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2)
2023(6215)
2022(5308)
2021(4769)
2020(4127)
2019(9219)
2018(9173)
2017(16641)
2016(9361)
2015(10573)
2014(10225)
2013(10350)
2012(9609)
2011(8881)
2010(8998)
2009(8359)
2008(8155)
2007(7171)
2006(6351)
2005(5872)
作者
(32296)
(26772)
(26745)
(25161)
(17291)
(13038)
(12079)
(10442)
(10262)
(9737)
(9187)
(9088)
(8941)
(8724)
(8584)
(8368)
(8271)
(7951)
(7852)
(7687)
(7086)
(6839)
(6698)
(6078)
(6047)
(6021)
(6015)
(5989)
(5681)
(5490)
学科
(30645)
经济(30612)
管理(25807)
(24373)
(17336)
企业(17336)
(13218)
方法(13210)
数学(11047)
数学方法(10864)
环境(9418)
中国(9004)
(8511)
(8059)
业经(7230)
地方(6915)
(6878)
服务(6645)
生态(6591)
工作(6202)
(6176)
贸易(6170)
(6166)
(5989)
(5759)
农业(5742)
理论(5596)
资源(5418)
(5188)
银行(5154)
机构
大学(135904)
学院(133404)
研究(54170)
管理(44624)
(44482)
经济(43188)
科学(40557)
中国(38827)
理学(38138)
理学院(37501)
管理学(36363)
管理学院(36163)
(35049)
(31393)
(30746)
研究所(28538)
农业(28229)
业大(27614)
中心(23860)
(21468)
(20306)
(20206)
北京(20106)
(19540)
(18590)
(18554)
师范(18152)
农业大学(18135)
科学院(17723)
(17349)
基金
项目(97886)
科学(74061)
基金(69667)
(65924)
国家(65445)
研究(62016)
科学基金(52924)
(38603)
自然(38439)
自然科(37387)
自然科学(37362)
自然科学基金(36695)
社会(36650)
基金项目(36441)
社会科(34440)
社会科学(34431)
(34281)
资助(29172)
教育(27149)
重点(23785)
编号(23236)
计划(22414)
(21549)
科技(20930)
(19748)
(19672)
科研(19617)
成果(19298)
创新(18590)
(17454)
期刊
(50676)
经济(50676)
学报(35269)
研究(34757)
中国(30209)
(30134)
科学(27967)
大学(24672)
学学(23286)
农业(20938)
管理(16601)
(15435)
教育(12626)
(12259)
图书(11764)
业大(10648)
技术(10239)
(9583)
金融(9583)
(9002)
书馆(8754)
图书馆(8754)
农业大学(8651)
林业(8545)
资源(8069)
经济研究(8039)
业经(8009)
科技(7699)
财经(7319)
自然(6675)
共检索到204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丹  罗宗志  苏德伟  余世葵  李春晓  李子森  林冬梅  
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替代成本法等,估算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单位面积巨菌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巨菌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为144 972元·hm~(-2)·a~(-1).其中: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为60 450元·hm~(-2)·a~(-1),占41.70%;改良土壤的价值为7 308元·hm~(-2)·a~(-1),占5.04%;固碳释氧的价值为73 944元·hm~(-2)·a~(-1),占51.01%;阻沙固沙的价值为3 199元·hm~(-2)·a~(-1),占2.20%;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71元·hm~(-2)·a~(-1),占0.05%.可见,巨菌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除了生产有机物质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外,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支持功能和改良土壤、阻沙固沙等调节功能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丽   罗宗志   余世葵   苏德伟   郑丹   李春晓   易超   林辉   谢晶   林冬梅   林占熺  
【目的】筛选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适应性良好的饲料植物,旨在为挖掘沿黄沙漠地区高产优质牧草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巨菌草、玉米、苏丹草、红高粱、‘绿洲1号’、紫象草、甜高粱、高丹草、华南象草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为研究对象,生长107 d后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及经济效益,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巨菌草的株高最高,达298.89 cm,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68.18、38.68 t·hm-2,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9种植物的茎叶比为0.79~3.00,干鲜比为15.29~44.10,其中,紫象草的茎叶比、干鲜比最低;巨菌草单位耗水量下的鲜草产量最高;紫象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甜高粱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而巨菌草的木质素含量最低;玉米、红高粱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产奶净能较高;巨菌草净利润最高,为28 888元·hm-2;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的植物依次为巨菌草、紫象草、甜高粱。【结论】巨菌草产量大、水肥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最高,在沿黄沙漠地区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慧卿  李慧勇  李清河  江泽平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选择沙漠与绿洲过渡的大气干燥区以及绿洲与其东南缘黄河之间、靠近黄河西北岸的大气湿润区作为对比研究区段,分析地下水位在2种不同大气干燥程度下对白刺盖度、高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地下水位和大气干燥程度对白刺的盖度及高度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在绿洲外围干燥区段,白刺盖度、高度分别与地下水位表现出指数增长趋势;根据曲线拟合预测:盖度、高度生长的最佳地下水位区间均为2500~9000mm。在湿润区段,白刺盖度、高度随地下水位分别表现出高斯变化曲线;高度生长比盖度表现出更宽的地下水位阈值;根据曲线拟合预测:高度生长的最佳地下水位区间为1000~9000mm,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凯  辛智鸣  张景波  朱雅娟  
