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1)
- 2023(12293)
- 2022(10850)
- 2021(10199)
- 2020(8576)
- 2019(19854)
- 2018(19838)
- 2017(38384)
- 2016(21160)
- 2015(23850)
- 2014(23912)
- 2013(23551)
- 2012(21659)
- 2011(19585)
- 2010(19607)
- 2009(18143)
- 2008(17896)
- 2007(15658)
- 2006(13815)
- 2005(12367)
- 学科
- 济(80728)
- 经济(80603)
- 管理(65639)
- 业(59447)
- 企(51077)
- 企业(51077)
- 方法(36890)
- 数学(31351)
- 数学方法(30957)
- 财(23391)
- 农(21174)
- 中国(20275)
- 制(19342)
- 学(19330)
- 业经(19032)
- 地方(15162)
- 务(14836)
- 财务(14768)
- 财务管理(14737)
- 理论(14538)
- 贸(13965)
- 贸易(13958)
- 企业财务(13955)
- 环境(13822)
- 农业(13817)
- 和(13808)
- 易(13534)
- 体(13307)
- 银(13209)
- 银行(13163)
- 机构
- 大学(306587)
- 学院(302213)
- 管理(120106)
- 济(116161)
- 经济(113498)
- 理学(104148)
- 理学院(102952)
- 管理学(101176)
- 研究(100730)
- 管理学院(100624)
- 中国(73932)
- 京(65467)
- 科学(63059)
- 财(56465)
- 所(50873)
- 农(47582)
- 研究所(46200)
- 业大(45251)
- 财经(44942)
- 中心(44695)
- 江(44157)
- 北京(41294)
- 经(40727)
- 范(40503)
- 师范(40139)
- 农业(37277)
- 院(36552)
- 州(35587)
- 经济学(34483)
- 财经大学(33482)
- 基金
- 项目(207736)
- 科学(163234)
- 研究(152510)
- 基金(151054)
- 家(131458)
- 国家(130388)
- 科学基金(111714)
- 社会(94919)
- 社会科(89803)
- 社会科学(89780)
- 基金项目(80728)
- 省(80351)
- 自然(73220)
- 自然科(71454)
- 自然科学(71436)
- 自然科学基金(70155)
- 教育(69779)
- 划(68293)
- 编号(62271)
- 资助(61776)
- 成果(51879)
- 重点(46309)
- 部(46099)
- 发(43156)
- 创(43124)
- 课题(42851)
- 制(40694)
- 创新(40269)
- 科研(39623)
- 教育部(39547)
- 期刊
- 济(128569)
- 经济(128569)
- 研究(90265)
- 中国(56794)
- 学报(49259)
- 科学(45173)
- 管理(44121)
- 农(43578)
- 财(43389)
- 大学(37269)
- 学学(34958)
- 教育(34458)
- 农业(30034)
- 融(25354)
- 金融(25354)
- 技术(24915)
- 财经(22064)
- 业经(20399)
- 经济研究(19296)
- 经(18616)
- 问题(16734)
- 图书(16160)
- 理论(15678)
- 科技(14971)
- 业(14631)
- 版(14618)
- 实践(14449)
- 践(14449)
- 技术经济(13852)
- 现代(13763)
共检索到439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小丽
在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活跃环境下,内幕交易这一资本市场"痼疾"不断呈现出新动向,如行为加剧化、主体多元化等。内幕交易新动向的法律成因主要在于现行法律法规对内幕交易规制的缺陷,即内幕交易法律责任的不力、内幕信息认定标准的不足、内幕交易取证的不易以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健全。因此,应立足于这些缺陷,完善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内幕交易 并购重组 新动向 法律规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范黎红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而CDS市场与内幕交易存在天然的密切联系。债权人、承销商等相关合同主体对手方利用内幕信息"裸持"CDS进行投机性交易,会损害债务人的信息权利、CDS市场的交易公平性以及市场效率。CDS市场与股票市场相比有其特殊性,传统内幕交易规则用以规制CDS市场将面临一些适用困境。为此,必须视情况扩大证券法反欺诈条款的适用,约束债权人、承销商等相关合同对手方对债务人内幕信息的利用,完善CDS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并强化金融机构内部防火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臧冬斌
作者通过实证分析与理论探讨,认为:我国政府主导型的证券监管模式对控制内幕交易是无效的,但我们在短期内又无法建立内幕交易私权救济制度,只能完善现有的监管体系;中国证监会应正确运用其宏观调控职能与微观监管职能,赋予证监会“准司法权”是不合适的。
关键词:
内幕交易 成因 法律规制 监管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丽芳 赵淑萍
控制内幕交易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制度。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内幕交易赔偿制度,提出在我国建立内幕交易赔偿制度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
内幕交易 民事赔偿 法律制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祝红梅
由于内部人具有信息优势,内幕信息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股票市场十分关注内幕交易。虽然学者们对内幕交易的研究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和意见,但“内幕交易增强了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侵害了不知情交易者的利益,破坏了公众对于股票市场的信心”的观点占据了主流地位并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内幕交易管制。然而,对内幕交易管制的效果并不象预期的那样乐观。
关键词:
内部人 内幕信息 内幕交易 管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英
