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7)
2023(11709)
2022(9968)
2021(8993)
2020(7544)
2019(17054)
2018(16502)
2017(32650)
2016(17209)
2015(18914)
2014(18989)
2013(18539)
2012(17529)
2011(16139)
2010(16620)
2009(15921)
2008(15539)
2007(14174)
2006(13198)
2005(12315)
作者
(49419)
(41517)
(41402)
(39594)
(26552)
(19650)
(18627)
(15783)
(15583)
(14830)
(14329)
(13831)
(13748)
(13303)
(13035)
(12940)
(12461)
(12171)
(12114)
(11833)
(10761)
(10120)
(9920)
(9508)
(9429)
(9374)
(9036)
(8998)
(8296)
(8237)
学科
(91443)
经济(91353)
管理(55157)
(47817)
(39984)
企业(39984)
方法(29594)
数学(24793)
数学方法(24522)
地方(22503)
(21281)
中国(21161)
(20251)
(19797)
业经(19342)
(15898)
(14327)
地方经济(14132)
农业(13326)
(13291)
贸易(13283)
环境(13151)
(13138)
银行(13127)
(13011)
金融(13008)
(12819)
(12796)
(12677)
(11814)
机构
学院(259324)
大学(257282)
(119369)
经济(116922)
管理(98650)
研究(91019)
理学(83513)
理学院(82533)
管理学(81357)
管理学院(80829)
中国(69288)
(57786)
(53272)
科学(50968)
财经(44520)
(44408)
(41010)
中心(40710)
(40085)
研究所(39511)
经济学(37938)
(35142)
师范(34882)
北京(33931)
(33684)
经济学院(33627)
(32799)
财经大学(32631)
(31825)
业大(30569)
基金
项目(162428)
科学(131103)
研究(121776)
基金(120731)
(103026)
国家(102243)
科学基金(89644)
社会(82197)
社会科(78178)
社会科学(78165)
基金项目(63453)
(62497)
自然(55372)
教育(54901)
自然科(54080)
自然科学(54069)
自然科学基金(53138)
(51664)
资助(49834)
编号(47798)
成果(39755)
(36635)
(36538)
重点(36408)
(35061)
国家社会(34543)
课题(33891)
(33293)
教育部(32217)
人文(31926)
期刊
(146948)
经济(146948)
研究(84576)
中国(50483)
(43792)
管理(39132)
科学(33227)
学报(31576)
(31477)
(27376)
金融(27376)
大学(25294)
经济研究(24037)
学学(23992)
财经(23159)
教育(22740)
业经(22043)
技术(21872)
农业(20729)
(20084)
问题(18651)
(14537)
技术经济(14023)
世界(12513)
国际(12512)
现代(12372)
统计(12352)
商业(12037)
经济问题(11797)
(11671)
共检索到40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承忠  马慧  徐竹嫣  
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问题研究是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内蒙古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驱动机制及优化对策对内蒙古区域旅游经济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内蒙古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规律进行探究,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阐述,对策建议对于内蒙古构建发达的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内蒙古目前的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是交通、区位、经济和政策等因素驱动作用下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尊孟  李晓东  李偲  
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模型,以2004,2010,2016年为时间截面,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并使用QAP分析,探讨旅游经济网络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经历了"非均衡—均衡—相对均衡"的发展过程,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空间格局向多核心协同发展的模式演变,核心-边缘结构渐趋弱化;旅游要素集聚与扩散、交通建设、技术进步与创新、对外开放、旅游资源禀赋共同驱动着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扩展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斌   李倩  
【目的】生态空间网络具有保障生态过程、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当前有关研究多针对潜在生态空间网络展开,对现状生态空间网络的研究较少。基于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现状生态空间网络,分析其结构的演变特征,为优化网络结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防沙带为研究区,首先以空间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多种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以核心区为节点,以连接桥为边构建了研究区实际生态空间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中的度、度分布、直径、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多种拓扑结构指标研究了实际生态空间网络的结构演变特征。【结果】研究区景观组分以核心区和连接桥为主,30年间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2.13%和28.72%,其次为边缘、孤岛和环,其中核心区在不断减少,孤岛逐渐增多。30年间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平均度在20.01至39.98范围内波动,度分布幂律特征明显,幂函数指数呈上升趋势。网络直径从1990年的24下降到2020年的17,平均路径长度从1990年的4.20上升到2020年的5.14。30年间连通子图平均数量为61个,且呈现增加趋势,连通子图规模平均为33.35,呈下降趋势。网络具有极强的度度相关性,度与聚类系数之间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结论】30年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明,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为无标度非层次同配小世界网络。网络不均匀性较强但有降低趋势,网络局部连接紧密,社团结构明显,但跨社区的长距离连接正在减少,网络正逐渐分裂为互相孤立的多个子图,网络整体连通性有所下降。研究区景观格局的优化可通过建设跨区域的生态廊道、增加各个社团间的连接等措施进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慧玲  许春晓  
借用重力模型思想,基于社会网络方法,对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进行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等分析后发现,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表现出结构松散、省会中心性明显、旅游经济空间的吸引范围正在逐步突破以及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市场基础好等特征。因而,重视旅游经济空间的均衡发展、发挥省会长沙的带动作用、注重跨界空间的合作、分步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可优化湖南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博  吴清  罗静  
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1、2007以及2012年为研究的时间截面,分析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分布格局,武汉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旅游经济网络整体联系密度较低,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不成熟,且具有逐渐提升的趋势;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地区的地位突出,空间辐射效应逐步增强;旅游经济网络的核心节点已基本形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可达性对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影响较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王梦晗  尹建军  甘畅  
