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8)
2023(12186)
2022(10204)
2021(9336)
2020(7846)
2019(18416)
2018(18312)
2017(34811)
2016(19266)
2015(21831)
2014(22206)
2013(22178)
2012(21173)
2011(19477)
2010(20180)
2009(18655)
2008(18791)
2007(17246)
2006(15381)
2005(14042)
作者
(60360)
(50434)
(50290)
(47745)
(32017)
(24260)
(22755)
(19589)
(19100)
(18228)
(17383)
(16956)
(16320)
(16315)
(16005)
(15643)
(15520)
(14992)
(14722)
(14584)
(12818)
(12808)
(12420)
(11519)
(11517)
(11415)
(11378)
(11365)
(10446)
(10235)
学科
(84590)
经济(84506)
管理(49441)
(49363)
(37609)
企业(37609)
方法(32645)
数学(28233)
数学方法(27835)
(25803)
中国(25610)
地方(23630)
(19059)
业经(19036)
(18052)
农业(17155)
(15929)
贸易(15916)
(15324)
(15272)
(14270)
银行(14228)
(14088)
金融(14085)
(13748)
(13438)
理论(13410)
环境(13099)
地方经济(12950)
(12837)
机构
学院(286914)
大学(285344)
(112963)
经济(110311)
研究(104428)
管理(101967)
理学(86244)
理学院(85112)
管理学(83203)
管理学院(82685)
中国(78131)
科学(67609)
(62578)
(56932)
(55938)
(51863)
研究所(50820)
中心(47193)
(46499)
业大(45689)
农业(44943)
(40844)
师范(40307)
财经(40261)
北京(40135)
(37150)
(37027)
(36196)
经济学(34122)
技术(33710)
基金
项目(183471)
科学(141151)
研究(132198)
基金(127889)
(112964)
国家(111955)
科学基金(93189)
社会(79876)
社会科(75500)
社会科学(75472)
(74835)
基金项目(67212)
(62990)
教育(61685)
自然(60456)
自然科(59011)
自然科学(58989)
自然科学基金(57901)
编号(54964)
资助(53476)
成果(46176)
(45224)
重点(42507)
课题(39939)
(39382)
(37866)
发展(35538)
创新(35465)
科研(35054)
计划(35005)
期刊
(134555)
经济(134555)
研究(84965)
中国(63344)
(53437)
学报(50214)
科学(44572)
(39783)
管理(38230)
大学(37133)
教育(36899)
农业(36275)
学学(34799)
(27774)
金融(27774)
技术(27114)
业经(23639)
经济研究(21132)
财经(19609)
(19503)
问题(17767)
(16887)
(15325)
图书(14513)
技术经济(14393)
商业(14029)
(13751)
科技(13531)
资源(13099)
统计(13025)
共检索到443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贵振  王永江  
为研究内循环式浆料好氧发酵反应器内浆料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一步优化反应器的工作参数,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分别研究不同转速(60、120、180、240 r/min)对浆料循环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加热温度(45、50、55、60℃)在一定转速下对浆料升温的影响;并搭建小型试验台架,利用试验台架对导流筒出口处的流速分布和罐体壁面上的温度分布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搅拌器的转速为120 r/min时,非搅拌区域浆料的速度区间为0.01~0.27 m/s,流速矢量波动较小,浆料具有更高的循环速率,搅拌器的单转循环流量为3.77 L/r;在壁面加热温度为55℃、转速为120 r/min工况下加热5 min,可使浆料平均温度从15.00℃上升至36.98℃,升温效果明显;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流速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29%,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7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北忠  
传统方法生产丹贝 (大豆发酵食品 )都以静态方式进行固态发酵 ,发酵过程中热质传递受到一定的限制 ,会产生温度梯度 ,且气体组分不均匀 ,从而导致发酵产品质量不稳定。滚筒式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可以促进热质传递 ,使物料均匀发酵 ,且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笔者参予设计制造了 4 50 L的滚筒式生物反应器 ,并利用其进行了固态发酵生产丹贝的应用研究。以 2株根霉为发酵剂 ,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固态发酵的对照试验 ,并对发酵过程中物料的化学组分和微生物组成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滚筒式固态发酵产品质量可靠 ;不同的菌株对搅动有不同的反应 ,其中微孢子根霉对搅动有适应能力 ,适用于滚筒固态发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根义  杨仁斌  虢清伟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低浓度、有毒有害有机废水的处理因产气量不足而不能正常运行的弱点 ,采用强制性附加气提高循环气量而加大内循环量使其在处理两类废水时达到高的处理效率 ,设计与制作了一种实验用附加气内循环反应器 ,通过对比试验发现 ,该反应器较普通内循环反应器启动时间缩短 38d,最大容积负荷提高2 0 % ,进水浓度为 5 0 0 mg/ L 时仍能正常运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义  吕育财  李宁  郭金玲  田毅红  龚大春  
利用以炭纤维为载体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酵母废水,通过逐步提高进料浓度的方式,对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能力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d,进料COD浓度由启动时2 798mg/L分阶段提升至5 596和13 990mg/L的过程中,相应的沼气容积产气率分别为0.06、0.14和0.37L/(L·d),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57%、71%和74%,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64%和65%,反应器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当进料CO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许文跃  
