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0)
- 2023(11759)
- 2022(10264)
- 2021(9243)
- 2020(8160)
- 2019(18825)
- 2018(18373)
- 2017(35208)
- 2016(19342)
- 2015(21881)
- 2014(22169)
- 2013(22063)
- 2012(20945)
- 2011(19444)
- 2010(19809)
- 2009(18899)
- 2008(18654)
- 2007(16926)
- 2006(15180)
- 2005(13811)
- 学科
- 济(104569)
- 经济(104482)
- 管理(52417)
- 业(48269)
- 方法(43535)
- 数学(38068)
- 企(37769)
- 企业(37769)
- 数学方法(37590)
- 农(24958)
- 地方(24316)
- 学(23565)
- 中国(21199)
- 业经(19305)
- 财(18684)
- 农业(17356)
- 环境(16398)
- 制(15316)
- 贸(14627)
- 贸易(14620)
- 地方经济(14601)
- 易(14061)
- 和(13973)
- 理论(13665)
- 融(12596)
- 金融(12594)
- 银(12573)
- 银行(12530)
- 行(11986)
- 划(11904)
- 机构
- 学院(297048)
- 大学(296502)
- 济(126794)
- 经济(124202)
- 管理(109730)
- 研究(108555)
- 理学(93894)
- 理学院(92728)
- 管理学(90741)
- 管理学院(90199)
- 中国(80937)
- 科学(70624)
- 京(63654)
- 农(60027)
- 所(57933)
- 财(54244)
- 研究所(52953)
- 业大(49075)
- 中心(48534)
- 农业(47303)
- 江(46150)
- 财经(43304)
- 北京(40616)
- 范(39178)
- 经济学(39082)
- 经(38980)
- 师范(38679)
- 院(38311)
- 州(36513)
- 经济学院(34914)
- 基金
- 项目(194997)
- 科学(151519)
- 基金(141136)
- 研究(134266)
- 家(126251)
- 国家(125259)
- 科学基金(104881)
- 社会(85070)
- 社会科(80586)
- 社会科学(80556)
- 省(76945)
- 基金项目(74306)
- 自然(70153)
- 自然科(68328)
- 自然科学(68302)
- 自然科学基金(67045)
- 划(65159)
- 教育(60296)
- 资助(60089)
- 编号(52549)
- 重点(44930)
- 发(43866)
- 成果(42008)
- 部(41957)
- 创(39001)
- 计划(38198)
- 科研(37927)
- 课题(36908)
- 创新(36645)
- 国家社会(35329)
共检索到446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桠楠 王治轶 苏日古嘎 张乐 李艳龙 程建伟 李永宏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畜牧生产、调节环境和文化休闲等多种服务功能。开展草原生态旅游是充分发挥草原生态系统多服务功能、增强牧区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对锡林郭勒盟5个旗(市)的45对"旅游+牧业"型牧户和"纯牧业"型牧户家庭牧业、旅游业经营状况和草地状况的调查表明:1)"旅游+牧业"型牧户年均净收入为6.06万元,显著高于"纯牧业"型牧户1.14万元(P 0.05);3)"旅游+牧业"型牧户草地植被盖度不低于"纯牧业"型牧户,草地优势植物中出现退化指示种的比例低,表明草地状况优于"纯牧业"型牧户。这个研究表明,在草原家庭牧场兼顾发展季节性旅游业,投资小,经济与生态效益大,是草原牧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双赢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引导和大力促草原生态旅游,并增强旅游中生态知识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草原可持续利用和牧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部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微著 谭淑豪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初衷是通过控制牲畜数量、改善草地的不合理利用来遏止草原退化。2015年年底,第一轮草原生态奖补已在我国大部分牧区正式完成。文章利用2015年8月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所获取的一手数据和访谈资料,对首轮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为新一轮生态奖补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第一轮生态奖补政策在局部地区实施效果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地方政府的执行疏漏和监管乏力、补偿标准与牧民受偿意愿间的差距、部分牧民态度与行动不相符引起的超载,是导致政策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惠惠 徐云虎 曹广春 格希格都仁 刘朝阳 贺兵 额尔登巴图 王广君 张泽华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构成与蝗虫群落构成的生态关系。【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由植物特征参数变化导致的蝗虫特征参数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类型中,羊草生物量损失率与草原蝗虫群落丰富度指数负相关,与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相对多度正相关。在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类型和克氏针茅富含杂类草的草原中,克氏针茅生物量损失率与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相对多度呈正相关。【结论】植物群落结构所构成的栖境条件影响蝗...
