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6)
2023(13347)
2022(10967)
2021(9932)
2020(8082)
2019(17716)
2018(17387)
2017(32772)
2016(17705)
2015(19402)
2014(18836)
2013(18575)
2012(16911)
2011(15233)
2010(15632)
2009(14771)
2008(14571)
2007(13263)
2006(12027)
2005(11286)
作者
(50287)
(42138)
(41966)
(39400)
(26922)
(20020)
(18927)
(16221)
(15905)
(14991)
(14285)
(13948)
(13629)
(13356)
(13179)
(12792)
(12498)
(12256)
(12152)
(11899)
(10544)
(10432)
(10272)
(9667)
(9616)
(9422)
(9411)
(9386)
(8412)
(8377)
学科
(84331)
经济(84239)
(81721)
(74781)
企业(74781)
管理(66959)
业经(30732)
方法(29759)
(27305)
(25053)
中国(23216)
数学(21443)
数学方法(21268)
地方(20434)
农业(20047)
(19279)
财务(19253)
财务管理(19231)
技术(18689)
企业财务(18202)
(16348)
(15249)
(15224)
理论(14775)
(14529)
(13893)
贸易(13880)
(13414)
(12944)
(12773)
机构
学院(255834)
大学(245577)
(109201)
经济(107153)
管理(101279)
理学(85986)
理学院(85086)
研究(84526)
管理学(83797)
管理学院(83322)
中国(68092)
(52334)
(50925)
科学(49621)
(43808)
(42680)
(40981)
财经(39501)
中心(38614)
研究所(37996)
(35662)
业大(35563)
农业(34089)
北京(33057)
(32887)
经济学(32135)
(31347)
师范(31027)
(30741)
经济学院(28912)
基金
项目(161601)
科学(129691)
研究(122097)
基金(116667)
(100367)
国家(99356)
科学基金(87346)
社会(79277)
社会科(75155)
社会科学(75141)
(66311)
基金项目(60647)
教育(54843)
自然(54683)
自然科(53478)
自然科学(53468)
(53428)
自然科学基金(52574)
编号(49645)
资助(47064)
(40599)
成果(38614)
(37482)
(37382)
重点(36309)
课题(34751)
(34590)
创新(34095)
发展(33261)
(32709)
期刊
(134309)
经济(134309)
研究(77200)
中国(54830)
管理(44778)
(42585)
(42356)
科学(34378)
学报(32755)
农业(29696)
教育(27111)
业经(26142)
(25968)
金融(25968)
大学(25879)
技术(25801)
学学(24635)
经济研究(21074)
财经(19667)
(17901)
(17094)
问题(16598)
技术经济(15775)
商业(13821)
现代(13667)
世界(13051)
(12939)
财会(12374)
科技(12030)
经济管理(11990)
共检索到400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宗庆庆  周亚虹  
在受到环境、资源、劳动力成本约束的实际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对工业企业生产率进行测算,并探究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已经成为学界从微观层面讨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作用。关于企业研发与生产率关系的讨论在现有文献中并不少见,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简单使用索洛残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简单使用虚拟变量来刻画企业的研发状态(研发或不研发)以及普遍忽视了研发与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关系。本文试图矫正这些不足:论文运用Levinsohn-Petrin方法(简称LP方法)测算了我国工业企业的TFP以避免生产率估计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东民  庞立让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在微观上估算了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考察R&D与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R&D对生产率的提升存在滞后效应,并且滞后效应在民营企业中尤其显著。第二,R&D不但未能提升当期生产率,甚至存在负效应。第三,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本通过研发对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边际影响,即:市场竞争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研发对企业TFP产生的提升效应就越大。并且这种边际效应在国有和民营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有着清晰的政策含义,即在长期持续增进研发的同时,提升竞争与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核成  胡其昌  
本文首先对R&D评估进行了分类 ,并给出了评估企业R&D活动的总体框架。在探讨企业R&D生产率内涵、企业R&D活动的特点及影响评估企业R&D生产率因素的基础上 ,重点提出了评估企业R&D生产率的定量和定性方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汤学良  吴万宗  宗大伟  
员工培训投入并非多多益善。本文利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评估了员工培训投入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发现:(1)培训投入与企业生产率呈"倒N形"关系,即随着培训投入的增加,企业生产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从而,数额较小或数额过大的培训投入都是无效的,不会提升企业效率,存在最优的员工培训投入。(2)该结论在两种效率指标下(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和三种分类子样本下(按地区、行业和所有制分类)均是稳健的。(3)但是,员工培训投入的处理效应与最优规模在不同的子样本中是有差异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训婷  邹媛媛  
文章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地方偏袒主义、研发投入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偏袒主义具有双管齐下的作用。地方偏袒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比,企业的生产率将提高0.031个百分比,研发投入每提高一个百分比,企业的生产率提升0.064个百分比。同时,基于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在政治偏袒程度较高的地方,地方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具体的,当地方偏袒指数跨越2.25的门槛值时,地方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由0.0428增至0.0536,且促进效应均在1%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姗  傅元海  黄国宾  
利用200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估算并分解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研发补贴对企业整体TFP及构成TFP的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四个组成部分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补贴没有显著促进整体TFP增长;从TFP的内在结构看,研发补贴显著促进前沿技术进步,显著抑制配置效率提升,没有显著影响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一步按企业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行业特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分组分析,发现研发补贴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处于激烈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显著降低受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企业的配置效率。论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研发补贴政策、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一定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孙蚌珠  王振全  
