正蓝旗的西南部,依次不断向外围扩展,表明正蓝旗聚落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传承性。(3)从正蓝旗聚落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动情况上看,牧区聚落多为牧村,规模较小,且聚落布局较为发散。由牧村的规模结构而言,研究区聚落规模可划分为四个等级。经分析表明,研究区聚落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符合城市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董晓宇 姚华荣 戴君虎 朱梦瑶
荒漠草原分布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为敏感,但目前学术界对于荒漠草原物候与生产力变化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有鉴于此,论文采用2000—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通用数量化方法提取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的生长季始期(start of season, SOS)和生长季末期(end of season, EOS);基于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CASA)模型估算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植被物候和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内蒙古荒漠草原SOS呈显著提前趋势(0.88 d/a,P0.05),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season, LOS)呈显著延长趋势(0.76 d/a)。81.53%像元的SOS与2—4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8.21%显著相关,P<0.05),60.80%像元的SOS与4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6.12%显著相关,P<0.05);65.16%像元的EOS与9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5.03%显著相关,P<0.05),78.61%像元的EOS与7—9月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10.12%显著相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素华 宫春宁
气候作为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演化常常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至阿拉善盟两部的气候变化特点,指出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各个气候带都形成了一套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表现为土壤、动物和植物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气候 生态系统 自然选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玉新 魏同洋 靳乐山
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可以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改进。在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一年之后,选取了内蒙古中部典型草原四子王旗,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个人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牧民对该政策的评价,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口统计因素、生产条件以及政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牧民对该政策总体评价为一般和满意,不满意的牧民比例为31%,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民族满意度水平都有所差异;88%的牧民认为政府草原生态补偿发放及时,但有71%的人认为补偿标准低。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牧民总体满意度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民族、补贴金额、草料支出、对补偿标准以及对发放是否及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树辉,白音查干,李文杰,吕君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内蒙古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超载放牧、盲目开垦、滥砍滥挖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沙化、植被退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也对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宏伟战略,也是内蒙古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内蒙古的草原、沙地(沙漠)、森林、水域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例,从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出发,论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并提出该旗旅游业发展的宏观对策。
关键词:
内蒙古 正蓝旗 旅游业 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斌
文章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状况,明晰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需求。在总结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辨识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草原生态补偿责权认定、范围界定、标准确定、方式选择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并提出新时期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草原保护 奖补政策 内蒙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巩芳 王芳 长青 刘鑫
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是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理论上补偿意愿包括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内蒙古地区居民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23.10元/hm2.年;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的受偿意愿是1 944.75/hm2.年。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即学历水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家庭人口;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牲畜饲养方式和牧民居住地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的距离。
关键词:
草原生态 补偿意愿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君 汪宇明 刘丽梅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旅游价值评估 剩余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晓青
自2011年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来,从政府公布的宏观层面信息来看,政策实施已经带来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草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政策持续性问题,政策过分简单化、缺乏动态调整机制,监管力度小等问题。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一期项目即将结束时,选取了内蒙古西部乌拉特后旗进行实证研究,对生态奖补政策在方案选择、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实施效果 政策改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晓青
自2011年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来,从政府公布的宏观层面信息来看,政策实施已经带来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草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政策持续性问题,政策过分简单化、缺乏动态调整机制,监管力度小等问题。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一期项目即将结束时,选取了内蒙古西部乌拉特后旗进行实证研究,对生态奖补政策在方案选择、实施效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偿 实施效果 政策改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郝益东
草原畜牧业历史上以逐水草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长期粗放经营,发展极不稳定,产出及效益低下。解放以来,草原畜牧业逐步实现了定居轮牧,使生产力水平出现了一次巨大飞跃。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牧区普遍推行了草场和牲畜承包到户,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再次跃上新台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出现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荒漠的过渡。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对草原类型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湿润度几乎没有变化。近几年来草原退化、沙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草原开垦,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1999-2001年连续高温干旱加剧了草原退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原退化的趋势和格局。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生态环境 气候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国栋 蔡京艳 王贤 董智 范建友 陈平平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大沙地之一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 ,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 ,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 .该文着重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沙漠化成因和过程进行分析 ,确定该区沙漠化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为有关的防治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沙漠化成因 驱动力 防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薩瓦狄尔
河川迳流系数的变化,是决定于降雨的历时,强度及降雨前的天气。这可由Б.都尔河(文斯基森林山区)的两次洪水予以证实。1951年5月10—11日,由于连续下了42小时的霪雨,最大强度每小时7毫米,观测到洪水上涨4.18米;降雨强度减弱到每小时2—3 毫米时,水位立即下降。1951年6月19—20日,虽然下了一次暴雨,降雨强度每小时18毫米,但暴雨后是较小的雨,Б.都尔河的水位总共只上升了21厘米;这由于降雨前天气干燥而热的缘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