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0)
2023(12151)
2022(9913)
2021(8812)
2020(7448)
2019(16285)
2018(15765)
2017(29912)
2016(15963)
2015(17281)
2014(16668)
2013(16547)
2012(14417)
2011(12626)
2010(12482)
2009(12012)
2008(12241)
2007(10766)
2006(9374)
2005(8506)
作者
(46702)
(38811)
(38762)
(36173)
(24602)
(18542)
(17359)
(15061)
(14544)
(13770)
(13197)
(12803)
(12278)
(12242)
(12006)
(11823)
(11617)
(11599)
(11168)
(11023)
(9911)
(9564)
(9201)
(8921)
(8783)
(8728)
(8553)
(8488)
(7735)
(7630)
学科
(86257)
(80372)
企业(80372)
(71792)
经济(71713)
管理(68582)
方法(31368)
业经(28817)
(24967)
(24912)
数学(23393)
数学方法(23217)
(20342)
财务(20321)
财务管理(20310)
企业财务(19241)
农业(18084)
技术(16895)
中国(15213)
(14153)
(14109)
贸易(14105)
(13818)
(13764)
(13608)
(12965)
理论(12704)
企业经济(12301)
经营(11939)
地方(11635)
机构
学院(234374)
大学(224713)
(99498)
管理(99234)
经济(98004)
理学(86551)
理学院(85803)
管理学(84738)
管理学院(84327)
研究(68609)
中国(54908)
(45555)
(45106)
(44264)
科学(42505)
业大(37565)
农业(35924)
财经(35837)
(34797)
(34209)
(32610)
中心(31381)
研究所(31018)
商学(29092)
经济学(29056)
商学院(28849)
经济管理(27751)
北京(27517)
(27199)
经济学院(26482)
基金
项目(158705)
科学(127008)
基金(117713)
研究(112003)
(103343)
国家(102370)
科学基金(90285)
社会(74891)
社会科(71220)
社会科学(71198)
(64409)
基金项目(62917)
自然(59838)
自然科(58555)
自然科学(58538)
自然科学基金(57611)
(52298)
教育(49586)
资助(46368)
编号(42989)
(39251)
(37356)
重点(35114)
(34534)
创新(33964)
(33740)
国家社会(31337)
成果(30938)
科研(30647)
(30347)
期刊
(109431)
经济(109431)
研究(59959)
管理(42026)
(41560)
中国(40107)
(38230)
学报(35546)
科学(33890)
农业(28667)
大学(27026)
学学(26462)
业经(22621)
技术(21873)
(18650)
(18424)
金融(18424)
财经(17922)
经济研究(17577)
(15483)
问题(14295)
技术经济(14245)
商业(14072)
教育(14048)
财会(12580)
现代(12043)
(11606)
科技(11568)
(11260)
会计(10833)
共检索到333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运苏  姬雯云  余泳泽  
本文立足微观层面“双循环”,在分析内外销耦合协调如何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的内销与出口耦合协调度较低,而内外销耦合协调对企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内生性、改变测度方法后,这一结论依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外销耦合协调对一般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高竞争程度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较大,且与国家发展阶段有关。此外,激励创新和降低经营风险是内外销耦合协调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两个重要影响渠道。因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内外销耦合协调度是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运苏   陈汉  
文章在对内外销耦合协调如何影响企业出口韧性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抵抗期还是恢复期,内外销耦合协调对企业出口韧性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控制内生性、改变测度方法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内外销耦合协调对国有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中西部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效果更强;内外销耦合协调主要通过降低经营风险和培育高层次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出口韧性。拓展研究发现,单纯依赖“出口转内销”提升企业出口韧性有局限性,企业销售结构中内销占比需要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外,“有为政府”在内外销耦合协调提升企业出口韧性的过程中具有“两面性”,在抵御期内“有为政府”可以降低“市场失灵”的影响,进而提升企业出口韧性,但在恢复期内政府过度干预反而会弱化企业出口韧性。文章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既要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循环,又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提高内外销耦合协调水平,进而增强企业出口韧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杨馥嘉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合并数据,结合中国区域间非竞争投入产出表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探究双重价值链耦合协调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双重价值链耦合协调能够产生污染减排效应,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双重价值链耦合协调会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投资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进一步检验发现,双重价值链耦合协调不仅能够基于企业自身成长促进污染减排,而且能够通过强化企业间静态和动态资源再配置降低整体污染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双重价值链耦合协调的污染减排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高资本密集度和高污染密集度行业以及东部地区表现更突出。文章研究结论为中国实现环境优化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共赢提供政策新思路,为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雪瑞  
在经济数字化转型与人力资本高度结合的数智时代,流通业升级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新的市场需求,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也为流通业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基于此,本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2012-2021年间我国省级层面人力资本与流通业升级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2012-2021年间,人力资本水平与流通业升级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人力资本与流通业升级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度发展情况则是东部地区>全国水平>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总体呈向好发展态势;人力资本与流通业升级的协调度在空间上呈正向集聚;产业结构、社会需求、城市化水平、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及数字金融都有利于本地区人力资本与流通业升级的协调发展。同时,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数字金融还对相邻地区人力资本与流通业升级协调发展存在着正向溢出效应,但政府干预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吕延方  崔兴华  
随着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媒体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能否及如何实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的双赢,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计算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价值链驱动类型下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行业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且逐渐向更加协调方向发展;生产者驱动型行业的协调度相对平稳,购买者驱动型行业的协调度波动相对较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常态阶段,中国实现由简单的嵌入全球价值链向嵌入全球绿色创新价值链转变,将是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义鹃  
