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8)
2023(9675)
2022(7831)
2021(6988)
2020(5986)
2019(13283)
2018(12831)
2017(24654)
2016(13054)
2015(14773)
2014(14402)
2013(14737)
2012(13364)
2011(11615)
2010(12114)
2009(11083)
2008(11392)
2007(10454)
2006(9234)
2005(8700)
作者
(38242)
(32213)
(32083)
(30231)
(20645)
(15360)
(14379)
(12573)
(12071)
(11540)
(11047)
(10708)
(10622)
(10269)
(9997)
(9671)
(9588)
(9323)
(9309)
(9147)
(7996)
(7925)
(7872)
(7285)
(7224)
(7207)
(7064)
(6983)
(6466)
(6256)
学科
(78224)
(73854)
企业(73854)
(64140)
经济(64069)
管理(58644)
方法(28689)
业经(26335)
(24766)
(22004)
数学(20835)
数学方法(20715)
技术(20339)
(18743)
财务(18722)
财务管理(18711)
企业财务(17721)
农业(16416)
(15351)
贸易(15347)
(15082)
(14288)
中国(13773)
(13480)
(13140)
技术管理(12624)
理论(12597)
(12214)
企业经济(12167)
(11858)
机构
学院(200818)
大学(195248)
(91560)
经济(89925)
管理(85179)
理学(73226)
理学院(72646)
管理学(71864)
管理学院(71504)
研究(61376)
中国(47642)
(42682)
(39981)
财经(34013)
科学(33330)
(33284)
(31708)
(30908)
(29831)
业大(28009)
经济学(27732)
中心(27460)
研究所(26492)
农业(26140)
商学(25357)
经济学院(25353)
商学院(25152)
财经大学(24947)
北京(24751)
(24314)
基金
项目(129300)
科学(104490)
研究(97605)
基金(95535)
(81726)
国家(80950)
科学基金(72067)
社会(64744)
社会科(61758)
社会科学(61745)
(51979)
基金项目(50281)
自然(45210)
教育(44905)
自然科(44283)
自然科学(44274)
自然科学基金(43573)
(41405)
资助(38399)
编号(38366)
(33599)
(31551)
(29493)
成果(28897)
重点(28710)
创新(28566)
(28179)
国家社会(27486)
(26837)
课题(26343)
期刊
(103967)
经济(103967)
研究(60715)
中国(40647)
管理(37242)
(37165)
(31143)
科学(25791)
学报(24358)
技术(22492)
农业(21942)
教育(20194)
大学(19856)
学学(19026)
业经(18582)
财经(17656)
(16943)
金融(16943)
经济研究(16259)
(15374)
(14712)
技术经济(14538)
问题(13472)
(13074)
世界(11204)
财会(11140)
国际(10711)
现代(10659)
商业(10397)
科技(10163)
共检索到303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生延超  
溢出效应是影响企业技术联盟稳定运行的重要决定因素,是企业技术联盟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能力是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技术能力的内生溢出效应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状况。通过A-J模型的拓展,对技术能力的互补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内生溢出效应对技术联盟运作方式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的技术能力决定着溢出效应,决定着企业参加技术联盟的创新结果,当企业具有同质的技术能力时,成本共享型联盟方式显得更有效率;当企业的技术能力较高并互补时,企业倾向于组建技术共享联盟;当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低并互补时,企业倾向于组建成本共享型联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学军  杨帆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把握技术变化过程并不断发展新技术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具有更高技术能力并据其来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使用、适应、改变现有技术以达到技术的有效利用和通过创造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或者新工艺的能力。文章将企业技术能力分解为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并以二者为因变量,知识溢出各个效应为自变量,研究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路径。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共获得132个有效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效应和竞争效应有利于技术开发能力成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文卓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分量回归方法,研究了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对苏州市经济内生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有利于提高苏州市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但对于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要推动苏州经济的内生增长,必须提高苏州市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有选择地利用外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增耀  
