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6)
2023(11372)
2022(10035)
2021(9480)
2020(7940)
2019(18474)
2018(18444)
2017(35713)
2016(19607)
2015(21684)
2014(21877)
2013(21681)
2012(19621)
2011(17666)
2010(17412)
2009(15776)
2008(15199)
2007(13196)
2006(11360)
2005(9754)
作者
(57111)
(47291)
(46893)
(44899)
(29982)
(22970)
(21370)
(18752)
(17925)
(16872)
(16325)
(15951)
(14976)
(14790)
(14566)
(14525)
(14311)
(13925)
(13391)
(13379)
(11824)
(11535)
(11383)
(10725)
(10590)
(10532)
(10527)
(10350)
(9615)
(9519)
学科
(75646)
经济(75568)
管理(56128)
(52297)
(43756)
企业(43756)
方法(37118)
数学(32237)
数学方法(31831)
(20490)
(19078)
(18723)
中国(17968)
地方(17199)
业经(16754)
环境(15282)
农业(13910)
(13290)
理论(13016)
(12463)
技术(12343)
(12220)
财务(12158)
财务管理(12134)
(11907)
贸易(11902)
(11840)
企业财务(11555)
(11532)
(10513)
机构
大学(273775)
学院(272199)
管理(111091)
(101759)
经济(99403)
理学(97367)
理学院(96254)
管理学(94499)
管理学院(94027)
研究(90274)
中国(64691)
科学(60227)
(58437)
(46737)
(45564)
(45398)
业大(44538)
研究所(42238)
中心(40833)
(38339)
财经(37196)
(36793)
农业(36652)
北京(36615)
师范(36445)
(33888)
(33303)
(31464)
师范大学(29610)
经济学(29193)
基金
项目(197194)
科学(154264)
基金(142381)
研究(141273)
(125072)
国家(124061)
科学基金(106208)
社会(87287)
社会科(82601)
社会科学(82576)
(77878)
基金项目(76821)
自然(71229)
自然科(69486)
自然科学(69467)
自然科学基金(68185)
(65830)
教育(64131)
资助(58525)
编号(57177)
成果(45399)
重点(44024)
(42633)
(41567)
(40636)
课题(39149)
科研(38084)
创新(37861)
计划(36721)
大学(36001)
期刊
(107309)
经济(107309)
研究(75445)
中国(47586)
学报(47012)
科学(42725)
(41564)
管理(37864)
大学(34673)
(33008)
学学(32755)
教育(29544)
农业(29337)
技术(22756)
(19790)
金融(19790)
业经(18266)
财经(16943)
经济研究(16178)
(15102)
图书(14806)
科技(14746)
(14256)
资源(14050)
问题(13808)
理论(13442)
(13179)
技术经济(13075)
实践(12608)
(12608)
共检索到378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琦  唐华俊  王道龙  杨强  
内蒙古林西县是典型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直接威胁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古林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及其成因。在分析林西县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建立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林西县区域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生态脆弱度较低,微度和低度脆弱区共占55%以上,极度脆弱区仅占5%左右。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林西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发生机制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的重点方向,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琦  王道龙  唐华俊  杨强  
林西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治理任重道远。该文在分析林西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林西县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畜牧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从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剖析了该县退耕还草工程生态治理的技术途径与效果。实践证明,退耕还草,可有效地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畜草平衡,有利于转变当地畜牧业增长方式,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林西县的退耕还草工程生态治理,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地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一个典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永娟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和减缓环境恶化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并提出应规范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命名,以加强不同领域间的交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侧重点以及可供借鉴的评价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同时应积极探讨适合研究区域的更准确更方便的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而这也是今后脆弱性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通过建立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德尔菲调查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处于轻度脆弱的类型区面积仅占该省总面积的19.62%,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活动向有利于生态恢复方向发展的地区;中度脆弱性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32.02%;强度和极强脆弱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53.63%,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相对贫困、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地区。因此,对强脆弱性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降低对外界干扰的脆弱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星霖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欧阳慧  欧阳旭  
