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4)
- 2022(3)
- 2021(3)
- 2019(3)
- 2018(4)
- 2017(12)
- 2016(12)
- 2015(10)
- 2014(8)
- 2013(8)
- 2012(11)
- 2011(11)
- 2010(11)
- 2009(7)
- 2008(8)
- 2007(8)
- 2006(4)
- 2005(4)
- 2004(7)
- 2003(3)
- 学科
- 济(63)
- 经济(63)
- 地方(39)
- 地方经济(35)
- 数学(26)
- 数学方法(26)
- 方法(26)
- 业(16)
- 农(16)
- 农业(13)
- 中国(11)
- 土地(11)
- 制(10)
- 学(9)
- 财(9)
- 制度(8)
- 度(8)
- 收入(8)
- 税(8)
- 经济学(8)
- 分配(7)
- 收(7)
- 政(7)
- 税收(7)
- 管理(7)
- 财政(7)
- 资源(6)
- 作物(5)
- 出(5)
- 政策(5)
- 机构
- 大学(84)
- 学院(83)
- 济(49)
- 经济(48)
- 内蒙(39)
- 内蒙古(39)
- 蒙古(39)
- 中国(38)
- 管理(36)
- 研究(35)
- 理学(28)
- 理学院(28)
- 管理学(28)
- 管理学院(28)
- 财(28)
- 农(26)
- 科学(25)
- 中心(23)
- 省(22)
- 业大(20)
- 农业(20)
- 所(19)
- 局(17)
- 研究所(17)
- 财经(17)
- 江(16)
- 人民(15)
- 农业大学(15)
- 京(14)
- 区(14)
共检索到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从2012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连续4年实施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增粮行动"涉及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乌兰察布5个盟市的38个旗县区,投入力度大,建设标准高,通过用现代灌溉技术、农艺技术武装五盟市农业,对于加快五盟市的农业现代化步伐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据五盟市初步统计,工程全部完工后,预计可实现粮食新增产能力36.4亿斤、年均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分行课题组
<正>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粮食安全纳入五年规划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内蒙古自治区为切入点,探索粮食安全的根本解决路径,提出包括金融支持在内的系统化建议,多层次入手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增长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进而提出了稳定人均粮食占有量应采取的措施。同时也反映了内蒙古由粮食调入区到 90年代转为粮食调出区的生产过程。
关键词:
内蒙古 人均粮食 空间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红
内蒙古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然而,近十几年其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分析,发现(1)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主要作用。移动份额法分解显示,2004-201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2.42%,与单产贡献率基本持平。分粮食品种来估算,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和7.55%。(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维护内蒙古草原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内蒙古牧草地转耕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内蒙古应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粮食生产服务于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的建设。调整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提高还林还草补贴,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生态屏障建设方面的主导性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涛 于晓 李海英
采用近10年内蒙古地区太阳辐射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计算了光能利用效率,并归纳了其区域分布特点: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光能利用率东部均高于中、西部,从总体上看,玉米的光能利用率最高,其次是小麦,再次是谷子和整个粮食作物平均值。
关键词:
光能资源 分布特点 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素华
介绍了无干旱时“期望产量”的确定方法,并据此可以求算出历年干旱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的损失量值,依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所发生的干旱的强度、范围以及作物对干旱的敏感度等关系,建立了干旱损失量的统计评估模式。并在2000~2003年赤峰市粮食产量评估中进行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期望产量 粮食产量 干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玉红
内蒙古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然而,近十几年其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分析,发现(1)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主要作用。移动份额法分解显示,2004-2014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2.42%,与单产贡献率基本持平。分粮食品种来估算,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85.11%和7.55%。(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维护内蒙古草原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对于内蒙古牧草地转耕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来拴 孟军
文章用内蒙古1988~2006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通过逐步回归、自回归与异方差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内蒙粮食生产函数。分析发现:土地利化肥施则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利化肥施用达到极限时,技术进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
粮食 生产函数:回归方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微 朱晓萍 卢德勋 侯文娟 贾志海
通过基础日粮中 (含铜 7 4 6mg·kg-1)添加不同水平的铜 ( 0 ,10 ,2 0和 30mg·kg-1)对生绒期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确定其日粮铜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 :1)基础日粮添加铜对采食量、氮代谢、DM及ADF消化率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NDF的消化率有升高趋势 ,添加 10 ( 5 6 72 %为NDF消化率 ,下同 )和 2 0 ( 5 7 16 % )mg·kg-1铜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5 0 35 % ) (P
关键词:
绒山羊 生绒期 铜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广小利
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本文选取1990-2010年内蒙古环境与经济数据,运用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对二者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三废"排放量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环境质量的改善并未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发生。因此,要促进内蒙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应大力推进技术革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以及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内蒙古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范文娟 张心灵
GDP、上市公司净资产,代表地区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发展能力。文章建立了内蒙古上市公司与经济增长的模型,对1994~2007年内蒙古上市公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表明,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内蒙古 上市公司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安旭涛
内蒙古地区农户收入近年来增长缓慢 ,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内蒙古这样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 ,它始终是地区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户收入增长缓慢的成因 ,并探讨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
关键词:
内蒙古 农户 增收 探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军 耿午 盖志毅
由于畜产品的经营性收入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缓慢就成为制约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制约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内蒙古牧区产业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
牧民增收 畜牧业 产业调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丽慧 赵先贵 赵达伟 杨斐 张玲
本文根据内蒙古1951-2007年粮食生产统计资料及相关调查,运用动态与静态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种植结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呈明显的波浪式变化,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粮食单产也有所增加,且单产的变化趋势与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播种面积的变化不大。粮食安全总体上处于绝对安全状态,但在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以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安全标准,依据自然分类法,内蒙古的粮食安全可以划分为5个等级:极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较安全区,安全区和极安全区。
关键词:
内蒙古 粮食产量 种植结构 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