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9)
2023(7689)
2022(6620)
2021(6149)
2020(5112)
2019(11412)
2018(11100)
2017(22059)
2016(12181)
2015(13338)
2014(13385)
2013(13475)
2012(12906)
2011(11730)
2010(12196)
2009(10994)
2008(11180)
2007(10230)
2006(9063)
2005(8271)
作者
(36425)
(30243)
(29816)
(28882)
(19653)
(14520)
(13766)
(11667)
(11524)
(11160)
(10350)
(10029)
(9972)
(9831)
(9726)
(9378)
(9053)
(8966)
(8846)
(8640)
(7674)
(7597)
(7415)
(6893)
(6858)
(6835)
(6756)
(6702)
(6230)
(6200)
学科
(50514)
经济(50461)
(34482)
管理(33116)
(27490)
企业(27490)
方法(19315)
数学(16424)
数学方法(16174)
(15123)
中国(13256)
(12855)
(12237)
业经(12072)
地方(11799)
(10758)
(10161)
贸易(10158)
(9887)
产业(9867)
(9826)
农业(9587)
(9097)
银行(9079)
(8872)
金融(8872)
(8715)
技术(8613)
教育(8546)
理论(7764)
机构
大学(176398)
学院(176392)
(76836)
经济(75077)
研究(66804)
管理(66404)
理学(56572)
理学院(55921)
管理学(54997)
管理学院(54638)
中国(47959)
科学(38383)
(37622)
(35937)
(34106)
(30824)
研究所(30713)
中心(29608)
(28343)
财经(27737)
业大(25496)
(25116)
(24450)
农业(24157)
北京(24060)
(23566)
经济学(23389)
师范(23321)
(22301)
经济学院(21023)
基金
项目(114201)
科学(90271)
研究(84835)
基金(82163)
(71753)
国家(71155)
科学基金(60336)
社会(53402)
社会科(50755)
社会科学(50746)
(45011)
基金项目(42130)
教育(39161)
自然(38409)
(37997)
自然科(37506)
自然科学(37495)
自然科学基金(36869)
资助(34816)
编号(33802)
成果(28565)
(26400)
重点(26201)
(25755)
课题(24993)
(24202)
(23387)
创新(22603)
国家社会(21863)
教育部(21813)
期刊
(89007)
经济(89007)
研究(58015)
中国(37598)
(28224)
学报(26174)
(26110)
管理(25625)
科学(24771)
教育(23142)
大学(20025)
(19898)
金融(19898)
农业(19352)
学学(18836)
业经(14516)
经济研究(14514)
技术(14383)
财经(13651)
(11952)
问题(11406)
(10222)
(10155)
国际(9231)
技术经济(8684)
世界(8620)
科技(8189)
统计(8185)
商业(8171)
现代(8170)
共检索到274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永  
本文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在连续时间情况内生比较优势、劳动生产率以及对福利影响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如果根据初始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带来整体福利的降低。如果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该国对当前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未来具有“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能力较强的比较劣势部门进行专业化生产,将会带来福利的上升。这种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从理论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在执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于福利提高的有效性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婷  陈钊  
本文围绕比较优势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出台产业政策的特征规律。我们发现,中央选择的重点产业仅在东部地区具备或能够培育起比较优势,在中西部则不然。与此同时,在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扶持的重点产业中,中央重点产业占比越来越高,这导致中西部地区在产业政策选择上越来越偏离自己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偏离程度更大的中西部地区获批了更多的国家级开发区,这为我们理解地方在产业政策制定上为何紧跟中央重点产业而偏离自身比较优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文先  王孝松  
作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贸易模式的产生原因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然而,自比较优势理论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其有效性一直受到怀疑。本文描述了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扩展,并指出在哪些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能够成立。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其仔  李颢  
进入到21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产业政策出现复兴势头,学术界支持产业政策的声音也趋于高涨,但在如何让产业政策发挥作用上却存在争论,最根本性的争论是在产业政策是应遵循还是违背比较优势上。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运用系统性的产业升级数据,对产业政策是否应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争论提供解释。它以全球产品贸易数据库为基础,运用产品空间方法测定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潜在的比较优势,并考察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际产业升级过程与潜在比较优势的一致性,得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并没有完全遵循比较优势,但也没有完全违背比较优势,而是处于两者之间。据此,本文认为,产业政策要发挥作用,既不应完全遵循比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奇  孔群喜  
大规模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进而在世界贸易结构中逐步占据有利地位,这是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借助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来构建相关经济指标,从多维度刻画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素和比较优势环节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本文对现阶段中国设计新式产业政策来构造产业优势的必要性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并指出在当前全球分工格局日益调整、中国企业不断致力于进入主要由经济发达国家组成的水平分工和水平竞争俱乐部的背景下,新式产业政策应当基于比较优势要素和比较优势环节构建,实施产业政策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都应当围绕现有产业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章新华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及条件优化章新华产业政策是为促进产业发展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市场机制充分调节市场供求结构的前提下,干预市场调节过程,以推动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现代化,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在80年代初开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侯方宇  杨瑞龙  
