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7)
- 2023(14501)
- 2022(12189)
- 2021(11363)
- 2020(9473)
- 2019(21735)
- 2018(22131)
- 2017(43093)
- 2016(23406)
- 2015(26519)
- 2014(26535)
- 2013(25950)
- 2012(23519)
- 2011(21334)
- 2010(21269)
- 2009(19810)
- 2008(19164)
- 2007(16750)
- 2006(14987)
- 2005(13292)
- 学科
- 济(92293)
- 经济(92189)
- 管理(65097)
- 业(61283)
- 企(49716)
- 企业(49716)
- 方法(41303)
- 数学(35286)
- 数学方法(34913)
- 中国(27893)
- 农(26452)
- 贸(25480)
- 贸易(25467)
- 易(24735)
- 财(22504)
- 业经(21527)
- 地方(18858)
- 学(18497)
- 制(18350)
- 农业(17049)
- 理论(15675)
- 银(15412)
- 银行(15374)
- 行(14702)
- 和(14659)
- 环境(14227)
- 融(13835)
- 金融(13833)
- 技术(13800)
- 务(13501)
- 机构
- 大学(331437)
- 学院(331395)
- 济(133568)
- 经济(130685)
- 管理(129547)
- 理学(111909)
- 理学院(110736)
- 研究(109284)
- 管理学(108829)
- 管理学院(108253)
- 中国(81310)
- 京(70601)
- 科学(66445)
- 财(61599)
- 所(54401)
- 农(49716)
- 财经(49466)
- 研究所(49302)
- 中心(48307)
- 江(47371)
- 业大(47257)
- 经(44765)
- 北京(44719)
- 范(44187)
- 师范(43827)
- 院(39959)
- 经济学(39956)
- 农业(39009)
- 州(38982)
- 财经大学(36635)
- 基金
- 项目(220890)
- 科学(172751)
- 研究(165803)
- 基金(158473)
- 家(136625)
- 国家(135479)
- 科学基金(115809)
- 社会(103166)
- 社会科(97648)
- 社会科学(97625)
- 省(86014)
- 基金项目(84118)
- 教育(76045)
- 自然(73653)
- 划(72168)
- 自然科(71860)
- 自然科学(71843)
- 自然科学基金(70516)
- 编号(69851)
- 资助(65120)
- 成果(57341)
- 重点(49211)
- 部(48721)
- 发(47747)
- 课题(47629)
- 创(45697)
- 项目编号(43092)
- 创新(42566)
- 教育部(41994)
- 科研(41878)
- 期刊
- 济(147291)
- 经济(147291)
- 研究(100601)
- 中国(58223)
- 学报(49040)
- 管理(47468)
- 农(46136)
- 科学(45143)
- 财(44249)
- 教育(38648)
- 大学(37260)
- 学学(34806)
- 农业(32529)
- 融(29112)
- 金融(29112)
- 技术(27989)
- 业经(25798)
- 经济研究(24801)
- 财经(23202)
- 问题(20899)
- 贸(20018)
- 经(19752)
- 图书(18331)
- 国际(16831)
- 理论(16787)
- 商业(16401)
- 业(16398)
- 现代(15535)
- 技术经济(15451)
- 实践(15401)
共检索到484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卫卫
当前世界贸易比较低迷,我国经济也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值出现双降的局面,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认为,在我国外贸转型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出口贸易的情况,确定内外需均衡的外贸转型方向,从开拓新兴市场、调整外贸结构、搭建新型载体、优化外贸环境、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实现外贸转型。
关键词:
内外需均衡 外贸转型 跨境电子商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国栋 高劲
内外均衡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内外均衡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依据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实证分析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关系,结果表明,1985-2007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和国际收支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而是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关系。认清不同阶段内外均衡关系的变化对于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相关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立南
从长远看,同世界经济接轨可以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很正确和必要的。但从近期而言,它使经济发展的外部均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也向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对此,《国内外市场接轨与对外贸易均衡》一文,阐述了我国自去年以来在国内外市场接轨中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对产生贸易逆差的原因、发展趋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而且还提出了纠正贸易逆差的若干对策。文章值得一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桂军 张斯琪
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失调程度一直是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以外贸部门为视角,采用中国外贸部门的数据,利用边际出口换汇成本与外汇边际进口效率推出的均衡汇率模型,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失调程度。结果表明:汇率改革将人民币汇率向更均衡的方向推进;边际出口换汇成本超过外汇边际进口效率时,出口出现过度扩张;人民币汇率深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应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鼓励企业通过创新等方式,降低出口换汇成本;运用恰当政策工具,保持合理进出口规模;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五
本文阐述了国民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重点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起步阶段、中间阶段和成熟阶段的内外均衡目标变化和主要差异,指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阶段的演进,政策目标将经历一个先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多到少、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政策目标最复杂、处理难度最大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中间阶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青林