基于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武陵山片区各县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大,特别是武陵源区、张家界市、黔江区、碧江区等县区间旅游经济联系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融合;(2)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网络关联数、网络密度和网络效率呈微小上升态势,而网络等级度逐渐下滑,说明旅游经济有效联系有待增强;(3)武陵山片区节点中心性差值渐趋缩小,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多核心模式;(4)E-I派系结构表明受行政隶属关系影响,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网络呈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与“行政派系”结构,四大子群(派系)的旅游经济开放程度稳步提振但仍有较大改善空间;(5)网络密度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构成负相关,而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则与之相反,网络中心性各指标的提升均能显著增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苛  
本文阐述了旅游空间结构的内涵、要素及构建空间网络机制的意义;以辽宁省省域旅游经济为例,从旅游资源空间网络结构、游客市场空间网络结构和交通空间网络结构三个不同的视角,全面分析了省域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机制的构建对于提高当地旅游经济效益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省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机制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成  梁学成  宋晓  赵媛  
文章从网络化视角出发,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解构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内涵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借助VAR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将2006—2018年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面板数据转换为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QAP二次指派程序法探讨其形成机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新成  梁学成  高楠  王琳艳  
网络关注度是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影响力的虚拟映射。文章基于搜索引擎、社交APP和旅游网站数据,提出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倾向强度模型,构建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省级与个体景区两个层面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并借助二次指派程序法分析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2010—2019年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温点类型多冷点和热点类型少的"钟形分布"结构,且温点类型是关注度上升和差异分化的主要诱因;(2)省级层面空间网络关联密度呈"二次型"上升态势,而网络关联度表现出平缓下降的良性态势,四大功能板块之间联通的正外部性效应逐渐凸显;(3)个体景区层面空间网络结构呈现热点类型、温点类型和冷点类型景区"核心-边缘"分布特征,热点类型景区处于中心地位,而冷点类型景区则处于边缘地带,温点类型景区发挥桥梁作用,且实际旅游流亦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4)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受多维因素共同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文旅资源的地区差异对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入境游客多城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结果显示:①入境游客多城市旅游空间网络共有46个节点,节点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②旅游网络中每个城市节点平均与2.96个节点具有旅游流联系,节点体系共分4个等级,等级越高,节点数量越小,传统热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心性和结构洞指标方面表现好,在旅游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③整体旅游网络密度很低,网络功能发育不完善,且均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网络核心节点对边缘节点的入境旅游辐射效应很弱;④旅游网络共存在9个派系,区位交通、旅游资源、经济联系是派系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城市空间距离对派系形成影响作用极小。基于旅游流联系的角度,构建以城市为节点的大尺度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并进行深入分析,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莉莉  肖雯雯  
基于旅游活动,城市之间形成空间相互作用,可以简化为以城市为节点,以城市间空间关联为边的城市群空间网络。提出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建模方法及衡量网络结构的指标,构建西北五省份和西南四省份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并利用网络指标研究基于旅游活动的城市空间关联结构。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不均衡,较多的城市节点关联度低,少部分城市关联度高。"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平均距离较小,内部子结构地理邻近性较强,目前来看,西北、西南整体旅游线路均较少,在制定旅游路线时,要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俊  夏杰长  
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解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明确各省在旅游经济发展整体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的因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QAP分析方法,可视化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形态特征,实证分析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呈现出典型的整体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密度低、网络关联度高,各省在旅游经济空间网络中不可或缺,整体网络关联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2)个体网络特征分析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不平衡特征。(3)块模型分析显示,旅游经济净溢出板块主要由安徽、江西、甘肃等中西部14个省份构成;湖北、重庆、辽宁等8个省份组成的板块二具有典型的"经纪人"特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和内蒙古5个省份属于净受益板块;上海、浙江、广东和福建4个省份组成的板块属于双向溢出板块。(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旅游资源禀赋不同、交通可进入性差异、旅游业发展潜力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相邻与否等因素对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向阳  黄涛珍  
文章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经济主要影响指标。结果表明,经济支持因素和居民生活水平对内蒙古旅游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最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鄢志武  陈依芳  赵孟莹  丁午阳  
掌握城市内部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和结构特征是科学进行旅游规划和构建合理的城市旅游空间的依据。以网络关注度和网络游记为旅游数字足迹的代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旅游流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和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为重庆市未来旅游规划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建中  范齐  
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国家(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2008—2018年APEC旅游流网络,运用SNA方法和QAP方法,对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APEC旅游流网络密度持续增加但仍旧较低,网络结构尚不稳固。网络中心化趋势有所减弱,旅游供给市场更加多元。(2)APEC旅游流网络节点间中心性水平差异明显,形成了以中国、美国为首的第一梯队,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新西兰、俄罗斯为代表的第三梯队。(3)APEC旅游流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显著且具有稳定性,核心区节点间的旅游互动最为频繁,边缘区对核心区的反哺效应明显。(4)区位要素是影响APEC旅游流网络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等要素对APEC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有所下降,而对外开放程度对优化APEC旅游流网络结构的作用有所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