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8)
2023(9234)
2022(7161)
2021(6377)
2020(5177)
2019(11456)
2018(11221)
2017(21717)
2016(11961)
2015(12744)
2014(12599)
2013(12122)
2012(10685)
2011(9362)
2010(9120)
2009(8384)
2008(8071)
2007(7011)
2006(6118)
2005(5588)
作者
(35743)
(30247)
(29793)
(28215)
(18703)
(14493)
(13257)
(11717)
(11423)
(10298)
(10273)
(9842)
(9635)
(9257)
(9239)
(9222)
(9048)
(8877)
(8582)
(8438)
(7697)
(7328)
(7294)
(6892)
(6779)
(6596)
(6461)
(6417)
(6035)
(5932)
学科
(50427)
经济(50375)
管理(32632)
(32203)
(24730)
企业(24730)
方法(19412)
数学(17298)
数学方法(17194)
(15721)
中国(14630)
(12531)
(12398)
业经(12114)
农业(10626)
地方(9913)
(9709)
(9304)
贸易(9301)
产业(9152)
(9065)
土地(8577)
(7837)
(7573)
财务(7558)
财务管理(7549)
(7408)
企业财务(7274)
环境(7265)
(7203)
机构
大学(167053)
学院(166377)
(68949)
经济(67826)
管理(62682)
研究(59230)
理学(55179)
理学院(54511)
管理学(53499)
管理学院(53223)
中国(44104)
科学(39241)
(37604)
(35172)
业大(31064)
(30627)
农业(29971)
(29511)
研究所(28477)
中心(26554)
财经(24438)
(24068)
(22462)
经济学(21938)
(21776)
北京(21341)
(21105)
师范(20741)
农业大学(20322)
经济学院(20032)
基金
项目(121028)
科学(95514)
基金(90151)
(82270)
国家(81627)
研究(80726)
科学基金(69100)
社会(54456)
社会科(51765)
社会科学(51751)
基金项目(48653)
(46587)
自然(46351)
自然科(45324)
自然科学(45307)
自然科学基金(44542)
(40037)
教育(35922)
资助(34770)
编号(29919)
重点(27886)
(26254)
(26239)
(25143)
计划(23968)
国家社会(23732)
创新(23688)
科研(23576)
成果(22300)
教育部(21796)
期刊
(71537)
经济(71537)
研究(43890)
学报(34259)
(34214)
中国(32376)
科学(30697)
大学(25103)
学学(24268)
农业(22683)
(21775)
管理(21196)
(13485)
金融(13485)
业经(12992)
经济研究(12463)
(12054)
财经(11910)
教育(11511)
技术(11117)
问题(10538)
(10272)
业大(9681)
(9644)
资源(8874)
科技(8734)
农业大学(8230)
商业(8173)
技术经济(7490)
(7317)
共检索到233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张凤荣  李保国  
抽样调查数据的统计表明,近50年来伊金霍洛旗农牧户生活用薪炭结构经历了以沙蒿等生物质薪炭为主向煤炭与树枝树条的矿物质和生物质多元薪炭结构的变化;某种薪炭在整个薪炭结构中的比重越大,其变异系数越小,表明农牧户之间薪炭结构的同构性强。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沙漠化强烈发展时期,30%~70%的新增沙漠化土地是由樵采沙蒿等生物质薪炭引起,随着薪炭结构多元化,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引起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也大幅度下降。薪炭结构的变化对土地沙漠化逆转的作用显著。如果农民收入不增加,随着煤炭等矿物质燃料价格的上升,樵采生物质薪炭导致沙漠化的威胁就会加大;因此,有必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非生物质的风能、太阳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宏  孙保平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志红  张德强  
伊金霍洛旗是内蒙古一颗璀璨明珠,隶属于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厚重,是全国百强县。2016年以来,为实现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伊金霍洛旗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构建了"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总体思路,制定了第一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第二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环保型转型,第三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宽领域发展的战略。通过加快制造业升级,因地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远堂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简称伊旗)抓住机遇,依托资源、区位、人文、交通四大优势,按照"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立足破解城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在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条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加速了荒漠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伊金霍洛旗的荒漠化发展得非常严重。自1976年以来,通过生态退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放牧为圈养,增加灌溉、化肥等农业投入等,抑制了荒漠化,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恢复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半干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而在人口超过农业所能够支撑的能力时,必须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谋生,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才可能实现生态退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伊金霍洛旗正是因为由煤炭开采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行生态退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晖  张克斌  慈龙骏  
