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5)
2023(6967)
2022(5866)
2021(5215)
2020(4630)
2019(10379)
2018(10090)
2017(19958)
2016(10578)
2015(12099)
2014(11680)
2013(11819)
2012(11221)
2011(10076)
2010(9988)
2009(9269)
2008(9393)
2007(8496)
2006(7435)
2005(6633)
作者
(32300)
(27072)
(26890)
(25617)
(17538)
(13112)
(12158)
(10567)
(10403)
(9923)
(9351)
(9324)
(8739)
(8675)
(8541)
(8361)
(8056)
(8053)
(8004)
(7999)
(6797)
(6668)
(6596)
(6280)
(6154)
(6089)
(6081)
(5842)
(5479)
(5343)
学科
(50362)
经济(50304)
管理(40150)
(37464)
(32764)
企业(32764)
方法(28944)
数学(26236)
数学方法(26050)
(18680)
(13348)
财务(13335)
财务管理(13304)
企业财务(12872)
中国(10984)
业经(10219)
(10040)
(9363)
(9311)
(8327)
贸易(8321)
(8071)
(7784)
金融(7784)
(7770)
银行(7742)
技术(7246)
(7215)
农业(7035)
地方(6992)
机构
大学(162429)
学院(157637)
(67962)
经济(66790)
管理(64250)
理学(55909)
理学院(55392)
管理学(54602)
管理学院(54322)
研究(50506)
中国(40294)
(34813)
(33202)
科学(29968)
财经(28096)
(27313)
(25748)
(25160)
中心(25037)
业大(24014)
(23365)
研究所(22646)
经济学(22489)
农业(21853)
财经大学(21357)
经济学院(20635)
北京(20378)
商学(18702)
商学院(18548)
(18353)
基金
项目(108845)
科学(87061)
基金(83841)
研究(74537)
(74144)
国家(73618)
科学基金(64062)
社会(50269)
社会科(47947)
社会科学(47936)
基金项目(43906)
自然(42999)
自然科(42136)
自然科学(42125)
自然科学基金(41466)
(40274)
资助(35647)
(34680)
教育(34637)
编号(28049)
(25490)
重点(24328)
成果(23381)
教育部(22327)
(22298)
国家社会(22151)
科研(21673)
(21555)
人文(21243)
创新(20967)
期刊
(65464)
经济(65464)
研究(44050)
(29772)
学报(28954)
中国(27930)
科学(23646)
管理(23401)
(22072)
大学(21371)
学学(20202)
(16835)
金融(16835)
财经(15214)
农业(14741)
(12924)
经济研究(12133)
技术(11568)
教育(10366)
图书(10154)
业经(9057)
理论(8761)
问题(8691)
(8677)
会计(8394)
统计(8148)
财会(7986)
实践(7820)
(7820)
技术经济(7775)
共检索到230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凤环  郑素兰  
内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是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制度的特有设计。以沪深A股披露过内控缺陷信息的企业为样本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从激励企业内控缺陷如实披露和有效修复的视角研究这一特有制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内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能够促进企业披露内控缺陷数量增多、缺陷严重程度增大和修复有效性提高,即具有激励企业诚信担当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及时性、高质量的审计鉴证和较强的股权制衡能够强化这种效应。研究结论为坚持内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这一我国特有制度设计提供了证据支持,也对企业如何有效执行这一制度规定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飞  李鑫  吴秋生  
以沪深A股披露内控缺陷信息的企业作为样本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研究内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效率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内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效率的提升,且这种提升作用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承担能力和降低研发操纵程度得以发挥。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能够显著增强内控缺陷修复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效率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要求在内控评价报告中披露内控缺陷修复信息这一规定,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效率的提升;要增强这一规定的实施效果,企业必须努力提高披露的主动性、全面性和真实性。研究结论为坚持和有效实施我国这一规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瑶  郭雪萌  
重点研究上市公司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下,提高其内控信息披露质量,是否可以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未来持续收益。从内控缺陷信息披露角度衡量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使用权益资本成本作为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未来持续收益的指标,立足于沪市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实证数据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水平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不同的信息披露方式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选择自愿性披露方式的上市公司,随着内控信息披露质量水平的提高,权益资本成本变低的趋势会增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艺霖  王爱群  
内控缺陷披露与内控审计是否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这一问题,直接决定公司及其投资者对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的关注程度,进而决定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在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制度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运用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1-2012年的数据,探究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与债务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内控缺陷会显著提高债务成本,但内控审计却不会显著降低债务成本,而内控审计对内控缺陷披露与债务成本关系的调节为:只有当上市公司未披露内控缺陷时,内控审计才会显著降低公司的债务成本,当上市公司披露内控缺陷时,内控审计反而会提高公司的债务成本,但并不显著。该研究结论为提升公司、债权人对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制度由"自愿"向"强制"的转型,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艺霖  王爱群  
一、引言内部控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是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本保障。投资者通常依靠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来判断上市公司的盈余可靠性与自身投资的风险性。投资者对披露了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内控信息的信心会降低,进而会要求较高的报酬率来弥补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孔晓春  
