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5)
2023(3824)
2022(3116)
2021(2960)
2020(2484)
2019(5562)
2018(5429)
2017(10150)
2016(5805)
2015(6130)
2014(6146)
2013(6080)
2012(5873)
2011(5294)
2010(5201)
2009(4546)
2008(4634)
2007(4020)
2006(3457)
2005(3110)
作者
(19929)
(17005)
(16566)
(15980)
(10588)
(8475)
(7489)
(6666)
(6234)
(6014)
(6003)
(5762)
(5680)
(5652)
(5396)
(5246)
(5062)
(4860)
(4849)
(4653)
(4570)
(4297)
(4103)
(3826)
(3819)
(3681)
(3637)
(3634)
(3544)
(3530)
学科
(19440)
经济(19419)
(13476)
管理(12151)
(9845)
企业(9845)
(9407)
方法(9036)
数学(7909)
数学方法(7808)
(5886)
(5160)
土地(4516)
中国(4491)
农业(4121)
(3892)
业经(3705)
地方(3639)
(3526)
财务(3521)
财务管理(3514)
企业财务(3411)
(3376)
贸易(3376)
技术(3357)
(3335)
银行(3300)
(3289)
金融(3287)
(3279)
机构
大学(83303)
学院(82792)
研究(35044)
(28289)
经济(27667)
科学(27065)
管理(26288)
(25585)
中国(24599)
理学(22955)
理学院(22521)
管理学(21897)
管理学院(21750)
农业(20696)
(20411)
业大(19581)
研究所(19241)
(18613)
中心(14947)
农业大学(13604)
(13079)
(12777)
(12590)
(12435)
(12307)
科学院(12307)
实验(11861)
北京(11543)
实验室(11384)
(11092)
基金
项目(63353)
科学(48247)
基金(46472)
(45078)
国家(44786)
研究(37504)
科学基金(35948)
自然(27160)
自然科(26486)
自然科学(26475)
自然科学基金(26000)
基金项目(24930)
(23824)
社会(22412)
(21821)
社会科(21206)
社会科学(21201)
资助(19071)
教育(16536)
重点(15493)
计划(15157)
科技(14263)
(13335)
(13290)
编号(12962)
科研(12901)
(12505)
创新(11914)
专项(11750)
(11478)
期刊
(27992)
经济(27992)
学报(24605)
(22404)
科学(20203)
研究(19390)
大学(16840)
学学(16474)
中国(16424)
农业(15207)
(10012)
(9118)
管理(8323)
业大(7746)
资源(6794)
(6356)
金融(6356)
林业(6323)
(6136)
农业大学(6079)
财经(5326)
教育(5253)
自然(5110)
科技(5020)
技术(4801)
经济研究(4621)
(4619)
中国农业(4539)
业经(4251)
问题(3752)
共检索到116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云锋  艳燕  阿拉腾图雅  毕力格吉夫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与气象数据对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植物多样性进行不同利用强度与水热梯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利用强度梯度上,草地植物多样性呈现出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变化规律。这表明适度的草地利用水平是有利于保持物种多样性的,但重度不合理的利用则会促使植物多样性迅速降低衰退,并且难以恢复;②样带生物多样性随着水热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即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着水热梯度变化较为明显,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并不明显;③对于植物多样性各指标与气象要素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得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巴图娜存  胡云锋  毕力格吉夫  刘纪远  甄霖  
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及草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12年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对蒙古高原乌兰巴托—锡林浩特草地样带上植物物种类型和数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蒙古高原样带上共有33科103种植物,蒙古国有29科87种,中国内蒙古地区有22科62种。中国内蒙古境内植物物种数量的绝对数值低于蒙古国,但中国内蒙古境内的垂向百米物种数、百公里物种数及多年生物种占全部物种比例、可食性牧草物种占全部物种比例等指标均高于蒙古国境内的相应指标;2样带上植物物种总数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U字形;具体到不同物种,则其分布形态略有差异:禾本科物种数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菊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清雨  吴绍洪  赵东升  戴尔阜  
基于MODIS NDVI数据,研究分析了2000—2010年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趋势,探讨不同类型草地生长季NDVI对温度、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生长季NDVI整体年增长速率为0.735%,典型草原最为明显,年增长率达到1.063%;但是仍有31.807%的草地NDVI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别有8.664×104、6.814×104、2.841×104km2。除东北部草甸草原外,大部分草地生长季NDVI与降水量的相关性高于温度;草地生长季NDVI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呈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变化规律。内蒙古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艳燕  胡云锋  刘越  于国茂  毕力格吉夫  
采用植被群落调查方法,对位于蒙古高原东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区开展了野外综合考察。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CC)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物种数、群落α多样性以及群落β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草地植物的物种数量是随着利用强度增强而逐渐降低的;但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菊科植物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规律;豆科植物则呈现出现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生态工程区域,无论是物种总数不同科目物种数量均是最少的;②物种重要值的分布特征是:羊草、克氏针茅等建群种在背景样地中最高、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其重要性逐渐降低,而伴生种、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武   管立娟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目的】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死亡梯度林下植物组成进行调查,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北段不同死亡梯度下样地植物有45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5种,草本31种,样地内的植物物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样地、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不同样地内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林分、重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轻度死亡样地内的群落差异最大。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SI)在55%~61%范围内,不同死亡梯度林分内共有种为13种,乔木层和灌木层对SI的差异影响并不大,草本多样性的降低效益明显,导致不同死亡梯度林分SI差异变大。总体而言,随着山杨死亡程度的增加植被组成差异性也不断增加。【结论】森林死亡导致植物多样性总体趋于降低,森林大量死亡抑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但是促进了乔木和灌木的更新。研究区山杨优势度出现衰退,林内更新能否形成混交林有待进一步研究。图4表3参26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黄翀  姚治君  黄河清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一个环境问题。植被与土壤是土地荒漠化研究的主体,综合分析植被与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于研究干旱区、半干旱区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3年8月蒙古高原乌兰巴托-丰镇草地样带植被与土壤调查数据,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高原乌兰巴托-丰镇草地样带上,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类数量、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土壤砂粒百分比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形态;土壤相对干旱、土壤盐渍化程度轻,蒙古国境内土壤以中性为主,中国内蒙古境内土壤以碱性为主;蒙古国境内的草地样方出现灌丛的现象比中国内蒙古境内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国草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滑永春  马秀枝  萨如拉  
