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0)
- 2023(8200)
- 2022(7080)
- 2021(6458)
- 2020(5280)
- 2019(11517)
- 2018(11082)
- 2017(20870)
- 2016(11059)
- 2015(12047)
- 2014(11319)
- 2013(11402)
- 2012(10250)
- 2011(9018)
- 2010(8942)
- 2009(8403)
- 2008(7783)
- 2007(6558)
- 2006(5713)
- 2005(4884)
- 学科
- 济(45189)
- 经济(45145)
- 管理(28863)
- 业(28106)
- 企(23309)
- 企业(23309)
- 方法(15288)
- 地方(14165)
- 农(13441)
- 数学(12696)
- 业经(12689)
- 数学方法(12558)
- 中国(11676)
- 产业(10163)
- 制(9287)
- 财(9054)
- 农业(8801)
- 学(8582)
- 技术(8106)
- 贸(8013)
- 贸易(8006)
- 地方经济(7873)
- 易(7700)
- 环境(7586)
- 教育(7513)
- 理论(6875)
- 和(6247)
- 融(6057)
- 金融(6055)
- 划(6041)
- 机构
- 学院(148554)
- 大学(145926)
- 济(61894)
- 经济(60630)
- 管理(56893)
- 研究(52108)
- 理学(49262)
- 理学院(48675)
- 管理学(47865)
- 管理学院(47586)
- 中国(36183)
- 京(30629)
- 科学(30540)
- 江(29038)
- 财(25923)
- 所(24628)
- 中心(23434)
- 研究所(22415)
- 农(22291)
- 业大(21080)
- 范(20850)
- 财经(20825)
- 师范(20624)
- 院(19832)
- 经济学(18946)
- 经(18797)
- 州(18605)
- 农业(17430)
- 北京(17290)
- 经济学院(17108)
- 基金
- 项目(105234)
- 科学(84513)
- 研究(80341)
- 基金(75352)
- 家(64970)
- 国家(64453)
- 科学基金(56311)
- 社会(52326)
- 社会科(49691)
- 社会科学(49685)
- 省(44264)
- 基金项目(40147)
- 教育(36696)
- 划(35488)
- 自然(34949)
- 自然科(34121)
- 自然科学(34112)
- 自然科学基金(33494)
- 编号(32777)
- 资助(29104)
- 发(25167)
- 成果(25079)
- 重点(24525)
- 课题(23615)
- 创(23573)
- 部(22677)
- 创新(21894)
- 国家社会(21319)
- 发展(20701)
- 江(20497)
共检索到219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小珍 潘沐哲 郑莎莉 秦雅雯 李郇
在当前新一轮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培育新兴产业对于转换区域发展动力、塑造区域竞争优势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在制度环境作用下基于内生演化和外部联系的多尺度─多主体的新兴产业发展分析框架,并聚焦珠江三角洲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的现象,探究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的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东莞市本地产业基础与工业机器人产业有较强的技术关联性,本地企业采取多样化发展策略和通过企业衍生实现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出现与集聚。佛山市顺德区依靠与工业机器人强国德国的联系,引入以库卡为代表的国内外领军企业以及德国的工业技术服务体系,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珠江三角洲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兴起同时存在着依托本地产业基础的内生演化和借助外部联系创造新发展路径的两种过程。动态变化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的重要因素。这两种过程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也存在差异,前者更注重培育适宜本地企业演化的产业环境,后者更注重打造利于吸引外部资源的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珽 李郇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其空间演变的特征及动力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从整体角度展现和描绘了改革开放30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形态由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过程,并从政策变化、城市规划调控等政府行为的角度解释该区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以期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RS GIS 空间形态 政府行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珽 符文颖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引人注目。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并结合经济、政治、规划等因素,对比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六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和珠海城市形态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979-2008年间,各主要城市在各自的地理条件和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演变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广州、深圳和珠海是自上而下的发展管治模式,其城市用地随着产业发展和优化而扩张并调整,但不同的城市发展政策造成了各异的空间形态;佛山、东莞和中山是自下而上的发展管治模式,空间形态总体上较为分散破碎,并在不同地理区位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联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松志 孙冬英 肖佑兴 严宽容
目前,珠江三角洲由于生产要素的抬高,产业升级与转型迫切。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了珠三角与外围地域创办"园区指向飞地型"产业转移的空间模式、成因、特征以及前景,旨在对缩小区域间差距纳言献策。
关键词:
园区指向飞地型 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晓云
本文提出了产业关联系数测算方法,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机制的阐述,在Porter的菱形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螺旋晶体模型。由于提出的是量化的计算方法,使得对专业镇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群的定量分析与测算成为可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工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分析,最后在对比较分析结果总结的同时就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产业结构 比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克 路瑶
根据1995年和2000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的产业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对工业的39个具体行业作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长江三角洲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庆秋
节水减污是以源头控制方式解决工业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工业结构调整则是实现工业节水减污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我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测度方法,提出了工业结构取水量和工业结构节水指数两个工业结构节水水平的测度指标以及工业结构废水排放量、工业结构COD排放量、工业结构废水减排指数和工业结构COD减排指数四个工业结构减污水平测度指标,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现状与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以节水减污为目标取向的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光军 张虹鸥 王淑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在对其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轻重工业结构、支柱工业结构和区域内部工业结构差异等诸多方面,对演变进行实证、动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优化过程明显,已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呈重化工化趋势。
关键词:
工业结构 演变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伟峰 何枫 冯宗宪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及其若干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略高于长江三角洲,但其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从所有制结构及对外经济开放度这两个因素的比较,分析了两个三角洲技术效率差距变动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鸿,许学强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此过程中,各县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以及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必然发生变化。文章首先总体上考察了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然后,在对珠江三角洲各县市不同时段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县市经济实力在对应时段比较排序的分析,宏观上揭示了珠三角城镇经济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区域地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冯月秋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出现了加快的势头,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本文以深圳和东莞为案例,分析在"成本冲击"的影响下,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建议政府政策应密切关注这种"成本冲击"可能给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成本冲击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鸿 许学强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格局的区域化态势日趋明显,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在国家经济战略框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热点问题。而城市间产业的合理布局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前提之一。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分析模型,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实证案例,通过对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各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为各城市按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为城市群制定产业协调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奉年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取得了巨大经济建设成就,其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从1980—199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年均增长率为15.7%。1990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72.2亿元(当年价),占全国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797元,比全国(1558元)高2.07倍,比广东(2368元)高1倍。按当年该地区外汇调剂市场价(5.7∶1)计,珠江三角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842美元。这表明,该地区已成为我国大陆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