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4)
- 2023(13965)
- 2022(11685)
- 2021(10620)
- 2020(8500)
- 2019(19139)
- 2018(18561)
- 2017(34655)
- 2016(19174)
- 2015(21008)
- 2014(20614)
- 2013(20420)
- 2012(19338)
- 2011(17822)
- 2010(18060)
- 2009(16413)
- 2008(16127)
- 2007(14651)
- 2006(13429)
- 2005(12110)
- 学科
- 济(83348)
- 经济(83262)
- 业(54416)
- 农(48235)
- 管理(45531)
- 农业(32190)
- 企(30686)
- 企业(30686)
- 方法(26388)
- 中国(25682)
- 地方(24995)
- 数学(23077)
- 数学方法(22848)
- 业经(22074)
- 学(19567)
- 环境(16847)
- 贸(16611)
- 贸易(16597)
- 易(16076)
- 发(15965)
- 制(15509)
- 财(15291)
- 银(13510)
- 银行(13446)
- 融(13375)
- 金融(13374)
- 技术(13175)
- 行(13070)
- 地方经济(12455)
- 发展(12295)
- 机构
- 学院(277649)
- 大学(271811)
- 济(113970)
- 经济(111691)
- 研究(108300)
- 管理(98500)
- 理学(84667)
- 理学院(83560)
- 管理学(81965)
- 管理学院(81502)
- 中国(80923)
- 农(80191)
- 科学(71850)
- 农业(62554)
- 京(59283)
- 所(58578)
- 业大(55936)
- 研究所(53669)
- 中心(48775)
- 财(46759)
- 江(44116)
- 农业大学(39122)
- 省(38731)
- 院(38718)
- 范(37534)
- 北京(37319)
- 师范(36965)
- 财经(36517)
- 科学院(35700)
- 州(34801)
- 基金
- 项目(191345)
- 科学(148159)
- 基金(136133)
- 研究(133061)
- 家(124238)
- 国家(123103)
- 科学基金(101569)
- 社会(84486)
- 社会科(79648)
- 社会科学(79625)
- 省(78220)
- 基金项目(72665)
- 自然(66825)
- 划(65778)
- 自然科(65093)
- 自然科学(65072)
- 自然科学基金(63894)
- 教育(57614)
- 资助(53750)
- 编号(52492)
- 发(48672)
- 重点(44301)
- 农(41430)
- 成果(40685)
- 部(40401)
- 创(40119)
- 计划(38532)
- 发展(37673)
- 课题(37631)
- 创新(37593)
- 期刊
- 济(137383)
- 经济(137383)
- 农(81017)
- 研究(78701)
- 中国(63635)
- 学报(57223)
- 农业(54994)
- 科学(50227)
- 大学(41895)
- 学学(40321)
- 管理(32905)
- 财(31508)
- 业经(29352)
- 融(28898)
- 金融(28898)
- 教育(27819)
- 业(27742)
- 技术(21213)
- 经济研究(19930)
- 问题(19298)
- 业大(17512)
- 财经(17101)
- 版(16893)
- 资源(15812)
- 科技(15292)
- 世界(15190)
- 农村(14957)
- 村(14957)
- 农业经济(14911)
- 农业大学(14890)
共检索到428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刚 高聚林 王俊 孙继颖 胡树平 王永平 张钧
选择内蒙古从东到西5个典型生态类型区,通过不同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对不同生态区玉米全生育期内生态因素与玉米生长发育和全株饲用品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主要与地区温度和降水有关;不同生态区间按照温度升高,降雨量递减的顺序,玉米生育进程渐次加快,植株营养体增高,保绿性增强,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大;玉米全株粗蛋白、粗脂肪、总消化养分和各能量指标含量降低,而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增高;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总消化养分群体积累量增大,而粗脂肪和能量积累量相反。不同生态区玉米生育期间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平均日长和降雨量与玉米全株营养品质间可以通过线性回归较好拟合,方程...
