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3)
2023(3974)
2022(3423)
2021(3098)
2020(2666)
2019(6115)
2018(5624)
2017(12206)
2016(6478)
2015(7451)
2014(7086)
2013(7206)
2012(6701)
2011(5867)
2010(5793)
2009(5441)
2008(5585)
2007(4909)
2006(4197)
2005(3715)
作者
(16114)
(13519)
(13502)
(12852)
(9100)
(6530)
(6252)
(5224)
(5121)
(4917)
(4770)
(4558)
(4318)
(4298)
(4241)
(4112)
(4021)
(4021)
(3992)
(3775)
(3440)
(3233)
(3170)
(3153)
(3066)
(3020)
(2931)
(2772)
(2758)
(2661)
学科
(35321)
经济(35281)
(29024)
管理(28130)
(26626)
企业(26626)
方法(23106)
数学(21416)
数学方法(21373)
(14952)
(12180)
财务(12180)
财务管理(12156)
企业财务(11848)
(6595)
(6532)
业经(6321)
中国(6056)
(5599)
贸易(5596)
(5421)
(5302)
公司(5292)
(5024)
(4733)
金融(4733)
体制(4603)
环境(4538)
技术(4455)
农业(4309)
机构
大学(96927)
学院(94965)
(45542)
经济(44968)
管理(43386)
理学(38762)
理学院(38525)
管理学(38298)
管理学院(38115)
研究(24016)
(23994)
中国(20235)
财经(19968)
(18449)
(17838)
财经大学(15373)
经济学(15259)
经济学院(14097)
商学(13733)
商学院(13648)
(12288)
中心(11984)
经济管理(11472)
(10763)
北京(10747)
金融(10517)
业大(10238)
科学(9886)
(9765)
(9724)
基金
项目(63242)
科学(52359)
基金(50489)
研究(47273)
(41863)
国家(41538)
科学基金(38131)
社会(34260)
社会科(32769)
社会科学(32761)
基金项目(26759)
自然(23648)
自然科(23160)
自然科学(23158)
自然科学基金(22821)
教育(22593)
(22502)
资助(21283)
(18836)
编号(17642)
(16289)
教育部(15265)
国家社会(14946)
人文(14901)
成果(14210)
重点(13678)
(13547)
(13534)
大学(13158)
社科(12783)
期刊
(42360)
经济(42360)
研究(26733)
(21772)
管理(15526)
中国(12325)
财经(11204)
(11098)
金融(11098)
学报(10530)
科学(10250)
(9383)
大学(9377)
学学(9062)
经济研究(7504)
(6960)
财会(6759)
技术(6539)
会计(6188)
问题(6066)
业经(6021)
(5700)
技术经济(5011)
统计(5009)
商业(4736)
(4666)
国际(4631)
通讯(4526)
会通(4521)
理论(4515)
共检索到129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捷瑜  王美今  
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报事件,对信息披露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公司治理因素如何影响内幕交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业绩预报前存在显著的内幕交易;高管薪酬、股息/盈利比与内幕交易负相关;负债资产比、股权集中度以及两职合一与内幕交易正相关。这说明薪酬激励的提高、两职分离有助于减少内幕交易,但大股东和债权人都没有监管内幕交易的动机;内幕交易虽能缓解由于风险态度差异而引起的经理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却加重了大股东与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雷倩华  柳建华  季华  
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承担何种的角色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用分笔高频交易数据库中分离出机构投资者交易记录的方法,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内幕交易和管理层激励对其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给出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内幕交易的直接证据,探讨了我国特殊管理层激励状况对其与机构投资者合谋内幕交易的影响,并计算了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而受到的重大损害,指出证券监管部门必须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冬蔚  彭松林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年报、诉讼、分析师评级、停复牌以及高送转等重大公告前后卖空交易行为的变化,系统考察卖空者是否参与内幕交易以及何种因素影响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发现卖空率较高的股票具有较低的未来收益,表明卖空者拥有信息优势,属知情交易者;卖空者拥有非常精确的择时交易能力,在重大利空公告前显著增加卖空量,而在利好公告前则显著减少卖空头寸,表明卖空者作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源自内幕消息;公司内、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或公司所在地的法治水平越高,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的行为就越少。因此,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公司重大消息发布前后卖空量的异常变动,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健全证券分析师制度并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防范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俊瑞  白雪莲  孟祥展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为背景,对融资融券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启动后标的公司中发生内幕交易的可能性显著上升,且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而较好的外部法治环境能够约束上述行为,在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内幕交易的刺激效果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助长了内幕交易者的套利行为,但有效的法治治理能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超  张斯毓  
内幕交易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执行董事对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执行董事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发生;其次,不论是控股股东还是非控股股东委派的非执行董事都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对非执行董事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存在调节效应,二者均会削弱非执行董事与内幕交易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董事会治理作用和内幕交易的现有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翟建强  李小蓉  
