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6)
2023(18471)
2022(15733)
2021(14638)
2020(11977)
2019(27210)
2018(26885)
2017(51132)
2016(27429)
2015(30646)
2014(30376)
2013(29892)
2012(27714)
2011(25114)
2010(25223)
2009(23098)
2008(22334)
2007(19509)
2006(17279)
2005(15384)
作者
(78490)
(65354)
(64983)
(61512)
(41442)
(31254)
(29564)
(25626)
(24729)
(23240)
(22134)
(21970)
(20769)
(20639)
(20138)
(20030)
(19393)
(19139)
(18684)
(18591)
(16124)
(16065)
(15734)
(14937)
(14599)
(14420)
(14355)
(14270)
(13094)
(12793)
学科
(117993)
经济(117886)
管理(75274)
(71459)
(57421)
企业(57421)
方法(47471)
数学(40274)
数学方法(39861)
中国(33486)
(32250)
地方(31023)
(30567)
贸易(30549)
(29620)
业经(27417)
(26141)
(23965)
农业(21347)
(19921)
环境(19213)
理论(18457)
技术(18354)
(18235)
(17767)
银行(17725)
(17677)
金融(17674)
(17094)
地方经济(16911)
机构
学院(387549)
大学(386878)
(160033)
经济(156693)
管理(150009)
研究(134666)
理学(129522)
理学院(128002)
管理学(125859)
管理学院(125176)
中国(99868)
(82856)
科学(82434)
(70964)
(67231)
研究所(61085)
(60878)
中心(60157)
(57267)
财经(56653)
业大(55800)
(53865)
师范(53392)
北京(52297)
(51524)
(49854)
经济学(48554)
农业(47475)
(46587)
经济学院(43961)
基金
项目(264743)
科学(209175)
研究(195879)
基金(191375)
(166421)
国家(165052)
科学基金(141867)
社会(124633)
社会科(118290)
社会科学(118267)
(103719)
基金项目(101683)
自然(90512)
教育(89118)
自然科(88423)
自然科学(88406)
(86935)
自然科学基金(86798)
编号(80083)
资助(77725)
成果(64441)
(60620)
重点(59643)
(57935)
课题(55450)
(55358)
创新(51602)
国家社会(51345)
科研(49916)
教育部(49776)
期刊
(179076)
经济(179076)
研究(117742)
中国(76176)
学报(58577)
(56045)
管理(55681)
科学(54884)
(51212)
教育(45458)
大学(44382)
学学(41558)
农业(39383)
(34036)
金融(34036)
技术(32872)
业经(31313)
经济研究(29456)
财经(26720)
问题(24438)
(23316)
(23093)
图书(20766)
(20536)
国际(19852)
商业(19070)
科技(19032)
技术经济(18395)
现代(17698)
理论(17638)
共检索到579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永超  
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逐步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内循环显得尤为重要,打造高效率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流通环节,促进商贸流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由程开明、李惠蓉、唐杰君主编的《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研究》一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建忠  
部分地方政府为增加收入、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其会优先保护地方产业,这使得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边界要素的影响。边界要素包括地理边界、行政边界和制度边界,它们对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汇聚了广东省、香港和澳门三地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多元化的市场。商贸流通产业在这个区域内可以更广泛地获取潜在客户和消费者,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商贸流通企业能够更好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本文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入分析边界要素对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探讨如何克服边界要素带来的挑战,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结果显示:2012-2021年1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制度边界能够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地理边界能够抑制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行政边界能够显著抑制商贸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洋阳  
"十三五"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本文基于2007-2017年数据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较小;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南方地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北方地区,东部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经济带。随后本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但是对东部地区带动作用更强,对中西部地区带动作用较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盈  王丽娜  
本文认为,要想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合作和交流水平,就要秉持协同发展的理念,全面促进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化发展,提高市场运行的统一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共生理论基础,并对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予以阐释,最后集中讨论了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奕  薛佳  
本文基于双循环视角,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环境和数字金融四个维度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域为例,采用2013-2021年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业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商贸流通业集聚整体上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从区域异质性估计来看,这种正向赋能作用并非在所有区域都成立。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省域商贸流通业集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长江经济带上游省域商贸流通业集聚不仅不存在正向赋能作用,起到了负向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馨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耿聪慧  
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混合固定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推进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外贸易(WM)的系数为0.11613,固定资产投资(GZ)的系数为0.40667,信息化水平(XXH)的系数为0.19572,说明对外贸易、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化水平对于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第二,连锁经营(LS)的系数为0.060014、客运周转量(KYZ)的系数为0.051107、货运周转量(HYZ)的系数为0.069732,说明连锁经营、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对于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显著;第三,人均收入水平(AGDP)的系数为-0.772314,说明AGDP对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反向阻碍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关博文   张宁   闫盼盼  
本文通过分析数智化与流通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度发现,2012-2021年我国数智化与流通产业集聚整体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但存在显著地区差异,东部领先而中西部相对滞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智化与流通产业集聚技术溢出效应发现,数智化不仅推动了本地流通产业集聚,还对邻近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呈现出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然而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因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对邻近地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未能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一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一个依赖信息与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在产业发展上提出了转型升级的目标。而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上的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长江经济带上的整体经济与商贸流通业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东部经济带凭借其发达的经济腹地,在流通业的人员、资本以及网点效率上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西部经济带则处于较低级的水平。由此可知,我国长江经济带上商贸流通产业表现为东部经济带发展程度最高,中西部次之。为了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上流通产业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为了促进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可能出现的FDI垄断现象进行预防。要促进长江经济带上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还必须根据不同地区自身发展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一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一个依赖信息与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在产业发展上提出了转型升级的目标。而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上的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长江经济带上的整体经济与商贸流通业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东部经济带凭借其发达的经济腹地,在流通业的人员、资本以及网点效率上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西部经济带则处于较低级的水平。由此可知,我国长江经济带上商贸流通产业表现为东部经济带发展程度最高,中西部次之。为了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上流通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允春  王曼曼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借鉴Feder模型的思想,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商贸流通部门和非商贸流通部门,得出商贸流通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和总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允春  王曼曼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借鉴Feder模型的思想,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商贸流通部门和非商贸流通部门,得出商贸流通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和总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振  
城市发展潜力是城市经济活力的生命线,对于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发展潜力指标体系,以我国新一线城市2019-2020年数据为基础,测算并考察了我国城市发展潜力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新一线城市发展潜力整体水平较高,且不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区域差异性,但城市之间发展潜力指数却存在较大差距,大体呈现三大梯队,成都、南京和重庆为第一梯队,天津、苏州、杭州和武汉为第二梯队,郑州、长沙和西安为第三梯队。城市发展潜力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这种正向赋能作用强度与发展潜力水平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性,而与城市所处的区域存在紧密相关性,东部地区最强,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情况是影响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也是城市发展潜力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正向赋能效应强度与城市发展潜力指数高低并不存在严格正相关关系的原因所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玲  胡顺华  
当前,长三角商贸流通产业聚集的特征逐渐模糊,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势不够明显,不利于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本文在传统面板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了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影响长三角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聚集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面板模型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间商贸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经过LM检验和Husman检验的实证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正向推动效果,周边城市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会对该地区城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长三角地区更要把握产业聚集带来的经济效应,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