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1)
- 2023(18486)
- 2022(15811)
- 2021(14771)
- 2020(12191)
- 2019(27753)
- 2018(27555)
- 2017(53130)
- 2016(28781)
- 2015(32142)
- 2014(31947)
- 2013(30940)
- 2012(27968)
- 2011(24886)
- 2010(24662)
- 2009(22533)
- 2008(21051)
- 2007(18320)
- 2006(15862)
- 2005(13403)
- 学科
- 济(110160)
- 经济(110035)
- 管理(81321)
- 业(75429)
- 企(61441)
- 企业(61441)
- 方法(51436)
- 数学(44826)
- 数学方法(44230)
- 农(31918)
- 财(30466)
- 中国(29296)
- 业经(24931)
- 学(24048)
- 地方(22474)
- 农业(21794)
- 制(20322)
- 贸(19747)
- 贸易(19739)
- 理论(19466)
- 易(19153)
- 环境(18646)
- 和(18021)
- 务(17660)
- 财务(17575)
- 财务管理(17536)
- 技术(16586)
- 企业财务(16502)
- 银(16445)
- 银行(16397)
- 机构
- 学院(392140)
- 大学(389557)
- 济(153856)
- 管理(153810)
- 经济(150544)
- 理学(133973)
- 理学院(132548)
- 管理学(129992)
- 管理学院(129308)
- 研究(127599)
- 中国(93904)
- 京(81403)
- 科学(79743)
- 财(70333)
- 农(62648)
- 所(62485)
- 业大(59225)
- 中心(58495)
- 研究所(57247)
- 财经(56775)
- 江(55989)
- 范(52441)
- 师范(51874)
- 经(51749)
- 北京(50475)
- 农业(49073)
- 院(47376)
- 经济学(46342)
- 州(45478)
- 技术(42975)
- 基金
- 项目(276045)
- 科学(216991)
- 研究(202950)
- 基金(199070)
- 家(173253)
- 国家(171805)
- 科学基金(148096)
- 社会(127113)
- 社会科(120278)
- 社会科学(120246)
- 省(108842)
- 基金项目(105068)
- 自然(96227)
- 教育(94670)
- 自然科(94007)
- 自然科学(93984)
- 自然科学基金(92244)
- 划(91045)
- 编号(84081)
- 资助(81701)
- 成果(67137)
- 重点(61756)
- 部(60127)
- 发(58893)
- 课题(57687)
- 创(57382)
- 创新(53471)
- 科研(52986)
- 国家社会(52012)
- 教育部(51857)
- 期刊
- 济(164977)
- 经济(164977)
- 研究(111031)
- 中国(71648)
- 学报(62346)
- 农(56837)
- 科学(56425)
- 管理(55619)
- 财(53594)
- 大学(47738)
- 教育(46777)
- 学学(45105)
- 农业(39514)
- 技术(35256)
- 融(29953)
- 金融(29953)
- 业经(29245)
- 经济研究(27596)
- 财经(26486)
- 经(22728)
- 问题(20988)
- 业(19733)
- 图书(19405)
- 版(18646)
- 科技(18340)
- 商业(18136)
- 技术经济(17825)
- 理论(17617)
- 统计(17118)
- 资源(16776)
共检索到558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睿智 叶青海 薛柯柯
促进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提升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促进居民消费、特别是低消费群体的消费,是深入剖析内循环问题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作为主要视角,选择人力资本变量考察低消费群体对收入可持续增长是否有信心的行为意愿,基于中部五市的调研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影响程度的高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推低消费群体收入可持续增长进而实现消费跨越畅通国内大循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方棫 李振明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编发几篇学习《建议》的体会论文,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十二五”规划 建议 体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费兆奇
<正>消费可持续增长既是短期国内“稳增长”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目标。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处于持续下行的趋势;2023年上半年有所反弹,但主因是受到2022年“低基数”效应影响,如果按两年均值计算,消费增速依然处于下行通道。因此,消费不振并非新冠疫情之后的新问题,而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顽疾”。从横向比较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中洁 陈思伊
以行业投融资锐减作为信号,新消费品牌正遭受可持续增长能力方面的质疑。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以可持续增长能力为最终导向,深入剖析新消费品牌的资源管理行动,进而形成支撑新消费品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三种能力:机会感知能力、整合布局能力、转化应用能力,最后提出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开展全渠道销售、降低营销费用增加研发投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消费品牌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基础理论 新消费品牌 可持续增长能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文艳 唐一鹏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最核心手段,教育在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中备受关注。随着研究不断细化以及数据库日益完善,国际学者非常重视利用跨国学生测评数据剖析教育质量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结论。跨国样本研究一致发现,教育质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忽视质量的教育发展是造成拉美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因素;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水平的特定阶段,确保青少年获得适应社会需要、充足的知识和技能最为关键,这也是教育充足与公平理念所在。着眼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时期,必须就"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研究,找准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定位,遵循一定原则和规律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口红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军 齐晓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的思想。当前,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启动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构建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居民消费实现可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历史任务。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理论是由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的本质理论、演进变化理论、持续发展理论、调节促进理论构成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居民消费,实现其可持续增长,应从树立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理念、提高政府相关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推进我国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的进程等方面入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卫华
