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0)
2023(9716)
2022(7983)
2021(7529)
2020(6163)
2019(14133)
2018(13498)
2017(25034)
2016(13657)
2015(15095)
2014(14517)
2013(14466)
2012(13238)
2011(12057)
2010(11764)
2009(10760)
2008(10459)
2007(8777)
2006(7679)
2005(6755)
作者
(40502)
(33855)
(33790)
(31802)
(21271)
(16468)
(15066)
(13515)
(13012)
(11833)
(11572)
(11278)
(10667)
(10557)
(10514)
(10355)
(10067)
(10062)
(9771)
(9524)
(8534)
(8274)
(8057)
(7686)
(7634)
(7545)
(7333)
(7182)
(6817)
(6771)
学科
(58556)
经济(58499)
管理(36628)
(34199)
方法(27881)
(26083)
企业(26083)
数学(25806)
数学方法(25570)
中国(18821)
(15370)
(14224)
贸易(14217)
(14177)
(13959)
业经(11287)
(10970)
农业(10424)
(10271)
环境(9836)
地方(8918)
(8672)
银行(8637)
技术(8327)
(8271)
(8195)
(8081)
(8037)
金融(8037)
(7913)
机构
大学(196702)
学院(192214)
(88146)
经济(86834)
研究(73902)
管理(73562)
理学(64352)
理学院(63586)
管理学(62667)
管理学院(62326)
中国(55824)
科学(45223)
(42531)
(38578)
(37503)
(36384)
研究所(34758)
业大(32441)
中心(32350)
农业(30718)
财经(29852)
经济学(28379)
(27671)
北京(26988)
(26950)
经济学院(25753)
(25544)
(23629)
科学院(23298)
师范(23289)
基金
项目(137996)
科学(109072)
基金(103918)
(94431)
研究(94055)
国家(93744)
科学基金(78759)
社会(63700)
社会科(60661)
社会科学(60644)
基金项目(54650)
自然(51518)
自然科(50398)
自然科学(50377)
(50303)
自然科学基金(49519)
(44947)
资助(42255)
教育(41851)
编号(33719)
重点(31739)
(31706)
(29587)
(28725)
国家社会(28457)
创新(27099)
中国(27083)
科研(27079)
计划(26754)
教育部(26719)
期刊
(86844)
经济(86844)
研究(56802)
中国(37651)
学报(36412)
(33226)
科学(32977)
大学(26992)
(26805)
学学(25710)
管理(25184)
农业(22999)
经济研究(16346)
(15119)
金融(15119)
财经(14875)
教育(14669)
(14174)
技术(14120)
(12902)
(12349)
业经(12209)
问题(12182)
国际(11195)
世界(11053)
资源(10256)
技术经济(9988)
统计(9831)
科技(9781)
(9769)
共检索到278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剑  
内容新颖现实感强──对《计划生育对中国妇女的双面影响》的评价陈剑中国自70年代初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妇女的生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妇女的生育水平,极大地缓解了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中国计划生育的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平,朱楚珠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3个地区城乡的妇女生命周期变化,说明中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了妇女生育期的缩短,为妇女参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计划生育将对妇女的老年阶段产生新的影响,未来妇女的养老问题须靠完善社会保障和增加自我生存能力才能缓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P07项目课题组  
1 引言 本研究是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由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的P07项目于1994年开展的一个研究课题,其主要目的是对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该项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计划生育对提高妇女地位的作用和影响上,而不是在妇女地位对计划生育的作用和影响上。1994年7月课题组成立之后,先后三次组织有关专家就调查目的、调查的具体内容、问卷设计、样本的选取、数据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了保证调查的质量,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课题组先后两次在河北香河、山东昌邑进行了试点调查,对调查问卷作了反复修改。最终确定的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经济收入与管理、婚姻与家庭、生育和妇幼保健、避孕节育7个方面的内容,共76个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每个家庭对生育有自己的需求、计划和决策,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在中国低生育水平的背景下,家庭的生育需求和妇女的生育决策主导着生育行为与结果。文章认为,在生育政策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从家庭、妇女的角度考虑政策取向。尽管家庭生育数量的变化和差别仅在于一个或两个孩子之间,但公共政策应重视家庭需求,有利于家庭有计划地安排生育,并营造育儿友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妇女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琳  
本文着重介绍和分析当前世界范围内主要面临的妇女健康问题及其与计划生育之间的联系,阐述计划生育对改善妇女健康的作用。试图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计划生育对妇女所提供的帮助,特别是在生殖健康方面的直接帮助,以及间接地为妇女发展所创造的机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可逆性方法,较少采用绝育这种高效但不可逆的避孕手段。在可逆性避孕方法中,可以自己控制的避孕方法使用率比较高。以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1992年的统计数字为例,三市的男女绝育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宫内节育器(IUD)、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美和  
新技术对中国妇女就业的影响周美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技术的变革改变了工业部门中的就业机会,也改变了许多部门的工作性质。这既为妇女提供了新的机会,也对妇女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形成了新的挑战。1.新的机会。统计表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辜胜阻,徐云鹏  
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的知识、态度与实践,在国外通称为KAP,K(Knowledge)指的是育龄妇女对于计划生育的知识,A(Attitude)指的是态度,P(Practice)指的是实践。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而且有利于各级计划生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刘金塘  
任何人口现象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间(时点或时期)。对人口现象本身的观察、描述、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人口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关系的研究,都必须明确规定所观察与研究的时间范围。对人口现象的研究绝大多数也是就某一时点或时期来进行的,即人口学中所称的时期分析。我们也常常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人口现象进行动态对比,以考察人口的发展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爽  
本文根据人口普查的妇女存活子女资料,揭示出中国妇女的生育转变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孩子性别结构上。随着生育率的迅速降低,单性别孩子特别是“独男”家庭明显增多。问题的关键是人们“生男不止”、追求“儿女双全”;孩子性别结构变化是性别比过高、男孩偏多。城乡在这两个方面的差距都在拉大。今天人们的生育行为及其选择已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必须客观、全面、有历史感地进行思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迪化,宣伟忠,彭本宽,胡建民,周祖根  
本刊自今年年初开展关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意义、性质和作用的问题讨论以来,陆续收到一些稿件,现选登两篇。我们欢迎对此问题持有各种看法的同志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秀清  
中国妇女科技事业中的成就李秀清(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司综合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对女科技人员的培养,致力于改善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鼓励和扶持她们进行科学研究。中国妇女已活跃在科技战线上,目前已有女科技人员809.7万人,占科技人员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昕  
妇女占中国人口的一半。在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 ,研究并满足妇女的信息需求应成为中国图书馆工作者的一项光荣使命。本文从时代背景、现实状况、发展目标等方面对当前中国妇女的信息需求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 ,分析了妇女信息需求的特征 ,并指出为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