阿拉善左旗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地多人少、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的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相对集中、城镇规模小、城镇间联系不密切以及资源开发的无序是该地区现阶段的典型特征。文章针对该类区域的特点,以阿拉善为例,提出了空间发展的总体构想,并提出了强化功能分区、开放性构建空间发展轴、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以及构建开放性的交通大通道的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雪雁  巴建军  
本文在对河西地区生态环境进行脆弱度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河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应走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 ,要从建立水资源持续利用机制、科学实施荒漠化防治工程、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以及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理庭  蔡海生  张婷  张学玲  曾珩  陈艺  
【目的】科学评估县域生态脆弱性并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长远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RP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有序加权平均(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 OWA)法分别分析2005—2018年万年县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不同风险水平下生态脆弱性结果,同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其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结果】(1) 2005—2018年万年县生态脆弱性呈现下降趋势,生态脆弱性指数均值由0.2633下降至0.1914,累积下降27.31%。区域生态脆弱性总体呈现"西北高—中部、西部低—东南高"的空间格局。(2) 2005—2018年,万年县生态脆弱性Moran’ I指数分别为0.504 848、0.680 825、0.742 960,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空间集聚进一步增强。33随着风险系数的增加,万年县生态脆弱性逐渐升高,决策者态度由乐观变为悲观。"生态持续型""生态不可持续型"情景下的生态脆弱性分别处于轻度脆弱(93.40%)、中度脆弱(59.37%)水平。(4)"维持现状型"结果趋近于AHP—熵权法评价结果,表明OWA方法在生态脆弱性研究中具有一定适用性。【结论】引入OWA方法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可以为决策者统筹社会发展和风险管控提供依据,为区域长远发展、分区治理提供不同的决策思路,辅助决策者进行较为全面的判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淑豪  谭文列婧  励汀郁  朱勇  张巧云  刘博  
本文运用"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4个牧业旗147户牧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以及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气象数据,通过构建牧民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牧民的社会脆弱性状况。分析结果表明:牧民社会脆弱性水平整体较高,六成以上的牧民都面临着高脆弱性;牧民家庭抚养比例、职业粘性、居住粘性、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11个指标是影响牧民社会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可望对类似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海宁  
[目的]通过评价汉中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掌控其空间分布差异,以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方法]确定30m×30m的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建立汉中市各数据资料的栅格数据库,以此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评价值来最终反映生态脆弱性的高低,以及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将汉中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划分为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等4个级别,其中轻度脆弱所占比例最大,为38.46%,轻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汉中市东部,涉及县域主要包括略阳县东部地区,宁强县、勉县及南郑县大部分地区,留坝县北部地区;占比最小的为重度脆弱,仅为11.28%,重度脆弱区集中在镇巴县。[结论]汉中市生态脆弱性以轻度脆弱为主,其生态脆弱性呈现出由西北部地区向东南部地区逐渐增强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海宁  
[目的]通过评价汉中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掌控其空间分布差异,以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方法]确定30m×30m的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建立汉中市各数据资料的栅格数据库,以此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评价值来最终反映生态脆弱性的高低,以及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将汉中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划分为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等4个级别,其中轻度脆弱所占比例最大,为38.46%,轻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汉中市东部,涉及县域主要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平  汤万金  胡聃  
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 ,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在矿区开发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生产建设、生态恢复重建规划来促进生态环境管理 ,这需要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 ,并分析寻找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同时能够对各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通过建立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 ,为正确的制订矿区生态重建规划、生产建设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理论保障和技术手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官冬杰  苏维词  王海军  
重庆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本文以重庆市岩溶地区为例,选择12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然后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5个岩溶区县中潜在脆弱区县7个,轻度脆弱区县2个,中度脆弱区县5个,重度脆弱区县5个,极度脆弱区县6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