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1)
2023(2380)
2022(2086)
2021(2036)
2020(1864)
2019(3990)
2018(3904)
2017(6678)
2016(4162)
2015(4687)
2014(4611)
2013(4658)
2012(4687)
2011(4284)
2010(4669)
2009(4172)
2008(4412)
2007(3949)
2006(3591)
2005(3257)
作者
(16672)
(14043)
(14040)
(13000)
(9280)
(6961)
(6156)
(5502)
(5501)
(5209)
(5005)
(4876)
(4823)
(4786)
(4610)
(4523)
(4269)
(4142)
(4131)
(4086)
(3941)
(3711)
(3656)
(3299)
(3258)
(3214)
(3198)
(3176)
(3117)
(3082)
学科
(11102)
经济(11084)
管理(7515)
(7064)
(6866)
(5375)
企业(5375)
教育(5194)
方法(4871)
(4421)
研究(4238)
(4219)
数学(3898)
数学方法(3799)
(3648)
研究生(3531)
(3353)
制度(3348)
中国(3310)
(3272)
贸易(3270)
(3193)
(3062)
理论(2944)
(2815)
(2784)
及其(2710)
(2689)
(2598)
服务(2570)
机构
大学(67982)
学院(64169)
研究(30440)
科学(22774)
(22337)
中国(19184)
(18512)
农业(18104)
(18060)
经济(17732)
管理(17557)
研究所(16863)
(16065)
业大(15636)
理学(14922)
理学院(14542)
管理学(13863)
管理学院(13766)
中心(12214)
(11903)
(11725)
农业大学(11688)
(11650)
(10847)
实验(10276)
实验室(9953)
(9947)
(9888)
北京(9847)
师范(9718)
基金
项目(45537)
科学(33502)
基金(31874)
(31049)
国家(30816)
研究(26955)
科学基金(23866)
(18826)
自然(18338)
自然科(17904)
自然科学(17885)
自然科学基金(17571)
基金项目(16708)
(16648)
社会(14267)
资助(13530)
教育(13495)
社会科(13326)
社会科学(13321)
计划(11671)
重点(11385)
科技(11357)
编号(9838)
(9635)
科研(9480)
(9330)
(9288)
(9263)
专项(9159)
成果(8970)
期刊
(23210)
经济(23210)
学报(21842)
(20587)
研究(19065)
中国(17708)
科学(16283)
大学(14925)
学学(14300)
农业(14170)
教育(10782)
业大(7580)
(7364)
(7079)
农业大学(6607)
(6367)
(5842)
管理(5835)
(5134)
金融(5134)
林业(4387)
自然(4262)
中国农业(4140)
(3873)
卫生(3873)
技术(3750)
科技(3709)
自然科(3676)
自然科学(3676)
财经(3349)
共检索到99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焱平  王兰英  谢颕  柳志强  马文平  
以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靶标菌,对内生细菌BYG2-5进行了皿内拮抗活性测定及感病香蕉活体组织控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该内生细菌有很好的皿内抑菌效果,抑菌带达到18 mm;内生细菌发酵液及滤液均能有效控制靶标菌在香蕉条上的扩展,特别是发酵液的病情控制率达到80.60%,防治效果明显。对内生细菌BYG2-5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该内生细菌鉴定为岸滨芽孢杆菌(Bacillus litorali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志强  郑媛  吴亚腾  李晓宇  
香蕉炭疽病是我国香蕉采后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出对其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本文以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靶标菌,利用平板对峙生长法从阴香体内分离到一株对香蕉炭疽菌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YX6,利用常规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其对感病香蕉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YX6的皿内拮抗活性达53%,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经测定该菌株发酵液及其滤液对感病香蕉果实均有显著的防病效果,防效分别为51.35%和45.9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茜  胡春锦  黄思良  柯仿钢  
采用细菌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1505进行鉴定,并对其在防治采后柑橘炭疽病上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1505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活菌悬浮液在PDA平板上对柑橘炭疽病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而灭菌发酵液和去除菌体的发酵液均无抑菌效果;连续8次在人工培养基上转代培养,菌株1505对柑橘炭疽病菌生长的抑制力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菌株1505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柑橘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刺伤接种的防效为48.8%,自然发病的防效为46.3%。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蓝江林  刘波  陈璐  肖荣凤  史怀  苏明星  
【目的】分离、鉴定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了解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分离纯化芭蕉、威廉斯蕉和野生蕉植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内生细菌11属14种,野生蕉植株分离得到9种,威廉斯蕉植株7种,芭蕉植株3种。共检测到35个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10—14次,属于细菌总体类群(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4—6次,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2—3次,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国英  卢丽俐  刘君昂  李河  
从健康的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菌株156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筛选到油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有25株,再通过发酵法复筛,筛选到1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Y13,其抑菌直径达10mm以上.对Y13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抗菌谱测定表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茶叶枯病菌等4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红  蔡学清  陈玉森  沈兆昌  关雄  胡方平  
来自辣椒体内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2和BS-1菌株对香蕉炭疽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病菌16d后,两菌株对香蕉炭疽病防治效果达34.0%(BS-1)-90.0%(BS-2),其中BS-2的防效比BS-1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小宁  陈亚菲  韩青梅  秦虎强  康振生  黄丽丽  
【目的】明确内生细菌EDR2菌株的分类地位以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皿内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株EDR2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并结合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内生细菌EDR2菌株能够有效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并可导致菌丝出现畸形、细胞质外渗,同时其还对病菌的菌核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培养原液的抑制率可达到96.6%。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EDR2的培养原液和无菌培养滤液对苗期油菜菌核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都在80%以上;菌株EDR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晓璐  刘慧娟  郭晓军  姚娜  李潞滨  