通过全挖法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a)与6种伴生植物不同土壤深度各径级根系的干重和根长,分析了7种植物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该群落内7种植物的根系可以分为4类,其中,灌木沙冬青根系最深,主要分布在120cm土层以内;其次是两种半灌木旱蒿(Artemisia xerophytica)和黑沙蒿(A. ordosica),根系分别主要分布在80和70 cm土层内;多年生草本植物内蒙古棘豆(Oxytropis neimonggolica)主要分布在50 cm土层内;两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蒙疆苓菊(Jurinea mongolica)、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和一年生草本植物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根系较浅,分别主要分布在30、20和10 cm土层内。根系最大深度排序为沙冬青(160 cm)>旱蒿(130 cm)>黑沙蒿(100 cm)>内蒙古棘豆(80 cm)>蒙疆苓菊(30 cm)>蒙古韭(20 cm)和蒙古虫实(20 cm)。因此,沙冬青群落的7种植物通过不同径级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从而促进物种共存,提高了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魁  阎艳霞  王保平  肖彩虹  杨超伟  
运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野外定位观测站(1983—2004年)和内蒙古磴口县气象站有关资料(1954—2003年),分析乌兰布和沙漠沙尘天气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沙尘天气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2—6月份,占全年的58.5%,冬季次之,秋季最少,4月份发生频率最高;该区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活动频繁,1983—1987年每年扬沙日数都在100d以上(1986年高达164d);90年代初期沙尘天气显著下降,中期至末期处于低值;21世纪初,沙尘天气的发生又有所回升。该区充足的沙源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当具备了起沙风的动力条件时,极易发生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建强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土地资源价值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基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评估方法并借鉴了科斯坦萨(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评价模型,评估了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和林格尔县土地里利用生态系统直接服务价值逐年增长,间接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GD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仅量化了土地资源生态价值,也可为今后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构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雅娟  贾志清  卢琦  郝玉光  张景波  李磊  綦艳林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刺在夏初和秋末主要利用土壤浅层30~60cm的水分,而其他4种灌木则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性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白刺在夏初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秋末(P<0.05),黑沙蒿、沙冬青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较稳定;沙冬青、白刺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黑沙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生菊  李莹  靳瑰丽  张勇娟  魏秀红  刘文昊  宫珂  马建  刘智彪  李嘉欣  李超  
城市周边的荒漠草地承担着减少地表径流、抗风蚀、固碳等生态功能,加之受自身脆弱性和城市化的影响,其价值更易发生改变,评价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科学利用、规划和保护该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乌鲁木齐市城市外围10 km范围内1990-2020年的荒漠草地作为研究区域,用生物量修订生态系统服务单价,实现生态服务价值在Landsat影像像元(30 m×30 m)上的空间异质性表达,在掌握草地面积、生物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周边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 31年内,城市周边荒漠草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减少了193.49 km~2,动态度为-3.27%,主要转向建设用地。2)草地生物量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到2020年生物量为198.06 g·m(-2)。3)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且2015年最高,为29.35亿元,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0.01亿元;距城市周边1~10 km范围内,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现出距离城市越近,服务价值越低。因此,31年来城市周边荒漠草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呈减少趋势,而生物量虽受到城市扩张的作用,但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本身草地面积和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主要受社会经济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学勇  李玉霖  
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谢高地  胡聃  沈镭  严茂超  
