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1)
2023(14382)
2022(11986)
2021(10894)
2020(9346)
2019(20799)
2018(20679)
2017(40414)
2016(21754)
2015(23954)
2014(23702)
2013(23538)
2012(21137)
2011(18871)
2010(19390)
2009(18319)
2008(18358)
2007(16718)
2006(14911)
2005(13229)
作者
(64273)
(53855)
(53352)
(50548)
(33836)
(25766)
(24187)
(20970)
(20310)
(19292)
(18184)
(17859)
(17026)
(17008)
(16582)
(16190)
(16059)
(15878)
(15427)
(15331)
(13543)
(13353)
(13025)
(12308)
(12085)
(12074)
(12000)
(11910)
(10713)
(10571)
学科
(99665)
(99245)
经济(99136)
(82020)
企业(82020)
管理(74621)
(46997)
方法(45562)
数学(36937)
数学方法(36391)
业经(34159)
农业(31263)
(27152)
(21952)
中国(21671)
技术(20434)
(19934)
财务(19896)
财务管理(19876)
企业财务(18774)
(18505)
贸易(18495)
(17856)
(17066)
(17063)
银行(17019)
地方(16502)
理论(16460)
(16034)
(15926)
机构
学院(320686)
大学(309026)
(138293)
经济(135992)
管理(132706)
理学(115338)
理学院(114324)
管理学(112422)
管理学院(111892)
研究(97257)
中国(80490)
(71403)
(63364)
科学(60210)
(59229)
农业(55382)
业大(54744)
(49300)
(49095)
财经(47786)
中心(46496)
研究所(44557)
(43296)
经济学(40982)
(38673)
北京(38604)
经济管理(38384)
经济学院(37333)
商学(36304)
商学院(35993)
基金
项目(214541)
科学(170720)
基金(157889)
研究(152516)
(137735)
国家(136474)
科学基金(119375)
社会(100677)
社会科(95554)
社会科学(95525)
(87602)
基金项目(83751)
自然(78509)
自然科(76824)
自然科学(76805)
自然科学基金(75523)
(70584)
教育(67903)
资助(64356)
编号(60520)
(48118)
(47312)
重点(47310)
(46895)
(46350)
成果(44807)
创新(44227)
国家社会(41653)
科研(40865)
课题(40346)
期刊
(156210)
经济(156210)
研究(84264)
(71798)
中国(58045)
管理(51532)
学报(49432)
科学(47895)
农业(47806)
(46960)
大学(38346)
学学(37417)
(34961)
金融(34961)
业经(34163)
技术(29594)
(25698)
财经(23631)
经济研究(23393)
问题(21191)
教育(21130)
(20420)
技术经济(19402)
商业(17776)
统计(16827)
(16417)
(16405)
世界(15636)
科技(15625)
现代(15573)
共检索到466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澎  孙顶强  
作为一种内生于产业链中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在工业企业中的情况已被大量研究,但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却较少被关注。以粮食规模经营户的化肥施用行为为例,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内生于产业链的商业信用和农业规模经营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厘清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农资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商业信用使得粮食规模经营户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农业要素。相比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在商品价格和相对交易成本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它的资金价格更低,因此农户实际为要素投入支付的总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它的还款机制更灵活,农户需要承担的相对交易成本也更加有限,进而优化受到流动性约束的粮食规模经营户的农业要素投入。对此,政府应从制度上为商业信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农业产业内生的信用闭环,同时鼓励其他信用形式发展,以提高农业产业韧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罗浩轩  
要素禀赋结构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构建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变量的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模型,可以揭示要素禀赋结构变迁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动态机理以及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行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既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下实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并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变迁。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将会造成农业经营规模偏离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必须建立在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前提上。当前,为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府的着力点应该是提供必要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燕平   范祥祺   耿鹏鹏  
规模化经营与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明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SBM-GML指数测算并刻画出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经营在研究期内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两种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适度规模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作用。两种规模经营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燕平   范祥祺   耿鹏鹏  
规模化经营与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明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SBM-GML指数测算并刻画出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经营在研究期内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两种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适度规模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作用。两种规模经营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国华  韩建民  
[目的]当前有关农地经营规模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影响方面,基于农业要素投入的视角,就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对当前我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理论分析法、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综合评价法。[结果]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从影响路径看,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中介效应为负;在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资本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劳动中介效应与要素组合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地经营规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中介效应表现出来。[结论]当前,要大力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降低这一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大量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纯英  