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会对投资人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层几乎不对外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文章从社会心理学中的信任修复理论视角分析了管理层评估及披露企业重大内控缺陷的动机及策略选择,提出应强制企业出具审计师内控有效性鉴证报告,完善内控缺陷的分类以及加强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瑶  郭雪萌  肖序  
以沪市上市公司2010-2012年存在违规行为、存在财务报表重述、受到证监会处罚、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发布非标审计意见为基础,确定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样本,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是否如实披露存在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对公司管理层"动机选择"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隐瞒已经存在的内控重大缺陷,其权益资本成本越高,债务资本成本越高,企业价值越低。研究表明,内控信息披露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管理层越规范"动机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如实披露已经存在的内控重大缺陷,外部资本市场越能够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春玲  丁辉  
本文以我国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和修复情况,以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委员会、CEO和CFO变更情况,研究内控缺陷披露和修复同公司治理结构变更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内控缺陷及修复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CEO变更之间的关系,而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变更同内控缺陷及修复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现有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本文不仅检验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CEO与内控缺陷和修复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检验了内部控制委员会和CFO变更与内控缺陷修复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七中  韩建清  马蓓丽  
本文分别采用混合样本和PSM配对样本,通过研究2009年-2013年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前后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揭示内部控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抑制效应一直持续到内控缺陷披露之后的第二年才衰减消失,但对大股东权力强度的抑制效应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为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也为化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益与成本"之争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瑛玫  戴荣华  
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外部监管主要包括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两者可以促进内控缺陷的披露和纠正。本文以2011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信息为经验证据,在控制了公司规模、销售增长率等变量之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外部监管对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国际"四大"事务所的公司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被证监会等部门处罚的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概率更大,但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变更与公司是否披露内控缺陷没有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瑛玫  楚有为  杨忠海  
本文以2007~2012年间深市主板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是否如实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并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过程分为识别和披露两阶段,研究表明,公司内外部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和披露的影响存在差异。以上结果对相关部门及监管机构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红娟  
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有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法律规范不完善、披露的信息不系统、披露的内容不完全等缺陷,本文建议从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固定披露位置、规定披露的详细内容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瑶  郭雪萌  
基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角度构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立足于沪市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实证证据,从外部审计、公司治理和公司基本特征这三个角度,实证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审计师类型、审计委员会财会专业管理水平、审计委员会非财会专业管理水平、监事会规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董事会会议频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系列研究为提高其信息披露质量提供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冬伟  喻子秦  
本文以2013~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管理层权力、产品市场竞争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情况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权力越大,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越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越能提高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产品市场竞争在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之间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越能抑制管理层权力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披露高质量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本文的研究表明,适当制约管理层权力、加强产品市场竞争外部治理环境建设,对于提高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徐静  葛锐  韩慧  
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公司与投资者沟通渠道多元化,自媒体传播渠道对资本市场特定事件的市场反应产生影响。在沪深两市2015~2016年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中,选择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按照有无披露内控缺陷以及是否通过微博进行投资者沟通分类筛选,得到两组研究样本、两组对照样本和三组配对样本,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内控缺陷披露前后一段时间内的累积异常收益,并控制是否具备微博传播渠道变量,分析其与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性,以确定自媒体传播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媒体传播渠道有助于抵减市场事件的负面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