人们往往将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对价值称之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而将生态系统这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贮存体称之为生态资本。由于传统的价值理论存在严重的缺陷,难以对生态资产及其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客观评估,该研究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青海草地生态系统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内在过程及贮藏进行评估,展现了能值理论在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青海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的宏观价值为609 35美元 hm2 年,草地生态系统主要自然资本的价值为1196 23美元 hm2。从全省的情况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约为204×108美元 年,生态资本的价值约为400×108美元。同时,运用上述评估结果可以对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清河  赵英铭  刘建锋  赵秀莲  江泽平  
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研究了中沙冬青、梭梭、白刺、霸王、柠条等5种沙生灌木的生理生长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这些灌木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气体交换特征和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在不同起源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人工起源植株的气体交换特征均比天然起源植株的大,而生长指标则均比天然起源植株的小;天然林和人工林中不同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均不显著,但不同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气体交换特征和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差异却很显著。在测定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基础上求算出的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CO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火艳  赵晓迪  
【目的】研究典型荒漠物种地理分布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恢复荒漠植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优势植物沙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及遥感影像识别的方法收集整理沙蒿灌丛的地理分布数据,结合29个环境变量数据,筛选得到最优物种分布模型。采用最优模型,基于NorESM1-M气候模式,预测了在两种排放情景下、不同时期乌兰布和沙漠沙蒿灌丛的潜在适宜区,分析得到其适宜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阈值范围;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沙蒿灌丛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并划分适宜分布区。【结果】沙蒿灌丛地理分布的决定因子为年均温,适宜区间为7.4~9.0℃,最适值为8.4℃。主要自然驱动因子是坡度及最湿润季节平均温度,温度因子相对于降雨量因子更为重要。在2050s RCP2.6排放模式下,沙蒿灌丛的质心将向西南方向迁移4.55 km,随着CO_2排放强度增强,将转向北迁移1.21 km,到2070s,在RCP2.6排放模式下,沙蒿灌丛的质心将向东北方向迁移2.60 km,随着CO_2排放强度增强,将继续向北迁移0.83 km。随着时间推移及气候变暖,沙蒿适宜生境不断破碎化且适宜生境面积逐渐缩减,更多的适宜生境退化为低适宜或不适宜生境。【结论】针对沙蒿适宜区将缩减的变化趋势,应密切关注乌兰布和沙漠气候变化对沙蒿灌丛分布区的影响,开展相应生态恢复研究。当前高、中适宜区应积极种植沙蒿,不适宜区应在经济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其他本土植被,或通过改善沙地质地等方式提高其适宜性。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应加强生态监测,根据分布区变化情况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恢复荒漠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发挥其生态功能的目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君  汪宇明  刘丽梅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慧卿  赵秀莲  张景波  李慧勇  江泽平  张洪江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黄灌区和井灌区绿洲外围天然半固定白刺群落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VerHoef等1989年修正的多规模排序法,Dale等提出的格局强度、格局一致性指标以及Noy Meir等移动的样方加权平均值,对比分析了两个群落的植被格局特点,包括格局规模、不同格局规模上植物种的组合、植被沿样带的变化,格局强度以及格局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两个半固定白刺群落格局都是白刺单种群控制的灌木格局。相同的植物种在不同的格局规模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间联结关系会不一样。与井灌区绿洲外围半固定白刺群落相比,黄灌区绿洲外围的半固定白刺群落平均格局规模数较多,格局规模相对较大,相应的格局强度较低,格局一致性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段晓男  王效科  欧阳志云  
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大量详实的基础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方法对内蒙古乌梁素海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价的框架和方法。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生产产品功能和具有间接使用价值的生命支持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直接使用价值(包括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约为0 45×108元,主要是芦苇资源的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水资源调节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功能、水质净化功能、大气调节功能、文化科学功能)为6 68×108元,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其中大气调节功能是价值量最高的服务功能。水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