现代经济中新的服务行业和新的服务方式不断出现,导致服务行业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服务行业之间的结构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在李建华和孙蚌珠对服务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扩展Pugno和程大中的模型,将服务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服务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外生影响,另一部分是服务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内生影响,即居民家庭通过不可标准服务消费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进而提高生产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从影响方式和影响强度两个方面实证服务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外生影响和内生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殿春  谢红军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7年微观制造业数据考察了两个问题:(1)被外资并购的内资企业具备哪些禀赋特征?(2)外资并购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目标企业生产率?研究表明,外资倾向于并购生产率高、规模大、出口密度强的内资企业,即存在典型的"掐尖"现象。利用PSM-DID方法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目标企业生产率在并购后第二年平均提升14%左右,且该生产率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进一步分析目标企业在生产要素使用、投资融资结构和出口市场等方面的转变显示,生产率增进主要来源于有效资本积累(物化技术)和出口能力改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彦坤  祁毓  
借助2003年国务院实施的环保重点城市限期达标制度作为识别环境规制的准实验机会,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并阐述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相比较达标城市企业,该政策实施使得非达标城市企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TFP)相对下降1.96%,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以及资本密度较高的企业,更易受到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会随时间而减弱,行业竞争有利于抑制不利影响;(2)该规制政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中间成本和弱化企业融资约束来影响企业生产率,尽管重污染行业中企业的进入率在下降、退出率在上升,但这并没有带来产业层面重构和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当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府质量越高、绿色偏好越强,环境规制的不利效应越能够得到一定抑制。环境规制确实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成本,通过市场化改革、政府质量提升以及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可以减弱其经济扭曲,伴随着环境成本(代价)趋高和显性化,通过降低污染排放来有效规避环境管制风险越来越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彦坤  祁毓  
借助2003年国务院实施的环保重点城市限期达标制度作为识别环境规制的准实验机会,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并阐述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相比较达标城市企业,该政策实施使得非达标城市企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TFP)相对下降1.96%,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以及资本密度较高的企业,更易受到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但这种不利影响会随时间而减弱,行业竞争有利于抑制不利影响;(2)该规制政策主要通过降低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中间成本和弱化企业融资约束来影响企业生产率,尽管重污染行业中企业的进入率在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涛  韩峰  张国峰  
本文采用2015年"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企业研发角度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首先,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且相较于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对于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其次,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企业研发增加,并且相较于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对于中国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更大;最后,互联网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促进企业研发,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并且相比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应用更能显著促进企业研发,从而更能显著促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倩倩  李琪琦  
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选取2015—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融资约束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计扣除政策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盈利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较高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发挥更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优化鼓励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海云  田敏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企业的科研创新投入、生产率与其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研发投入转化为出口竞争力的效率明显高于内资企业;私营企业研发投入转化为出口竞争力的效率又高于国有企业。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私营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出口竞争力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生产率水平越高出口竞争力反而越低;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越高其出口竞争力越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晓彤  宋尚彬  
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测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从企业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效应的差异性,并进行了渠道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实现;该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作用会因盈利能力、融资约束、要素密集度以及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化表现,具体而言,该政策对盈利能力较弱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提升效应更明显,融资约束会对政策产生抑制效应,对处于制度环境较好地区企业的提升效应较弱。本文的研究为科学判断税收政策总体效应与差异性效应、深入认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提供了较好的现实依据,以期有助于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毛德凤  李静  彭飞  骆正清  
文章基于2005-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考察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与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相比,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要高出16.5%左右,显著低于66.0%的OLS估计结果;在增加了更多的匹配变量之后,分年份、分行业、分所有制、分地区的检验结果也都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进一步运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GPS)分析了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只有适度的研发投入强度(处于1%-7%之间)才能对企业TFP产生最大的促进作用,投入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弱化这一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