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7)
2023(13275)
2022(10391)
2021(9155)
2020(7116)
2019(16162)
2018(16224)
2017(30489)
2016(16686)
2015(18490)
2014(18578)
2013(18471)
2012(17483)
2011(16149)
2010(16296)
2009(14760)
2008(14383)
2007(12823)
2006(11698)
2005(11170)
作者
(49663)
(41566)
(41175)
(39040)
(26545)
(19749)
(18808)
(16107)
(16063)
(14825)
(14158)
(14034)
(13520)
(13374)
(12864)
(12837)
(12342)
(12139)
(12039)
(11975)
(10737)
(10208)
(10082)
(9572)
(9472)
(9341)
(9317)
(9222)
(8444)
(8339)
学科
(76808)
经济(76734)
管理(44976)
(43578)
(33740)
企业(33740)
中国(26513)
地方(24400)
(23766)
业经(23143)
方法(20860)
(17267)
农业(16571)
数学(16216)
数学方法(16024)
产业(15013)
(14573)
(14135)
(14038)
(13742)
金融(13740)
(13432)
银行(13400)
(13046)
地方经济(12602)
技术(12281)
(12048)
理论(11982)
(11946)
贸易(11931)
机构
学院(239717)
大学(239232)
(95110)
经济(92959)
研究(89593)
管理(87312)
理学(73406)
理学院(72426)
管理学(71203)
管理学院(70728)
中国(67892)
科学(55594)
(53321)
(45936)
(43751)
(42774)
研究所(41541)
中心(40480)
(39491)
(36836)
师范(36436)
业大(34875)
北京(34037)
(33661)
财经(33540)
农业(33092)
(32696)
(30270)
师范大学(29431)
经济学(28531)
基金
项目(156629)
科学(123114)
研究(117561)
基金(110750)
(96553)
国家(95674)
科学基金(81345)
社会(74155)
社会科(70183)
社会科学(70169)
(62983)
基金项目(58432)
教育(52363)
(52260)
自然(50312)
编号(49267)
自然科(49006)
自然科学(48993)
自然科学基金(48092)
资助(43027)
成果(41507)
(39796)
重点(35491)
课题(34337)
(33006)
(32670)
发展(31947)
(31411)
国家社会(30710)
创新(30532)
期刊
(119137)
经济(119137)
研究(75534)
中国(56865)
(41266)
学报(38473)
科学(36064)
管理(34347)
(32120)
教育(31789)
大学(28663)
农业(27946)
学学(26251)
(24930)
金融(24930)
业经(21268)
技术(21225)
经济研究(18189)
图书(18035)
问题(16107)
财经(15825)
(14988)
(13803)
书馆(12936)
图书馆(12936)
(12100)
现代(11999)
资源(11942)
(11808)
论坛(11808)
共检索到384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建伟  
为创新世界记忆遗产文化传承,文章构建口述梅州侨批史料数字仓储系统方案,基于深层知识发现创新口述史料的标引加工、主题索引系统,实现非结构化数字记忆资源基于知识元的深度聚合,为用户的精准资源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并实证探究该系统在梅州侨批抢救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依纹  周文泓  郭玉祥  
文章依托UNESCO数字遗产保护政策调查,明确公共记忆机构在其中的保护职责与行动框架。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提取关键要素,明确要素内涵与相互作用,构建包含基本概念、实施原则、保存程序、基础设施等4个层次的公共记忆机构数字遗产保护行动框架;基于框架内容分析整体特征,得出其面向公众利用,聚焦新型数字记录,遵循核心数字保存原则与重视前端要素设计的特征。文章提出未来在政策上可基于上述要点增加延展性思考,针对记忆机构需求、数字遗产特性拓展顶层设计与实践指导;面向框架内的内容缺漏,结合长期保存、保存伦理挑战,发掘记忆机构在数字遗产保护领域的更多可为之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建伟  
为科学全面解读苏区革命历史,文章基于"知识元"层面深化对传统档案的分类采集,并运用特色资源体系管理拓宽革命文化多元化的挖掘,帮助提升红色档案遗产的文化增值。互联网环境中"故事共同体"的立体构建以及革命记忆可视化工具的运用,有利于强化用户对苏区革命历史的认知,更好地让革命精神永续传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娟  朱琳  唐昭沛  甘依霖  
从社会记忆的维度,对武汉市283处文物保护单位构建"士农工商兵"的分类体系,并梳理其时间演变和空间结构特征,发现:①时间上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类型表现出由单一走向丰富的基本特性,可基本分为"远古—六朝"、"隋唐至今"的两大阶段,总体表现为"生存文化—手工文化—学士文化—本土商贸文化—机械文化—军事纪念文化"的过渡特征。②空间上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由外围城区向中心城区聚集的特征;总体形成"两轴—四斑—两圈层"的空间分布体系。这种社会记忆的演化特征体现了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变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说明社会记忆的演化,受到社会群体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直接影响,主流生产力决定社会记忆的构建。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翟姗姗  许鑫  孙亚薇  代沁泉  
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困境,文章以记忆工程为研究视角,通过调研和分析记忆工程项目中的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认为记忆工程的推进为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质数据资源,记忆工程是非遗数字化存档保护的延续。文章最后构建了以采集管理层、存档管理层、服务管理层为核心的非遗数字化存档技术框架,以期解决记忆工程中非遗数字化建设在组织层面、管理层面及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为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李菁  杨波  
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蕴含了大量重要历史信息。但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匮乏,许多抗战景观遗产没有得到恰当保护,无法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历史信息。文章基于集体记忆视角研究了战争景观遗产认知的流变及价值实现途径;系统梳理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现状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名录与保护体系构建、空间单元划定与记忆要素修复、遗产空间结构构建、公众体验及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即集体记忆构建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李菁  杨波  
