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0)
2023(3268)
2022(2719)
2021(2209)
2020(1751)
2019(3826)
2018(3920)
2017(6939)
2016(4218)
2015(4462)
2014(4529)
2013(4587)
2012(4363)
2011(3811)
2010(3729)
2009(2782)
2008(2963)
2007(2520)
2006(2177)
2005(1893)
作者
(14025)
(11878)
(11583)
(11074)
(7239)
(5945)
(5063)
(4659)
(4490)
(4200)
(4161)
(4039)
(3882)
(3793)
(3790)
(3743)
(3533)
(3520)
(3506)
(3391)
(3226)
(2997)
(2900)
(2645)
(2615)
(2600)
(2597)
(2528)
(2442)
(2417)
学科
管理(16056)
(13439)
经济(13429)
(11455)
(10271)
企业(10271)
环境(8920)
(7604)
(6677)
(5564)
财务(5561)
财务管理(5551)
企业财务(5321)
方法(4752)
(4627)
数学(4152)
数学方法(4075)
资源(3996)
(3864)
土壤(3850)
生态(3514)
(3471)
(3446)
规划(3444)
环境规划(3406)
(3156)
(3146)
税收(2926)
经济学(2913)
(2898)
机构
学院(56204)
大学(55723)
研究(22829)
管理(18533)
(18235)
中国(17809)
经济(17749)
科学(17343)
(15932)
理学(15718)
理学院(15493)
管理学(15029)
管理学院(14962)
(13183)
农业(12944)
业大(12814)
(12608)
研究所(12322)
中心(10766)
(10088)
(9046)
(8839)
(8761)
(8562)
实验(8361)
农业大学(8349)
科学院(8053)
实验室(8013)
环境(7826)
北京(7824)
基金
项目(42723)
科学(32909)
基金(31481)
(30713)
国家(30554)
研究(25696)
科学基金(24604)
自然(18898)
自然科(18402)
自然科学(18394)
自然科学基金(18014)
基金项目(17342)
(16687)
(15470)
社会(14964)
社会科(14201)
社会科学(14198)
资助(12169)
重点(11071)
计划(10952)
教育(10917)
科技(10132)
(9618)
科研(9311)
编号(8913)
(8788)
(8508)
创新(8172)
专项(8135)
(7521)
期刊
(19057)
经济(19057)
学报(15572)
(13758)
研究(13476)
科学(12681)
中国(11446)
大学(10753)
学学(10597)
农业(9573)
(9328)
管理(6381)
(5899)
资源(4971)
业大(4862)
林业(4303)
(4202)
金融(4202)
(4062)
农业大学(3821)
财会(3710)
会计(3651)
技术(3494)
科技(3322)
自然(3322)
中国农业(3253)
财经(3235)
(3096)
经济研究(2740)
(2735)
共检索到82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博   刘雅梦   杨哲   王佳乐   王钰艳   郭艳   马扬   任琴   穆俊祥  
为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连续高产稳产过程中秸秆培肥高产田和改良盐碱田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玉米秸秆还田1~4 a(HT1~HT4)定位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测定了春播前和收获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值和酸碱缓冲曲线。结果表明,HT1~HT4收获期与春播前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对变化率为1.34%~3.62%,0.20%~1.51%,-0.11%~0.78%,0.89%~6.36%,0.09%~0.41%,CK收获期与春播前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对变化率为1.57%,-0.02%,-0.45%,-0.15%,-0.05%;HT2、HT3、HT4比CK的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依次为HT4>HT3>HT2>HT1>CK。综上所述,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能力、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增大,有效抵御因施化肥等因素导致土壤pH值剧烈变化的能力增强,秸秆还田培肥改土措施显著提升了土壤质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树成  张展羽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唐丹  陈晓安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20~40 cm土层(393 mg·kg~(-1))。各滨岸土壤的磷素动力学过程相似:即分为"快速吸附(0~2 h)"、"缓慢吸附(2~24 h)"与"吸附平台(> 24 h)"3个阶段,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为216. 0 mg·kg~(-1); Langmuir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度为0. 951~0. 995,表层土壤最大吸附量(Q_(max))高于下层土壤,饶河(629. 12 mg·kg~(-1))吸附量最大,康山大堤(340. 72 mg·kg~(-1))最小。滨岸表层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小于0. 1 mg·L~(-1),磷流失风险较小,东部滨岸土壤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优于西南滨岸土壤,最大吸附量与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琼  展晓莹  张淑香  彭畅  高洪军  张秀芝  朱平  GILLES Colinet  
【目的】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影响土壤磷库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磷的吸附解析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响应关系,为黑土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选取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有机肥(NPKM)4个处理。取1990、2000和2010年的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性质,测定磷的吸附解吸值,并用Langmuir方程拟合了磷的吸附曲线,计算磷最大吸附量(Q_(max))、磷吸附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土壤易解吸磷(RDP)。【结果】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很好的拟合土壤吸附磷和相应的平衡溶液磷浓度曲线(R~2=0.93—0.99)。