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7)
- 2023(7960)
- 2022(6756)
- 2021(6134)
- 2020(5129)
- 2019(11759)
- 2018(11694)
- 2017(22519)
- 2016(11687)
- 2015(12881)
- 2014(12684)
- 2013(12901)
- 2012(12255)
- 2011(11227)
- 2010(11337)
- 2009(10584)
- 2008(10448)
- 2007(9183)
- 2006(7773)
- 2005(6976)
- 学科
- 济(54351)
- 经济(54299)
- 业(41409)
- 管理(40865)
- 企(37413)
- 企业(37413)
- 方法(30802)
- 数学(26829)
- 数学方法(26688)
- 技术(15749)
- 财(13534)
- 中国(13097)
- 技术管理(12183)
- 业经(11707)
- 理论(10885)
- 制(10147)
- 农(9937)
- 贸(9795)
- 贸易(9788)
- 易(9497)
- 融(9278)
- 金融(9278)
- 学(9132)
- 务(8833)
- 财务(8820)
- 财务管理(8804)
- 企业财务(8545)
- 银(8542)
- 银行(8535)
- 教育(8374)
- 机构
- 大学(179259)
- 学院(173300)
- 济(79378)
- 经济(77869)
- 管理(73049)
- 理学(64168)
- 理学院(63592)
- 管理学(62801)
- 管理学院(62471)
- 研究(53755)
- 中国(41252)
- 财(36772)
- 京(35632)
- 财经(30169)
- 经(27695)
- 科学(27512)
- 经济学(26425)
- 江(24943)
- 中心(24682)
- 所(24253)
- 经济学院(23972)
- 财经大学(22988)
- 北京(22171)
- 研究所(21660)
- 商学(21650)
- 商学院(21445)
- 范(21044)
- 师范(20858)
- 业大(20793)
- 州(19813)
- 基金
- 项目(116234)
- 科学(95032)
- 基金(88128)
- 研究(86952)
- 家(74668)
- 国家(74083)
- 科学基金(66394)
- 社会(59217)
- 社会科(56531)
- 社会科学(56525)
- 基金项目(46173)
- 省(44389)
- 教育(42550)
- 自然(41602)
- 自然科(40802)
- 自然科学(40795)
- 自然科学基金(40183)
- 划(37185)
- 资助(36354)
- 编号(32939)
- 创(30647)
- 部(27663)
- 创新(27557)
- 成果(26996)
- 重点(25701)
- 教育部(25291)
- 国家社会(25145)
- 人文(24374)
- 发(23597)
- 大学(23570)
共检索到253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彩玲
货币中性假设必然导致货币外生性的结论。然而,这种普遍被认为是正统经济学的观点遇到了另一种替代的货币分析方法的挑战,这种替代的货币分析方法即内生货币创造理论。如果以内生货币创造理论的角度去考察货币创造过程,并考虑资本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将增加我们对经济活动的理解。本文试从内生货币的本质入手,讨论内生货币的创造过程,并用中国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实证检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兰芳
货币外生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教条,然而现实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这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货币的外生性提出质疑,并产生了内生性的货币理论,但大多数都不承认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产生还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只是在其进入流通领域后会不同程度受到经济内生因素的决定和影响。本文拟在一个完全没有中央银行存在的货币金融体系中讨论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阐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证数据给以经验检验。
关键词:
内生货币供给 收入分配 成本收益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兰芳
货币外生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设,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教条。然而经济及其理论的发展不断冲击着这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货币的外生性产生怀疑,并提出了内生性的货币理论,但大多数人都不承认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产生还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只是在其进入流通领域后会不同程度受到经济内生因素的决定和影响。本文从宏观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讨论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认为在一个健全的货币金融体系中,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在没有中央银行存在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各种宏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产生货币供给,这也是最本质的货币供给内生性。同时结合中国市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晓辉 黄玖立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历史演变和作用机理,并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峰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金全 石睿柯
基准存贷款利率决定的信贷利率和市场化的货币、债券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制是理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本文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利率双轨制特征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机制,基本结论如下:利率双轨制造成资金需求层面软预算约束主体和民营企业融资的"双重双轨制","扭曲"了资金配置效率;价格信号的"扭曲"需要数量型工具予以纠正,市场化的数量型工具既要发挥调节流动性的功能,又承担了引导市场利率的任务;货币总量与经济指标的关联性下降导致数量型工具的调控效果弱化,价格型调控框架尚未形成,降低了传导效率。实证结果显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小军 高珊
利用中国1994年以来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ARIMA模型和二阶段OLS模型对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中国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与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都有显著影响,且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影响更明显;但从长期看,预期货币与非预期货币对产出的正负效应相互抵消,中国货币政策表现为长期渐近中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小军 郑贞
利用SVAR模型,经Granger因果检验、冲击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的货币供给冲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对实体经济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价格水平能形成永久性冲击,这表明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更能够解释中国货币作用过程,因此政府旨在刺激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是无效的。(2)货币供给冲击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这为人民银行把货币供给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中介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西洋 方兆本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国目前也存在货币错配现象,因此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深化来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目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及相关措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外汇管理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敏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货币供给的调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1996年,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通过规定贷款限额进行;1996年后,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特别是1998年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使货币政策逐步转向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给。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居民可以持有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货币供给呈现很强内生性,央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控制能力减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鸣 张翼
本文尝试采用市场信息法,利用银行股票价格所包含的信息估计银行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并以国内上市银行为例,运用CAPM和GARCH模型估计了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银行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信息法能够提前对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做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于会计信息评估银行稳定性方法的不足。
关键词:
银行财务困境 股票价格 金融稳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彬
本文基于2005-2011年我国外汇占款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月度数据,考察外汇占款与货币供给的时间趋势特征。通过运用结构突变模型分析发现,外汇占款在金融危机前已经发生了结构突变,产生了趋势性的根本改变,而国际资金的避险需求、我国经济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打开了人民币的回流渠道等是导致外汇占款减少的主要原因。我国应对外汇占款的新变化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并将外汇管理的目标由"控流入"调整为"促平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贾德奎
文章通过建立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并利用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数据进行检验,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改变等重大政策决策上,货币当局更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混乱,并最终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政策操作经验,进一步有选择地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并借以最终建立一个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透明度指数 中央银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林川
文章依托于现有研究,梳理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反映影子银行规模的变量,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物价水平与信贷规模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阻滞效果;此外,影子银行规模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对物价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慧 刘宏业
以Branson和Katseli(1981)建立的分析货币篮子最优权重的理论为框架,以曾经采用钉住货币篮子汇率制度的泰国和新加坡为实例考察货币篮子所涉及的国家之间实际汇率的长期均衡关系。实证分析主要包括建立泰国和新加坡货币篮子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两国的货币篮子进行协整检验从而验证篮子货币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对两国货币篮子长期均衡关系的分析判断出泰国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并非最优权重而新加坡货币篮子的权重接近于最优权重,新加坡的货币篮子的弹性优于泰国的货币篮子。这启示我们人民币所参考的货币篮子一定要控制其中美元的权重,增强弹性。
关键词:
货币篮子 最优权重 VAR模型 协整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