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4)
- 2023(15137)
- 2022(12233)
- 2021(11118)
- 2020(9419)
- 2019(20934)
- 2018(20682)
- 2017(39823)
- 2016(21182)
- 2015(23830)
- 2014(23553)
- 2013(22709)
- 2012(20605)
- 2011(18294)
- 2010(18260)
- 2009(16769)
- 2008(15879)
- 2007(13943)
- 2006(12577)
- 2005(11451)
- 学科
- 济(105584)
- 经济(105475)
- 管理(61253)
- 业(57234)
- 企(47732)
- 企业(47732)
- 方法(38619)
- 数学(33798)
- 数学方法(33343)
- 中国(27183)
- 地方(25729)
- 农(24904)
- 业经(22689)
- 财(21076)
- 学(19299)
- 制(17523)
- 农业(16824)
- 地方经济(15269)
- 贸(14692)
- 贸易(14677)
- 银(14385)
- 银行(14367)
- 易(14178)
- 环境(14111)
- 理论(14077)
- 行(13772)
- 融(13670)
- 金融(13668)
- 和(13610)
- 发(13135)
- 机构
- 学院(294411)
- 大学(293257)
- 济(130610)
- 经济(128105)
- 管理(114133)
- 研究(99197)
- 理学(97954)
- 理学院(96954)
- 管理学(95287)
- 管理学院(94709)
- 中国(75625)
- 京(60137)
- 财(57928)
- 科学(56867)
- 所(47273)
- 中心(46561)
- 财经(46190)
- 江(45786)
- 研究所(42708)
- 农(42287)
- 经(41945)
- 经济学(41482)
- 范(39199)
- 业大(38971)
- 师范(38828)
- 经济学院(36990)
- 北京(36981)
- 院(36348)
- 州(35630)
- 财经大学(34165)
- 基金
- 项目(197303)
- 科学(157812)
- 研究(146853)
- 基金(145069)
- 家(124956)
- 国家(123931)
- 科学基金(108391)
- 社会(97238)
- 社会科(92240)
- 社会科学(92220)
- 省(76592)
- 基金项目(75940)
- 教育(68023)
- 自然(67738)
- 自然科(66254)
- 自然科学(66238)
- 自然科学基金(65043)
- 划(63923)
- 编号(58975)
- 资助(58245)
- 成果(47270)
- 重点(44559)
- 发(44025)
- 部(43772)
- 创(41232)
- 国家社会(41066)
- 课题(40771)
- 教育部(38607)
- 创新(38552)
- 人文(37983)
- 期刊
- 济(150302)
- 经济(150302)
- 研究(90416)
- 中国(57219)
- 管理(45876)
- 财(44995)
- 学报(40219)
- 科学(39370)
- 农(39054)
- 大学(32321)
- 教育(31294)
- 学学(30379)
- 融(29106)
- 金融(29106)
- 技术(28067)
- 农业(25833)
- 经济研究(24862)
- 财经(23712)
- 业经(23646)
- 经(20674)
- 问题(19682)
- 技术经济(15548)
- 贸(14465)
- 统计(14068)
- 现代(13754)
- 图书(13586)
- 商业(13580)
- 业(13261)
- 理论(13168)
- 世界(13097)
共检索到446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娟锋 俞婷 赵国超
本文从内生性视角构建城镇化区域人口与土地两个系统的三组联立方程模型,利用长三角城市群42个城市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人口与土地的互动关系,反思现有的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发现:以土地开发带动人口集聚的"主动战略"是长三角城市群普遍采取的城镇发展模式,通过预期性的土地开发推动人口密度偏离最优密度线,产生人口集聚效应;而在二三产业内"主动战略"的集聚效应难以得到验证,产业用地供给与人口变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蕴含土地与人口脱节以及产业空心化的风险;人口密度长期偏离最优密度线将导致城镇活力降低与资本闲置,前期投入的资本将给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实现由"主动战略"向土地与人口协同发展的战略转变是"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性决策的需要。
关键词:
主动战略 协同战略 内生性 城镇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德敏 池尔敏 李世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李瑶瑶
文章以长三角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2010—2019年区域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的传导机制。回归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经济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规模和社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并不产生影响。传导路径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商品市场一体化,分别通过对经济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资本市场一体化通过对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关键词:
长三角 市场一体化 经济增长 传导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小龙
“增长三角”这一名称由新加坡现任总理吴作栋于1989年首先提出,也有将其译作“成长三角”或“增长三角洲”的。由于这种“增长三角”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又是出现在亚洲(当然不排除将来在非洲、拉美出现),故完整的叫法应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但国际上对“增长三角”这一概念尚无完全一致的定义。如认为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经济地带”、“次区域经济区”、“小区域经济区”、“扩展的城市地区”等等。虽然叫法各异,但就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同丹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区域经济地位、综合因素地位,进而准确揭示出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城市定位。然后以此展望今后无锡的发展与超越。
关键词:
无锡 长三角 定位与超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赵坚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圈地级单位两位数制造业2001—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圈内部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在经济圈内部,两位数制造业绝对地理集中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广域集聚经济,经济圈范围内制造业结构趋同是合意的;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经济圈内部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内部城市可以围绕圈域主要制造业实现相对多样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和利用广域集聚经济。由于分析结果不同于广泛接受的观点,本文进一步从区域研究单元和细分产业角度说明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并基于职能分工观点解释了经济圈制造业广域集聚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史欢欢 林影 毛丹