"二战"后东亚部分国家或地区凭借对产业政策的运用实现了经济腾飞,但其他运用产业政策的国家却鲜有成功,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争论大于共识。本文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梳理了关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文献,归纳和评述了相关的理论观点和经验证据,讨论了已有文献的不足。本文认为,未来应把研究重点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转移到"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边界",不仅要研究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更要研究产业政策在什么条件下有效;在研究方法上,应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将产业政策视为政府与企业签订的不完全契约,讨论契约不完全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为相关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微观基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坚  
采用何种发展战略才能使我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在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重大分歧。两种观点的争论围绕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展开,涉及了对比较优势的理解,我国企业是否要自主研发、产业政策的作用等问题。本文首先根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实践,说明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我国在自主研发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不同于"比较优势陷阱"论也不同于"自生能力"论的解释。其次,本文讨论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概念,说明比较优势不同于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依赖于对比较优势的有效利用和企业能力构建。本文最后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对比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理论误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勋  
基于中国内地28 197家企业和高校2006—2016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新材料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探讨技术比较优势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产出,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在新材料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相对更大,在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相对较小且存在滞后性。产生这一差异化影响的原因是政策的创新效应在后者的高校样本中相对较小,并且在其企业样本中不显著所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昌林  
离岸服务外包是国际服务贸易中一种新兴的重要形式。文章分析了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对离岸服务外包的适应性,并在分析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从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出发,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应该是一种"积极改变"的策略,需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以产业政策和发展策略在更高级的产业领域形成动态比较优势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飞  肖珂  
文章基于比较优势、产业分工等理论,借鉴欧、美、日发达保险市场及其公估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考虑我国保险业及保险公估业发展实际,论证了中国保险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要从产业政策上引导中国保险业实现生产要素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保险公估等机构,从而逐步实现保险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使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接轨,培育国际竞争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毅夫  蔡嘉瑶  夏俊杰  
加强产业政策与环保规制政策的协同,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共赢。在面临环保规制压力时,企业有两类减排方式选择,一类减排方式会导致牺牲经济绩效的冲突性困境,另一类减排方式则可实现环保与经济绩效的共赢。后一类减排方式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现路径,但激励企业选择此类减排方式的条件尚缺乏研究。产业发展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下,产业中的企业环保绩效显著提升,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且通过环保与经济绩效共赢的减排方式实现。内在机制在于,符合比较优势产业中的企业更具有自生能力,通过清洁生产实现减排的能力和意愿更强,具体包括改进绿色技术、增加环保设备设施投入等措施,此类减排机制有助于实现环保与经济绩效共赢,而并非以牺牲经济绩效为代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除直接运用环保政策工具对污染企业进行约束外,还可协同使用产业政策工具,采用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提升企业满足环保合规性的能力、意愿和环保绩效表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目标的达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钊  熊瑞祥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倍差法考察了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在成立之初对所选择的"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比较优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一个城市出口加工区的出口鼓励政策使得受扶持行业内企业的出口额显著提高约11%。进一步的分样本研究表明,上述政策效果在那些原先就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中并不存在,而对那些原先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出口鼓励的扶持能使行业内企业的出口增长约13.1%。对上述政策动态效果的考察表明,产业政策的效果在那些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在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则始终不显著。本文所使用的倍差法符合同趋势假设,表明产业政策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樊慧霞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之争关系到税收政策的选择。本文从历史与比较以及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产业政策的争论并不影响现实中产业政策的运用,有意义的是合理的产业政策选择问题,而税收政策是产业政策工具中的一种。本文提出了我国税收政策的着力点,强调税收政策的选择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需要在国际税收竞争的背景下,优化税种结构和具体税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定胜  杨小凯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把交易成本和内生比较优势引进到李嘉图模型中,考察了政府对不同的贸易政策机制的选择。有趣的结果是均衡的贸易政策和国际分工水平有紧密的关系,如果完全国际分工,政府之间会进行贸易谈判,谈判的结果是贸易自由化,如果部分国际分工,均衡的贸易政策是由纳什关税对策导致的单边贸易保护和单边贸易自由化共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