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蕴含了大量重要历史信息。但是,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匮乏,许多抗战景观遗产没有得到恰当保护,无法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历史信息。文章基于集体记忆视角研究了战争景观遗产认知的流变及价值实现途径;系统梳理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现状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名录与保护体系构建、空间单元划定与记忆要素修复、遗产空间结构构建、公众体验及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南京抗战景观遗产保护即集体记忆构建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燕  
近代以来,在海外华侨的影响下,中国侨乡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侨乡民居变迁是其中重要方面。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本文在占有大量地方文献和实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以全国著名侨乡——客都梅州为例,考察客家围屋的"洋化",探讨华侨影响下的侨乡民居变迁以及华侨在这一变迁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龚蔚霞  周剑云  
南粤古驿道是构成我国线性遗产网络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研究并真实再现和活化利用古驿道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古驿道沿线地区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国内线性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及实践。以梅州市境内的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提出打造集传承古色、绿色、红色于一体的古驿道线性遗产空间,并采取以线串点、连线成片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空间组织策略和"规划策划—发展建设—推广宣传"的全过程活化利用方式,推动沿线地区保护传统村落、提升人居环境、发展综合旅游,实现古驿道历史、文化、生态多元价值,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邵明  刁嘉辉  赵浩林  李钊  叶荔  汪现  
拯救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的历史性场所有助于维系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对国内外码头遗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码头遗产是港口城市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现象。论文以上海为例,从遗产本体与语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黄浦江沿岸的近代码头遗产的要素与价值。论文指出,这些记忆场所不仅是上海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缩影,也是海派文化与都市生活图景的独特语言,建议从建筑遗存、历史场地、设施道具与图像资料等方面进行保护与活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丽华  李万社  董涛  
数字化保护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流方向。如何将数字化保护提高到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是政府部门以及文化职能单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分析了目前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站的基础之上,提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平台的建设策略及模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跃  周耀林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文章从非遗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开发三个层面对国际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将发挥重要作用;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主题相对分散,非遗数字信息组织、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内容不断深入,非遗数字化保护理论与知识体系亟待构建等特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灿姣  阳利新  
基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文献,对非遗数据库整体建设的研究、非遗项目分类体系的研究、非遗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非遗数字化保护实践研究四个议题作了综述。目前学者在非遗数据库建设内容的研究上没有形成权威的、统一的模块,非遗数据库建设的评价机制尚没有建立;非遗的单线性分类研究较多,多层次分类研究较少,元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三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地区及非遗具体单个领域方面进行非遗数字化保护应用研究较多,其它非遗数字化保护机构研究较少,实践研究缺乏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付晓东  徐涵露  
近年,对于文化遗产的讨论焦点,已经由关注保护转移到注重开发,如何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经济开发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内外都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办法;而对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虽有了一些方式,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浅层面的、单一的旅游为主的开发利用阶段上。当前,借助文化遗产进行新产业的塑造和实现对原有产业的整合,以创建新兴产业,重组原有的区域产业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深层次的、网络化的开发模式却不多见。本文以经济开发的视角,通过对一个特定的文化(殷墟文化遗产)的认知,探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建立起一个产业网络,最终,形成文化推动产业、经济的巨大内生动力。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示-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