以1982—2015年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ERA5气象和草地类型数据,采用CASA模型生成年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综合运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复相关及残差分析法探讨1982—2015年草地NPP的变化趋势,并定量确定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草地动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NPP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增的分布格局.东北部的草甸草原NPP最大,年均NPP值为383.66g·m~(-2)·a~(-1);其次为中部的典型草原,年均NPP值为245.46g·m~(-2)·a~(-1);西部荒漠草原NPP最低,年均NPP值为123.76g·m~(-2)·a~(-1).内蒙古地区草原1982—2015年极显著和显著增加的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1.76%、18.92%;极显著和显著减小的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4.26%、8.08%.草原NPP增大的面积大于减小的面积,草地处于恢复状态.其中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地NPP增加面积大于减小面积,草甸草原略有下降趋势.内蒙古自治区草原NPP Hurst指数空间差异明显,全区绝大部分区域H<0.5,平均H值为0.40,表明植被整体呈反持续性;2015年后一定时期内研究区内草地NPP的变化趋势可能发生反转.综上所述,1982—2015年内蒙古地区草原总体处于恢复状态,但未来有可能出现草地NPP下降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刚  辛晓平  范闻捷  王道龙  杨桂霞  张宏斌  周磊  陈宝瑞  
地球表面的瞬时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和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许多集中于生物圈和大气之间交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量。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是APAR和PAR的比值,是许多气候模型及生产力模型的基本特征参量。因此,研究PAR/APAR/FPAR的时空变化规律,对准确估算草地NPP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智勇  谢迎新  刘苗  
高寒草地退化日益严重,且限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分析了围栏恢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退化草地植物恢复中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对西藏申扎地区退化草地4、5、7、8和9年的围栏样地调查分析发现:1)退化草地生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均随着围栏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围栏年限为7年时出现拐点;2)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对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有显著正效应(P <0.05)。可知,保持或者提升土壤水分和养分是退化草地恢复关键过程,此外,藏北申扎地区退化地恢复的最优围栏年限为7年左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峰  沙志鹏  关法春  张宇阳  段晶  
为探索移栽措施对"一江两河"地区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草地生物量、功能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影响,以"一江两河"地区达孜县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开展苜蓿与草木樨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处理显著提高了草地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处理间差异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飞达  朱灿  李飞  刘琳  陈晓霞  
草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草地利用形式,也是草地经济和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若尔盖花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区旅游开发及利用实际,分析草原旅游干扰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土壤相关理化及酶活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旅游显著降低了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P0.05);草原旅游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P0.05);草原旅游同时也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表层(0-10cm)土壤中,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原旅游利用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变化与有机碳、全氮、脲酶和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重度干扰的草原旅游将会对草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有着显著的负面效应,因此分区分时核算旅游容量阈值、控制游客数量、规范旅游活动行为等措施,对草原旅游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慧敏  甄霖  李凤英  杜秉贞  潘理虎  向芹  陈伟娜  
高强度资源利用与持续增加的食物、纤维等需求正在导致对地球表面有限自然资源消耗强度的日益增长,如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模式是减缓乃至遏制生态系统退化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评价体系与模拟方法,其中发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对其消耗的结合点和适宜指标是关键。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消耗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利用强度,本研究以NPP消耗为主要指标建立生态服务合理消耗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与计算方法,并以生态消耗模式与强度具有明显梯度的内蒙古草地样带为案例区开展实证分析。合理生态消耗在此被定义为,人类为维持生计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消耗既不对生态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董乙强  周时杰  聂婷婷  姜安静  安沙舟  
为探究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特征对封育的响应规律,以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的方法,对封育区(10年)和自由放牧区内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草地类型进行围栏封育措施,发现除温性荒漠草地外,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大部分植物种均表现出生态位宽度指数高于放牧样地,封育措施在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中的效果更显著。2)与自由放牧区相比,温性草原封育后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指数、Pielou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呈现显著增加31.81%~90.80%(P <0.05),表明围栏封育措施在温性草原效果最好。总之,围栏封育(10年)对温性草原及山地草甸植被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不利于温性荒漠草地的植被恢复,表明不同的草地类型对围栏封育的响应显著不同,效果不一。因此在对退化草地治理恢复时,围栏封育应结合植被类型、植被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封育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封育效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学  
本研究以赤峰地区为例,利用2001-2017年MODIS的16d合成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同期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天然草地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7年来,研究区天然草地NDVI逐年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0.724、0.789、0.782,5月和9月降水量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琼   张峰   郑佳华   李邵宇   何江峰   杨立山   张彬   赵萌莉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