从毛乌素沙地采集的10份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320株,将分离到的细菌菌株与兰花炭疽病病原菌胶胞炭疽菌进行生长对峙试验。初筛获得拮抗菌57株。复筛后得到筛选自毛乌素沙地土壤生物结皮样品的5A5-3对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5A5-3与Bacillus velezensis标准菌株(CR-502,AY603658)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最终将菌株5A5-3鉴定为Bacillus velezensi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子骞  李敏  高兆银  王义  洪小雨  李春霞  胡美姣  
【目的】为了明确番木瓜炭疽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及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从海南采集番木瓜炭疽病病果,采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的炭疽菌中,得到2种强致病菌(代表菌株分别为C1和G1),其中C1菌株与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形态特征相似,G1菌株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形态特征相似。通过采用引物ITS1/ITS4对2个病原菌序列扩增并测序,将2个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C1菌株与辣椒炭疽菌(C.capsici)同源性达到了99%,G1菌株与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的同源性同样达到99%。【结论】500 mg/mL咪鲜胺水分散粒剂对2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平均EC_(50)值仅为0.03μg/mL,其次为300 mg/mL咯菌腈悬浮剂和250 mg/mL丙环唑乳油,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4和0.11μg/mL,确定番木瓜炭疽病主要由辣椒炭疽菌(C.capsici)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引起,500 mg/mL咪鲜胺水分散粒剂、300 mg/mL咯菌腈悬浮剂和250 mg/mL丙环唑乳油对番木瓜炭疽菌抑菌效果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善东  雷平  郭照辉  黄军  程伟  付祖姣  单世平  
从番茄植株分离得到内生细菌18株,其中2株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菌株QGJ–6的拮抗圈直径最大,为20.2 mm,盆栽试验中对番茄青枯病的生防效果达82.4%。逐步诱导拮抗内生细菌QGJ–6对硫酸链霉素产生抗性,通过灌根接种的方法,验证了菌株QGJ–6能在番茄的根、茎、叶中定殖。基于菌株QGJ–6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冬琴  谭益民  路宗岩  周国英  
通过量筒法筛选助剂研制生防菌AM53的水分散性粒剂,并测定其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为:3.5%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4%硫酸铵(崩解剂),2%聚乙二醇(粘结剂),加水量16%-20%,高岭土补足100%.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该粒剂常温下至少能贮存3-4个月.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AM53菌剂对杉木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刘晓菲   兰成忠   杨秀娟  
【目的】发掘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资源,为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福建省香蕉产区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菌株,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代谢物抑菌试验、抑菌谱和耐毒素能力测定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 DNA和gyr 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生防菌株的鉴定,并采用灌根法测定生防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95株细菌,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17株,其中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2.67和11.67 mm;不同拮抗细菌菌株间的代谢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NJ-1和NJ-4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89.06%和88.47%。菌株NJ-1和NJ-4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谱广,且对5%的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菌株NJ-1和NJ-4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1.69%和70.75%,且与对照药剂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处理相比,菌株NJ-1和NJ-4对促进香蕉苗株高、根长生长有显著优势。【结论】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高效的生防潜力,而且对香蕉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良庆  朱立武  衡伟  叶振风  刘刚  史苏湘  
【目的】明确近年来严重危害砀山梨的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方法】对6个取自不同梨品种上的病果、病叶样本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单孢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采用常用杀菌剂分别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化学抑制效果。【结果】从不同病斑上分离出了6个纯化菌株,其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形态特征相似;用上述纯培养菌株接种于健康果实和叶片上,又引起与田间原标本相同的病害症状;通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涛  高艳丽  黄永辉  杨媚  周而勋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表现炭疽病症状的采后香蕉果实中分离到4个炭疽病菌菌株。通过观察这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性,发现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株X4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和致病力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菌株X4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菌株X4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生长温度是28℃,其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分生孢子在28℃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形成无显著影响;适宜菌丝生长和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信珊珊  祁高富  朱发银  逯晋忠  李菁菁  王圣英  柳艳军  陈京元  王义勋  赵秀云  
以从水稻根部分离到的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WH1为材料,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对其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平板抑制试验和离体叶片防治试验,研究其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H1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为脂肽,该成分能够使油茶炭疽病菌丝畸形,高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离体油茶叶片上的炭疽病仍然有显著的防效。以WH1作为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田口设计对WH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抗菌脂肽产量大幅上升。在3、20、500 L的发酵罐上进行放大,控制溶氧在30%以上,成功的完成250 mL摇瓶到500 L罐的放大。500 L罐上培养48 h后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