对内幕交易应采取打防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实现从内幕交易事前控制到事中控制再到事后控制三位一体的综合控制方法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内幕交易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投资秩序,损害了中小投资者权益,还可能歪曲市场价格对实际价值的反映,破坏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且易滋生腐败现象,因此我国先后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内幕交易进行严格限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姜丽勇
“红光实业”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具有编造虚假利润、陈述虚假事实、骗取上市资格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而遭受处罚后,上海一位小股民状告“红光实业”全体董事及相关中介机构,却被法院驳回。但是,由此人们已经注意到建立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汪炜 许永杰
证券市场在筹集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等发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证券投机、市场操纵、内幕交易、欺诈客户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中最严重的一种欺诈,据统计,在证券市场上,大约80%的违法案件与内幕交易有关,大约80%的违法交易金额与内幕交易有关。然而,我国对内幕交易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例非常少,追究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更是空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游家兴 武媚 陈述
本文考察在一个国家统一的立法体系下,不同公司对法律执行的异质性与差异性,探讨其对内幕交易监管效率的影响。本文一方面借助我国上市公司对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问卷所作的公开回复——《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构建公司层面的投资者保护指数,另一方面运用高频数据计算知情者交易概率(即PIN指数)来衡量内幕交易程度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展开细致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保护执行情况是影响内幕交易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公司在投资者法律保护上执行水平的提高,内幕交易监管效率将得以有效提高,并且受控制权私利驱使的内幕交易行为也会得到明显的遏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杰
德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德国反内幕交易犯罪机制很有特点,其行为样态的宽泛性、设置模式的灵活性以及处置机制的多样性,使得德国刑法能够有效防范内幕交易犯罪。中国在《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以及1997年《刑法》中都有对内幕交易罪之规定,但和德国内幕交易罪的刑事立法相比,仍存在明显不足。因此中国《刑法》应当对德国内幕交易罪刑法规制的立法经验及理论有所借鉴。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内幕交易罪 刑法规制 比较研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宪权
惩治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思考刘宪权一、内幕人员及内幕信息一般而言,所谓"内幕人员"是指由于持有发行人的证券,或者在发行人或者与发行人有密切联系的公司中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由于其会员地位、管理地位、监督地位和职业地位,或者作为雇员、专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晖
2016年12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对萨尔曼案最终裁决,维持1983年Dirks案确立的认定泄密型内幕交易泄密人法律责任的个人利益标准,平息了美国泄密型内幕交易法律责任认定标准上存在的争论,堪称内幕交易判例法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式裁决。个人利益标准虽非完美,但对促进基于正当理由泄露内幕信息仍有积极意义。我国有关泄露内幕信息的法律规定较美国更为严厉,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内幕交易仍猖獗,客观上需要严刑峻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晖
2016年12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对萨尔曼案最终裁决,维持1983年Dirks案确立的认定泄密型内幕交易泄密人法律责任的个人利益标准,平息了美国泄密型内幕交易法律责任认定标准上存在的争论,堪称内幕交易判例法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式裁决。个人利益标准虽非完美,但对促进基于正当理由泄露内幕信息仍有积极意义。我国有关泄露内幕信息的法律规定较美国更为严厉,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内幕交易仍猖獗,客观上需要严刑峻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郭丹
内幕交易是资本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利用职务、职业或者特殊关系获得尚未公开的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从而获取不法利益或减少其损失的行为。股票内幕交易包括基于内幕信息交易股票、怂恿他人交易股票、泄露内幕信息给他人等表现形式。股票交易主体通过内幕交易获取的暴利是建立在其他投资人损失的基础上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的股价常常在重大信息披露前即出现较大波动,
关键词:
内幕交易 注册会计师 股票交易 法律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先贵
无论是"指标交易说""土地发展权交易说"抑或"地役权说"都没有对我国当下地票交易的法律性质予以准确揭示。从我国特有的地权结构形态和土地管理体制出发,参考域外经验,在考察地票交易生成逻辑的基础上,宜将地票交易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土地开发权交易。针对土地开发权交易的法律规制,应分两步走:一是在现行法没有对土地开发权及交易进行系统性规定前,遵循解释论研究范式,可适用地役权制度的相关法制资源,但这仅是过渡阶段;二是在正轨阶段,遵循立法论的研究范式,在土地开发权被现行法赋予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并对其交易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后,应适用其专门性规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