不同施肥处理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随试验年限的增加,不同处理各特征参数变化不尽相同,与1990年相比,2010年不施磷处理(CK和NK),Q_(max)值分别增加了1.83和1.61倍,MBC值分别增加了0.80%和49.40%,DPS值分别降低了92.04%和87.50%,RDP值分别降低了20.00%和82.83%;NPK处理Q_(max)和DPS值分别增加了81.39%和90.74%,MBC和RDP值分别降低了79.37%和48.57%;NPKM处理Q_(max)和MBC值分别降低了33.35%和78.52%,DPS和RDP值分别增加了11.36倍和1.48倍。施肥21年后,与CK和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Q_(max)值降低了64.66%和49.52%,MBC值降低了81.87%和79.56%,DPS值增加了110和3.81倍,RDP值增加了4.36倍和78.57%。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磷(Total-P)、有效磷(Olsen-P)、有机质(SOM)和CaCO_3含量,降低了比表面积,维持pH、游离铁铝氧化物值不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SOM和Total-P是造成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解释了全部变异的49.5%和18.7%(P<0.05)。【结论】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显著增加SOM和土壤中磷素累积,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但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易引起磷素流失的风险,对于NPKM处理应考虑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投入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启坤  唐文竹  
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为许多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生物炭通过促进土壤功能微生物的生长及活性,从而间接提高作物产量,在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秸秆生物炭对12种不同土壤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0.6%的生物炭后,利用MTT法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变化,同时在一定浓度的菌悬液中加入0.6%的生物炭,室温振荡1h后,测定生物炭对微生物的吸附率。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对不同的细菌的生长影响不同,对于部分细菌存在明显生长促进作用,其中对胶质芽孢杆菌1.217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志祥  樊润威  张三粉  郜翻身  董进亚  
采用砂滤管法和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测定了7种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分解量以及土壤有机质矿化率。提出了中、低产田在各保持两个量级有机质平衡对,每年应投入各有机物料的数量。研究结果为河套灌区中、低产田的改土培肥,以及指导合理施肥提供了量化指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振明  夏俊  戴勇  沈秋兰  李永春  徐秋芳  
减少养分的损失是控制面源污染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通过淋溶试验评价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淀粉对土壤养分离子的吸附作用,寻找对土壤养分离子吸附效果好的淀粉种类。试验1设置5个处理:去离子水、硝酸钾,以及硝酸钾分别与黄原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和羧甲基淀粉等3种不同淀粉混合;试验2设置去离子水、黄原酸酯淀粉、黄原酸酯淀粉和氯化铵混合、氯化铵等4个处理。阴离子淀粉取代度是决定它们对阳离子吸附强度的主要因子,供试的3种阴离子淀粉对土壤中的阳离子吸附作用高低顺序:羧甲基淀粉>磷酸酯淀粉>黄原酸酯淀粉。以黄原酸酯淀粉为载体,用氯化铵溶液处理结果表明:黄原酸酯淀粉对土壤中的钠、钾、镁和钙等4种阳离子均有显著的吸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作民  刘世荣  程瑞梅  
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本氏针茅、油蒿、牛心朴子和严重退化地等四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土壤碳氮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群落类型土壤 0~ 1 0、1 0~ 30和 30~ 6 0cm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多不明显 ;不同群落 0~ 1 0和 1 0~ 30cm层土壤全氮含量的季节变化多表现出显著水平 ,基本表现为 5月明显高于 7月和 9月 ,而 7月和 9月的含量相差不大 ;各群落类型 0~ 1 0cm层土壤硝态氮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5月明显大于 7月和 9月 ;不同群落各层土壤铵态氮的季节变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现为 5月 >7月 >9月。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不同季节各群落土壤中的垂直分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婧   蔡青松   黄显怀   周肖瑜   吴骥子   肖孔操   刘英超  
为了探究添加茶渣生物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氮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茶园土壤培养试验及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分析不同热解温度(400℃、500℃、600℃)及不同添加配比(0.25%,0.5%,1.0%和2.0%)茶渣生物炭对酸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氮素吸附解吸特性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茶渣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土壤pH、总有机碳、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随着茶渣生物炭热解温度升高,土壤pH、总有机碳含量和盐基离子含量逐渐增加。茶渣生物炭对土壤铵态氮有明显的吸附作用,通过Langmuir方程可以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较好的拟合(R~2=0.968~0.987);随着吸附溶液中铵态氮浓度的增加,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增加,吸附常数下降;土壤铵态氮的吸附分配系数(Kd)随着茶渣生物炭添加量增加逐渐升高,随着生物炭热解温度升高逐渐降低。土壤对铵态氮的解吸量在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处理中变化趋势为0.25%>1%>0.5%>2%;随着生物炭热解温度升高,土壤对铵态氮解吸量均升高;土壤对铵态氮吸附能力与土壤pH、总有机碳、交换性钾、交换性钙、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解吸能力则相反。研究表明,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土壤改良的目的,优选茶渣生物炭添加配比及制备温度以达到最佳效果,对土壤保肥及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景凯  张玉芬  于秀英  姜海霞  