通常而言,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对消费、投资、进出口和外汇储备来影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在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是影响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动的因素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同时通过对外汇储备和进出口的调节,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人民币国际化在经济内外均衡的调节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洋洋
本文通过构建扩展的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因素效应经济贡献度进行研究。研究揭示了在控制经济结构效应及投资效率效应的基础上,贸易动态因素效应在正常外部环境下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正并且显著;贸易就业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在样本期外部经济环境正常年度内呈现出抑制现象;贸易的人均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波动在样本期内较大,并呈现出递减常态;对外贸易因素总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小于经济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关键词:
均衡分解 对外贸易 贡献度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先锋 那明
文章运用1981~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货物及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实际资本存量的迅速增加和国内生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是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Granger原因。文章据此认为,宏观经济内部失衡,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迫使企业低价出口,是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条件 内外部均衡 对外贸易依存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封亚君
本文借助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三方面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进行经验实证的分析。作者认为,我国经济不发达的水平,产业结构非均衡状态和国际市场不利的条件,决定了中国对外贸易“上亦艰难,下无退路”的困难局面。特别是我国产业结构非均衡状态制约着外贸的格局。而这种格局有可能使国际贸易条件变化,并汇合国内产业结构不均衡生产的惯性,引起中国经济的共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韦大宇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外贸企业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深刻的变化,商业模式转型势在必行。在简述商业模式的概念及转型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外贸企业商业转型的动因,分析了我国外贸企业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商业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外贸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有国 刘佑军
非均衡是一种经济常态,外贸结构也普遍地表现出非均衡的特征。比较优势的分工原则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低级要素优势得以发挥的同时也搭建了发展中国家弱性非均衡的外贸结构,而后发优势取向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强势非均衡的外贸结构提供了一条更为有效的演进路径。未来我国的外贸结构演进要超越比较优势,更加注重发挥后发优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琳 王浩明
本文以利润最大化及跨期消费理论为基础,构建外贸收支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外贸收支顺差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我国外贸收支持续顺差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低估、汇率的价格传导机制失效及政府政策引致性扭曲。由于加工贸易顺差几乎占据了我国外贸收支顺差的全部,这种顺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福利损失。我国的加工贸易顺差已经成为一种结构性问题,当前中国并不具备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条件,调整顺差的关键是以产业政策带动外贸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锦
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客观现象,立足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对促进货币价值内外均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货币价值内外均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 货币价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海峰
本文从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着手,发现长期以来内需疲弱、供过于求所导致的内部失衡形成了长期的“双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积累。内部失衡是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解除这种内外失衡,单纯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并非是解决外部失衡的有效办法,只有从过度依赖投资需求转而刺激消费需求,有效扩充内需,才能真正实现内外均衡,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内外均衡 扩充内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佑军
经济结构呈现非均衡的常态特征。在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充分、外生条件不统一等因素的制约下,一国外贸结构形成的资源配置效率通常低于均衡世界里的帕累托最优效率,是一种“次优”均衡;这种非均衡模式可能在受到外在冲击时或通过内生演进的方式发生改变,并通过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等表现出来。外贸结构非均衡的核心特征是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密集度高低,并与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联系在一起,成为外贸结构非均衡演进规律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外贸结构 非均衡 要素密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