(一)土地集中基础上的规模经营 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统一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形成了超小型种植业经营规模格局。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合理地利用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不利于实行合理轮作和采用先进技术,不利于调整作物结构和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纯度和品质,不利于增加农户对土地的投入。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只能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必然造成农产品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低效益。它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爱军  肖丹丹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在农产品需求刚性扩张、农业资源约束不断趋紧、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先进的科技、装备、理念、人才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能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苏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本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中国农村改革,扭转了陷于困境的农村经济形势,促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作为这一改革的产物——数以亿计的超小型农业经营单位,在中国乡村普遍生成。土地经营细小化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矛盾,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 正当全国大部地区农户小块土地经营持续显示其效能的同时,沿海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农业却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康芳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现状,深入分析农村土地确权对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影响,发现通过土地确权,农户的土地变成农户的资本,可以在市场上顺利进行流通以促进土地流转,可以作为资本进行抵押贷款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可以减少因为权限不清、责任不明引起的土地转让纠纷和矛盾,可以让土地流转受到法律保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  
推动农业规模经营进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议题。鹅镇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内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该模式实现了现代农业与村庄社会的有效融合。这一模式的实践运作依托三个重要机制:一是地方政府引导,即通过制度供给、政策激励、风险防控等方式引导村社集体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二是村社集体统筹,即统合分散土地以实现整体流转,从而统筹协调农业规模经营实践;三是农民自主参与,即农民自主确定农业经营主体,民主协商地租价格,与农业经营主体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在该模式下,农业经营规模适度且经济效益较高,农业经营的社会效应溢出,农业经营的村庄治理效应较为显著。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应当注重农业规模经营与村庄社会的有效融合,以促进农业与农民福利、村庄社会同步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  
推动农业规模经营进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议题。鹅镇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内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该模式实现了现代农业与村庄社会的有效融合。这一模式的实践运作依托三个重要机制:一是地方政府引导,即通过制度供给、政策激励、风险防控等方式引导村社集体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二是村社集体统筹,即统合分散土地以实现整体流转,从而统筹协调农业规模经营实践;三是农民自主参与,即农民自主确定农业经营主体,民主协商地租价格,与农业经营主体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在该模式下,农业经营规模适度且经济效益较高,农业经营的社会效应溢出,农业经营的村庄治理效应较为显著。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应当注重农业规模经营与村庄社会的有效融合,以促进农业与农民福利、村庄社会同步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杨青  章元  
为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和顺应WTO规则,2014—2017年间中国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并将补贴重点向生产者尤其是规模经营农户倾斜。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4年与2017年两期农户面板数据考察了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整体上提高了规模农户的补贴获得,促进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但这一效果更多体现于粮食主产的东北和内蒙地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不仅明显增加了农户进行玉米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还显著促进了规模农户进一步扩大玉米的经营规模;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改革的明显效果主要来自大豆主产的黑龙江。本研究的结论为今后在WTO框架下进行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促进农户扩大并持续进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政策启示,即向生产者补贴转变的同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余国新  
首先理论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的"技术—金融—政策"三个维度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机理。其次以棉花产业为例,基于1152份棉农调研数据实证检验和对比分析其对意愿和行为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技术指导服务的10项指标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只有节水灌溉、机械采收、棉秆粉碎3项技术指导服务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服务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政策服务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得出结论,技术因素中节水灌溉、机械采收、棉秆粉碎3项技术服务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实现的促进作用最大;金融因素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实现的约束作用较小;政策因素的农业合作组织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农土地规模经营实现的制约作用明显。最后提出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棉农土地规模经营实现的路径:技术引领型路径、组织创新型路径和政策倒逼型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亮,吴楚材  
江苏、浙江两省发达地区出现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在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地转移之后发生的一种现象。这种农业集约经营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它明显地不同于原来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集体耕作的经营方式。从经营主体经济收入与非农业劳动力年均收入应当均衡的角度来看.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取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人均非农业纯收入水平、农业经营总投入.农业经营总产出、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因素、土地所有者与经营方所订协议条件和上地经营的机械化程度。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的因素还有许多不确定的条件。关于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的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