为了解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该文以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该旗近20年来景观和景观要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景观正从单一的人为景观向多样化的近自然景观过渡,其中前期(1977—1987年)变化主要发生在梁滩相间区,后期(1987—1998年)变化则发生在整个区域内,整个景观趋于稳定.从土地利用结构上来看,前期乔木林地的变化以面积变化为主,而后期则以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为主.前期灌木的过度利用和后期灌木大面积种植则对整个景观的变化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这表明治沙造林的观念正在由以往的大面积营造乔木林向灌木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近年来,伊旗国土资源局切实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资源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探索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举措开拓新局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璐  邱思静  彭建  胡熠娜  贾靖雷  毛祺  
沙漠化敏感性是测度区域沙漠化可能性的关键指标。鉴于沙漠化敏感性研究"重评价、缺框架"、"重格局、轻变化"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分析框架,构建了"气候条件—地表覆盖—植被恢复"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2000、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除流动沙地(丘)外)沙漠化敏感性,结合县域人口密度开展了区域沙漠化防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研究区以中度敏感区为主(27.04%),其次为轻度敏感区(25.53%)、不敏感区(22.96%)和高度敏感区(20.82%),极敏感区占比最小(3.65%),沙漠化敏感性呈现出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2000-2015年间,内蒙古自治区9.20%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等级降低,24.83%则趋于增强。研究区可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沙化治理区、综合发展区和生态移民区四大沙漠化防治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国栋  蔡京艳  王贤  董智  范建友  陈平平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大沙地之一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 ,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 ,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 .该文着重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沙漠化成因和过程进行分析 ,确定该区沙漠化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为有关的防治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秀红  申元村  张镱锂  张宏业  吕晓芳  李晓峰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对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县市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对含有结构性映射综合得分值的评价单元进行了归并,从而实现了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分区。利用典型区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和评价结果,以及新近权威性的县市级土地利用详查结果,探讨了相应土地利用结构区内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白晓飞  陈焕伟  彭晋福  
研究目的: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解决土地利用中生态效益的量化问题,从空间上显示生态效益变化的趋势。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方法、USLE模型、风蚀流失量统计模型。研究结果:研究区伊金霍洛旗1990年与2000年相比生态价值减少约2.1亿元,与经济增长呈相反方向,但是空间分析表明该地区大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局部地区减少严重。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更有助于把握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有效辅助手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全昌明  邢小军  李振昌  何誌光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冯莉莉  
中国北方是沙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获取该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及其驱动力因素对于沙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沙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持续的沙漠化会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环境及经济问题。为了有效的大面积估算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分布,本研究主要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数据的反射率产品MODIS09A1的第1波段和第2波段来计算对沙漠化土地反应敏感的荒漠化指数(Normalized Dif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靖  高亚琪  刘萍  黄力平  
从沙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托克逊县南部区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该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托克逊县南部区是新疆重要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其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驱动的结果。其中风力是研究区土地沙漠化过程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艳春  贾卓  宋乃平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伊金霍洛旗2006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种植业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由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环境承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与一些发达地区和同类地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伊金霍洛旗种植业系统地位比较高;能值投入率和产出率都比较低;环境承载率较高,对环境的压力很大;可持续性系数很低,属于消费性经济系统。基于伊金霍洛旗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特点,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