关键词:
植被类型 蝗虫群落 生态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闫伟兄 陈素华 乌兰巴特尔 魏玉蓉 杨丽萍
研究植被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论文利用近45 a内蒙古典型草原区55个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的气候指标和NPP区域估算模型,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0—2004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域内,发生了以生物温度升高和湿润度降低为代表的生物气候明显变化;典型草原区年NPP和春、夏、秋3个季节的NPP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夏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增加量最大的季节;在区域上,年NPP呈现由东北至西南的递减态势,不同区域年NPP均有增加趋势,其中以中部区最为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文胜
现阶段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由草原存量和简单劳动的投入量决定,牧户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收入的行为会加大草原环境的负荷,必然导致简单劳动—资源掠夺式生产—牧户生产效率性下降的恶性循环局面。通过增加牧户人力资本存量来提高草原保护利用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是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牧户人力资本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薛鹏飞 宋冰 赵英
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和土壤水热条件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冻融期是草地N_2O排放的关键期。本研究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1979年以来禁牧(1979禁牧)和1999年以来禁牧(1999禁牧)两个处理组,以持续放牧样地为对照,分别于2019-2021年的两个冻融期(11月-次年4月),利用传感器和气体原位采集装置对不同深度土壤剖面的水分、温度和N_2O浓度进行监测,并用静态箱法测定N_2O通量。结果显示,冻融期土壤剖面N_2O浓度随着水热增加而急剧增加,不同深度土壤剖面N_2O浓度差异不显著(P> 0.05),放牧草原土壤剖面的N_2O浓度(0.76 cm3·m-3)均显著高于禁牧草原(1979禁牧:0.51 cm3·m-3,1999禁牧:0.58 cm3·m-3)(P <0.05),两者的差值高达9.02μg·(m~2·h)~(-1)。N_2O浓度与土壤温度、水分、铵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等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放牧会促进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冻融期土壤N_2O的排放,放牧活动通过增加冻融期土壤温度、水分、氮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进而促进有利于N_2O产生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因此,可以考虑合理安排草地利用模式来减少草地N_2O排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建伟 郝百惠 刘新民 马文红 李永宏
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元素,氮输入的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过程。目前有关氮添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而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设计了氮素添加试验,研究了在4个氮添加[对照(N0)、低氮(N2.5)、中氮(N5)、高氮(N10)]水平下草原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主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氮和中氮添加显著促进土壤动物的多度,而高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P<0.05)。土壤动物的不同功能群对氮输入增加的响应不同,捕食性和腐食性功能群多度在高氮处理下显著减少(P0.05)。冗余分析(RDA)显示,中气门亚目若螨(Mesostigmata nymphs)和厉螨科(Laelapidae)等类群的多度与氮添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等节跳科(Isotomidae)和长角跳科(Entomobryidae)等类群的多度变化主要受氮添加引起植物物种丰富度、土壤SOC和凋落物pH改变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氮添加可增加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多度,但较高的氮供应[10g·(m2·a)-1]则降低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昱迪 许国强 王凯
基于内蒙古草原牧区气候及住宅特征,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草原牧区住宅不同墙体构造方案的能耗情况,引入增量成本及生命周期成本(LCC)指标,构建草原牧区住宅节能墙体经济效益评价模型。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墙体构造方案的经济效益,得出建议方案,为草原牧区住宅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原牧区 住宅外墙 能耗模拟 经济效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鹏 闫慧敏 黄河清 白雪红 吴怀静
牧户是草原牧区的最基本经济社会单元,对气候灾害极为敏感。基于问卷访谈获取的第一手数据,本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区主要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和区域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雪灾发生几率自东向西递减趋势显著,多次雪灾和多次严重雪灾分别主要发生在以锡林郭勒盟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中东部与南部和以呼伦贝尔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而降水量居中的内蒙古中部区域旱灾发生的几率略高于干旱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中部和东部牧区更易受到干旱的威胁;(2)旱灾发生时,牧户主要通过灾中转场放牧、购买草饲料、出售牲畜等措施应对,而雪灾应对措施则主要以购买草饲料为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当比例的牧户采取了在秋季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尹燕亭 王婷婷 侯向阳 李西良 郭丰辉
