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9)
- 2023(14378)
- 2022(12188)
- 2021(11870)
- 2020(9588)
- 2019(22563)
- 2018(22322)
- 2017(41140)
- 2016(23232)
- 2015(26497)
- 2014(26645)
- 2013(25847)
- 2012(23868)
- 2011(21869)
- 2010(21694)
- 2009(19547)
- 2008(18855)
- 2007(16297)
- 2006(14342)
- 2005(12655)
- 学科
- 济(91825)
- 经济(91734)
- 管理(60698)
- 业(53335)
- 企(43120)
- 企业(43120)
- 方法(41439)
- 数学(36482)
- 数学方法(36100)
- 中国(30980)
- 教育(22890)
- 农(22864)
- 学(21243)
- 地方(20061)
- 财(19258)
- 业经(18418)
- 贸(17184)
- 贸易(17172)
- 理论(17012)
- 易(16718)
- 和(15432)
- 农业(15367)
- 环境(15219)
- 制(14465)
- 技术(14053)
- 发(13658)
- 银(12372)
- 银行(12338)
- 划(12270)
- 融(12136)
- 机构
- 大学(329210)
- 学院(321897)
- 济(127335)
- 经济(124596)
- 管理(123753)
- 研究(116021)
- 理学(107678)
- 理学院(106347)
- 管理学(104567)
- 管理学院(103961)
- 中国(81222)
- 京(72680)
- 科学(71660)
- 所(58164)
- 财(54566)
- 研究所(53719)
- 范(52277)
- 师范(51944)
- 中心(50309)
- 农(47533)
- 北京(47211)
- 业大(45611)
- 江(45400)
- 财经(44843)
- 师范大学(42896)
- 院(42087)
- 经(41042)
- 教育(39172)
- 经济学(38697)
- 农业(37285)
- 基金
- 项目(223908)
- 科学(177682)
- 研究(169308)
- 基金(161234)
- 家(140316)
- 国家(139101)
- 科学基金(118398)
- 社会(105781)
- 社会科(100118)
- 社会科学(100093)
- 省(85602)
- 基金项目(84948)
- 教育(82648)
- 自然(75136)
- 划(74765)
- 自然科(73277)
- 自然科学(73260)
- 自然科学基金(71915)
- 编号(69850)
- 资助(66381)
- 成果(58708)
- 部(51692)
- 重点(51463)
- 课题(50523)
- 发(49264)
- 创(45989)
- 教育部(44674)
- 国家社会(43282)
- 创新(42747)
- 项目编号(42388)
- 期刊
- 济(133182)
- 经济(133182)
- 研究(102574)
- 中国(67133)
- 教育(62203)
- 学报(49564)
- 科学(46510)
- 管理(43061)
- 农(41807)
- 财(37671)
- 大学(37668)
- 学学(33761)
- 农业(30348)
- 技术(29904)
- 融(22260)
- 金融(22260)
- 经济研究(21853)
- 财经(21127)
- 业经(19972)
- 图书(19272)
- 经(18118)
- 问题(17350)
- 业(16533)
- 资源(16377)
- 职业(15050)
- 科技(14906)
- 理论(14744)
- 技术经济(14735)
- 坛(14495)
- 论坛(14495)
共检索到472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段从宇 迟景明
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实质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可分为条件性资源、主体性资源、发展性资源三类。对近15年来我国各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水平的综合测度分析表明:条件性资源水平差异并非各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西部省区与中部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主体性资源水平差异,即规模主导型差异,与东部省区高等教育则存在明显的发展性资源水平和主体性资源水平差异,反映出西部省区与东部省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整体差异。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资源 资源水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国昌 胡赤弟
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正向多学科领域扩散,高等教育生态多样性研究对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概括区域高等教育生态多样性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区域高等教育生态多样性发展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生态多样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彭云飞 邓勤 彭易
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形成了高等教育滞胀现象。高等教育滞胀程度即高等教育滞胀率,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效益、效率、质量和机制等四个维度的负面问题程度来测度,并根据四个维度各自的特点,建立了高等教育滞胀测度的各维度指标体系,进而构建高等教育滞胀率测度模型以及高等教育滞胀预警指数。最后,以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年鉴数据,得到了中国各省市的高等教育滞涨率及其所处的预警区位。结果表明,我国暂时没有省份出现教育滞胀,但大多省份都处于橙色预警阶段,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运行已出现明显的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滞胀率 预警 区域 DEA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航 李成明 曲扶摇 白柠瑞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重要课题。本文使用中国1995-2014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全国范围内以及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通过全国范围内及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变化趋势和对比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全国综合效率水平整体都有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规模效率提高趋缓,有保持稳定的状态;而纯技术效率20年间未发生明显变化,对整体高等教育效率有所抑制。同时,分地区对比分析了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情况,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由此可以得出,就大部分地区来说,通过"内涵式"发展以提高高校的综合效率具有普遍应用性,这对"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制定依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效率 双一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傅毓维 邵争艳
本文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价了1997—2002年中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该指数的分解,详细考察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动态变化的具体原因,旨在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晓昌
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如何把质量提高确实是一个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以"四个转变"为导向,从"四个维度"努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以"四个转变"为导向,就是在发展方式上,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转变;在资源配置上,由注重对物的投入向注重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晓昌
新阶段在省域层面上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重点是要加强"四个统筹",即以教育现代化目标为统领,统筹推进省域高教发展转型;以提升教学质量"满意度"为核心,统筹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高校协调发展;以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扩大社会参与程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关键词:
区域 省域 内涵发展 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晶 张珏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因源于政府宏观层面调控的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市场中观层面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微观层面的更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需求。其本质是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标准的全新探索,是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新变化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走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合理的行政干预功效,建立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引领的统筹机制;调动社会系统化参与的积极性,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协调和激励保障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孔伟 刘岩 治丹丹 朱飞 高志越
引入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并解读两者复杂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耦合作用强;区域高等教育超前、同步与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共同存在;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程度不佳、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显著,仅广东和江苏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尚未有区域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最后,提出政府加强教育与科技资源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与高校互动式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分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及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教育研究有必要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有什么不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任务(要素)是什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何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采取什么举措"等问题作出回答。从而根本解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想和认识问题,在舆论上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进行发动,在理论上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予以必要的理性指导,这是高等教育研究适逢其时的责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仁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杰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震祥 陈世瑛
文章从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贸易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角,探讨了服务贸易、教育服务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理论内涵、目标内涵以及过程内涵及其特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服务贸易 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