国际直接投资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行业内的竞争、示范效应,行业间的产业关联效应,以及人才流动效益。这些效应对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即选择、获取、吸收学习和改进国外技术,经过模仿、跟随进而达到创新或超越。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技术基础、学习、研发和行业内外资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影响。在市场换技术的行业或地区,如果内资企业学习和研发强度大,行业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适中,外资的溢出效应就可能大,在此状态下,内资企业就可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加速其技术发展,反之,就会形成技术依赖甚至被逐出市场。汽车行业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罗丹  谭卫红  刘民权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华资、欧资、日资、美资4组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数据,总结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途径,试图从华资、欧盟、日资、美资4个投资方,对比分析这些外商直接投资在产品水平、R&D投入、上游产品来源、员工素质、培训方面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溢出,并通过这4组企业在成立初期与现在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来说明对我国企业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雅琳  赵曙东  
本文通过分析"昆山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调查问卷",试图从本土企业的视角探讨FD I对本土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影响因素和发生途径,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本土企业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云  孙林岩  
对于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现有的研究侧重于转移成熟技术方面,而外资企业自身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尚属新的课题。该文首先从技术创新、外部性和机制体制角度界定溢出效应的内涵,然后详细分析了各种溢出效应,最后讨论了增强外资技术进步溢出效应以及有效利用的途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晔  陶长琪  
本文研究了两个寡头IT企业在同时进入和序贯进入情形下的技术溢出与技术研发机理。分析结论表明,在两个IT企业同时进入或序贯进入市场的情况下,不管双方在市场能力上的差距如何,均选择知识外溢将是占优战略;同时,在保证一定的投资效率下,双方都进行R&D的不断投入也同样是双方的占优战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腾  张钟元  郑飞  
非核心企业反向知识溢出效应推动了创新生态系统演进,但影响非核心企业反向知识溢出效应的机制尚未清晰。针对该研究缺口,应用295家高技术企业调查问卷数据,构建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反向知识溢出效应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的三个特征维度可通过知识集成能力影响反向知识溢出,且外部竞争程度在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反向知识溢出的多个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基于此,政府应扩大创新开放程度,促使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分别向行业探路者和技术试验场进行转型;根据本地创新生态系统现状,设定合理的系统惯例程度,协调系统内二元学习行为;打造“外紧—内松”的系统竞争环境,构建“核心—非核心”共生型集群网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茆训诚  
相对于研发本身,企业选择的研发组织模式同样重要,它决定了研发投入所能产生的绩效和创新潜力。本论文综合技术的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两个视角,并从动态角度,考察了中国本土企业如何选择研发组织模式的问题。我们发现,当企业之间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明显以及企业间产品差异化的程度较大时,企业间采用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所获取的绩效可能会优于独立研发的组织模式,反之亦然。从动态角度来看,企业最优研发的组织模式选择可能会经历一个合作研发→独立研发→再合作研发的路径。最后,本论文还从现实角度就提升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张少军  刘志彪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空间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集聚视角下领先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多维技术溢出效应对双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发现在单向溢出效应和双向溢出效应不同情形下,对企业创新动力的激励有着根本不同的表现。由此引申到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小企业群生型"和"主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模式的不同创新绩效及产业升级动力模式差异的解释。指出,主企业领导型的集群分工模式对于改变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普遍模仿和跟随行为盛行所导致的"集体创新动力缺失"困境以及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可能具有内生推动机制与中国现实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的重大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蔚苏  
以前的研究对于技术创新和企业国际化战略之间的联系的分析所考虑的都是静态模型,并且创新进程仅仅是当前在研发领域中投资的结果。然而,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创新潜力不只是依赖于当前在研发领域中的投资水平,更依赖于长期以来在研发领域中的资本积累。这种"历史积累"仅用静态模型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文将建立一个由马科夫均衡计算的非线性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企业在不同的研发水平和技术溢出下国际化战略的选择。该模型由企业对外扩张方式和技术溢出两方面决定。抓住技术创新和企业国际扩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分析这些关系随着时间是如何发展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立群  柯昌清  
本文根据技术所处阶段和企业技术能力强弱对比关系总结了各类技术战略联盟的特点,构建了技术战略联盟中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过程模式。研究表明,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有效地将合作企业的隐性知识整合到企业自身的技术中,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新的知识与合作企业的知识进行融合,从而进行新一轮学习。如此多次循环,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技术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