关键词:
玉米 生态因素 饲用品质 农牧交错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德意 梁慧珍 赵伯善
尿囊素(All)溶液浸种对玉米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All浓度为10~-4~10~-8mol/L时,能提高玉米种子活力和萌发系数,有利于玉米壮苗早发;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大穗部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度,有利于于物质的累积和产量的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姣姣 王靖 徐虹 潘学标 李建科 高红燕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农牧交错带春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超早播(04-28)、早播(05-08)、中播(05-18)、晚播(05-28)和超晚播(06-08)5个播期下春油菜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春油菜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播期每推迟10d,生育期缩短4~7d,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超早播最低,为48.09%,晚播和超晚播较高,分别为54.70%和54.55%。5月中旬前播种,春油菜营养生长前期气温偏低,生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姣姣 王靖 潘学标 李建科 徐虹
为探讨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内蒙古武川地区豌豆在2010年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和6月8日5个播期下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月份之前播种,播种期对豌豆全生育期日数无明显影响(120~122d);但随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减小,4月28日播期最高为40%,6月8日播期最低为22%;2)随播期推迟,豌豆株高和叶面积增长迅速,营养生长前期水热充沛可缓解后期水热资源不足,地上部干物质在8月中旬后迅速积累,5月18日...
关键词:
豌豆 播种期 产量构成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利 郑坚武 成卫宁 李怡萍
【目的】筛选出适合饲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的最佳饲料配方,以期改进亚洲玉米螟的饲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亚洲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周大荣新7号配方人工饲料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饲养亚洲玉米螟,研究4种人工饲料配方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的4种不同饲料配方中,配方2(玉米面86 g/kg,大豆面86 g/kg,Vc 2.9 g/kg,琼脂11.5 g/kg,酵母粉51.6 g/kg,山梨酸2.9 g/kg,葡萄糖43 g/kg,水716.2 g/kg)的饲养效果最好,亚洲玉米螟...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人工饲料 生长发育 繁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月存 尹春梅 高旺盛 秦红灵 张红生 隋鹏 赵沛义
为解决农牧交错带长期免耕下作物减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定位试验,对覆盖和不覆盖条件下少免耕与翻耕莜麦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无覆盖的条件下,免耕处理出苗率指数大于翻耕处理,且2006年深松处理出苗率指数(0.0840)与翻耕处理(0.0705)差异达显著水平;2)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根冠比大于翻耕处理;3)免耕无覆盖处理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小于翻耕处理;深松无覆盖处理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翻耕处理,但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小于翻耕处理,且产量差异显著,2005、2006年分别降低了15.8%和10.0%;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千粒重均大于翻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2005年分别为19.7、...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莜麦 发育 免耕 覆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丽 王璞 陶洪斌
在施N量为180 kg/km2条件下,研究了四种氮肥运筹方式N180(基∶12叶=1∶2),N180(基∶吐丝=1∶2),N180(8叶∶吐丝=2∶1),N180(8叶∶12叶=1∶1)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180(基∶12叶=1∶2)处理千粒重大、空秆率低、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吐丝期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迅速增加,氮肥利用率高。N180(基∶吐丝=1∶2)处理,吐丝期叶面积指数较小,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少从而产量较低。N180(8叶∶12叶=2∶1)处理产量表现与N180(基∶吐丝=1∶2)处理基本相同,但氮肥利用率略高。N180(8叶∶12叶=1∶1)与其他处理相比穗粒数下降严重...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运筹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占祥 孙文涛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探讨了水肥交互作用对玉米株高、茎基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的株高与氮肥、灌水量、磷肥用量都呈正相关,其中氮肥用量影响最大,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影响最小;但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与株高呈负相关。与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平方项呈负相关,说明过量的氮肥或灌水量都对植株的株高呈负效应。同样,玉米的茎基宽与氮肥用量、灌水量、磷肥用量呈正相关,其中氮肥对茎基宽的影响最为明显,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的影响最小。在本试验中,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磷肥和灌水量的交互与茎基宽呈正相关。氮肥、磷肥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均具有正效应,且符合报酬递...
关键词:
玉米 水肥交互作用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秀林 李孟军 王静 刘亚
不同浓度的硝酸镧溶液处理玉米幼苗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根数 ,提高根系和幼苗的干、鲜重 ,并能促进根系和幼苗的伸长生长。同时 ,还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
关键词:
硝酸镧 玉米 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韵翔 吴裕如 王承 杨友才
201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以临奥1号、湘农玉27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T1(5月8日)、T2(5月16日)、T3(5月24日)、T4(6月4日)、T5(6月14日),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湘农玉27号、郑单958和临奥1号全生育期分别缩短5、5、4d;从吐丝期至成熟期,早播处理(T1、T2)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T3、T4、T5)的,各品种均以T1处理的最大;至成熟期,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4576.2、25087.7、26367kg/hm~2;3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最大,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3个品种T3、T4、T5处理的倒伏倒折率均高于T1、T2处理的,倒伏倒折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空秆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也较小,空秆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临奥1号、郑单958、湘农玉27号;3个品种的产量均以T1处理的最高,播期推迟,3个品种的产量均下降,且播种日期越晚,产量降低幅度越大;在本试验区域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玉米。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华 梁双波 董志强 姚艳荣 姚海坡 贾秀领
为了解出苗水灌水量对玉米的田间效应,设置4种不同的灌水水平,对郑单958于播种后进行喷灌处理,研究土壤、玉米生长发育对不同灌水量的反应。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后土壤含水量增加,处理间自20~30 cm土层的含水量差异较大,高灌水量处理的深层含水量增加明显。低灌水量条件下,玉米的出苗速度下降,叶片发育进程减缓,叶面积、干物重降低,株高、穗位及整齐度下降,抽雄吐丝时间延迟,产量降低,但由于灌水量较少,玉米深层根系长度增加,增加了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且缩短了玉米抽雄吐丝持续时间。在高灌水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增加明显,但灌水效率降低,灌水45 m2下的玉米产量与灌水20~30 m2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较...