运用事件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窗口期"的内幕交易研究模型,以中国A股市场2008-2012年度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了资产重组、股价波动和内幕交易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重大资产重组中显著存在内幕交易行为,加强关联交易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监管有助于遏制内幕信息散布,2008年加强重大资产重组信息管理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本文选用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特质信息的视角,检验了内部人交易对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人减持有助于企业特质信息反映到股价中,企业信息效率得以提升,这种影响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人减持对信息效率的影响因企业信息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较高以及分析师关注较多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更有助于企业特质信息反映到股价中,企业信息环境发挥的是"激励效应"而不是"挤出效应"。最后,基于中国证监会放松卖空管制这一准自然实验,排除了"噪音信息"对结论的干扰。结论提供了中国制度背景下内部人交易对信息效率的影响存在中西方差异的证据,为政府监管部门立足本土实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刘星  
本文利用2002-2004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型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和其控制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则越偏好于利用更多的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同时也存在利用关联交易"隧道挖掘"上市公司的行为;(2)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可以抑制关联交易规模;(3)董事会规模对关联交易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4)公司设置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督不明显,但初步显现对提高公司绩效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爱英  
分析了内部化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以金融控股集团为背景对内部交易、关联交易与内幕交易三个术语进行了新的界定与比较。指出内部交易与关联交易的合理性与内幕交易的违法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阳秋林  刘婕  唐洋  
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碳交易试点省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于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负向影响当期企业绩效,企业参与碳交易可以有效抑制研发投入在当期对企业绩效负向影响;研发投入效应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调节作用都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体现为研发投入对当期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在非高污染里表现得更加明显,企业参与碳交易可以显著缓解这种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迪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1999~2006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用逻辑回归以及结构方程三阶段回归方法,对超额现金流、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现金是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资源"转移的标的之一,并且在上市公司超额现金较低时,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转为以担保和抵押为主,从而实现了不同类别关联交易行为对上市公司进行资金掏空的相互替代。为了掩饰关联交易掏空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有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行为。当以资金流入型的关联交易对本文结论进一步检验时,没有发现关联交易在资金支持上的证据,同时,资金流入型的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亦不明显,因此,正反两方面证据支持了本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韧  曾国平  
在证券市场上,契约的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带来内幕人的内幕交易行为;而证券内幕交易行为一旦发生,投资者往往会处于被“套牢”的地位。通过分析投资者被“套牢”的原因后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显性和隐性契约的完善、产权的明晰以及内幕人的有效规制这三个方面来解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元驹  张军  杜征征  
本文对内幕交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内幕交易研究取得的进展,在我国即将推行整体上市、股权激励等举措,从而有可能增加内幕交易风险的情况下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内幕交易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鲁小兰  
本文选取2004-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中发布并购公告的目标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内幕交易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媒体监督和证券分析师关注等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内幕交易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媒体较好的发挥了外部监督、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更多利用了自身信息优势,助长了内幕交易行为。最后对于提高证券市场治理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鲁小兰  
本文选取2004-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中发布并购公告的目标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内幕交易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媒体监督和证券分析师关注等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内幕交易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媒体较好的发挥了外部监督、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更多利用了自身信息优势,助长了内幕交易行为。最后对于提高证券市场治理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