本文以组织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突破组织界限的价值链中各作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节点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对完整价值链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可以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利用共享的有关信息,对整个价值链中相互依赖的作业进行定位、协调和优化,协调和管理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价值链中所有企业都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多赢”的目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建民   张慧妹  
耦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内在动力。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协调视角,选取2017-2022年制造业时序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已逐渐从初级协调进入中高级协调发展阶段;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贸易摩擦强化产业韧性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关系;突发疫情冲击阻碍制造业耦合发展过程。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制造业耦合发展量化测度和前因研究,为制造业耦合发展及创新治理提供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基于2010—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演进分析,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双链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我国制造业双链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区域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我国制造业双链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可以促进双链协调发展,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对双链协调发展存在抑制作用。最后,从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要素共享平台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君   张宗庆  
本文基于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间,中国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2)中国30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关系虽然彻底实现了从不适应衰退型到协调发展型的质的飞跃,但大多数省(区、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3)样本研究期间,技术创新、市场化、政府干预、城镇化和人力资本等因素能显著促进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路径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晴  胡甜甜  邵智  
文章将新经济地理冰山运输成本引入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分析框架,从国内贸易成本角度出发,揭示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内外销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对企业内外销关系产生双向效应:一方面可以改善贸易条件,促进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即产生国际门户直达效应;另一方面则会降低国内运输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国内贸易,即产生国内运输优势效应。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内外销关系的总体影响则取决于这两个效应的相对大小。通过匹配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文章对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内外销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总体上会增强企业的内销额与出口额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且该效应主要体现在沿海地区企业与离沿海较近的内陆地区企业;对离沿海较远的内陆地区企业而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减弱企业内外销之间的替代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玉玺   程创业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关系趋于增强,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趋缓,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空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度呈现“点状分散-块状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极度失调、低度协调区逐渐消失,逐渐形成西北、西南方向“陷落”的空间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协调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踪锋  程林  包耀东  
文章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动态演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并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就时序视角而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表现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级转移;就空间视角而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实施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统筹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以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寇佳丽  郑尊信  
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能否实现耦合协调,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熵权—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计量方法的基础上,使用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从极度不协调提升到中度协调,反映了两者之间耦合协调状态不断完善。(2)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多数省份处于中度协调,少数省份位于高度协调和基本协调,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状态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具体表现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3)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城镇化、政府扶持、人力资本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但技术创新的影响为负,环境规制和FDI的影响尚不明显。当然,各个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定洪   白文静  
中小制造企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耦合协调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准确把握“三链”协调发展程度,针对中小制造企业“三链”复合系统中单链内要素间非线性耦合作用引发的协调效应问题,构建犹豫模糊非线性CIDI—多边形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以犹豫模糊元表征专家组在定性要素评价时的意见分歧。其次,利用多边形聚合要素反映系统倍增效应和协调发展特点,构建单链协调发展指数,并基于该指数计算“三链”耦合协调度,以弥补耦合协调度模型复合系统协调性不足的缺陷。此外,将体现要素间非线性关系的灰关联度融入到CIDI赋权法中,得到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赋权法。最后,将该模型用于评价云南省6家中小制造企业“三链”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张东  
立足于当前中国孵化器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2007—2019年省际层面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创业间的协同关系进行测度,进一步考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收敛性以及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创业综合发展水平均较快提升,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总体滞后于创新创业的发展。(2)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创业之间互动强劲,且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0.317上升到2019年的0.503。(3)耦合协调度的总体泰尔指数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均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β收敛;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正向集聚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