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3)
- 2023(7376)
- 2022(6577)
- 2021(5998)
- 2020(5390)
- 2019(12661)
- 2018(12531)
- 2017(24605)
- 2016(13755)
- 2015(15482)
- 2014(15749)
- 2013(15875)
- 2012(15246)
- 2011(13844)
- 2010(14005)
- 2009(12948)
- 2008(13177)
- 2007(12135)
- 2006(10272)
- 2005(9329)
- 学科
- 济(60784)
- 经济(60723)
- 业(36237)
- 管理(35179)
- 方法(29708)
- 企(27831)
- 企业(27831)
- 数学(26597)
- 数学方法(26339)
- 农(16837)
- 财(15270)
- 学(14407)
- 中国(14042)
- 地方(13819)
- 农业(11348)
- 贸(11256)
- 贸易(11251)
- 业经(10928)
- 易(10896)
- 制(10771)
- 务(9415)
- 财务(9397)
- 财务管理(9371)
- 融(9268)
- 金融(9264)
- 银(9007)
- 银行(8975)
- 企业财务(8911)
- 和(8634)
- 行(8523)
- 机构
- 大学(206551)
- 学院(203861)
- 济(83896)
- 经济(82109)
- 管理(74323)
- 研究(74166)
- 理学(64185)
- 理学院(63347)
- 管理学(62110)
- 管理学院(61725)
- 中国(54135)
- 科学(47801)
- 京(44055)
- 农(42247)
- 所(40104)
- 财(38191)
- 研究所(36737)
- 业大(34077)
- 中心(33799)
- 农业(33651)
- 江(31032)
- 财经(30682)
- 经(27769)
- 北京(27595)
- 范(27575)
- 师范(27253)
- 经济学(26463)
- 院(26026)
- 州(24806)
- 经济学院(24126)
- 基金
- 项目(136903)
- 科学(106079)
- 基金(99323)
- 研究(95411)
- 家(88978)
- 国家(88282)
- 科学基金(73103)
- 社会(59485)
- 社会科(56357)
- 社会科学(56337)
- 基金项目(52984)
- 省(52602)
- 自然(48697)
- 自然科(47519)
- 自然科学(47499)
- 自然科学基金(46651)
- 划(45738)
- 教育(44108)
- 资助(41359)
- 编号(37781)
- 重点(31680)
- 成果(31437)
- 部(30940)
- 发(29815)
- 创(27647)
- 科研(26897)
- 计划(26598)
- 课题(26265)
- 创新(25947)
- 教育部(25828)
共检索到298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邰丽华 贾建宇 王塔娜 能乃扎布 包玉海
为研究亚洲小车蝗不同地域自然种群的遗传变异及其分化,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3个种群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1个随机引物对亚洲小车蝗3个种群扩增出的总位点数为252,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67%,Nei基因多样度为0.280 4,总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8 2,均表明亚洲小车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在种群总多态位点的遗传变异中77.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22.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看出种群内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06 8~0.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书晶 李东伟 刘爱萍 闫志坚 王宁 魏云山
为了解内蒙古草原优势害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种群状况,采用线粒体DNA(mtDNA)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小车蝗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变异进行研究。通过对亚洲小车蝗28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获得1个长度为289 bp的同源序列,通过编辑,剪切有267 bp的序列基可用于这28个个体的比较。在267 bp的序列中,A+T约占69.9%,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其中有20个变异位点,约占所测核苷酸总数的7.49%,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变异最多。共检测出18个单倍型。以斑腿蝗科的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书晶 韩靖玲 刘爱萍 闫志坚 常秀清
为了解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关系及其遗传分化情况,应用RAPD-PCR技术对两种蝗虫的50头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8条随机引物产生6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其多态性条带占93.85%。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高于亚洲小车蝗,分别为0.322 4和0.256 0;亚洲小车蝗27.6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72.3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黄胫小车蝗41.9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58.0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种群间变异均小于种群内变异。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亚洲小车蝗与黄胫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宛涛 蔡萍 张辰波 伊卫东 李方祯 张洪波
【目的】阐明内蒙古冷蒿居群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居群遗传学方法及RAPD技术,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个冷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1个引物对14个冷蒿居群总DNA共扩增出93条带,其中77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标记所占的比例为82.8%,冷蒿居群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构建的14个冷蒿居群的遗传关系聚类图显示,扎尼河冷蒿居群与扎兰屯冷蒿居群的遗传距离最小,其次为卓伦高勒冷蒿居群与蔡木山冷蒿居群,贺兰山和吉兰泰冷蒿居群与其他冷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均较大。【结论】RAPD技术适用于冷蒿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冷蒿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冷蒿 RAPD 遗传多样性 内蒙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嵬 张柱亭 类成平 董辉 钱海涛 丛斌
