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8)
- 2023(11807)
- 2022(9622)
- 2021(9030)
- 2020(7406)
- 2019(16949)
- 2018(16108)
- 2017(30996)
- 2016(16353)
- 2015(18541)
- 2014(18260)
- 2013(18144)
- 2012(16919)
- 2011(15470)
- 2010(15689)
- 2009(15489)
- 2008(14819)
- 2007(13450)
- 2006(12209)
- 2005(11778)
- 学科
- 济(68334)
- 经济(68229)
- 管理(50623)
- 业(48017)
- 企(41416)
- 企业(41416)
- 银(34308)
- 银行(34162)
- 行(32596)
- 融(30946)
- 金融(30943)
- 中国(28873)
- 方法(27724)
- 制(27405)
- 数学(24039)
- 数学方法(23833)
- 财(22331)
- 农(16873)
- 业经(16339)
- 体(15285)
- 贸(15249)
- 贸易(15230)
- 易(15008)
- 度(14857)
- 制度(14825)
- 务(13883)
- 财务(13848)
- 财务管理(13819)
- 企业财务(13269)
- 体制(12977)
- 机构
- 大学(240426)
- 学院(235289)
- 济(110603)
- 经济(108583)
- 管理(86468)
- 研究(84157)
- 中国(79180)
- 理学(72331)
- 理学院(71549)
- 管理学(70690)
- 管理学院(70233)
- 财(57083)
- 京(50689)
- 财经(44456)
- 科学(43705)
- 所(41019)
- 经(40473)
- 中心(40370)
- 经济学(37836)
- 研究所(36573)
- 江(35483)
- 经济学院(33929)
- 银(33833)
- 财经大学(33407)
- 农(33035)
- 北京(32796)
- 银行(32521)
- 行(30315)
- 院(29696)
- 融(29448)
- 基金
- 项目(145982)
- 科学(117139)
- 研究(110872)
- 基金(110791)
- 家(94888)
- 国家(94124)
- 科学基金(81191)
- 社会(75859)
- 社会科(72246)
- 社会科学(72231)
- 基金项目(56508)
- 省(52020)
- 教育(50434)
- 自然(47858)
- 自然科(46781)
- 自然科学(46770)
- 自然科学基金(46012)
- 资助(45765)
- 划(44732)
- 编号(42252)
- 成果(36960)
- 部(35149)
- 制(33661)
- 国家社会(33661)
- 重点(33390)
- 教育部(31389)
- 发(31254)
- 创(30726)
- 中国(30676)
- 性(30266)
- 期刊
- 济(121719)
- 经济(121719)
- 研究(84221)
- 融(52328)
- 金融(52328)
- 中国(51552)
- 财(45841)
- 管理(34563)
- 学报(32559)
- 科学(32052)
- 农(30903)
- 大学(26390)
- 财经(25111)
- 学学(24802)
- 教育(23173)
- 经(21565)
- 经济研究(20199)
- 农业(18325)
- 技术(17554)
- 问题(16279)
- 贸(15825)
- 业经(15731)
- 国际(15210)
- 世界(13725)
- 理论(12388)
- 技术经济(10993)
- 实践(10659)
- 践(10659)
- 现代(10486)
- 版(10222)
共检索到386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治富
内生性金融的演进在宏观上是一个外部制度环境支撑下的制度变迁过程,在微观上是一个契约结构不断重构和扩展的过程,且内生性金融具有高度的契约密集性。在本质上,中国民营银行也具有内生性金融机构的一般制度属性,其发展是民营经济体面对需求方的信贷配给和供给方的金融抑制双重约束下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整体性金融制度结构动态演进的必然结果;中国民营银行的演进逻辑,其根本上也在于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分离,以及在降低交易成本、内外部制度所形成的激励结构下金融企业家经过成本-收益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中国民营银行体系的稳健和高效运行需要促进内外中间结构的良好发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德勇 郑建明
契约问题之所以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因为企业风险的加大和道德损害行为的日趋严重产生了对契约治理的内生需求。剩余控制权重要性的上升使公司治理从静态的产权治理转向动态的契约治理。在节约交易成本和风险分摊的驱动下,通过企业的"微观标准化"和政府的"宏观标准化",契约治理也遵循着其内生演进规律。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契约 剩余控制权 风险分摊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雨纱 张亚光
本文基于对1644年~1949年485份民间典当契约文书的整理,通过微观案例研究与描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了本金、利率、借期、抵押、中保、借贷双方特征及关系等微观因素对于民间借贷的影响。并以土地抵押借贷为例,运用纳什议价的思想构建了近代私人借贷模型,解析了清代至民国时期民间金融活动的市场机制,从而再现了近代中国民间金融活动的生态。研究表明,民间借贷的双方通常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借贷关系中的信息是基本对称的,民间金融活动存在明显的市场分割现象和信贷配给现象。由熟人网络组成的金融市场和由早期金融组织组成的金融市场共同扩大了近代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量,是中国近代金融市场发育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
民间金融 借贷利率 近代契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德伦 张显球
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从实证的角度探求中国国有银行制度演进的逻辑。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对前半部分的结论进行经济学理论论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萍 王平
公共行政基于社会契约而产生,由此对公共行政的存在进行逻辑证明,也就转换为对社会契约的存在进行论证。人类具有平等的权利及人的片面性、非自足性决定了社会契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处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立场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能力和认知信心不一样,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分野,同时也导致了公共行政的二元分化。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未来社会,公共行政在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历史复归。这个历史复归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同时,公共行政自身也存在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演进逻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烨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国国有银行同样经历了一场渐进演进的逻辑过程。