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原生产力和草地载畜率的关键自然因子,牧户作为畜牧业生产的直接决策主体,对降水年型的判断是其草畜平衡决策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典型县(旗)为研究区域,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象数据、统计资料等为基础资料,分析了1980-2015年牧户自我降水年型判断行为及特征,及牧户依据该自我判断年型进行的草畜平衡决策。结果表明,草甸草原与荒漠草原中下年型出现次数最多,典型草原则以平年出现次数最多,但从整体上看,3个类型区丰水年型均比欠水年型出现频率略高;牧户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天成 李晓佳
为科学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典型草原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西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通过群落调查结合Condition-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 (CVOR)草地健康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放牧刈割草地(MG)、夏季放牧草地(SG)、冬季放牧草地(WG)、禁牧刈割草地(MP) 4种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冬季放牧草地群落平均高度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P MP> WG> SG,放牧刈割草地综合草地健康指数最高(HCVOR=0.84),其余3种利用方式处于“不健康”状态。应适当加强对放牧刈割草地的利用,对其他3种利用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草地管理措施,以期全面恢复内蒙古典型草原健康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基于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对土壤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斑块尺度上,灌丛斑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54倍和1.16倍;灌丛斑块平均沙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是草地斑块的0.87倍、1.34倍和1.35倍;灌丛斑块土壤容重是草地斑块的0.97倍;灌丛斑块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是草地斑块的1.27倍。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形成土壤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坡面尺度上,灌丛和草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基于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对土壤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斑块尺度上,灌丛斑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54倍和1.16倍;灌丛斑块平均沙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是草地斑块的0.87倍、1.34倍和1.35倍;灌丛斑块土壤容重是草地斑块的0.97倍;灌丛斑块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是草地斑块的1.27倍。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形成土壤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坡面尺度上,灌丛和草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土壤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呈自坡顶向坡下方向增加的趋势。染色示踪实验表明,灌丛斑块土壤剖面湿润锋和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36倍和5.16倍,草地斑块0~10cm土层对水分的响应较敏感,而灌丛斑块25 cm以下土层对水分的响应较敏感。研究认为,灌丛化过程增强了土壤空间异质性,灌丛斑块能将土壤水分快速输送并存储于深层土壤中,灌丛斑块是土壤养分和水分富集区,灌木植物的定居和发展过程与土壤形态之间形成了正反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仲春 张巧云 谭淑豪 石洁晴 张伟
草地退化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生态奖补"机制作为实施草原新政的主要措施,能否起到恢复草原生态的作用?基于2012年锡林郭勒盟调研所得到的224份牧户问卷调查和2013年对呼伦贝尔市牧户和有关部门进行的开放式访谈,文章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以及补偿标准三个方面对"生态奖补"政策在牧户层面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载畜量标准以及补偿标准四个方面研究牧民对当前"生态奖补"政策的偏好。研究发现,在"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中存在补偿对象单一,部分地区补偿金不能按时按量发放,以及载畜量标准制定与牧民意愿不相符等,这使得"生态奖补"政策难以为牧户自觉保护草原提供有效激励。
关键词:
生态奖补 政策落实 牧户偏好 草原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 高芬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草畜平衡发展态势。文章对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前者增速较缓并具有明显波动性;2000—2017年间两大系统由濒临失调逐渐发展为近几年的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表明二者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正耦合关系。另外,与畜牧业经济发展相比,草原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稍显滞后。因此,未来国家应继续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将二者的耦合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