根据苏云金杆菌的发酵工艺要求 ,设计了 70L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并研究其冷模特性 ,得出反应器的平均循环时间是每次 1 6.62s,混合时间为 38.96s,物料混合达到均匀状态时的循环次数小于 3次 ,最大体积溶氧系数达到 1 0 1 .5 2h- 1 。体积溶氧系数与通气量的关系为KLa =- 793.2 77+ 35 2 .645Vg - 34.72 6Vg2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喜勤  林君锋  
以养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情况下就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污泥特性以及膜通量的衰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R对养猪场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6-48.0 h,化学需氧量(COD)和NH4+-N容积负荷分别为0.2-2.9和0.05-2.10 kg.m-3.d-1的条件下,MBR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1%-93.6%和76.8%-99.7%;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国辉  张帅松  陈绍江  
试验设计了一种能够对多个样品同时进行厌氧发酵的简易装置,为评估试验装置性能,以ND608、ND627、ND691、先玉335、高油5580和大刍草的秸秆为原料进行批量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本试验装置容易获得厌氧环境,37℃恒温条件下,厌氧反应的启动较快,装样10h后,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反应40d后,厌氧发酵反应终止。2)CH4体积分数为64.09%~65.55%,CO2体积分数为28.80%~31.60%;其中大刍草(291.05mL/g)和高油5580(281.67mL/g)的CH4单位产气量较高。由此可见:本试验设计的发酵装置能够满足目前厌氧发酵反应的要求,符合对多个玉米秸秆样品同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苹  谭鹤群  黄忠浩  
为确定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以病死猪为发酵原料,木屑为辅料,选取辅料配比、发酵温度和通风速率为试验因素,以碳氮损失和总臭气强度为试验指标,开展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正交试验,分析尾气中的有机恶臭物质组分并测定其排放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尾气中氨气和二氧化碳质量浓度;采用极差和贡献率分析方法分析辅料配比、发酵温度和通风速率3因素对碳氮损失和恶臭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以木屑为辅料的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尾气中能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的共有18种恶臭物质:芳香烃类12种、硫醇硫醚类3种、烷烃类1种、酚类1种、无机物1种,其中对甲酚、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氨气被认定是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气味的主要来源;影响碳氮损失的因素依次为:辅料配比>通风速率>温度,影响总臭气强度的因素依次为:温度>辅料配比>通风速率。综合考虑碳氮损失和总臭气强度,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辅料配比1∶5.5,发酵温度55℃,通风速率14 L/(L·min)。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成林  倪琦  徐皓  管崇武  
水力条件对反应器内生物膜的生长及流态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验分别用0.15,0.25,0.35 m/s的水流流速对内径为44 mm的管状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水力冲击,观察不同生物滤料的挂膜情况,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导流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低流速的水力冲击下,生物滤料的挂膜效果最好,平均厚度约为70μm,且不同结构生物滤料的挂膜情况无明显差异;反应器的模拟曝气速度为0.6 m/s时,其内部的综合流动及挂膜效果最佳。因此可知,生物膜的生长情况与同种材质生物滤料的结构形状无关,但与滤料所处的水力情况有关,膜厚度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曝气量大小及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吉  张鑫  胡静荣  于智慧  朱迎春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脂质水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发酵菌株,为研发新型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无菌猪肉浆体系中分别接种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YSZ11、YCC3,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YCC2,巨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YZC2、YZC3,并设立不接种发酵菌株为对照组(CK),测定发酵 4 d 内猪肉浆pH、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脂肪酶活力、脂质组成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5 株发酵菌株均可以降低猪肉浆体系的 pH,POV 和 TBARS 值分别为 2.51—2.96 mmol·kg~(-1)和 0.21—0.24 mg/100 g,显著低于 CK 组(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建  袁玲  黄建国  
【目的】优化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发酵条件,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寡雄腐霉的发酵参数及优化组合,并利用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离体烟叶和盆栽烟苗验证发酵液的生防效应。【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寡雄腐霉菌丝生物量持续增加,但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加至峰值后降低。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等条件下,寡雄腐霉的生物量越大,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愈强,二者的相关系数r=0.77**(n=16)。以黄豆饼粉为培养原料,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持续光照培养6 d所得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洁洁  杨金艳  陈步涨  姚波  裴建川  李梅  钟铃  方宇斐  