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然形成,如何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整体框架下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如何随着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而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有银行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改革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应该立足于培育国有银行的金融功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蓓文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横向的国际比较、理论内涵的新变化、“双循环”下的典型特征、自贸试验区探索的创新实践以及“一带一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协同发展六个方面,剖析中国从历史到现状、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中国问题与全球经济治理相互关系的逻辑演进,提出中国以制度型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的六大逻辑: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的历史逻辑,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到开放政策实践的比较逻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型开放内涵变化的理论逻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型开放典型特征的现实逻辑,自贸试验区探索与制度型开放创新实践的中国逻辑,“一带一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协同发展的全球逻辑。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孔诗琪
目前转型金融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型企业界定标准和转型工具分类,鲜有文献从供给侧对商业银行的转型金融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引入制度逻辑视角对商业银行面对转型金融外在制度压力时的行为进行理论阐释,分析商业银行面临多重制度逻辑时异质性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在面临包括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公益逻辑的多重制度逻辑下,不同场域内的商业银行会采取脱耦策略、妥协策略、嵌入策略三种不同的策略选择。研究商业银行参与转型金融制度的策略选择,有助于从供给侧深化对转型金融制度的认识,提升我国转型金融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转型金融 制度逻辑 商业银行 策略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磊 崔延强
大学诞生于基督教衰落而民族国家尚未兴起之际。当时宗教神权渴求理论的支持,封建君主亟须专业人才。作为唯一的知识渊薮,中世纪大学承担了化育欧洲智慧的责任,并因此获得了自治权,这是一个隐性的社会契约。社会发展的需要赋予大学种种特权,大学的教化之功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革新。伴随宗教改革、思想启蒙和工业革命,人类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大学的社会契约随之调整,现代大学应运而生。时至今日,知识社会已到来并不断深化,大学的社会契约有了新的表述,大学功能也将继续演进。
关键词:
社会契约 大学功能 知识社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华
当前,金融体系日益市场化发展的趋势使金融中介(银行)关系型融资方式面临资本市场保持距离型融资方式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对关系型融资方式以及对金融体系演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一个产业组织模型中,分析了全能银行制度下竞争对关系型融资和金融体系演进的影响,并提出了金融体系设计的整体观点。
关键词:
全能银行制度 关系型融资 金融体系演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胡怀国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营农场"是"郡县-编户齐民"治理模式在"非常态"下的补充性或替代性选择,并随着"非常态"向"常态"的转换而面临转轨压力。通过对"郡县-编户齐民"主流治理模式及其微观基础的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本文对传统版"国营农场"及其主要表现形态的"屯田"的制度背景、微观基础和转轨路径进行了理论探讨。主要发现包括:"国营农场"以及作为其主要表现形态的古代屯田,往往在经济效率之外有着更宽泛的目标,但经济效率本身却决定了其可持续性,而屯田的经济效率通常低于编户齐民模式,故有着内在的转轨压力;其在中国传统社会有着相对丰富的过渡形态,但不论初始形态和过渡形态如何,在满足"编户齐民"生活生产条件并具备...
关键词:
国营农场 国家治理 编户齐民 屯田 转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帅 马凌霄
金融监管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特定的发展路径,十八世纪末至今美国金融体系所经历的冲击和变革,以及因此带动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是研究监管制度变迁的重要背景与素材。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看似完善的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受到了空前挑战,也促使新的一轮监管改革全面启动。此轮改革不但重塑了美国国内金融业发展模式和监管体制,还将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向产生持续影响。我国应当从美国金融监管的历次变革中汲取经验教训,适时推动我国监管体制改革以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改革 金融体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龚玉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先后经历了重新确立、改革转型、现代制度构建和创新深化4个阶段,形成了在顶层设计缺位情况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二元结构系统强制性演进逻辑。这种以"阶段式宏观经济目标"和"阶梯式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逻辑,虽然在过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打破农村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的格局。因此,破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同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顶层设计与全面配套的方式,通过克服重点难点带动全局,用新的思路探索农村金融制度的系统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改革 演进逻辑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