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6)
- 2023(14944)
- 2022(12296)
- 2021(11646)
- 2020(9200)
- 2019(21186)
- 2018(21060)
- 2017(39084)
- 2016(21705)
- 2015(24300)
- 2014(24440)
- 2013(23953)
- 2012(22161)
- 2011(20261)
- 2010(20972)
- 2009(18999)
- 2008(18955)
- 2007(17295)
- 2006(15437)
- 2005(14293)
- 学科
- 济(92373)
- 经济(92283)
- 业(61989)
- 管理(51162)
- 农(50973)
- 企(38880)
- 企业(38880)
- 农业(34067)
- 方法(33371)
- 数学(28953)
- 数学方法(28327)
- 中国(28244)
- 业经(25031)
- 地方(24541)
- 学(19272)
- 制(18553)
- 财(18382)
- 发(16392)
- 银(16190)
- 银行(16164)
- 理论(15723)
- 行(15646)
- 融(15214)
- 金融(15213)
- 贸(15056)
- 贸易(15037)
- 易(14510)
- 技术(14224)
- 策(13113)
- 发展(12852)
- 机构
- 学院(307063)
- 大学(299173)
- 济(119710)
- 经济(116818)
- 管理(111591)
- 研究(108117)
- 理学(94580)
- 理学院(93454)
- 管理学(91320)
- 管理学院(90769)
- 中国(84670)
- 农(69869)
- 科学(68111)
- 京(64766)
- 所(56089)
- 财(54962)
- 农业(53315)
- 业大(51097)
- 中心(51086)
- 江(50504)
- 研究所(50437)
- 范(43949)
- 师范(43487)
- 财经(41970)
- 北京(40987)
- 州(40821)
- 院(38508)
- 省(38013)
- 经(37986)
- 技术(35822)
- 基金
- 项目(198249)
- 科学(154568)
- 研究(147844)
- 基金(139018)
- 家(121911)
- 国家(120753)
- 科学基金(102191)
- 社会(90881)
- 社会科(85582)
- 社会科学(85559)
- 省(81529)
- 基金项目(72629)
- 教育(68598)
- 划(67167)
- 自然(64972)
- 自然科(63424)
- 自然科学(63411)
- 编号(63228)
- 自然科学基金(62237)
- 资助(56908)
- 成果(51645)
- 发(47908)
- 重点(45413)
- 课题(44804)
- 部(42579)
- 创(41142)
- 性(38622)
- 创新(38339)
- 发展(37913)
- 农(37444)
- 期刊
- 济(147093)
- 经济(147093)
- 研究(91114)
- 中国(73823)
- 农(72589)
- 学报(50388)
- 农业(49063)
- 科学(46744)
- 教育(43389)
- 财(41169)
- 管理(39985)
- 大学(38886)
- 学学(36430)
- 融(33615)
- 金融(33615)
- 业经(30490)
- 技术(30094)
- 业(24302)
- 经济研究(21108)
- 财经(19693)
- 问题(19670)
- 版(17790)
- 经(16901)
- 图书(16247)
- 农村(15811)
- 村(15811)
- 农业经济(15591)
- 资源(15083)
- 技术经济(14979)
- 统计(14801)
共检索到48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劲
传统外源性农村发展的现实困境激励了内源性农村发展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强调发展的内源性潜力、倡导开放性的区域经济、追求可持续性生计、注重地方民众的自主参与以及构建民众的区域认同是内源发展的核心特征。不过,内源性农村发展模式面临内部和外部"双重合法性"的挑战。内部而言,理论基础的模糊性问题、地方行动者的利益分歧问题以及持续性的动力学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外部来讲,外源性发展和内源性发展的"理想型二分法"被广为诟病,如何妥善处理二者关系考验着其理论张力。实践越来越表明,由于农村地区受到地方化和全球化双重趋势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虹 张行发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展,居民广泛参与并构建公平利益联结机制增进了居民社区认同,嵌入在乡村中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文化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外部市场联结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乡村精英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多要素结合推动了乡村新内源性发展。研究拓展了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为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李梅 曲颖
以我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口号为例,采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和发展出一个全新的旅游口号设计模式的理论构架,简称"内源性-外源性模型"。字词选用、句法表达、韵律节奏、目的地识别、独特销售主张和语义诉求是其主要维度。其中,字词选用、句法表达、韵律节奏是内源性语言因素,它直接决定旅游口号的语言模式;目的地识别、独特销售主张和语义诉求作为外源性刺激驱动因素,调节着旅游者的意识和行为之间的联结关系。另外,量化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登陆结果,提炼我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口号的设计特征,表现出"实词使用偏好""简单词使用偏好""短语使用偏好""修辞使用偏好""利益承诺偏好"等特征。最后,在AIDMA理论观照下提出我国旅游口号设计的提升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桑东升 孙兴华 杨霏 文传浩
"田园城市"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社会结构形态,具有城乡一体化、功能分区、和谐性和均等性等特征;"生态城市"视城市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性、高效性、和谐性和持续性等特征;"生态田园城市"是一种融合了"生态城市"和"田园城市"优点的全域型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全域性、高效性、和谐性、持续性、均等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江阴市已具备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应该加快全域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全域生态保障体系、全域产业生态体系和全域民生保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令勇峰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差,就业环境不佳一直是困扰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处贫困地区的定西市多年来不断大胆探索,探索适合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键词:
发展模式 “一体两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邹鹏 胡慎信 姜新文
一级学科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邹鹏胡慎信姜新文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是一个系、所(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合一,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的实体。近几年,我们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深化改革”的精神和军队新时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求,遵循高水平人才培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岚