【目的】为了提升污泥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潜力,探讨填埋污泥发酵时最佳的木屑添加量,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杭州地区某填埋池污泥为主要原料,基于不同碳氮比控制木屑添加量,配制了T_1、T_2、T_3等3组发酵物料处理,通过间歇式好氧发酵,分析了发酵过程中温度、pH、电导率、氮、磷、钾和重金属形态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发酵为典型中温发酵(30~45℃),发酵过程中不同木屑添加量之间温度呈现差异显著(P<0.05),pH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受木屑添加量影响显著(P<0.05);电导率受木屑添加量影响较小。发酵结束后,3组处理铵态氮损失率分别为30%、47%、42%,硝态氮增加了8.25、6.27、3.85倍,说明木屑添加量对氮素影响大。总磷增长率分别为7.0%、11.8%、10.8%,有效磷占比为8%、9%、9%,总钾占比为27%、36%、44%,有效钾占比为8%、12%、17%,其中仅T_1和T_2之间总钾呈现显著差异(P<0.05)。铜的生物有效态分配率分别从初始的32%、38%、40%增加至72%、74%、74%,生物可利用态锌分别从84%、85%、86%增加至96%、98%、97%;不同木屑添加量下,生物有效态、可氧化态铜、锌分别呈显著差异(P80%)],但T_2毒性显著大于T_3毒性(P<0.05)。【结论】发酵过程pH、氮、钾、生物可利用态铜、稳定态锌和种子发芽指数受木屑添加量显著影响(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汉鹏  陈志  余震  卢晓梅  汪涌  周顺桂  
有机固体废物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解决废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与关键.虽然传统高温堆肥作为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存在发酵周期长、发酵温度低、无害化不彻底等缺陷,严重制约其工厂化推广应用.本文推出一种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发酵参数以及在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优势.该技术通过添加嗜热菌剂使发酵温度比传统高温堆肥高出2030℃,能够显著缩短发酵周期、强化无害化效果.因此,该技术有望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的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苹  谭鹤群  黄忠浩  
为了筛选出能实现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减排的最佳辅料,试验以病死猪为发酵原料,分别以玉米秸秆(T1)、油菜秸秆(T2)、木屑(T3)、米糠(T4)为辅料,开展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试验,并以纯病死猪(CK)发酵作为对照。发酵过程中,在0~6 h和6~72 h发酵阶段内分别以3 h和6 h为采样间隔,采集处理槽排放的尾气,分析尾气中的有机恶臭物质组分并测定其排放浓度,同时测定其中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并对不同处理的总臭气强度进行多重比较,以确定辅料种类对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过程中总臭气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5个处理的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尾气中能准确定性和定量检测的共18种恶臭物质,包括3种含硫化合物、1种烷烃化合物、12种芳香烃化合物、1种酚类化合物和1种无机气体,其中3-乙基甲苯、4-乙基甲苯、对甲酚、甲硫醇、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氨气为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气味的主要来源;(2)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和木屑的添加加快了病死猪辅热好氧发酵的进程,添加玉米秸秆的处理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添加油菜秸秆和木屑的处理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3)不同辅料发酵过程中总臭气强度存在差异,从小到大依次为T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亚倩  庄孟颖  刘兴健  吴小平  张君丽  郑明锋  傅俊生  
[目的]优化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条件,并探究绣球菌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绣球菌菌丝体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向液体发酵法,即在绣球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马尾松松针粉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马尾松松针添加量(0.50,0.75,1.00,1.25,1.50 g/L)、发酵时间(12,16,20,24,28,32 d)、绣球菌接种量(25,50,75,100,125,150 mL/L)、pH(4,5,6,7,8)对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双向液体发酵条件。以未添加马尾松松针粉的处理为对照组,提取菌丝体多糖,采用红外光谱对菌丝体的多糖结构进行分析。测定菌丝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当马尾松松针粉末添加量为1.25 g/L、发酵时间为24 d、接种量为100 mL/L、pH为5时,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均较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的最优条件为:马尾松松针粉末添加量1.25 g/L、发酵时间24 d、pH为4、接种量125 mL/L,在此条件下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可达到(11.16±0.22) g/L。与对照组相比,双向液体发酵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提高了约162.10%。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法发酵得到的菌丝体多糖与对照组的红外主要吸收峰一致。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绣球菌菌丝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结论]得到了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产绣球菌菌丝体的最佳条件,此条件下得到的菌丝体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