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对10个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68条序列样本中,共发现了1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462,种群内单倍型多样度在0.125~0.625范围之内。总群体的Fst为0.0812,Gst为0.0991,Nm为4.55,表明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着较为充分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占方差比率的91.53%。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及系统树显示,各种群中的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娟 高利军 高菊 卿冬进 朱昌兰 周维永
【目的】对6个亚洲国家的普通野生稻群体进行评价,以明确其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利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且多态性显著的25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南方4个省区(广西、广东、海南及云南)及与中国相邻的5个亚洲国家(尼泊尔、老挝、缅甸、柬埔寨及越南)11个居群的280份普通野生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所有个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17.32,有效等位基因数Ae=8.71,期望杂合度He=0.87,香农指数I=2.34,基因流Nm=0.72,固定指数F=0.43。供试自然居群中以来自中国海南文昌(WC)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最高(He=0.84),来自越南(VT)的次之(He=0.83),中国广东茂名(GZ)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最低(He=0.43)。通过综合比较发现,6个国家的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以越南为最高(He=0.83),中国及老挝(He=0.81)次之,缅甸最低(He=0.32)。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来自东南亚4国的野生稻居群之间、中国广西及广东的野生稻居群之间分别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而中国海南文昌的野生稻居群与东南亚4国的野生稻亲缘关系更近。供试野生稻有11个潜在的遗传分支,并且群体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结论】供试普通野生稻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纬度较低且临近东海岸的越南(VT)和中国海南文昌(WC)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加强收集亚洲各国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将对我国水稻育种工作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亚洲 普通野生稻 居群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伊新华 李世国 何平 侯和胜 王丽梅
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连庄河石城岛(SCD)、瓦房店将军石(JJS)、长海县大长山(DCS)、旅顺董砣子(DTZ)和旅顺盐场(YC)5个野生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种群与山东蓬莱(PL)1个野生群体的共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条带530条,其中多态性带417条,平均多态性检出比例为78.68%。AMOVA分析显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76.58%)存在于种群内,少部分(23.42%)存在于种群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18,与遗传固定化系数(Fst)的值(0.2342)接近,表明鼠尾藻种群内部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同时种群...
关键词:
鼠尾藻 AFLP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林 罗明坤 冯冰冰 朱文彬 傅建军 梁政远 解旭东 缪凌鸿 董在杰
为探讨苏南地区美洲鲥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15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序列,对7个不同群体:镇江丹徒(Dtq)、镇江扬中(Yzq)、苏州张家港(Zjg)、苏州相城(Xcq)、南通中洋(Zyq)、常州滆湖(Ghq)和常州武进(Czq)共计210尾个体进行群体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5个SSR位点中除Asa-12外,其余位点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PIC> 0.5)。其中,7个群体期望杂合度(He)为0.615~0.75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8~0.723,两者均以Zjg群体最高。D-loop序列共检测到3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0个单倍型,其中Zjg群体单倍型最多(11个)。7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18~0.945、0.003~0.008。基于SSR和D-loop序列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Ghq群体和Zyq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0.058)和K2P遗传距离(0.003)最近,低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73~0.397和0.003~0.006)。综合分析,发现7个美洲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而群体间遗传变异程度不高,基因流Nm> 1和镶嵌式排列的个体进化树也证实7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本研究,可初步了解苏南地区鲥的种质现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健 张戈丽 王军邦 董金玮
【目的】采用遥感手段监测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耕地物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导致耕地物候变化进而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趋势分析监测研究区耕地物候变化及生产力变化,根据空间相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分析气候变化导致生长季变动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内耕地生长季明显延长;生长季提前开始且延迟结束区域最大,其次为生长季延迟开始且提前结束区域;研究区耕地物候受温度、降水影响明显;空间上,耕地生长季缩短受降水负相关影响显著,并且受降水影响显著的耕地净初级生产力增幅较小且波动较大,而受温度影响显著耕地的净初级生产力稳定且明显提高。【结论】遥感技术能够整体把握区域耕地物候空间特征;物候对于温度和降水的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景文 李俊清