在汇总已有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资本、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共6个中介因素构建了含有8个潜变量、21个观测变量的PLS—结构方程模型。然后,以长三角城市群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martPLS3.0工具对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模型的运行结果,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主要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资本、技术水平和消费水平这5个中介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影响效应,其效应程度依次为0.162、0.145、0.145、0.097、0.313,贡献度依次为18.8%、16.8%、16.8%、11.3%、36.3%;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这一中介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故认为产业结构这一因素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研究中的中介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镇化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武宁 陈新国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日渐明晰,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特征逐步对创新产出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微观视角下城市经济网特征影响创新产出的理论模型,以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2002-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网络微观特征中节点度数、节点中介性、节点结构洞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经济网的节点度数及结构洞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节点度数越高,拥有的结构洞越多,创新产出就越大;节点中介性对创新产出有反向作用,城市节点中介性的降低,有利于网络中创新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创新产出整体提升。
关键词:
城市经济网络 微观特征 创新产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萌 谷人旭 高士博 许树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迈入"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文以长三角经济圈内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专业化指数以及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测度、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圈二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内25个地级以上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强度、不同区域及城市的产业相对发展水平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潜力。研究表明:在长三角经济圈内部,不同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先扩大后缩小,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则持续缩小;区域产业集聚度明显...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圈 产业分工 产业合作潜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尤宏兵
本文以长三角内涵的变迁为基础,研究了长三角经济国际化的现状,并提出随着长三角推进经济国际化内外环境均已发生深刻变化,惟有转型才能提升长三角经济国际化水平,并最终提升长三角综合实力。但转型需要实行"两条腿"走路,即夯实长三角经济国际化微观基础及优化经济国际化战略。
关键词:
长三角 经济国际化 转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龚志冬 黄健元
基于系统理论,在城镇化质量评价中引入耦合协调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了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状况;并建立VAR模型,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动态分析了耦合协调度与城镇化质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存在时空收敛效应,凸显了部分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滞缓"的潜在问题;与自身冲击相比,耦合协调度对城镇化质量的最大正向效应出现期数晚、持续时间长,且贡献程度逐期提高。据此认为,注重系统间的均衡发展关系对保持城镇化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立平 李艳萍
文章利用31个城市2000-2011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距离加权矩阵,使用空间计量相关方法,研究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房价的关系。研究表明:空间相关性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了浙江、江苏和安徽房价上涨;实际FDI与房价的关系在省际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浙江和安徽实际FDI与房价呈显著正相关,而江苏实际FDI与房价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镇风华 舒帮荣 李永乐 李效顺 杨小艳
深入研究城镇化协调性时空分异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与已有研究不同,本研究基于土地承载视角,采用协调度模型和互斥性矩阵,分阶段综合对比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性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①土地—人口协调度方面,受规划滞后性及区域政策等的影响长三角整体协调性较弱,且经历了减弱——增强——减弱的过程,而不同省、市各时段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也呈不同的波动性变化特征;土地—经济城镇化在各时段除少数城市不协调外,其余城市均较为协调;从整个时段上看各城市土地—人口和土地—经济城镇化分别主要表现为土地快速扩张和协调。②土地城镇化虽然与经济发展同步,但相对于人口城镇化普遍存在过于超前的现象,应将人口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锋 张芳 林翔燕 石铁伟 陈洪涛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四维城镇化的协调,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本文构建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地区多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3年长三角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在此之后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52008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均为中低协调耦合状态,2008年之后大多数城市为中度耦合协调,小部分城市达到中高协调耦合;2015年上海、苏州、镇江、宁波处于低度协调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丽媛 张东祥
发达的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速铁路建成后,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加强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圈的联系。"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高速出行方式加强了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规模,对特色旅游站点的形成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速时代 长三角 旅游经济 市场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