近年来,原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农村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山水,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发展原生态旅游既利于农村旅游业发展,又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提升农村整体竞争力。本文从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原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最后根据山区农村原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思路,对如何推进山区原生态旅游作了探索。
关键词:
原生态旅游 山区农村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代坤 丁红娜
现如今,国家经济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等方面,带动着新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而新农村社区视角下的体育共生发展也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缺失的角色。其关系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社区体育建设则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社区体育价值,就能够大大带动新农村社区的其他方面建设。如何在当前中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中,紧紧抓住体育共生发展机遇,探索农村社区视角下体育共生发展的新模式,并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海嘉 张照涓
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加之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导致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民贷款难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问题之一,而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小额信贷的渊源及在我国的实践,并对小额信贷之“江津模式”做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符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强普适性的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模式;最后从法律角度探讨了如何完善小额信贷制度。
关键词:
小额信贷 GB模式 农村信用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丽丽 李文秀 栾胜基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在解决农村内源性污染问题上存在诸多局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为农村环境管理开辟了新路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可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强调以农户为环境管理主体,具有监管成本低、信息完整、长效性等优势,其表现实体是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农村环保合作社、环保小组和纳入环保规则的村民自治组织,不同组织的制度安排不同。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能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等内源性污染问题;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在解决农业生产污染上作用有限,需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界定利益分配边界来解决;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的建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华红
做大做强农民工回乡"创业经济"是劳务经济发展的本源,它对西部农村社会发展能起到"治本"作用,即有助于西部农村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以及西部"人"自身全面发展。调查发现,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面临着缺资金、缺项目、缺环境、缺信息等难题,且在创业实践中还存在倾向"单干"、模仿跟风、依赖思想、规模小、技术化程度不高、资源型创业等特殊性现象需重视。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主要是对返乡农民工予以立体式创业培训,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创业组织建设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燕 高书国
农村教育,是农村地区面向区域内多种人群传递普遍性与地域性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传承人类文明和乡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村地区多种产业协调发展,培养具备现代生产生活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之人的社会活动。我国农村教育具有乡村性、多样性、多元性和自治性四个特征,其发展模式主要为人口流动型、政府主导型、文化内生型和产业聚集型四种类型。未来,农村教育规模及结构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为:2030年前教育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2025年城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时期,2030年我国将出现"教育逆城镇化现象"。
关键词:
农村社会转型 农村教育 教育城镇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晓芳 康胜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征用农用土地现已是普遍现象。本文对比国内外被征地者的利益保障模式,从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出发,以萧山区荣星村的实践为例,对土地征用过程中旨在保障村民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涉及的资金运行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研究现有社会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为农村土地征用中社会保障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例支持。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失地村民 社会保障 资金运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崇义 ,穆跃军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河北省沧州地区同全国一样,在农村出现了一批新的服务组织,有的叫协会,有的叫合作社,还有的叫产业开发集团。它是由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共同需要的农民、科技人员、经济实体按照自愿互利、共同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祖幸 陈艳 赖春霞
为了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更有特色、更富有创意,运行管理更科学、高效,建设进一步契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保持先进性和示范性,四川大学从学校层面,通过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多部门政策支持,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综合性顶层设计方案和软硬件条件支持,构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可持续发展 建设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