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5)
2023(11666)
2022(9950)
2021(9244)
2020(7575)
2019(17083)
2018(16648)
2017(32693)
2016(18016)
2015(19257)
2014(19081)
2013(18616)
2012(17286)
2011(15723)
2010(15854)
2009(14932)
2008(14802)
2007(13143)
2006(11708)
2005(10608)
作者
(51363)
(42964)
(42445)
(40501)
(27364)
(20574)
(19363)
(16532)
(16283)
(15242)
(14712)
(14034)
(13888)
(13549)
(13513)
(13087)
(13014)
(12775)
(12396)
(12369)
(10830)
(10645)
(10354)
(9784)
(9721)
(9630)
(9540)
(9428)
(8577)
(8470)
学科
(63082)
经济(62968)
管理(55492)
(51104)
(41689)
企业(41689)
方法(25512)
数学(22529)
数学方法(22270)
(22077)
(20503)
(20415)
中国(17757)
业经(15599)
(15131)
贸易(15126)
(14836)
(13165)
银行(13122)
农业(12871)
(12811)
财务(12781)
财务管理(12753)
(12673)
(12484)
(12363)
金融(12361)
(12210)
企业财务(12106)
(12028)
机构
大学(250582)
学院(249121)
(105810)
经济(103489)
管理(94400)
研究(87892)
理学(81055)
理学院(80198)
管理学(78945)
管理学院(78492)
中国(67239)
(53189)
(51600)
科学(50799)
(45989)
(44062)
财经(40753)
中心(39777)
研究所(39546)
(38622)
业大(38289)
(36984)
农业(36161)
经济学(32824)
北京(32321)
(31931)
(30710)
师范(30317)
财经大学(30175)
(29823)
基金
项目(164960)
科学(129948)
基金(120664)
研究(119568)
(106160)
国家(105249)
科学基金(89522)
社会(77475)
社会科(73484)
社会科学(73470)
(63727)
基金项目(63148)
自然(57648)
自然科(56307)
自然科学(56285)
教育(55448)
自然科学基金(55340)
(54387)
资助(49165)
编号(47586)
成果(39572)
(37382)
重点(37331)
(35417)
(35052)
(34936)
课题(33733)
创新(32847)
国家社会(32289)
教育部(32166)
期刊
(117909)
经济(117909)
研究(78095)
中国(52855)
(42104)
(41403)
学报(40238)
科学(36109)
管理(34925)
大学(30897)
(30178)
金融(30178)
学学(29351)
教育(27934)
农业(27868)
财经(20411)
经济研究(19304)
业经(18934)
技术(18690)
(17440)
问题(15172)
(14329)
(13800)
国际(12472)
(12298)
世界(11531)
理论(11513)
科技(11381)
现代(10950)
商业(10763)
共检索到380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秦海英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视野内,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这有赖于应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云霄  秦海英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 ,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 ,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 ,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 ,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 ,然后在此视野内 ,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 ,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 "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 ,这有赖于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出发,以中国金融体系为背景,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从理论和经验事实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光友  邱长溶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我国当前以信用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东  
简单地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以及所实施影响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不同目标的货币政策都会寻找到一个包含有多种传导渠道的机制组合来为其服务。从理论上采讲,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可以通过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来实施,而这些渠道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要求,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也不尽一致。本文将依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这些渠道进行重新梳理,并给出笔者的看法。这项工作对探讨中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可能途径显然是很有益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素梅  周光友  
我国当前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财富效应、资产结构效应和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三种理论。当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等原因 ,货币政策主要由信用可能性效应这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补充地位的渠道来传导 ,传导效率较低。要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就必须提高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程度 ,提倡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参与 ,减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使得财富效应和资产结构效应渠道能逐渐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主要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炘  张哲  
衍生产品是20世纪后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衍生产品惊人的增长速度和OTC市场上有限的透明度引起了其在现代金融市场上作用的热烈讨论。其对金融市场和货币传导机制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分析了这一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英军  侯绍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余晶晶  何德旭  宋贺  
本文分析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负利率货币政策,探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从理论机制看,负利率货币政策存在受限的操作空间;从实施效果看,负利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效果并不明确;从现实条件看,负利率货币政策更多是一种相机抉择的政策。中国目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仍然具备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条件,但应增强对负利率货币政策的客观认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伟刚  
随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的理论争鸣,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殊性及西方理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辜岚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就陷入了"失去的十年"。如果说日本80年代中后期推出的货币政策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一张温床,那么90年代以后实行的货币政策则旨在"医治"泡沫崩溃后给日本经济带来的"顽疾"。但是,90年代至今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能否使日本的经济"起死回生"呢?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探讨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的失效,但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运用最新的数据,分阶段详细讨论,得出日本的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受阻从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甚微的结论,并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表象引发出日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扈文秀  王锦华  黄胤英  
本文首先基于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托宾Q值、货币政策及经济走势进行梳理总结,探索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走向的启示意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美联储的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刺激创新型企业融资,起到了恢复市场信心、复苏房地产市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随着股票市场在货币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托宾Q值逐步显现。2007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下,我国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但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金融市场资金持续紧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光友  
本文将电子货币引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电子货币降低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削弱了传统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效用;增大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