关键词:
玉米 灌水量 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正雄 张福琐 赵明 毛达如
同期播种条件下 ,前期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累积直播玉米在前期高于育苗移栽玉米 ,后期以方式 1和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赶上、甚至超过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的玉米则仍低于直播玉米 ;从根系来看 ,育苗移栽玉米的次生根系的发育明显优于直播玉米。籽粒产量以方式 1、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为最高 ,其次是前期覆膜的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种植的玉米显著最低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东尧 闫振华 陈艺博 杨琴 贾绪存 李鸿萍 董朋飞 王群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复杂,而玉米抗倒性在现在和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研究全生育期温度增加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及抗倒的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玉米适应性栽培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通过智能温室控制方法,设置3个温度梯度,分别为CK、CK+2℃、CK+4℃,研究了全生育期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结构发育、抗倒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和穗下节间长均显著高于对照,CK+2℃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度和穗下节间长度比CK平均增加10.80%、37.29%、16.87%、17.11%和17.78%,CK+4℃处理则比CK分别增加20.82%、54.17%、37.11%、28.48%和35.84%。温度增加显著增加了玉米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CK+4℃处理比CK+2℃处理和CK的茎粗系数平均增加15.92%和58.99%。增温使玉米茎秆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显著减少,CK+4℃、CK+2℃处理的第三节间的茎秆中央维管束数目比CK平均减少42.39%、22.59%,维管束总面积比CK分别降低40.33%、28.68%,增温对中央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影响大于边缘维管束。随温度增加,玉米茎秆抗推力、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显著降低,CK+4℃和CK+2℃处理比CK平均降低50.75%和43.75%(茎秆抗推力)、25.41%和29.59%(穿刺强度)、22.41%和23.58%(破碎强度)。茎秆抗推力与株高、穗位高和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截面惯性矩、边缘维管束数目、面积、中心维管束数目、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对全生育期增温响应不同。随温度增加,热敏感型品种XY335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增幅显著大于ZD958;ZD958的边缘和中心单个维管束面积减少,而XY335维管束面积呈增加趋势,且ZD958维管束数目和边缘维管束总面积的降幅小于XY335;XY335茎秆抗推力降幅显著大于ZD958,且XY335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吐丝后25 d,之后下降,而ZD958在成熟期。ZD958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显著正相关,XY335穿刺强度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破碎强度则与其他指标相关但不显著。【结论】温度增加促进了玉米茎秆生长发育,改变了茎秆内部结构,使茎秆抗推力下降,倒伏风险显著增大,且温度越高倒伏风险越大;不同品种茎秆生长特性和倒伏能力对增温响应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雄 边秀举 张维宏 杨福存 张立峰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与产投比,植株粗蛋白的含量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其营养品质;覆膜改变了玉米田的耗水时序规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以上。施氮实现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与营养品质协同增长,且营养成分的增幅(含量和产量)成倍于生物产量的增幅,施氮在提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36.1%~39.5%的情况下,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9%和145%,产...
关键词:
华北农牧交错区 饲用玉米 地膜覆盖 施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莹 郭俊 赵天宏 马殿荣
以超级稻千重浪2号和普通稻秋光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模拟砷污染农田,设置4种砷胁迫质量浓度,即0,20,40,60 mg/kg。砷以Na3AsO4.12H2O的形式加入。试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砷(20 mg/kg)在分蘖期对秋光生长有刺激作用,具体表现为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分干质量高于对照;低砷处理在分蘖期对千重浪2号不存在刺激效应。同时砷胁迫对稻米的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碱消值增加,垩白米率、垩白度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
关键词:
砷 超级稻 生长发育 稻米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