以蓖麻秸秆粉末为吸附剂,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固液比、pH、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对蓖麻秸秆粉末吸附Pb,Hg,Cd和Ni离子的影响,探讨蓖麻秸秆粉末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蓖麻秸秆粉末对Pb的吸附,Langmuir和Temkin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蓖麻秸秆粉末对Hg和Cd的吸附,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蓖麻秸秆粉末对Ni的吸附;蓖麻秸秆粉末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是209.60、129.41、6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建飞  秦文利  
在内蒙古草原对天然羊尿尿斑土壤氮素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羊尿的施入,土壤NH4+-N浓度显著升高(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健飞  刘振宇  
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羊草(Leymus chinensis)、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土壤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全氮、有机碳、净氮矿化速率和pH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土壤pH值和全N含量3个取样期均以羊草最高,其次为星毛委陵菜,小叶锦鸡儿种群最低。除冷蒿与木地肤种群间外,其他种群间土壤pH值和全N含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羊草种群土壤无机N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冷蒿种群、小叶锦鸡儿种群、木地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婧  刘田  关连珠  
为探讨土壤中碳酸钙对土壤吸持固定酚类污染物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陈化培养的方法获得碳酸钙含量不同的供试土壤,利用供试土壤对苯酚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量随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uendlich吸附等温式加以描述。从方程拟合结果看,当碳酸钙含量为227.1g.kg-1时,土壤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达3333.33mg.kg-1,降低率达33.33%。碳酸钙含量低于227.1g.kg-1时,最大吸附量虽无明显差异,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强度却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有可能影响到苯酚的解吸行为。土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垣  王启发  徐凤琳  
就长期肥料田间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黄棕壤性水稻土和灰潮土性水稻土 ,用热力学平衡吸附法和流动法分别进行了土壤钾、磷、锌的吸附 解吸试验和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 ,测定了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基本性质和有效钾、磷的含量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吸附量、吸附钾、磷、锌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 :( 1 )能减小土壤对钾的吸附 ,增加其解吸率 ,提高土壤有效钾量和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 ;( 2 )有利于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量 ,增加其解吸率 ,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 3 )提高土壤特别是石灰性土壤锌的有效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窦春英  徐温新  叶正钱  张圆圆  姚芳  吕家珑  
研究了中国6种典型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采自西北陕甘地区和东南地区浙江省的农田土壤各3种。结果表明,6种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种土壤对锌的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它们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东南地区土壤对锌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其中青紫泥的吸附量最大,达到3 333 mg.kg-1,黄绵土的最小(909 mg.kg-1);而西北地区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吸附固定能力和固定量方面强于东南地区的红壤和青紫泥,利用Langmuir...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徐凤琳  李学垣  
研究了幕阜山垂直带五个土壤剖面21个土样的粘土矿物组成与磷的吸附及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铁、铝氧化物是供试土壤粘粒吸附磷的主要载体,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作用相对较小。②非晶形铁铝氧化物在磷吸附中的作用比晶形铁铝氧化物的大。③供试土壤随海拔升高,粘粒复合体中非晶形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增高,这导致了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大,吸持力增强,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减小,有效性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