碳中和作为一项长远愿景将对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也符合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图。在碳中和背景下,实现美好生活发展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物质生活丰富,而是物质、精神和环境的全面提升和极大丰富。这为供给侧和消费侧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开展,将对全球产业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从消费端来看,以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观念将深入影响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生产和消费端的碳排放。消费转型为推动碳中和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消费转型和升级为基础,带动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按照国际标准,从人均GDP、人均GNI数据看,中国已迈入中高收入阶段,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设定,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GNI将达到2万美元,有望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然而,未来中国要跨越中高收入阶段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风险等将是主要障碍。本文认为,随着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加快,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具有现实可行性,但仍应全面客观评估中国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现状和问题,从中长期视角观察我国顺利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障碍。如何破解这些发展困局和现实难题,关系到中国能否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建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内生性增长驱动和外部有利条件运用两个层面着手推进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制度变革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抓住内外有利窗口期,稳步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财富合理分配,构建起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顺利迈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张运峰 王俏茹
本文通过构建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描述、分析和检验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6个国家,在1980~2017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集团收敛"情况。实证结果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在短期确实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稳态",但从长期来看则是非稳定状态,存在多种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在各种跨越条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各国向高收入水平收敛的关键所在。本文进一步通过技术前沿收敛模型,探索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发现这一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低收入水平阶段,可通过技术模仿提升TFP,实现第一阶段的"集团收敛";在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水平跃升阶段,需在技术模仿的同时利用全球技术边界提升带来的技术溢出拉动TFP增长;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跃升阶段,需由外部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此时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和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4035美元,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高的收入增长不代表长久的经济增长,任何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增速告别了两位数字增长,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存在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人口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更多困难与挑战。文章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从宏观角度寻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字量化以计量手段加以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程度以及不足,由此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4035美元,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高的收入增长不代表长久的经济增长,任何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增速告别了两位数字增长,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存在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人口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更多困难与挑战。文章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从宏观角度寻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字量化以计量手段加以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中国跨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英 吴方卫 张锦华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缺口假定下的产出影响模型,分析了能源供给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并从燃料乙醇弥补汽油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缓解能源缺口影响的效应。研究表明,高增长下的中国经济若兼顾能源安全问题,将可能导致原油供给缺口的出现;若仅保证能源安全,能源供给不足势必引起经济增长放缓;要同时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增长需通过寻求有效的替代能源弥补缺口。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王俏茹 刘达禹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可理解为一国在中等收入水平处收敛而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新常态时期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在向中等收入水平收敛?这一命题能够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重新审视新常态时期的种种变化,进而为引领新常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文章首先通过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进行识别,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正处于中等收入的收敛曲线上,继续沿现有曲线收敛将难以顺利向高收入阶段跃升。那么,新常态时期我国是否具备向高收入阶段跃升的动力条件?文章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与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收敛 “双轮驱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美顺
研究目标:探究清洁能源消费对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影响,揭示可持续经济增长策略的内涵。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52015年的时序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3SLS与协整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将分别减少CO_2和SO_2排放0.129%与0.408%,内生地增加GDP的0.024%和外生地减少GDP的0.089%;不同减排措施的减排成本与收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对其甄别选用;20062015年,增加清洁能源消费虽然对CO_2和SO_2减排做出重要贡献,但固定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