该文应用凝胶电泳法测定中国水青冈3个种,即米心水青冈、巴山水青冈和亮叶水青冈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各物种种间、种内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同时与欧洲水青冈进行了对比,探讨不同环境下水青冈的地理变异及其变异的机制.所测定的酶系统包括:过氧化物酶(PX1和PX2)、磷酸葡萄糖脱氢酶(PGD)、酸性磷酸化酶(ACP和ACP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1、GOT2和GOT3)、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磷酸果糖异构酶(PGI)、甲基萘醌还原酶(MNR)、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1和PGM2)和苹果酸脱氢酶(MDH1和MDH2)10种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物种特有等位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玉梅 孙效文 梁利群
中国鲤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无论是天然种群还是养殖品种,年产量远超过其它鱼类。近几十年来,养殖新品种的开发获得成功,大大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但是由于盲目的开发利用,许多重要的鲤养殖种类的种质资源遭到破坏。"江西三红"(Cyprinuscarpiovar.xingguonensis、Cyprinuscarpiovar.wuyuanensis、Cyprinuscarpiovar.wananensis)、黄河鲤(Cyprinusycarpiovar.)和黑龙江野鲤(Cyprinuscarpiohaematopterus)是中国鲤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品种和野生种,在我国鲤鱼遗传育种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春香 张学锋 陈廷珠 滕跃中 刘文忠 姜玉锁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境内东方蜜蜂不同群体间及其与西方蜜蜂和大蜜蜂间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深入了解蜜蜂种(群)间遗传变异及其分化状况,为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19对引物组合对中国10个省市的10个东方蜜蜂群体、1个大蜜蜂群体和1个西方蜜蜂群体共12个群体的基因池DNA进行分析。【结果】蜜蜂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低,而东方蜜蜂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东方蜜蜂群体与意大利蜜蜂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2335—0.2823,与大蜜蜂间的介于0.2439—0.2871;大蜜蜂与意大利蜜蜂间为0.2650。东方蜜蜂群体间为0.3639—0.6134。1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大命 唐晟凯 刘燕山 谷先坤 刘小维 殷稼雯 张彤晴 潘建林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是我国特有的银鱼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近年来其资源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解太湖新银鱼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江苏省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4个太湖新银鱼野生群体共144尾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太湖新银鱼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29个变异位点,定义2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682±0.03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31±0.00021;4个群体中,高邮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_(d): 0.609±0.078; π: 0.00094± 0.00027),太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_(d): 0.343±0.107; π: 0.00075±0.00033)。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太湖新银鱼群体间遗传差异(71.53%)大于群体内遗传差异(28.47%),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值统计检验表明,骆马湖群体与太湖、高邮湖和洪泽湖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进化图分析显示,25个单倍型形成2个明显地理分支,一支由太湖群体、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组成,另一支由骆马湖群体组成。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图分析表明,太湖新银鱼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整体来看,太湖新银鱼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议将太湖、高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作为整体进行管理和保护,骆马湖群体单独管理和保护。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高风英 叶星 卢迈新 黄樟翰 张庭
应用RAPD技术对3个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群体(奥利亚罗非鱼83系、新引进的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扩增结果统计获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奥利亚罗非鱼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0,0.090 3和0.014 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的最大,为0.135 1,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61 0,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1 8。利用MEGA3.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兵 黄志鑫 张天祥 丁建红 高云云 付雅君 胡德夫 刘刚
【目的】研究林麝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遗传结构,为指导种群遗传管理及其饲养种群种质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遴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片仔癀麝场和逢春麝场,汉中市留坝县的太子岭麝场,采用分子粪便学的方法,采集220份新鲜的粪便样品,成功获得112条mtDNA控制区序列,计算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结果】在3个林麝繁育基地共检测到96个变异位点,均为简约信息位点,突变形式为转换和颠换,未出现插入和缺失现象;共获得3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57 8和0.039 5,单倍型多样性以片仔癀麝场最高,为0.953 9,留坝群体最低,为0.842 8;饲养种群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中,太子岭麝场和逢春麝场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137 7)最高,而太子岭麝场和片仔癀麝场的FST(0.077 2)最低。【结论】饲养林麝种群较之众多濒危有蹄类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但林麝饲养种群之间基因交流较少,建议实施基于非损伤取样的粪便mtDNA分析技术对群体内和群体间进行遗传管理,保护饲养林麝种群现有的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