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6)
2023(7880)
2022(6637)
2021(6098)
2020(5142)
2019(11678)
2018(11416)
2017(21305)
2016(11938)
2015(13478)
2014(13568)
2013(13419)
2012(12682)
2011(11557)
2010(11751)
2009(11365)
2008(11515)
2007(10448)
2006(9424)
2005(8857)
作者
(37435)
(31377)
(31045)
(29586)
(20227)
(15141)
(14001)
(12136)
(12094)
(11298)
(10814)
(10578)
(10539)
(10294)
(10272)
(9840)
(9419)
(9232)
(9164)
(9124)
(8073)
(7854)
(7725)
(7307)
(7088)
(7031)
(6992)
(6928)
(6516)
(6335)
学科
(45499)
经济(45406)
管理(38711)
(33778)
(29766)
企业(29766)
方法(18605)
(15789)
(15338)
数学(14809)
数学方法(14563)
(13362)
中国(12652)
(11501)
业经(11347)
(10090)
理论(9932)
教育(9127)
(8996)
金融(8994)
(8926)
银行(8887)
(8758)
财务(8736)
财务管理(8712)
(8461)
体制(8425)
企业财务(8311)
(7968)
贸易(7965)
机构
大学(185695)
学院(178650)
(72309)
经济(70543)
研究(67685)
管理(63903)
理学(54420)
理学院(53714)
管理学(52657)
管理学院(52328)
中国(49082)
(40651)
科学(40527)
(37563)
(35133)
(32648)
研究所(31622)
中心(28983)
(28908)
财经(28574)
业大(27427)
北京(25882)
(25848)
农业(25795)
(24860)
(23863)
师范(23508)
经济学(23171)
(22066)
财经大学(21358)
基金
项目(116636)
科学(91314)
基金(85270)
研究(83014)
(76111)
国家(75491)
科学基金(63247)
社会(52820)
社会科(49826)
社会科学(49813)
(44351)
基金项目(43828)
自然(41400)
自然科(40416)
自然科学(40398)
自然科学基金(39719)
教育(39676)
(38693)
资助(35582)
编号(32108)
成果(28181)
重点(27447)
(26849)
(25862)
(24513)
(24234)
课题(24172)
教育部(22912)
创新(22821)
科研(22526)
期刊
(84965)
经济(84965)
研究(59456)
中国(42495)
学报(33055)
(30709)
(29558)
科学(29177)
管理(26061)
大学(25265)
教育(24579)
学学(23702)
农业(19481)
(16973)
金融(16973)
财经(15422)
技术(13654)
(13285)
经济研究(13051)
业经(11365)
问题(10786)
(10214)
(9698)
(9020)
(8747)
业大(8703)
科技(8325)
世界(8288)
国际(7795)
理论(7773)
共检索到281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涛  魏建  
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golu)、青木昌彦(Masahiko Aoki)和阿夫纳.格雷夫(Avner Greif)的内生制度变迁理论为制度变迁理论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在这三位学者中,阿西莫格鲁强调了制度变迁中的政治因素,青木昌彦突出了共同信念的核心地位,格雷夫则以文化的变迁为主线,三者共同将制度作为社会发展的内生结果,但他们在研究视角、方法、制度变迁传导机制的界定和对多重均衡问题的处理上各不相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增刚  
针对国家(地区)间贫富差距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贫困和繁荣的根源》一书中通过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分析了国家失败的根源在于攫取性制度,而国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为包容性制度。在攫取性制度下,经济增长可能会实现,但是不能够持续,只有包容性制度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文章认为,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理论是对寻租理论和分利集团理论的发展,但是他们都只能够解释国家贫困的根源,而不能够给出国家繁荣的充分条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琦  
通过将制度两分为"包容型制度"和"掠夺型制度",阿西莫格鲁等人秉承诺斯的制度决定论思想,强调如果在历史的关键节点由于某个"重要事件"建立了包容型制度,国家将就此走向繁荣;而中国由于没有引入西方民主建立包容型政治制度,快速增长并不能持续。基于阿西莫格鲁等人使用的数据,通过对他们关于原殖民地发展差异原因的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过程深入分析,发现其理论假说存在逻辑缺陷,实证分析也可能存在样本选择问题,关于制度是殖民地发展差异主要原因的实证结论并不稳健。据此,提出了制度变革要以制度从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转变为阻碍因素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留征  刘江宁  王明雁  
本文通过建立收入分配博弈模型将收入分配制度内生化,进而分析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在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以给管理者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提供启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员工越强硬,且其威胁的可信度越高,其执行威胁所付出的成本越小,其在博弈中对管理者的策略选择就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从而迫使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有利于普通员工的收入分配制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松龄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发生的变化。其中,制度安排是指决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安排的变迁就是部分规则或整套规则的变化;制度结构是指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结构的变迁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制度安排,或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潘慧峰  杨立岩  
本文将制度变迁引入了内生增长模型,刻画了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求解了社会计划者问题的均衡解,并对解的经济含义进行了讨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迎  陈侠飞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引入制度因素,扩展了内生增长模型,将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考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参考现有国内外文献,根据研究目的,本文改进性构建了市场化指数,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封旭红  郝寿义  倪方树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制度首先影响的是资本与劳动,并将资本和劳动作为制度发挥作用的载体,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尝试将制度分别纳入资本与劳动中,刻画制度首先作用于资本与劳动上,使二者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后带来产出总量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国平  
运用契约和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从承包地流转的发生和演进中考察了"三权分置"的发生和演进。分析表明:"三权分置"是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交易费用的约束下适应环境变化(农户劳动力变化或种田能力差异特别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所作的制度创新。"三权分置"的发生与演进经历了一个从少数个人和组织创新到大量模仿(快速发展),从政策和法律禁止到逐步放松和认可,从经济权利到准法律权利再到法律权利,权利不断丰富和明确界定的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明东  曾繁华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路径在短期内是不确定的,而在长期中是难以逆转的。但制度变迁的路径怎样从短期中的不确定性演变为长期中的确定性,该理论却没有正面的回答。恩格斯的合力理论与方法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方向时对制度变迁方向的确定性给予深刻的论述。本文拟就恩格斯合力理论与方法,考察制度变迁方向的确定性,进而建构制度变迁方向确定性的几何模型,导出制度变迁之后所建立新制度安排的均衡点,达到新制度安排的帕累托状态。这对我国现有制度的改革方向以及新制度安排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程安林  
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演化是新制度产生、旧制度否定和扬弃的过程,其变迁演化无不受到动因的影响。借鉴制度变迁演化动力与内部控制动力划分理论,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演化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演化过程中外力驱动和内生驱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诱导性"和"强制性"需求。根据推动动力以及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的影响,提出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演化的动力选择:监管的外力驱动与企业的内生驱动两者相互作用,即以企业内生需求为目标,以外部监管要求为基础,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